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何图形》教学设计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chsky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分析
  《几何图形》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一节几何图形的第二课时.
  本节课的学习要求为能画出从不同方向看一些基本几何体(直棱柱、圆柱、圆锥、球)以及由它们的简单组合得到的平面图形;通过实例了解视图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深切体会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运用于生活;通过结合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相互转化来发展空间观念的.
  根据本节课教学内容的特点,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想象等学习活动,给学生提供现实的、有意义的材料,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的欲望与兴趣,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观察能力与空间观念得以发展.
  (二)教学对象分析
  七年级学生活泼、好动,乐于动手操作,有很强的好胜心和表现欲,但是理性思维的发展还很有限,处在直观和感性阶段,表达缺乏条理性;他们的学习动机比较具体,一般与学习活动本身有着直接的联系,可塑性强,善于模仿;他们对图形有了一定的认识,但空间观念比较差.
  (三)教学环境分析
  本节课选择在多媒体教室进行教学.
  根据学生的年龄与认知特点及本节课的内容特点,在教学时要充分利用教室环境及其他实物和几何模型进行教学,因为借助多媒体展示图形的动态变化,可以在大脑中形成图形空间变化的印象,帮助认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从而帮助建立空间观念.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画出从不同方向看一些基本几何体(直棱柱、圆柱、圆锥、球)以及由它们的简单组合得到的平面图形.
  2.初步认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
  (二)数学思考
  1.经历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可能看到不一样的结果,了解为什么要从不同方向看,培养学生全面观
  
  察的能力.
  2.在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相互转换过程中,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几何直觉,渗透数学转化思想.
  (三)解决问题
  初步应用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知识,解析生活中的现象,体现数学的应用价值.
  (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活学生对学习空间与图形的兴趣;
  2.渗透正确的审美观念;
  3.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活动,培养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识别一些基本几何体(直棱柱、圆柱、圆锥、球)以及由它们的简单组合得到的平面图形.
  难点:画出从正面、左面、上面看简单组合体得到的平面图.
  
