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场金融危机在等待中国?

来源 :中国经济评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8521843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央行还将继续减息。但是,在当前负利率水平下的持续减息无度,必将导致中国今后上演另一场金融危机。
  
  当我们回顾这一轮来自美国的金融海啸时,相信现在很多人都能指出,是美国过去7年来保持了太长时间的低息环境,以至于酿致今天已经无可挽回的“败局”。也有很多人因此感叹,如果美国更早、更大幅度的加息,也许就不至于如此了。
  但我们应该清楚的是,美国央行事实上在2004年就开始注意到了这一问题,并在2004年6月30日至2006年6月30日的两年之中,连续17次加息以抑制过于热络的市场氛围。然而,也正是这17次加息戳破了美国的虚假繁荣,市场在加息过程中仍旧不断地非理性膨胀。于是,我们得到了一个很多人可能都不愿意看到的结论:并不是加息就可以抑制市场的非理性膨胀。如果希望金融市场不至于一加息就直接到金融危机的境地,或许我们的货币政策应该更超前一些:在经济低迷的时候减息,就不应该太过分。
  然而当经济低迷的时候,无论是市场还是决策者,可能都容易为市场氛围所左右,并很可能几乎不计一切代价地通过降息来刺激经济,我们也很容易因此而忘记历史的惨痛教训。现在几乎全球的央行就在如此操作,并疯狂减息。或许对当前全球央行减息的担忧,就像2002年美国减息时就开始担心2007年会发生泡沫一样,过于杞人忧天了。但如果我们未来减息无度,根据历史的经验,几乎必然决定着未来根本无法抑制的泡沫,并同样难以避免泡沫被加息戳破的尴尬。
  如果用美国的经验来看中国,中国的经济泡沫同样来自于过度的低息。从1999年开始,扣除利息税的情况下,中国低于2%的利率水平持续了7年之久,一直到2006年8月份。如此之久的低息环境所创造出来的泡沫,在2007年6次加息之后就给很多市场人士带来了惨痛的教训,2007年不断飙涨的通胀水平也让所有人胆战心惊。
  现在,中国的外部需求受全球金融危机的拖累而不景气,国内通胀水平也在需求收缩的情况下日渐下降,这给中国决策部门带来了降息的勇气。近日中国央行就决定下调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同时下调一年期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各0.27个百分点。
  但我们仍旧希望提醒和强调的是,无论如何,现在的这种减息,都将会增加未来的通货膨胀压力,并恶化未来的资产价格环境。安邦集团策略分析师陈功就曾指出,通货膨胀导致资产价格环境恶化(通胀终将推高成本并减少利润),资产价格环境恶化导致资产价格下跌,资产价格下跌现在又导致利率下调,利率下调又将导致通货膨胀更为激烈。
  当前,中国央行的减息就是在上述逻辑下行事。这可以看作是对西方世界亦步亦趋的表现,也有可能是为了在国内拿同情分,但我们必须清楚,在中国的经济周期不完全同于国外,经济结构又与国外存在巨大差异的情况下,现在的降息可能会有更大的风险。
  实际的情况是,中国的经济整体上并不缺钱,甚至还有流动性过剩,但要命的是,没钱的企业缺钱。由于我们原先没有太重视通货膨胀而尽快加息,结果过长的低息环境就创造了巨大的泡沫。现在我们整体并不缺钱,国外资金在金融海啸中还对中国这一亮点虎视眈眈,中国如果还用降息来刺激经济,未来可能因为资金过度淤积而造成的通货膨胀压力,恐怕就是难以想象的。
  我们必须清楚,美国早前过度的低息环境,给美国造成了如今的金融危机,而中国现在就算没有减息的情况下,我们的通胀水平都还高于利率水平,在负利率情况下还继续减息,无疑将继续拉大负利率空间,并给未来通胀的加速创造了动力。通货膨胀才是侵蚀财富的罪魁,资金也对高通胀是最为恐惧的。一旦中国出现恶性通胀,人民币就不可能保持升值趋势,同样,全球资金也将离开或避开中国。
  市场现在大都相信,随着国际和国内经济增速的进一步收缩,中国央行还将继续减息。我们也因此相信,在当前负利率水平下的持续减息无度,必然导致中国未来将上演另一场金融危机,经济衰退和萧条可能都会在背离通胀控制原则的情况下等着我们。
其他文献
两个梦都包含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的成分  近几年,中国还未曾有任何口号像中国梦这般迅速、彻底地抓住人们的想象。数月来,中国梦俨然形成了一股强劲的发展势头。媒体围绕着这一主题展开了一系列形式多样的活动,包括作文比赛,演出,全国各学校和事业单位中都开展了中国梦的活动。然而,也有人在争论,中国梦包括什么。中国梦是关于中华民族这一集体主义成就的,还是像美国梦一样,崇尚个人主义成就的呢?  出现这样的争论并非
