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和之间 尽赏神韵———————

来源 :考试·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ontwav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作为重要的文体样式,诗歌在语文学科中占居着重要的地位。学习和鉴赏诗歌,特别是古典诗歌可以满足我们的审美需求,进而提高素质,建立理想人格……但是在教学中,诗歌鉴赏的教和学却颇有难度。只有真正将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有效结合,才能够有效提高诗歌的教学效果,真正让学生学懂并感知诗歌的神韵。
  【关键词】 诗歌教学 学生主体性 教师主导性 有效结合
  【中图分类号】 G4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08(b)-0120-02
  作为重要的文体样式,诗歌在语文学科中占居着重要的地位。诗歌文化源远流长,具有几千年的历史,从《诗经》到唐诗,到现代新诗,它深受人们喜爱。哈弗大学海陶韦(JamesR.Higtower)曾指出:中国文学的最高成就是诗歌,而且很有特色,写作技巧始终维持极高的水准”。学习和鉴赏诗歌,特别是古典诗歌可以满足我们的审美需求,有丰富诗歌鉴赏能力的人,他的心灵可以自由翱翔,纵横万里,进而提高素质,建立理想人格……但是在教学中,诗歌的教和学却颇有难度。那么如何在课堂中有效提高诗歌的教学效果,真正让学生学懂并感知诗歌的神韵呢,下面我就浅谈诗歌教学中师生的配合问题:即如何将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如何有效结合。
  根据新课改的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这本来是一项很好的改革,对革除教师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弊端很有针对性,但是这项要求却被极端化了。有的学校、有教些师走向了极端,一味追求少讲、不讲,认为如果一节课教师讲的超过15分钟就是失败的课。果真如此吗?其实教师的主导性在有效、高效的诗歌教学中是不可或缺的。
  怎样的课才是有效、高效课呢?大凡高效课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是一个导演,只是指挥众多的学生怎样发挥自己的特长,去学习挖掘自己的潜力,弄懂课文内涵,从中汲取对自己有益的营养,教师只是组织者,引导者,必要时稍加指点,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在非常必要时才进行一定的讲解。而不是教师在教学时自己发挥演员的技能,将自己的理解讲给或表演给学生看。因为如果这样的话,在这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几乎只是一个观众,很难融入课文中去,很难体验到自己演主角的情感,他们对知识是被动的接受者。不同的课型,体现着不同的学生观和教师观。一节高效的课堂,它即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也发挥了教师的主导型。
  所以教师应在教学中充分了解自己,了解学生,准确给自己定位,给学生定位,采取适合学生学习智力开发的技巧,指导好每堂课。
  那么在诗歌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呢?曾有专家说过,教学的最好模式就是没有模式。这句话很有道理。不同的教师,不同的学生,我们不能用一种模式来要求他,要做到因材施教。但是追求没有模式,不等于随心所欲的来,不尊重教学规律。
  现实教学实践中,对诗歌的教学,有的老师把一节诗歌鉴赏课的任务看成是引导学生一节课背诵,并很高兴的说“这节课我引导他们一节课就背会了,任务完成了”。而有的呢,竟然用了几节课还没有上完,整个课堂全是教师的讲解,学生不能融入课堂,最后对诗歌难以深入其境,深入探究。看来两种情况都有值得商榷的地方。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可见吟诵是古人鉴赏诗歌的一条优秀传统,吟诵是诗歌鉴赏的起步。只有像演员进入角色一样,一词一句,有顿挫,有抑扬,有快慢的诵读,才能帮助我们体味作者的感情,感知诗歌的韵律之美。朱熹说:“须是先将诗来回吟咏四五十遍,方可看注。看了又吟咏三四十遍,使意思自然融液浃洽,方见好处。”叶圣陶先生把有感情的读称为“美读”,说“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境相通感了,无论兴味方面或受用方面都有莫大的收获”。我们学习古人讲究诵读教学固然没错,但仅仅局限于让学生背会,这恐怕非教学之终极目的。诗歌教学的目标是诵读、体味诗歌的语言美、音韵美、意境美、情感美。诗歌一般都寄托了作者丰富的情感。我们后人学习,主要是以诵读为途径,在诵读的基础上还要务求甚解,促使我们把诗歌的底层意蕴发掘出来进而来达到理解诗歌的内蕴、神韵。
  很早古人就提倡诗歌教学应采用“五步学习法”,即:知诗——说诗——想诗——悟诗——品诗。这种方法在整个过程中有学生的背诵,也有教师的指导、讲解,有双方的互动交流。这就有别于完成以诵读教学为目的的诗歌教学了。它很好的体现了在诗歌学习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的有效结合。
