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提升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的方法思考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ck5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开展的过程中,教师需要确定教学的基本流程,结合学业水平考试要求和相关课程标准,从学生现有需求、设计特点、具备的教学资源等方面入手,探究教学目标制定的基本过程,并积极评价与反思整个实验当中的得与失,从而做好自我评价工作,提升教学有效性。
  关键词:初中化学;实验;有效性
  就目前初中化学课程中所设置的化学实验类型来看,其中可分为探究原理规律、鉴别基本性质、检验、制备多个方面,因此教师要就其中关于反应原理以及基本理论认知、模型构建等多个方面设定对应的随堂演示以及自主探究实验等,并明确分析设计以及反思与评价基本流程中各环节需要加以完善的部分,更好地设计教学流程,推进教改的进程。
  一、 注重分层设疑,提高主体性认知水平
  初中阶段的学生初次接触化学这一门科目,对于其中所包含的知识在实际情况和经验的指引下具有一定的感性认知,但仅仅通过生活中的现象难以了解其中所包含的理论本质,在学习过程中因其感知水平所存在的差异,出现学习能力以及探究水平上的差别。教师在开展高效的化学实验教学活动中,应当对不同层次的同学能够有充分的认知。教师可在学期开始前为本班学生发放测评问卷,要求其准确填写其中的内容,应当包括对探究操作、基本实验、完成的难易程度及实验的兴趣等多个方面的考察内容,结合作答内容形成对应的学情报告,大数据分析将直接给出不同层次学生所具备的优势和需要完善的部分,有助于在后续实验教学的过程中,精准定位不同学生的层次,并为其设置对应的实验目标。
  能力较强的同学,其所具备的动手操作以及多方面实验探究能力高于其他同学,需要重点在实验当中培养其生成创新意识与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而其他能力稍弱的成员要设定基本的理论目标,使其能够结合教材中以及学业水平测试中对各个部分知识理论的要求设置相匹配的掌握任务,并分别在实验中对各个层次的学生设置问题。例如针对水平较高的学生设定探究某个物质作用于实践生活中的具体原理,或将理论应用于生产生活的主要流程的问题。针对实验操作或理论分析能力较弱的学生,设定探究教材中某个理论成立条件的实验主题或项目等,从而保证不同层次的学生均能够对自身所具备的能力有基本的认知保证。
  在实验中可发挥出个人效能,进而提高整体开展学习活动的效果,有助于提升实验教学的有效性,在此过程中教师需做好引导工作,就问题设定和主题设定等展开讨论,与其他教师形成良好的沟通机制,了解到对于不同层次的同学应当如何设定问题情境,在激发其兴趣的基础上,更好地落实在核心素养渗透,并将基本化学理论知识内化为动手操作能力。
  二、 引入多媒体教具,展示直观变化过程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在新课标的要求下,教师已然充分认识到学生全面发展对于社会进步以及经济水平提高所起到的现实作用,因此在实验当中积极引入多种多媒体教具,从而更好地展示出直观变化过程。由于化学实验当中部分现象并未体现在宏观的视野当中,而学生对于微观的原子、分子和离子的变化规律并不具备更好的认知能力,需要借助多种多媒体教具,保证在兴趣激发的前提下对接课堂有效性提升的需求,从而保证整体课堂氛围的和谐效果。
  例如教师可应用电子白板展示在实验过程中各个量的变化,以曲线图的方式使得微观物质中各个量的变化情况一目了然,也可利用微课学习平台等事先发布化学实验的基本流程,要求各小组成员均能够在课题的引导下了解具体步骤,并结合所演示的内容等说明在具体落实步骤以及设计流程的过程中需要完善的部分,从而推动组建交流模式的生成。在具体的实验过程中部分温度或物质之间的变化也很难借助动画等说明其规律,此时需利用虚拟化学工具,例如传感器等,通过图像演示出温度的具体变化情况,更好的借助温度等感受物质间的变化规律。尤其是在酸碱中和反应的过程中,其具体变化现象等难以通过动画说明,但其中关于中和反应完全这一实验节点的对应变化情况,可借助传感器中对温度变化研究使其了解到酸碱中和达到pH值为7的温度值,更好地感受化学微观世界。
