外语教师教育模式改革的困境及其对策

来源 :教育前沿·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urney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的外语教师教育已经进人了一个从数量满足向结构调整和质量提高转变的历史新时期,教师供求关系的基本矛盾也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并随着公众对其子女教育期望的提高转变为永恒的质量矛盾。改革外语教师教育体系,优化教师结构,整体提升外语教师素质以适应基础教育改革发展需要显得非常迫切而重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对外开放的要求,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这无疑对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内外语教师的专业水平及外语教师教育规格质量提出了较高的专业诉求,外语教师教育必须回应这一改革趋势和要求。中小学英语教师教育的改革与创新,需要着力提升英语教师队伍建设的层次与质量,适应未来社会的国际化发展趋势及其教育需求。
  一、外语教师教育模式改革的定位与方向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高等学校教学改革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到人才培养的目标、内容、手段、形式及评价等,会对学科专业建设和课程教学改革等方面产生重要的影响。随着我国外语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社会对外语专业人才培养的规格与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复合型、应用型的培养目标成为外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发展的关键所在。对外语教师教育而言,“外语+教育”的学科与专业建设是其改革与发展的根本所在。然而,在外语教师教育发展的过程中,这两者之间的争锋从未停止,理论上往往强调和重视教育学科与专业的实践性与应用性,而在实践中外语学科与专业的中心地位仍未改变。随着英语教育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未来外语师资教育专业素养的要求会越来越高,具备外语专业知识与技能已经远远不能适应和满足外语课程与教学改革与发展的要求。外语教师教育学科与专业的建设与发展,需要处理好兼顾共融的发展方向,并逐步确立自身的特色问题,这是外语教师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亦是外语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外语教师教育的改革与创新,既要顺应教师教育高层次化、大学化和一体化的发展趋势,也需要重视外语教师教育的独特性,实现外语学科与教育学科的协同发展。外语教师教育内在要求贯通职前、职中与职后的教育,内在地要求大学与中小学的合作与双赢外语教师教育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发展,既要突出各自的办学特色,加强外语教师教育的学科与专业建设,也需要依托于优质的实践与科研基地,努力探索外语教师教育的新思路、新模式与新局面。
  国际外语教师教育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侧重于培养目标与标准的制定、课程与教学的系列改革。美国着眼于经济全球化对外语教师专业能力的需要,制定了《21世纪外语学习目标》,规定本科与硕士两个层次外语教师教育的课程目标与内容,并通过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开展外语教师教育的一体化改革;英国则着眼于社会发展多样化的需求,积极开展双主修专业(joint honors),课程设置灵活,注重培养未来师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日本重视并探索外语教师教育的改革措施,文部省于2000 年发布《推进英语指导方法改善恳谈会经过报告》,实行从课程设置到教学方法的系列改革。国内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开展复合型外语教师教育模式的研究和实践,开展了“4+0”、“4+2”和“4+3”等外语教师教育模式改革,取得一定的成效。但是,仍然存在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现有“复合型”外语教师教育培养模式1 + 1 < 1 ,“4+0”、“4+2”和“4+3”等外语教师教育的模式改革均未能很好地将“教育+外语”的学科融合问题予以解决,外语教师教育依然“费时低效”,学生在大学学习阶段仍然有相当时间在“炒冷饭”;学生被动学习、接受现成知识已成惯性,主动学习、探索研究热情欠缺,逻辑思维能力、创新能力较弱,这些严重制约和影响外语教师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
