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我国教育历来以德育为先,品德与社会课是培养具有良好品德的社会主义公民的必备课,因此如何上一堂高效的品德与社会课成为很多教师反思的课题。由于情感教学法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能动性,从而受到很多教师的青睐。本文阐述了情感教学法的基础及其在教学中的实施,从而帮助教师加深对情感教学法的理解,以便上一堂高效的品德与社会课。
关键词:情感教学;品德与社会课;基础;实施
我国的教育从古至今,都以德育为先。就小学生来讲,小学阶段正是他们增长知识的重要阶段,同时学生的道德情感体验也在逐渐丰富,因此德育教育对于他们来讲,或许是影响一生行为与道德的基石。在小学教育中,品德与社会课是培养具有良好品德的社会主义公民的必备课,但就目前的教育来讲,德育穿插在各个学科及每堂课程中,这就给品德与社会课的实施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在这种背景下,品德与社会教师开始反思如何上一堂高效而又有质量的品德与社会课。综合各种教学实践活动,情感教学法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同时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艺术性和效率,从而受到很多教师的青睐。本文结合各位笔者的精华,并结合自己的见解来谈谈情感教学法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中的应用。
一、情感教学法的基础
(一)学生的情感需要是情感教学法的前提
情感教学,就是从学生的情感基础出发,教师进行适当的引导和启示,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受教者的学习积极性,使其从“动之以情”入手,最终达到“晓之以理”的效果。在当代教育中,学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具有鲜明的个性,同时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在上每堂课前,教师要充分掌握学生对品德与社会课的情感要求,从而充分掌握学生的情感脉络,使其在具体的情感教学法的运用中有的放矢。与此同时,教师也要找到情感教学法的基准点,这样才能更有针对性的对学生情感的教育起到培优补差的作用。
(二)教师的自我修养是情感教学法的必要条件
在现代社会中,教师已不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者的身份,而是具有多重身份的公众人物。在整个情感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整体素质对情感教学法的实施起到不可轻视的作用。对于品德与社会课来讲,教师不仅要有过硬的扎实的专业知识储备,还要储备专业之外的知识,这样才能在课堂教学中旁征博引、得心应手,才能建立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从而得到学生的尊重和青睐。
(三)沟通师生的情感是情感教学法的重要条件。
情感是连接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纽带,而只有沟通才能赋予这条纽带生命与活力。小学阶段小学生的身体和心理都在发生着快速的变化,同时这个阶段也是他们不断增长知识、增长智慧的时期,但由于来自社会和学校各方面的压力,他们很容易产生心理上的不适应。因此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变化,积极跟学生进行交流沟通,从而更进一步了解他们情感的发展动向。只有达到良师益友这样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才能够取得学生的敬佩和信赖,也才能使情感教学法得以正常实施。
二、情感教学法的实施
(一)教学素材的选定
首先,搜集资料。这是情感教学法的准备阶段,在分析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基础上搜集教学素材,大量占有生动的教学素材是情感教学法的基础。
其次,挑选素材。这是情感教学法的设计阶段,将占有的大量教学素材进行筛选,多中选好,好中选优,优中选精,使材料和内容变成血肉相联的整体。
(二)教学过程的实施
课堂教学是教师将精心准备的整个“作品”呈现给“观众”的阶段,也就是情感教学法的现场“施工”阶段。在这个阶段,教师的身份是多重的,他既可以当“主角”,也可以当“配角”,既可以当“指挥”,也可以当“演员”,总之一切必须服从教学内容的需要。
(1)导入。导入是一堂课的开始,导入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整堂课程的进展和效果。导入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学问,品德与社会课最大的特点在于注重丰富学生的内心体验,帮助他们深入地感受生活、感受他人,提高其對生活的道德敏感性,因此在导入上一定要让学生进入到教师设定的特定的教学情境中,让其“身临其境”,从而对后面的内容产生更浓厚的兴趣。首先就教师来讲,教师自身要具有强烈的情感之火,这样才能点亮学生内心深处感情的火种。其次,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师可以用视频、图像、动画、有趣的故事等形式导入新课。
(2)利用丰富的教学手段。每一堂课都有它的教学目标,而教学手段的多样化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主要措施。与传统的教法相比,现代教师将各种教法进行最佳组合,做到了灵活多样、富有情趣,具有实效,并能体现时代的特点和教者的风格,这样的教学方法更利于学生的智能发展。
另外,在整个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富有机智,富有机智也是教学手段的体现。教师在课堂上及时、巧妙、灵活的处理偶发事件,不仅可以提高自己在学生中的威望,还能对教学起到烘托、补充、增效的作用。
(三)应用优美的教学语言
品德与社会课的语言艺术与品德与社会课的课堂教学效果有密切的關系。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我们深信,高度的语言修养是合理利用时间的重要条件。”因此,在很大程度上来说,教师语言上的艺术和魅力会直接影响学生接受新知识的速度。教师在教学中用语要词汇丰富,内容充实,语言生动,切忌照本宣科。另外教师在教学中也要穿插一些非语言行为,比如动作、姿态、表情等,这不仅使学生获得明晰的印象,也使学生从教师流露的复杂细腻的思想感情中受到陶冶和感染。
(四)总结反馈
这是实施情感教学法的巩固提高阶段。这个阶段有三看:一看素材选择是否恰当;二看是否收到预想教学效果;三看教学过程设计的得失,总结经验,扬长避短。
参考文献:
[1]邓守梅.情感教学法在思想品德课中的运用[J].云南教育,2001(9).