  除了在具体探究过程引入多媒体教具外,还可在化学复习环节加入多媒体教具,例如在整理化学实验中关于仪器使用以及注意事项,文字整理和记忆的过程中运用思维导图,以某一实验为中心点,向外发射与其相关需要注意的操作步骤,形成具象化的直观图案,从而加深对此部分知识的记忆程度。在整个过程中,教师除了给出思维导图的设置方式外,需引导学生自行设计,体现对其自主性以及整理能力培养的重视程度,使得在设计的环节可更好地体会多个理论间所存在的必然联系,构建知识理论体系。
  三、 共同探究实验现象,强化探究能力
  实验教学需要学生们的共同参与,才能够在相互交流中感受到对于某个理论所引发的观点进行讨论,从而凸显出创新意识,提升实验教学的有效性。结合不同层次的学生搭配组合成各个小组,要求其结合教师所给定的实验任务或目标,协同其他同学开展实验探究活动,在此过程中包括材料查找、流程设定、及时记录实验数据、上交报告、说明探究过程等多个步骤。在整个过程中需要教师为同学们构建起沟通的桥梁,从而使得在想、看、做等多方面感官的调节下,培养其化学实验和应用能力,进而了解科学精神对于现实生活的作用效果。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查找材料,目前信息技术以及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化学教学有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在目标的指引下,借助互联网技术,并结合科技发展等情况,使得学生可在页面浏览的过程中掌握相应的化学知识应用实践内容。
  在出现化学实验现象存在差异的过程中,需要基于所出现的差异化内容展开讨论。鼓励其结合具体实验现象,联系原理等提出个人想法,针对能够积极发言并给出可行性意见的同学给予一定的鼓励,刺激其他学生在榜样力量的影响下,更好地深入到课堂讨论中。沟通机制的建立是对个人能力反馈的重要方式,在此过程中教师能够了解學生们现阶段所存在的问题,从而更好地结合其反馈内容,调整后续的实验开展方式与模式,并引入合作探究以及小组间竞争的交流方式,保证课堂有效性的提高。   例如在开展酸碱化学性质探究的实验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对药品取用,玻璃棒、胶头滴管使用等化学器材的注意事项加以深化,促进宏观微观联合思想的生成,从而更好地认知模型,推演出酸碱反应的本质。在此过程中要求以小组合作的方式通过查阅资料等并为其提供实验仪器材料和药品,要求学生自主选择。而在药品的选择上,教师可不固定学生的探究思维,提供硫酸铜溶液、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钙溶液和粉末、石蕊溶液、酚酞溶液等,使其能够选择不同的实验药品,开展对酸碱化学性质的探究活动。在开展相应的活动前,利用多媒体教具播放一段变色喷泉的实验,作为激活兴趣的关键点,引导同学们进入到问题探究的情境中,表达个人的困惑。例如用酸碱指示剂区分氢氧化钠和稀盐酸的实验,教师设置口述步骤的任务,要求每个同学都能够就酸碱指示剂区分两类物质所对应的步骤加以练习,在此过程中强化对酸碱指示剂的认知程度。在酸与金属,酸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的实验当中,要求学生以三人组合为一组,根据教材以及微课视频中所给定的化学方程式,设定实验流程,并结合之前所给出的流程演示视频,说明在稀盐酸与铁和稀硫酸与铁锈之间发生反应的可能方程式,而就每个小组当中所设定的实验流程加以细化。部分小组在药品放入试管后发现铁与稀盐酸反应特别剧烈,不利于观察实验现象,就这一问题教师可作为探究的主题,为其他小组同学提供相应的设备,说明在实验过程中应当如何利用仪器或者化学药品,使得反应速率可人为控制。学生通过教师所给出的分液漏斗、块状铁钉、铁粉末、铁片等设计对比实验,从而明确控制反应发生速率的相关因素,起到拓展实验作用广度的效果。
  四、 重视反思与评价,提供针对性的建议