期刊
对相关领域重大历史事件的解析,是社会科学进步的重要途径。正是因为如此,发生于1929—1933年的大萧条,在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之前,被称为宏观经济学中的“圣杯”。宏观经济学的任何流派,如果不能对大萧条做出解释,就难以在学界占有一席之地。也正是在此意义上,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不仅催生了对其自身的研究,同时还引申出将之与1929—1933年的大萧条进行比较研究的重大课题。  由中国经济
期刊
中国互联网上市企业群体具有丰富的运营经验、完善的分发渠道和良好财务状况,有利于 在“大数据时代”长期健康持续发展  进入2013年,大数据(big data)一词越来越多地被提及,人们用它来描述和定义信息爆炸时代产生的海量数据。在互联网行业,互联网上市企业扮演海量数据的生产者和快递者,据不完整统计,一天之中互联网产生的全部内容可以刻满1.68亿张DVD;发出的邮件有2940亿封之多(相当于美国两年
期刊
中国参与国际金融危机救市的能力有限,因为中国的积累很有限。中国在股市这个问题上已经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而且还将继续付出代价。    目前有一件不可思议的事,很多中国人都认为这次金融危机是美国的,跟中国关系不大,中国还将是受益者。并说什么中国的技术条件好,基础产品也便宜,等等。其实不然。  中国现在所要做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预警:应当让中央政府和社会大众感觉到中国已经出了很大的问题,而且还会出更大的问题
期刊
自上而下的传统模式  长期以来,对于中央和地方行政体制改革的推进大多是遵循自上而下的传统模式。即通常是中央通过某种改革的方案,在中央层面加以实施的同时再向全国各级地方推广,从而实现“中央领衔、地方跟进”的局面。典型的如初级阶段的大部制改革。另有一种情形,虽然中央在并未直接参与实施的情况下而交由地方直接实施,但是这种改革的依据和动力却往往源于中央的相关文件或政策,因此亦属于“自上而下”模式的范畴之中
期刊
那些说经济增长速度放慢会影响劳动力就业的说法是错误的。    中国虽然经济形势比较好,但毕竟是个发展中国家,顶多是个快速发展的发展中国家,而且面临着产业经济结构调整的问题。虽然屡屡提出要尽快将粗放型经济转到集约型经济,但我们仍然在高能耗低效率高污染的轨道上,而且车开得很猛。  中国始终是处于一种投资饥饿症的状态。按正常标准,每年能有双位数的增长已经是超高速了,我们现在固定资产投资每年的增长都超过2
期刊
虚拟经济变局丛生,实体经济桎梏难脱——中国,究竟该创造、遵循怎样的增长方式,挥别过去苦乐30年,迎接下一个30年的考验与诱惑?    回首30年,可以看到我们国家的经济蒸蒸日上,但面对日渐显得枯竭的资源、日渐不堪重负的环境,没有人能够理直气壮地说,我们的经济发展是非常健康的。  这些年来的资源、环境现状让人们强烈地感受到,传统的高投入、高消耗、低产出的老路已经走到了尽头,不转变增长方式,资源难以支
期刊
国外大学生毕业后3年内创业率达到20%,中国却不足1.5%。这源于中国的经商环境太差。    《中国经济评论》:每到年关,中国的就业形势都格外突出。今年因美国金融危机影响中国实体经济下滑,经济形势可以说是近几年来最严峻的。最近,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派出六个工作小组调查国内就业形势,可能反映出国内就业形势十分严峻。然而,国家统计局的数字却显示登记失业率9月底只有4%。中国目前的就业形势究竟怎么样
期刊
如果连人大都起不到监督的作用,那老百姓更不用说了,散兵游勇更是没有办法起到监督的作用。     “可持续发展”的中国涵义     “经济增长方式”也有很多人表述为“经济发展方式”,事实上,“经济增长方式”更加合适,因为有很多的经济增长过程实际上是损害了经济的发展。比如说,经济增长中的污染不仅仅造成了环境和资源的破坏,而且当地人的生活产生了负面影响,并恶化了政府和群众之间的关系,这一过程在一定程度上
期刊
凭借它所能接触到的资源,高盛很有可能成为金融危机中的受益者。    在美国金融危机之中,投资银行高盛公司的风头最健!这不仅因为高盛是五大投行中资产质量最好、实力最强的一家,还因为高盛在金融危机中获得了空前的权力和好处。  众所周知,此次金融危机的“救火队长”汉克保尔森就来自于高盛公司。在拯救美国陷于危机的过程中,保尔森任命了多名他在高盛任CEO时的同事。据《华尔街日报》所开列的一张名单,被保尔森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