  二、外语教师教育模式改革中存在的困境及探析
  (一)“外语学科”与“教育学科”的顾此失彼
  “外语+教育”是外语教师教育的基本立足点,然而这二者之间却存在顾此失彼的两张皮现象。已有的2+X、3+X和4+X等外语教师教育模式改革,虽然能够以双专业软分离的模式解决“外语学科”与“教育学科”的矛盾与冲突,但是,两个阶段分别侧重于“外语”与“教育”,很容易造成教育学科游离于外语学科教育。学生在非外语情境下进行教育类专业课程学习,往往产生理论脱离实际的状况;教育学科的专业学习往往缺乏应用性和实践性,尤其是缺乏切合外语教育的“师范性”,这就需要在外语教师教育培养模式改革的过程中,注重教育学科与外语学科的互补互促,加强“双专业”的融合。
  (二)课程与教学缺乏实践性和应用性
  有研究表明,“当教师理解了学科知识如何传达给学习者时,教学更有效。教学法内容的关键是知道学生是如何理解特定内容的并具有相应的策略去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学科的核心观念”。我们需要在外语教师教育的过程中,帮助教师了解和更新外语教学的基础理论知识,从而建构自己的学科教学知识,为自主发展奠定核心基础。然而,在外语教师教育的课程与教学实践中,传统观念束缚了手脚,重外语语言知识与技能,忽视外语学科教学的知识与技能。理论性教育类课程偏多,与中小学外语教育实际相结合的实践性课程则比重过低,理论与实践的脱节现象较为严重,这种情况同样体现在外语教师职后教育的培训课程之中。如何凸现实践性与应用性,实现与中小学外语教育的对接是未来外语师资培养中必须回应的现实问题。
  (三)与基础教育缺乏合作与双赢
  外语教师教育的“教育专业”主要靠教育院系教师所承担的教育类课程和仅有的教育实习来实现。相对而言,教育学科师资力量相对薄弱,他们很难在有限的教育类课程中,深入浅出地结合各外语学科的特点实现“外语+教育”的双重提升。在某种程度上说,高校的外语教师教育同基础教育是隔断的,高校同中小学合作仅仅停留在学生实习或观摩层面。外语教师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在教育科研以及外语师资培养等方面,还有很大的合作空间尚未开发,并未实现大学与中小学真正的双赢。
  (四)实践环节缺乏一体化设计
  外语教师职前教育最薄弱的环节是基于教育专业的系统学习,而教育专业学习最薄弱的环节则集中体现在实践性课程的缺失或低效。当前我国外语教师职前教育实践的时间普遍太短,且大多集中在临近毕业的一学期,难以使学生真正地体会和了解教师工作的方方面面,难以使学生在入职前充分地利用实践机会实现理论知识的转化。外语教师教育实践环节的课程与教学,需要进行一体化的设计,推行“请进来、送出去、蹲下来”的改革策略,提升实践教学的质量与效果。
  (五)终结性与一体化的冲突
  传统的外语教师教育以职前培养为中心的,忽视教师的职后培训和终身教育及教师专业发展。这种职前职后相分离的现状导致了外语教师教学专业知识的陈旧、老化和专业水平地下。外语教师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的分离造成了外语教师教育的阶段性脱节,这不利于外语教师培养规格质量的提高,也在客观上造成了外语教师教育资源的浪费与损失。如何打通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的阻隔,实现外语教师教育的一体化建设,也是当前外语教师教育必须回应的现实问题。
  三、外语教师教育模式改革的策略举措
  改革并不是否定过去,并不是传统的外语教师教育模式不能培养人、造就人,只是说我们应通过外语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培养出适应时代发展的高素质的未来师资队伍,在超越中寻求突破,在发展中力求创新。
  (一)外语教师教育的办学特色
  作为外语教师教育的主力军,师范类院校需要突出综合性和示范性,要能够引领外语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发展。作为外语教师教育的生力军,外语类高校的教师教育需要突出专门性和针对性,凸现外语学科的专业优势,注重外语学科与教育学科的融合。外语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需要以教育学科与英语学科的协同发展为方向,以高层次、高质量、应用型外语教师教育为特色。具体而言:第一,基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实际需要,在培养方案制定或修订的过程中,重视本、硕两个层次外语教师教育的有机衔接,本科阶段强调实践型、应用型和复合型人才培养,在硕士层面强调实践型和研究型的人才培养,并在课程设置和课程模块方面注重延续性和层次性。