  为保证学生的个人能力得到长足发展,应当给予其更多评价与反思的机会,使其能够捋顺思维和实验过程,对其中不明确的问题加以研讨,教师应当做到为其创设反思的氛围,并引导自我回答和结合多方面评价办法,在开展化学实验的教学活动后,应当延续其探究的热情与欲望,通过设定探究实验的反思氛围,使其能够具备相应的意识,培养其创新性思维的力度。结合学生所给出的自我认知内容,从而更好地实现实验教学有效性的提高,教师在反思过程中要构建自我提问与自我回答的模式,使其能够提出结合具体实际情况的问题,例如在开展此实验过程中收集了哪些材料?通过何种方式解决?在活动中观察的现象、数据是否与教材中的定理相吻合?异常现象该如何解释?重点关注学生所提出的自我改进意见以及办法,鼓励其列出提问单,逐渐将强制性反思转变为自我问答的形式,而学生在开展实验探究后,教师要对学生的个人行为采取自评互评和小组间相互评定的方式,围绕着实验现象记录的完备性、实验方案的科学性、实验态度以及定理证明的正确性等多个方面要求其他成员对本小组的个别成员加以评定,并说明自身在实验中所需要提升和完善的部分,做到扬长避短,及时发现问题,从而引出批判性思维。
  例如在开展质量守恒定律验证的实验过程中,教师可就此文字概念利用实验的方式,使学生更为深入地理解反应前后各物质总量不变这一定理所呈现的现象和变化情况。在开始前,积极运用史料创设对应的情境,教师给出在1673年波义耳利用加热金属汞的方式发现物质总质量增加,但经过罗蒙诺索夫将敞口容器变为封闭容器后,发现物质总量并没有变化,从而为后来的科学家说明质量守恒定律提供了基础。在化学史的引导下,能够使学生了解到不断钻研、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对于开展问题探究所起到的作用。基于此情境提出问题:该结论是否适用于所有化学反应?部分学生猜测其可能都适用,也存在少部分学生认为存在不适用的场景。
  基于此,教师可为学生提供分组实验的装置,并说明实验流程和目标对A组同学设定硫酸铜溶液与铁反应,其前后物质总量关系研究的课题;为B组同学设定红磷燃烧前后物质总量关系探究的主题;为C组学生设定碳酸钠粉末与稀盐酸反应前后质量变化关系的课题。通过所设定的实验内容,使其能够在课题的引导下参与探究过程,实验结束后展示汇报结果。通过探究活动,A组同学发现硫酸铜溶液与铁反应前后物质总量相等,但B组同学和C组同学却给出反应后物质量减少的结论,由此提出反思或交流的问题:出现C组所显示的结果能否说明质量守恒定律并不适用于所有化学反应过程?同学们在教师问题的引导下开拓思维,认为应当将该反应设置为密闭装置。由此可见,实验探究的目标并非难倒个别学生,而是在不断地推演过程中深入的感知化学理论,从而达到应用的效果。
  五、 延伸实验作用广度,激活创新思维
  实验开展过程中,教师应当注意将定理理论等与生活实践情况相连接,积极引入生活化材料和具有生活意义的小实验,通过多媒体演示实验步骤和流程,激活其探究的欲望,使学生能够在具体的变化以及现象当中获取到化学知识应用于实践生活的价值,从而推动其深入到探究当中。生活化材料的引入要符合学生的发展规律,与教材中所展示的内容相符合,教师做好衔接工作,分清主次,使其了解到在现实生活中具体应用化学理论的部分,加强对于科技改变世界这一思想的认知程度。在实验教学的指引下,使得作用效果予以扩展,需要延伸探究问题作用的广度,设置课外探究活动等,将课堂内容予以延续,并同样借助小组探究、查阅资料等多个模式,使其能够发散思维,从而激活创新思路,使得学生们均具有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究的能力。
  六、 结语
  综上所述,实验教学有效性的提升可使学生具备科学探究和剖析创新意识,明确宏观与微观辨析中所运用的化学方法,从而更好地认知模型,讲求用证据推理出相应的定理、定论等,拓展知识广度。
  参考文献:
  [1]鲁尔雄.新课程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的思考[J].数理化学习(教研版),2020(5):53-54.
  [2]郭明霞.当前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不足及其对策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20(18):171-172.
  [3]申建茹.关于提高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的思考[J].求知导刊,2020(36):6-7.
