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物质生活的逐步改善,人们的思想意识也在不断提高,对医疗服务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医学检验的快速发展对医学检验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13年,教育部将医学检验专业改为四年制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接受培训的学生应具备临床医学检验和实验诊断的理论知识和实验操作能力,毕业后可从事各医院、研究所和部门的实验室工作,如商品检验、环境保护、海关检疫、试剂开发和营销。分析化学是研究物质化学组成的分析方法及有关理论的一门科学,是医学检验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程针对新形势下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特点,为培养出来的学生能适应当今社会的需要,对分析化学的理论和实验课教学进行了一些创新性改革。
关键词:医学检验技术;基础化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1教学内容设计
基础化学教材选用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谢吉民主编的《无机化学》,该教材重点阐述无机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同时,通过医学专业实例介绍现代基础化学的新进展,既拓展学生视野,又突出检验专业特点,满足我系医学检验专业的教学需要。教学课时共72学时,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各占36学时,其中,理论课重点讲授水溶液的理论基础、化学反应原理基础、物质结构基础和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教学内容的主线贯穿四个基本化学反应:酸碱反应、沉淀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和配位反应。前两章研究水溶液的理论基础,第一章研究溶液和胶体,重点介绍和计算溶液浓度、稀溶液的数量、胶体溶液的性质和渗透压的医学意义,而难点在于稀溶液数量的抽象理论知识,特别是渗透压,以便结合实际应用加深学生的理解。第二章研究电解质溶液。了解溶液,然后研究酸碱电离平衡(缓冲溶液)和沉淀溶解平衡。此后,安排化学热力学基础和化学反应速率两章的学习,帮助学生理解一个化学反应发生时的热效应、方向和限度,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有了化学平衡的知识,再介绍氧化还原反应,探讨氧化还原反应的自发性和影响电极电位的因素。而原子结构和分子结构知识的学习,则让学生从关注宏观现象转向对微观粒子的认识,再引出配位化合物的性质、结构和配位反应的学习。每一章的教学内容循序渐进,相辅相成,遵循由易到难的规律。
医学检验技术是一门实验技术学科,实验教学内容旨在培养学生养成规范实验操作习惯,树立严谨的實验室安全理念,强化实验操作技能,包含验证性实验项目9个,分别是:化学实验基础操作与练习、分析天平与称量练习、凝固点降低法测定葡萄糖的摩尔质量、重结晶与过滤、胶体及高分子溶液的制备与性质、缓冲溶液的配制与性质、酸碱电离平衡及沉淀平衡、、配合物的生成与性质、氯化钠的提纯和生理盐水的配制,综合设计性实验项目2个(硫酸亚铁铵的制备和三草酸合铁酸钾的制备)。
2结合专业特点进行课程创新改革
2.1教学中引入其他教学法
在授课过程中与其他教学法相结合,可以增加学生对分析化学的学习兴趣。比如PBL教学法(Problem-BasedLearning,PBL)和“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PBL教学法是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在国外医学教育中广泛应用。PBL教学法引入我国高校后,许多医学院校都在医学临床课、基础课中进行了教学探讨。PBL教学法允许学生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随时提出问题进行讨论,鼓励学生课后自学,并能提交小论文或相互讨论讲述。“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是指学生在家完成知识的学习,而课堂变成了老师学生之间和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的场所,包括答疑解惑、知识的运用等,从而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2.2理论教学内容改革
由于医学检验专业的分析化学教材在实践中跟不上检验医学的发展,在分析化学课程开设之前,教师应该与医学检验专业的教师沟通,简化内容,打破教材的限制,在教学中适当引入基础理论知识,淡化原理推导过程,更新课程学时,调整章节安排,如降低滴定分析章节的课时比例,增加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和色谱法等章节的理论和实验学时。
2.3实验教学改革