[2]于晓溪.情感教学法及其应用[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3).
[3]张宇红.情感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科教导刊,2013(11).
[4]徐小龙,孙力娟,王汝传.重塑学生自信心的情感教学法初探[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2008(3).
关键词:情感教学;品德与社会课;基础;实施
我国的教育从古至今,都以德育为先。就小学生来讲,小学阶段正是他们增长知识的重要阶段,同时学生的道德情感体验也在逐渐丰富,因此德育教育对于他们来讲,或许是影响一生行为与道德的基石。在小学教育中,品德与社会课是培养具有良好品德的社会主义公民的必备课,但就目前的教育来讲,德育穿插在各个学科及每堂课程中,这就给品德与社会课的实施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在这种背景下,品德与社会教师开始反思如何上一堂高效而又有质量的品德与社会课。综合各种教学实践活动,情感教学法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同时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艺术性和效率,从而受到很多教师的青睐。本文结合各位笔者的精华,并结合自己的见解来谈谈情感教学法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中的应用。
一、情感教学法的基础
(一)学生的情感需要是情感教学法的前提
情感教学,就是从学生的情感基础出发,教师进行适当的引导和启示,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受教者的学习积极性,使其从“动之以情”入手,最终达到“晓之以理”的效果。在当代教育中,学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具有鲜明的个性,同时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在上每堂课前,教师要充分掌握学生对品德与社会课的情感要求,从而充分掌握学生的情感脉络,使其在具体的情感教学法的运用中有的放矢。与此同时,教师也要找到情感教学法的基准点,这样才能更有针对性的对学生情感的教育起到培优补差的作用。
(二)教师的自我修养是情感教学法的必要条件
在现代社会中,教师已不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者的身份,而是具有多重身份的公众人物。在整个情感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整体素质对情感教学法的实施起到不可轻视的作用。对于品德与社会课来讲,教师不仅要有过硬的扎实的专业知识储备,还要储备专业之外的知识,这样才能在课堂教学中旁征博引、得心应手,才能建立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从而得到学生的尊重和青睐。
(三)沟通师生的情感是情感教学法的重要条件。
情感是连接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纽带,而只有沟通才能赋予这条纽带生命与活力。小学阶段小学生的身体和心理都在发生着快速的变化,同时这个阶段也是他们不断增长知识、增长智慧的时期,但由于来自社会和学校各方面的压力,他们很容易产生心理上的不适应。因此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变化,积极跟学生进行交流沟通,从而更进一步了解他们情感的发展动向。只有达到良师益友这样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才能够取得学生的敬佩和信赖,也才能使情感教学法得以正常实施。
二、情感教学法的实施
(一)教学素材的选定
首先,搜集资料。这是情感教学法的准备阶段,在分析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基础上搜集教学素材,大量占有生动的教学素材是情感教学法的基础。
其次,挑选素材。这是情感教学法的设计阶段,将占有的大量教学素材进行筛选,多中选好,好中选优,优中选精,使材料和内容变成血肉相联的整体。
(二)教学过程的实施
课堂教学是教师将精心准备的整个“作品”呈现给“观众”的阶段,也就是情感教学法的现场“施工”阶段。在这个阶段,教师的身份是多重的,他既可以当“主角”,也可以当“配角”,既可以当“指挥”,也可以当“演员”,总之一切必须服从教学内容的需要。
(1)导入。导入是一堂课的开始,导入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整堂课程的进展和效果。导入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学问,品德与社会课最大的特点在于注重丰富学生的内心体验,帮助他们深入地感受生活、感受他人,提高其對生活的道德敏感性,因此在导入上一定要让学生进入到教师设定的特定的教学情境中,让其“身临其境”,从而对后面的内容产生更浓厚的兴趣。首先就教师来讲,教师自身要具有强烈的情感之火,这样才能点亮学生内心深处感情的火种。其次,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师可以用视频、图像、动画、有趣的故事等形式导入新课。
(2)利用丰富的教学手段。每一堂课都有它的教学目标,而教学手段的多样化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主要措施。与传统的教法相比,现代教师将各种教法进行最佳组合,做到了灵活多样、富有情趣,具有实效,并能体现时代的特点和教者的风格,这样的教学方法更利于学生的智能发展。
另外,在整个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富有机智,富有机智也是教学手段的体现。教师在课堂上及时、巧妙、灵活的处理偶发事件,不仅可以提高自己在学生中的威望,还能对教学起到烘托、补充、增效的作用。
(三)应用优美的教学语言
品德与社会课的语言艺术与品德与社会课的课堂教学效果有密切的關系。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我们深信,高度的语言修养是合理利用时间的重要条件。”因此,在很大程度上来说,教师语言上的艺术和魅力会直接影响学生接受新知识的速度。教师在教学中用语要词汇丰富,内容充实,语言生动,切忌照本宣科。另外教师在教学中也要穿插一些非语言行为,比如动作、姿态、表情等,这不仅使学生获得明晰的印象,也使学生从教师流露的复杂细腻的思想感情中受到陶冶和感染。
(四)总结反馈
这是实施情感教学法的巩固提高阶段。这个阶段有三看:一看素材选择是否恰当;二看是否收到预想教学效果;三看教学过程设计的得失,总结经验,扬长避短。
参考文献:
[1]邓守梅.情感教学法在思想品德课中的运用[J].云南教育,2001(9).
[2]于晓溪.情感教学法及其应用[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3).
[3]张宇红.情感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科教导刊,2013(11).
[4]徐小龙,孙力娟,王汝传.重塑学生自信心的情感教学法初探[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2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