  四、教学过程
  
  (一)教学流程
  创设情境→出示实物,说一说看到的结果→画一画得到的平面图形→比一比→动手操作,探究问题→想一想→看一看→总结反思.
  (二)教学过程设计
  1.创设情境
  (1)利用多媒体展示中国第一位航天勇士杨利伟乘坐的“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船.问:设计师是如何进行飞船的图纸设计的?
  (2)设计师是如何进行飞机的图纸设计?(出示平面图形,并问每张图分别从什么方向看?)
  (3)设计师是如何进行楼房的图纸设计?买房时,看到的设计图是从哪一个方向看得到的平面图?
  (4)教材P119图4:1—7(1)是一个工件立体图,设计师是如何表示它的?
  【设计意图】多媒体展示具有时代气息,亲切直观的动态画面,使学生对立体图与视图有初步的形象认识,感知知识来源于生产、生活.
  2.说一说
  分别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乒乓球、粉笔盒、热水瓶,各得到什么平面图形?(出示实物让学生思考,并用多媒体展示)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不同方向观察立体图形,体验立体图形转化为平面图形的过程.出示实物让学生思考,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理性思考,用多媒体展示从不同方向看同一立体图形得到的可能不一样的平面图形的过程,目的是增强形象性.
  3.画一画
  正方体、长方体、圆柱、圆锥、球分别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各得到什么图形?以四人为一组进行操作,试着画一画,如何把立体图形转化为平面图形?(出示实物,等大部分学生画完后,用投影仪展示各小组的作品,并进行点评)
  【设计意图】多媒体展示图形的动态变化,让学生经历体验图形的生成过程,可以在大脑中形成图形空间变化的印象,帮助学生初步建立空间观念.用投影仪展示各小组的作品,可使每个人都可以分享到各小组的杰作,有利于学生在激烈的多样化的思维碰撞中感悟数学的魅力,促使个性的发展.
  4.比一比
  在讲台上变换粉笔盒、乒乓球、热水瓶的位置.请几个小组上来,分别站在不同的方位,然后向同学汇报各自看到的情形,看哪一小组说得又准又快.
  【设计意图】激发学习兴趣,进一步培养观察能力,感受新知,培养信心及表达能力.
  5.探一探
  教科书P119图4.1—8探究问题,分别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这个几何体,各得到什么平面图形?你能画出来吗?适当变动正方体的摆放位置,你还能解决吗?小组合作学习,你摆我答,动手画一画,并展示.(学生动手操作,用多媒体展示图形的动态变化,在黑板上板书示范)
  【设计意图】通过多媒体直观展示,增强学生的感官刺激,针对学生缺乏空间想象力的弱点,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直觉思维,同时现代化教学手段与传统的教学手段(教具、学具、黑板)结合起来,优势互补使教学手段整体优化,利于思维能力的培养和理性思考.
  6.想一想
  多媒体展示庐山景观,并出示苏东坡的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请学生说出诗中的意境,说一说“横看成岭侧成峰”中蕴含的数学道理.
  【设计意图】多媒体展示景观,更生动直观,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应用性,并打破“纯学科”思想,加强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渗透与融合.
  7.看一看
  请两位大胆爱表现的男生(一位仪态端庄,一位弯腰驼背)上台当模特展示,让同学们从不同方向看这两位男生,说说自己的看法.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渗透养成教育.因为初一学生自我意识开始发展,他们有了一定的评价能力,也开始注意塑造自己的形象.
  8.总结,反思
  (1)本节课你学了什么?有哪些收获?
  (2)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想进一步探究什么?
  【设计意图】总结有利于帮助学生完善知识结构,反思则能培养思维.
  9.作业
  选择生活中的一个立体图,分别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这个图形,各得到什么平面图形?你能画出来吗?
  (责任编辑:金 铃)
其他文献
我国是世界上种植小麦面积最大的国家,也是小麦产量最大的国家。随着小麦淀粉的营养价值与应用越来越受人关注,小麦淀粉及其制品的卫生安全也逐渐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小麦淀粉的
【摘 要】 英语阅读是中国大多数英语学习者的学习手段。通过阅读可以提高英语学习的兴趣,增长知识,也会提高其他抽象概括、归纳综合、逻辑思维、理解记忆等方面的能力。在日常教学中,学生通过掌握阅读结构示图,可以很好地揭示作者的意图,理解文章的内涵。通过小组活动的方式,在有限的时间内可大量地精读文章,继而从听说读写全方位地学习英语。  【关键词】 英语阅读能力 阅读结构示图 小组活动    从古至今,每个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学问.如何把“素质教育”贯穿在每一节课中,更是值得探讨的课题.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关键在于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主动发展.  怎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发展呢?根据本人的教学体会,概括为12个字:质疑、引趣、动情、导思、求变、务本.这里把“质疑”放在第一位,主要是强调它的重要性,但它只是教学的一种手段,是引导学生进一
【摘 要】 信息技术课在中小学课程中处于“次科”地位,学校不重视,学生不想学。很多时候,信息技术课变成了“玩电脑”课,学生没能真正学习和掌握其理论知识和操作原理。本文就如何上好信息技术课提出一些做法和体会。  【关键词】 高中 信息技术 吸引 兴趣 应用      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和计算机的普遍应用,使世界经济迅速进入信息化和全球化的时代。因此,中小学生要掌握一定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是时代发展的要
乳清是千酪生产过程中的副产物,其中含有牛奶中主要的乳清蛋白和乳糖等水溶性有机物。对于生产奶酪的中小企业来说,由于技术和设备的缺乏,不能对乳清深加工转化成有经济价值的产
目的:观察和验证糖脉通Ⅰ号对2型糖尿病模型大鼠的降糖抗栓作用,并深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用四氧嘧啶造成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观察糖脉通Ⅰ号对大鼠血糖、全血黏度、血浆黏度、
笔者在教学活动中,探索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进行整合,关注学生信息素养的形成,让学生最大限度地感受信息技术的魅力,让学生从小树立利用信息技术作为强大的认知工具的意识,同时也关注信息技术对学习内容和学习环境的影响,从而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一、运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强烈的求知欲望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强大动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优化导入环节,迅速引起学
在与众多的中学语文教师交流中,他们都说一直以来被这么一个问题所困绕:语文教学中,尽管老师们从字的音、形、义讲到词的解释;从句子的分析到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写作特色等方面大讲特讲,学生们也大练特练,但是语文教学为还是走不出“高投入,低产出”这样一个“怪圈”,并且不少的学生文不成体、言不由衷,跟别人也没能顺畅的交流。其实,症结在于,教师没能从提高初中生的语文素养入手,造成过程与方法的断层,致使学生知识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的教学能否获得丰硕成果,教学效果能否提高,关键在于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年来的教学实践证明,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勤奋学习,有效地发展了学生的智力,提高教学质量.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十分必要.下面笔者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看法.一、联系实际,激发兴趣数学来源于生活实践,但数学的抽象性、逻辑性、严密性往往掩盖
以乳清蛋白为原料,添加中性蛋白酶诱导其凝胶,研究不同的参数(pH、凝胶温度、酶与底物比E/s、氯化钙浓度、黄原胶添加量)对凝胶性质影响并优化诱导条件。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