  (二)教师教育模式改革的一体化策略
  外语教师教育是涵盖了职前、职后教育的一体化教育,单靠职前的一次性终结型的教育是不够的,教师的专业发展贯穿于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的全过程,我们应该重视教师的职后教育,可以通过教育硕士培养模式的探索,结合我国传统的校长培训、骨干教师培训等形式,依托于高校的优质教育资源,实施我国基础教育师资的质量工程。同时加强职前与职后教育的联系和沟通,在课程、教学以及实践环节等方面,进行教师教育的一体化改革,使之互相促进、共存共荣。
  (三)外语学科与教育学科的兼顾与共融
  外语教师教育是典型的“双专业”,外语教师教育的学科建设内在地要求教育学科与外语学科的交叉与融合,教育学科需要面向外语学科的特殊性,强调教育学科的应用性与实践性,而外语学科则要围绕教育的主题进行听说读写等方面的专业教育。外语教师教育的模式改革需要在保持外语学科基础性与应用性的基础上,突出教育学科的优势与特色,在课程开发与教学模式改革等层面实现两个学科的交叉及融合。教育学科与外语学科的交叉与融合,需要在人才培养目标、课程开发与设计和教学设计等方面,谋求教育专业素养和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同外语语言综合素养的提高有机结合。
  (四)优化课程设置,注重实践环节
  外语教师教育模式的课程改革既要注重课程设置与课程结构的合理性,也要重视不同类型课程的实践性与应用性。我们需要开展外语教师教育“多层次”的课程与教学改革,既体现在英语类课程、教育类课程与ESP类课程与教学的创新与发展,也体现在职前与职后课程与教学改革的一体化设计,还体现在大学与中小学课程教学资源的共享与开发等方面。具体而言,第一,优化和调整课程结构比例。定位于外语教师所需的专业诉求,加大教育专业理论课程比例,通过分解传统课程、拓展新的课程、开设选修课程等形式实现外语专业、教育专业和通识教育的整合;第二,整合课程内容,强化未来外语师资的综合素养。强调教育专业课程与外语专业课程的整合、教育专业课程的内部整合,以及通过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等形式,提高未来外语师资的综合素养;第三,课程设置与中小学紧密结合,注重实用性,并依托于各种形式的实习基地发挥中小学在师资培养中的重要作用。
  (五)优质的实践教学与科研基地建设
  优质的实践教学与科研基地建设是保障外语教师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也是应用型外语师资培养的关键所在。实践教学与科研基地建设不仅能够实现大学与中小学教学科研工作的合作与双赢,而且能够使学生在教育实践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将科研引入到教学之中。依托于实践教学与科研基地,注重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并鼓励和支持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将教育科研引向一线的教育实践。实践教学与科研基地建设能够提升外语教师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我们可以在实践教学与科研基地选聘一批业务能力强、科研素养高的专家教师和骨干教师,作为外语教师教育的实践指导教师,在实践教学和科研合作中建立一种长效机制,将实践教学与科研基地建设做实做强。此外,我们也可以在科研指导、师资培训以及业务进修等方面为实践教学与科研基地提供有力的支持与帮助,携手推进外语教师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高外语教师教育的规格质量与层次水平。
  (六)教、研、训三位一体的团队建设
  强调“以研促教、以研促训、教研结合”,通过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的课程衔接与互补,不断加强中小学英语教师教育课程与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以研促教,立足于教师专业发展的知识体系研究,着力提高教改科研的层次与质量;以研促训,立足于中小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专题性研究,提高培训专题开发的前瞻性、指导性和实效性;教研结合,立足于教改项目的跟进研究,促进中小学英语教师教育的改革与创新。事实上,好的课程开发与培训专题离不开有针对性地专题研究,“以研促教”、“以研促训”不仅可以提高课程教学与专题培训的质量,而且对于团队成员自身的科研业务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团队中的教师可以在职前教育的课程教学或职后培训中的专题开发中找出教育教学的热点问题和难点问题,并以此长期作为专题进行研究,形成新的教改科研项目,从而实现“教学、科研和培训”三位一体的有机结合。
  