  大凡优美的诗歌,之所以能传诵千古而不衰,除了文章精妙的文采外,更重要的是这首诗歌洋溢着人类所共有的超越了一切名利的情感。正如白居易所说的“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莫深乎义。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情”在诗歌创作中有者重要的作用。所以诗歌教学,就是要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用反复诵读的方法、途径去想诗、悟诗、品诗,达到挖掘诗中蕴含的“情”来,达到“情”的教育。但绝对不是仅仅将诗背会而已。
  试想,作为教师,我们能背多少诗呢?会背的又是哪些诗呢?是以前教师强行要求记忆的而自己又不理解诗意的诗呢,还是其它?通过调查,应该是自己理解了诗意,与自己情感发生共鸣的诗要占多数。如果不理解诗意,体会不到他们的美,谁又会去背诵呢?而诗意的理解并非每个人都能一下子理解,所以教学中教师还是有必要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对诗意、对诗中优美的句子进行引导学生去欣赏,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而不能一味地提倡少讲,还有什么教师进课堂一言不发。
  例如:在教学《<琵琶行>并序》时,对于知人论世部分的内容,我就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自己搜集关于白居易的有关资料,课文的诵读,还有疑难的句子,都让学生结成学习小组,共同学习讨论解答。但是并不仅仅让他们会背诵而完事。因为这首诗,既是描写音乐的精品,也是作者情感的载体,其中情感丰富,影响深远。但学生的理解能力可能有不到的地方,所以在学生能背诵的基础上,我进一步给予了导引。特别是在讲到音乐描写最精彩的第二段时,我让学生们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进行分析鉴赏,其中有学生提到了“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之句并做了鉴赏,但都未能深入地去分析琵琶女的情感,那就是为何“千呼万唤始出来”之后,还“犹抱琵琶半遮面”呢。于是我就追问了一句,引起了学生们的积极思考、争论。通过小组发言汇总,认为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中国(东方)女性的传统品德、社会风俗制度使然。作为中国古代女性中的一员,琵琶女虽是艺女、歌妓,但在嫁给商人之后就有“三从四德”等清规之约束,女主内,不能轻易外出与陌生人见面,特别是男子,所以在深夜即使在“千户万唤”的情况下,盛情难却,才勉为其难而出,也还要抱琵琶半遮半掩着面部。二是因为歌女少年时年轻貌美,深受众富贵子弟青睐,但现在年老色衰羞于见人,所以即使出来,也要“抱琵琶半遮面”。三是因为歌女当时独自一人在船,而自己的丈夫远行卖茶去,晚上梦见自己少年往事,今昔对比,感慨万千,过去的种种不堪回首的往事引起自己无限的情思,所以以琵琶诉衷情,其中难免会以泪洗面,现在有人相邀时,自己心情十分不好,故而怕见人,不想见人,在万般无奈下才出来,为了不显露自己的窘态,故而用琵琶半遮半掩……
  通过教师的适当点拨和积极讨论,学生们对琵琶女的情感身世大家有了更清晰,更全面深入的理解,这为后边的琵琶曲的理解,乃至作者的精细描写技巧的理解掌握都有极大的帮助,也使学生深刻体会到诗歌的艺术内涵!可见,教师的主导作用在诗歌教学中是不可或缺的。当然教师也不能不顾学生的主体地位,抛开学生这个对象而空谈自己的体会,应该设法多让学生参与进来,自己去体会诗歌。
  诗歌的鉴赏,特别是古典诗歌的鉴赏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既要注重读,反复诵读,在吟咏中领会丰富深刻的内涵,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享受和品位诗歌的外在形式美和蕴涵的音乐美、节奏美,也因为它自身的特点决定了人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去探究作品的意蕴,有许多诗歌的主旨可以作多元理解,它需要鉴赏者入乎其内和出乎其外,进行情感补偿,情感投入,对诗歌进行分析、比较、批评,而这一些仅靠学生个人是有难度,所以需要教师及时发挥主导作用,对学生进行指导,使学生能做比较深入的挖掘,并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促使探究的完成。
  总之,诗歌鉴赏教学方法有很多,只要我们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两者有机结合,相得益彰,师生定会在唱和之间,尽赏诗歌神韵,陶冶情操,进而提升鉴赏水平。
其他文献
【摘要】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这种思维的体操让学生享受到思考乐趣的同时,也让数学课堂看似枯燥与乏味。  【关键词】 数学 课堂教学 心得  【中图分类号】 G62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08(b)-0101-01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动机,乃是对所学教材本身的兴趣”。中国古代教育家也说“知之者不如乐之者,乐之者不如好之者”。可见浓厚的学
期刊
