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突破高中物理的相遇和追击问题

来源 :考试·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czxok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追击问题是高中物理运动学中比较难的知识,也是运动学中的重点内容,特别是刚进高中的高一新生对这部分内容的理解分析解答存在很大困难,本文就追击问题的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追击问题的各种类型,一般分析步骤、解答技巧和一些常见方法作了一些阐述。以帮助学生尽快熟悉掌握追击问题。
  【关键词】 追击问题 一般步骤 常见解法
  【中图分类号】 G63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08(b)-0118-01
  1 明确追击问题的实质,确定位移速度时间的关系
  1.1 相遇和追击问题的实质
  研究的两物体能否在相同的时刻到达相同的空间位置的问题。即两物体相遇所蕴含的位移速度时间之间的各种关系。
  1.2 画出物体运动的情景图,理清三大关系
  (1)时间关系:
  (2)位移关系:
  (3)速度关系:两者速度相等。它往往是物体间能否追上或(两者)距离最大、最小的临界条件,也是分析判断的切入点。
  1.3 两种典型追击问题
  (1)速度大者(匀减速)追速度小者(匀速)
  ①当v1=v2时,A末追上B,则A、B永不相遇,此时两者间有最小距离;
  ②当v1=v2时,A恰好追上B,则A、B相遇一次,也是避免相撞刚好追上的临界条件;
  ③当v1>v2时,A已追上B,则A、B相遇两次,且之后当两者速度相等时,两者间有最大距离。
  (2)同地出发,速度小者(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追速度大者(匀速)(图1)
  ①当v1=v2时,A、B距离最大;
  ②当两者位移相等时,有v1=2v2且A追上B。A追上B所用的时间等于它们之间达到最大距离时间的两倍。
  2 典型应用,思路提拔
  2.1 相遇和追击问题的常用解题方法
  画出两个物体运动示意图,分析两个物体的运动性质,找出临界状态,确定它们位移、时间、速度三大关系。
  (1)基本公式法——根据运动学公式,把时间关系渗透到位移关系和速度关系中列式求解。
  (2)图像法——正确画出物体运动的v--t图像,根据图像的斜率、截距、面积的物理意义结合三大关系求解。通过图像做到:找到v1=v2相等的时刻;比较面积发现s1与s2的关系;根据斜率比较加速度a1与a2的关系。
  (3)相对运动法——巧妙选择参考系,简化运动过程、临界状态,根据运动学公式列式求解。
  2.2 相遇和追击问题的一般步骤
  (1)分析两物体运动过程及规律,画出两物体运动的示意图。
  (2)核实运动的时间关系,以及出发的地点关系。
  (3)要注意两点,一是速度相等两者的位置关系,二是位置相同(即相遇)时两者的速度关系及加速度关系。
  (4)由运动示意图找出两物体位移间关系的方程,或画出运动图像,这是关键。
  (5)联立方程求解,并对结果进行简单分析。
  2.3 典型例题应用
  例1.A火车以v1=20m/s速度匀速行驶,司机发现前方同轨道上相距100m处有另一列火车B正以v2=10m/s速度匀速行驶,A车立即做加速度大小为a的匀减速直线运动。要使两车不相撞,a应满足什么条件?
  解1:(公式法)两车恰好不相撞的条件是两车速度相同时相遇。
  由A、B速度关系:
  由A、B位移关系:
  所以
  例2.一辆汽车在十字路口等候绿灯,当绿灯亮时汽车以3m/s2的加速度开始加速行驶,恰在这时一辆自行车以6m/s的速度匀速驶来,从后边超过汽车。试求:汽车从路口开动后,在追上自行车之前经过多长时间两车相距最远?此时距离是多少?