  [4]路丽阳.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策略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9.
  [5]唐雅秋.促进科学探究能力发展的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9.
  [6]刘艺筝.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现状研究[D].鲁东大学,2017.
  [7]王玥.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表现性评价应用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7.
  [8]万荣华.初中化学實验教学有效性解析[J].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2019(5):194.
  作者简介:
  陈锦梅,福建省福州市,福建省福州华伦中学。
其他文献
新闻背景2021年4月13日,日本正式决定将福岛第一核电站上百万吨核废水排入大海。此消息一出,中国随即表明:在同各个利益攸关国家和国际机构充分协商并达成一致之前,日本不得擅自启动排海,并对日本政府这一不负责之举进行了强烈谴责。而向来高举环保大旗的西方各国或选择沉默,或表示支持与理解,将太平洋生态系统和整个人类的发展置之不顾。
【摘要】识字教学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对语文学习力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从识字写字出发,活用“放大镜”“比一比”“摸一摸”“秀一秀”等识字小妙招,激发学生识写的兴趣,夯实基础,活跃思维,提升学生的鉴赏能力,更好地引领学生成长。  【关键词】放大镜;比一比;摸一摸;秀一秀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490(2021)21-031-02  
摘 要:课程是学校教育落实教学理念、实现教学过程的主要载体,是实现教育目标、落实教学内容、实践教学活动的教育教學体系设计,是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阵地。校本课程是基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基础上的补充,是有计划的校内课程体系,以培养师生成长为目标。合唱是歌唱艺术形式的一种,让合唱走进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可以培养学生在集体中的合作精神和能力,促进学生的声音和心灵均衡和谐的发展。然而,学校合唱教学大都是以专业合
【摘要】德育是培养学生过程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学校在平时的语文学科教学中方方面面都渗透着德育教育,本文对将德育教育与语文教学相结合进行论述,期望通过教师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和课堂教学的有效渗透,使我们的学生从中受到良好的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关键词】培养;语文素养;教学方法;德育;渗透;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490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深入与发展,许多教育专家指出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心理状况有着奇妙的联系,良好的教学能够促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始终抱着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和情绪,反之,则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促使身心发展规律得到破坏。这一结论的提出,让更多的教育工作者开始反思自己的教学经验,并注重自身教学与教育心理学之间的结合,试图从转变学生学习态度和心理状况入手来提高教学质量。当前初中语文教师就面临着这
【摘要】近几年国家颁布了新的教学政策,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引下,能够以良好的心态自觉进行学习。对于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来说,教师在教育的过程中应积极与家长携手,根据学生的阅读基础和学习习惯,选择适合他们的方式,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鉴赏水平,增强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本文主要对家长与教师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合作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与欣赏品位进行浅析。  【关键词】家长;教师;合作;初中语文阅读  【中图分类
记忆里,乡下老屋前的桃树总能在春日里开满粉嫩嫩的花,风一吹,便下起桃花雨来.rn儿时的我又好奇又调皮,总爱踮起脚尖儿拽下一个个小小的毛桃儿,并不管不顾,张嘴就咬.入口先是
期刊
【摘要】近年來,新课改进程不断深入到各地区的初中课程中,教育部门不断加强对语文学科教育的严格要求。本文通过对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精细化”指导的意义及具体的策略进行探究,希望能够为中学语文教师的教学提供参考,进一步提高中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关键词】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精细化指导;逻辑思维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490(202
摘 要:STEAM活动在我国教育领域逐渐成为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对于提升幼儿的综合素质具有明显的推动作用。与此同时,一些教师认为在幼儿园设计开展STEAM活动可以在幼儿的发展前期就实现思维的开阔和未来价值的提升。  关键词:设计思维;幼儿园;STEAM活动;设计与设施  一、 引言  如何在幼儿园活动中开展STEAM活动?这依赖于成熟完善的设计思维。教师要在活动开展前期就做好活动主题内容、活动具体
【摘要】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是多种多样的,因此作为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语文学科,更加需要将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内涵融入到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进而使得学生的价值理念得到确立。促使学生继承和发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将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因此本文将對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到初中语文中的路径进行探究。  【关键词】初中语文;传统文化;古诗词;文言文;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