  作者简介:孙二军(1979—),男,西安外国语大学英语教育学院讲师,教育学博士,主要从事教师教育研究。
其他文献
要想透过现象抓住本质,准确认定和打击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做到“除恶务尽”,就要准确把握黑社会性质组织的本质特征,故笔者拟在本文中对黑社会性质组织的本质特征作以认定和分析,以期为司法实践提供部分参考。  一、何谓黑社会性质组织的本质特征   本质特征顾名思义就是本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最显著的的特征,黑社会性质组织的本质特征就是最能体现其本质属性,与其他一般犯罪集团区别最明显的特征。目前,刑法理论界对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已经走过孕育、实践、地位确立、大力发展的四个阶段.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类型,肩负着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
当前高等美术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但也面临着许多亟待解决的新课题,如高等美术教育如何肩负传承民族文化问题,高等美术教育如何满足社会对人才的新要求问题,高等美术教育教学如何适应新时期美术发展的需要问题,这些问题都直接关系到美术学科的发展,关系到美术教育人才的培养,因此,对此进行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我国高等学校美术教育体系主要分三大块:一是各类艺术院校,二是师范类院校,三是综合类
目前国内高等院校在教学改革中,对《药事管理学》课程尚无新的突破,本文就此提出了深化药事管理教学改革的一些建议。  1.强化药事管理学科的理论教学  通过药事管理学科的理论讲授应 让学生真正认识药事管理学的重要性和实用性。以药学实践为中心来介绍药事管理学的起源、发展历史,探讨其性质、特点、研究方法及内容,结合目前国内外本学科的发展、研究成果、现状进行阐述,使学生熟悉该学科在药学事业中的作用和地位,重
CBI教学模式(Content - Based Instruction)是指将特定的内容和语言教学目标相融合的教学模式。从20世纪60年代起,CBI教学越来越受到教师与研究者的重视和支持, 当前国内的大学英语教材也明显渗透了“内容本位”的编写模式,但是CBI教学针对大学英语教学的研究较少, 因此, 本文旨在通过探讨CBI教学模式在大学英语课堂中的应用, 揭示其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  一、CBI教
教育与环境是人类后天所必然接触的事物,这两者在人的成长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自从有了人类以来,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当中的,人在一定的自然环境当中生产、
下面笔者围绕中小学参与式教师培训的目的意义,并借鉴我们开展《中小学参与式教师培训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研究取得的成果做分析,将几年来进行教师培训体制改革的实践经验进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生命所系、力量所在,要靠千千万万高素质党员来体现。”高校、高校党组织在肩负着向社会提供合格建设人才的同时还肩负着向党组织输送新鲜血液、新的力量的重任。   随着近年来高校大学生队伍的不断壮大,在大学生中出现了积极要求入党的热潮。据有关统计资料显示,在高校中申请入党的学生人数占学生总数的百分比最低为48.7% ,在个别少数本科院校,此比例甚至超过90%。
本丈介绍常减压蒸馏过程微机自学习优化操作系统的功能,自学习调优技术及其应用效果.本文所提出的思想、方法,技术对于企业寻求优化工艺条件,获得经济效益,具有一定的指导意
高校承担着提高国民素质、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持和知识贡献的重要责任。院系和机关处室负责人是高校的中坚和骨干力量,是各项具体政策措施的执行者、实施者,承上启下,在培养合格人才、传播先进文化、促进学校发展、维护师生利益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如何提高中层干部抓落实促发展的能力,是高校领导层和各级组织必须认真探索的重要课题。   一、抓落实是推动目标顺利实现的前提基础和基本途径  只有抓好落实,才能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