【摘要】 凝炼的教学语言能使教师的“点、拨、评”大放异彩,适时、适宜、适度、得体的“点、拨、评”能点燃智慧之火,拨动思维之弦,评出师生激情。教师要以真诚的语言感动学生,以凝炼的语言规范学生,以精彩的“点、拨、评”引领学生,以真切的情感感染学生。就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激活学生思维,使学生好学、乐学、善学,从而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的提高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关键词】 教学语言 点 拨
期刊
【摘要】 所谓高效课堂就是指教师在遵循教学规律的前提下,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使成效最大化,从而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构建高效课堂的主要举措是:激发兴趣,精讲多练、鼓励质疑、重视实验等。  【关键词】 初中化学 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 G420【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08(b)-0103-01  提高教学效率是现代教学的基本要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
期刊
【摘要】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能变无效为有效,化低效为高效!因此新学期,第一堂地理课对学生的趣味激发,堪称重中之重!  【关键词】 兴趣 地理教学 气候  【中图分类号】 G61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08(b)-0106-01  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何让高中生喜欢地理课,课堂上与教材相关的趣
期刊
【摘要】 数学概念是掌握数学基础知识的前提,而对于文化基础相对薄弱的职业中专学生而言,提高数学概念教学的有效性更是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着重讨论职业中专数学课程中概念的教学要点,首先谈谈数学概念的课堂导入,然后基于辩证的观点解读数学概念的本质,最后提出数学概念的应用要回归生活的观点。  【关键词】 数学概念 职业中专 概念教学  【中图分类号】 G42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期刊
【摘要】 在大力推进课程改革的今天,物理实验教学倍受家长、学生、教师的关注。转变教师在实验过程的位置,需要突出学生在实验中的主体地位,改变物理实验中的思考模式,将“直观”“思维”和“实践”形成统一的过程,提高物理实验在课程教学中的实效。  【关键词】 一个突出 两个不等于 三个远大于  【中图分类号】 G42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08(b)-011
期刊
【摘要】 美术学科是美术艺术和情感艺术的结合体。它以美术艺术为教学手段,而利用情感艺术潜移默化的去感染熏陶学生。学生在美术的这种丰富的情感熏陶下,不仅心灵得到了深刻的启迪,而且连意志也受到了感染,逐渐拥有了高尚的道德情操。就是因为美术学科中的这种情感教育才帮助了学生挖掘出美术作品中内在思想情感,也正是因为这种情感教育的带动才使得学生们真正开始热爱美术这门学科,可见“情感教育是美术教育的灵魂”此话
期刊
【摘要】 本文从三个方面论述小学生英语口语能力培养的方法。  【关键词】 小学生 英语口语 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 G4【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08(b)-0126-01  小学学习期间,是学生学习英语的基础阶段,是学生口语能力、听力能力养成的重要阶段,也是学生大胆开口学说英语的重要时期。因此,英语已经成为我国义务教育中比较重要的一门学科,有良好的教
期刊
【摘要】 英语学习很重要的一方面,是听力考查,因为听力是学生英语学习水平的直接体现,所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听力习惯和方法至关重要,在学生的英语各项能力考查中,听力部分也是不可忽视的环节.  【关键词】 心理学 测试 障碍 习惯  【中图分类号】 G63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08(b)-0110-01  心理学测试表明,人们通过视听觉所获取的知识占全部知
期刊
【摘要】 在绘画活动中我们应该关注什么?是从宏观角度精心设计教学环节,让每个环节具有艺术性和美感,还是从微观的角度关注幼儿参与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以及关注他们的情感?自从有幸成为省课题组《幼儿抗挫能力影响的研究》成员以来,我的教育观念和行为在这个教研团队中一次次发生着变化。作为美术组的成员我尝试从幼儿的心理承受能力入手,使他们在绘画中不畏惧困难、没有畏难情绪,克服创作障碍,循序渐进,培养幼儿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