医学检验专业的实验课,大部分实验开展简单,几乎都是按书进行验证实验操作。为了实验教学努力与临床接轨,尽量使实验课符合培养学生工作能力的需要,在安排上要适当减少滴定操作,增加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的实验时数,安排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引导学生分组独立准备所需仪器和实验所需试剂,医学检验学生在进行实验操作考核的时候,应该以仪器操作为主,考核要增加由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步骤,贴近医学检验的相关知识,可通过上网、到图书馆查阅资料的方式进行总结归纳和完善。另外,要在周末开放相关的仪器实验室给学生使用,学生要严格执行开放实验室的制度和管理条例,熟练仪器的使用方法,做好使用仪器登记工作等。开放实验教学平台可供学生继续学习,弥补了教学实验的不足。
2.4走进见习基地,树立分析概念
为了将学生的课堂与实践和未来工作紧密联系起来,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并获得新知识,我们利用周三下午的自由活动时间或周末联系我们的附属医院和当地食品药品检验机构,开展沉浸式学习,并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大型仪器的操作原理和易于使用的方法。在医院或检查机构,各部门的工作人员向学生详细描述了他们的主要职责,示范了检测所用到的不同的高精尖仪器的使用以及保养方法等等,让学生了解常用检验仪器的基本构件和性能,树立良好的职业态度,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作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丰富他们的阅历,同时也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3优化实验考核方法
实验评估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和学习能力的一种手段,也是评价教师教学能力的一种方法。过去,实验评估方法主要是由教师选择实验操作内容,学生完成操作,最后由教师打分,并将分数包括在总分中。然而,这种评估方法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它只评估学生的最终实验操作,不检查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学习态度,也不能全面评估学生。教师应改革与优化实验考核方法,可以将学生的考核成绩划分为考试技能考核占20%,学习态度与出勤情况占10%,期末考试占50%,实验操作及实验作业占20%。在具体实验考核时,学生要针对实验查找一些文献与资料,对研究的现状与背景进行详细地阐述,再设计出个人的初步解决方案,并对实验过程进行分析与讨论,最后再由实验教师对总体情况进行评分。
结束语
总之,加强临床基础实验室实验教学改革,不断优化实验教学内容,完善实验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优化考核方法等。能有效提高实验教学水平,有效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进一步为社会培养更多优秀的医学实验室人才。
参考文献:
[1]徐慧,郝艳梅,禹莉,等.临床检验基础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完善[J].现代医药卫生,2017,31(17):2693-2694.
[2]高媛,南玉龙,程江.《临床检验基础》课程教学实践与探索[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8,36(16):2450-2451.
关键词:医学检验技术;基础化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1教学内容设计
基础化学教材选用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谢吉民主编的《无机化学》,该教材重点阐述无机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同时,通过医学专业实例介绍现代基础化学的新进展,既拓展学生视野,又突出检验专业特点,满足我系医学检验专业的教学需要。教学课时共72学时,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各占36学时,其中,理论课重点讲授水溶液的理论基础、化学反应原理基础、物质结构基础和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教学内容的主线贯穿四个基本化学反应:酸碱反应、沉淀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和配位反应。前两章研究水溶液的理论基础,第一章研究溶液和胶体,重点介绍和计算溶液浓度、稀溶液的数量、胶体溶液的性质和渗透压的医学意义,而难点在于稀溶液数量的抽象理论知识,特别是渗透压,以便结合实际应用加深学生的理解。第二章研究电解质溶液。了解溶液,然后研究酸碱电离平衡(缓冲溶液)和沉淀溶解平衡。此后,安排化学热力学基础和化学反应速率两章的学习,帮助学生理解一个化学反应发生时的热效应、方向和限度,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有了化学平衡的知识,再介绍氧化还原反应,探讨氧化还原反应的自发性和影响电极电位的因素。而原子结构和分子结构知识的学习,则让学生从关注宏观现象转向对微观粒子的认识,再引出配位化合物的性质、结构和配位反应的学习。每一章的教学内容循序渐进,相辅相成,遵循由易到难的规律。