  解1:(公式法)当汽车的速度与自行车的速度相等时,两车之间的距离最大。设经时间t两车之间的距离最大。则根据速度相等求出时间,分别求出他们的位移,即可求出此时距离。
  解2:(图像法)在同一个v-t图中画出自行车和汽车的速度时间图像,根据图像面积的物理意义,两车位移之差等于图中梯形的面积与矩形面积的差,当t=t0时矩形与三角形的面积之差最大。
  v-t图像的斜率表示物体的加速度(图2)
  当t=2s时两车的距离最大为图中阴影三角形的面积动态分析随着时间的推移,矩形面积(自行车的位移)与三角形面积(汽车的位移)的差的变化规律
  3 小结
  总之对于运动学的追击问题,关键在于分析两个物体的运动过程,画出示意图,明确他们的位移之间,速度之间,时间之间的关系,挖掘隐含条件,列出运动学的方程。只要我们大胆一点,敢于假设一些物理量,利用运动示意图和速度时间图像帮助我们分析,追击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了。
其他文献
【摘要】 在绘画活动中我们应该关注什么?是从宏观角度精心设计教学环节,让每个环节具有艺术性和美感,还是从微观的角度关注幼儿参与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以及关注他们的情感?自从有幸成为省课题组《幼儿抗挫能力影响的研究》成员以来,我的教育观念和行为在这个教研团队中一次次发生着变化。作为美术组的成员我尝试从幼儿的心理承受能力入手,使他们在绘画中不畏惧困难、没有畏难情绪,克服创作障碍,循序渐进,培养幼儿从
期刊
【摘要】 作为重要的文体样式,诗歌在语文学科中占居着重要的地位。学习和鉴赏诗歌,特别是古典诗歌可以满足我们的审美需求,进而提高素质,建立理想人格……但是在教学中,诗歌鉴赏的教和学却颇有难度。只有真正将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有效结合,才能够有效提高诗歌的教学效果,真正让学生学懂并感知诗歌的神韵。  【关键词】 诗歌教学 学生主体性 教师主导性 有效结合  【中图分类号】 G424【文献标
期刊
【摘要】 语文教学,受应试教育的主宰容不得学生的创新,阅读上受到严重的束缚和压抑,对语文课兴趣全无,质量自然也较低。在学生拥有主体地位的阅读活动中,学生从接受到读物的第一个信息时,他的阅读思维活动就自动开启了。发挥主体的自主能动作用,使阅读活动在内驱力的影响下能有效运行。  【关键词】 阅读 诱导 煽情 沉醉于中 彰显个性 尝试评论  【中图分类号】 G61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
期刊
【摘要】 以《我最好的老师》一课为例,阐述课程改革的过程,学生从最初的懵懵懂懂、老师边培训边讲课,到现在一张学案发下去,学生就能根据学案内容预习导学、课堂展示、自由展示把课堂教学任务圆满完成。  【关键词】 学生 知识 成长 尊重 引导  【中图分类号】 G6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08(b)-0131-01  “学生是幼苗,需要知识甘霖的滋润;学
期刊
【摘要】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应以学生全面、主动、有兴趣地发展为中心。这就要求教师合理运用学习策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鼓励学生敢想、敢问、敢说、敢做,让他们通过认知、发现、体验、运用数学规律直观的感到数学美的存在,形成强烈的认知趋向和心理满足,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数学的能力。  【关键词】 学生 教学 主动性  【中图分类号】 G6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
期刊
【摘要】 高超精湛的教学艺术就是去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潜能,因此,作为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学工作者,在教学过程中更应该将此点作为教学的重点。本文旨在通过探讨一系列的语文教学指向及施教主体等多方面领域让学生切身的感受到自身的主体价值,充分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创造性,从而使课堂教学变得更加的行之有效。  【关键词】 教学艺术 激发 求知欲和创造性  【中图分类号】 G427【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期刊
【摘要】 语文新课标要求: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量中求质,必能丰厚学生语文积淀,丰富语文素养。本文结合教学实例,阐述了培养小学生阅读兴趣的策略。  【关键词】 阅读兴趣 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 G42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08(b)-0128-01  心理学研究认为:“兴趣是个体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项活动的心理倾向,
期刊
【摘要】 教学是一门艺术,它能产生一种迷人的力量。而语文教学是科学和艺术的结合,假如上课没有教学艺术,学生上课的兴味就减去了一半;剩下一半即使是科学的知识,学生也处于一种被动而僵化的状态。因此,语文教学不能没有艺术。  【关键词】 语文 教学艺术 提问  【中图分类号】 G61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08(b)-0123-01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起
期刊
【摘要】 “轻负高质”教育,是一种体现素质教育思想的、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为目标的、以“轻负担、高质量”为显性特征的教育形态。这种教育形态,是教育工作所追求的目标和境界。 “轻负高质”教育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教育形态,拥有自己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其理论基础来源于教育学、教学论、人学、教育社会学、系统科学等学科,其实践基础来自于科学发展观的指引、素质教育和“减负”政策的推动以及区域教育创新发展
期刊
【摘要】 诚实守信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全世界人类所认同的道德规范,更是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本文通过当前大学生诚信缺失现象描述,分析了当代大学生诚信缺失的主要原因,并针对这些原因提出了对策和措施。  【关键词】 大学生 诚信缺失 诚信教育 教育对策  【中图分类号】 G42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08(b)-0010-02  “诚实守信”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