医学检验技术是一门实验技术学科,实验教学内容旨在培养学生养成规范实验操作习惯,树立严谨的實验室安全理念,强化实验操作技能,包含验证性实验项目9个,分别是:化学实验基础操作与练习、分析天平与称量练习、凝固点降低法测定葡萄糖的摩尔质量、重结晶与过滤、胶体及高分子溶液的制备与性质、缓冲溶液的配制与性质、酸碱电离平衡及沉淀平衡、、配合物的生成与性质、氯化钠的提纯和生理盐水的配制,综合设计性实验项目2个(硫酸亚铁铵的制备和三草酸合铁酸钾的制备)。
2结合专业特点进行课程创新改革
2.1教学中引入其他教学法
在授课过程中与其他教学法相结合,可以增加学生对分析化学的学习兴趣。比如PBL教学法(Problem-BasedLearning,PBL)和“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PBL教学法是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在国外医学教育中广泛应用。PBL教学法引入我国高校后,许多医学院校都在医学临床课、基础课中进行了教学探讨。PBL教学法允许学生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随时提出问题进行讨论,鼓励学生课后自学,并能提交小论文或相互讨论讲述。“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是指学生在家完成知识的学习,而课堂变成了老师学生之间和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的场所,包括答疑解惑、知识的运用等,从而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2.2理论教学内容改革
由于医学检验专业的分析化学教材在实践中跟不上检验医学的发展,在分析化学课程开设之前,教师应该与医学检验专业的教师沟通,简化内容,打破教材的限制,在教学中适当引入基础理论知识,淡化原理推导过程,更新课程学时,调整章节安排,如降低滴定分析章节的课时比例,增加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和色谱法等章节的理论和实验学时。
2.3实验教学改革
医学检验专业的实验课,大部分实验开展简单,几乎都是按书进行验证实验操作。为了实验教学努力与临床接轨,尽量使实验课符合培养学生工作能力的需要,在安排上要适当减少滴定操作,增加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的实验时数,安排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引导学生分组独立准备所需仪器和实验所需试剂,医学检验学生在进行实验操作考核的时候,应该以仪器操作为主,考核要增加由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步骤,贴近医学检验的相关知识,可通过上网、到图书馆查阅资料的方式进行总结归纳和完善。另外,要在周末开放相关的仪器实验室给学生使用,学生要严格执行开放实验室的制度和管理条例,熟练仪器的使用方法,做好使用仪器登记工作等。开放实验教学平台可供学生继续学习,弥补了教学实验的不足。
2.4走进见习基地,树立分析概念
为了将学生的课堂与实践和未来工作紧密联系起来,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并获得新知识,我们利用周三下午的自由活动时间或周末联系我们的附属医院和当地食品药品检验机构,开展沉浸式学习,并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大型仪器的操作原理和易于使用的方法。在医院或检查机构,各部门的工作人员向学生详细描述了他们的主要职责,示范了检测所用到的不同的高精尖仪器的使用以及保养方法等等,让学生了解常用检验仪器的基本构件和性能,树立良好的职业态度,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作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丰富他们的阅历,同时也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3优化实验考核方法
实验评估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和学习能力的一种手段,也是评价教师教学能力的一种方法。过去,实验评估方法主要是由教师选择实验操作内容,学生完成操作,最后由教师打分,并将分数包括在总分中。然而,这种评估方法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它只评估学生的最终实验操作,不检查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学习态度,也不能全面评估学生。教师应改革与优化实验考核方法,可以将学生的考核成绩划分为考试技能考核占20%,学习态度与出勤情况占10%,期末考试占50%,实验操作及实验作业占20%。在具体实验考核时,学生要针对实验查找一些文献与资料,对研究的现状与背景进行详细地阐述,再设计出个人的初步解决方案,并对实验过程进行分析与讨论,最后再由实验教师对总体情况进行评分。
结束语
总之,加强临床基础实验室实验教学改革,不断优化实验教学内容,完善实验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优化考核方法等。能有效提高实验教学水平,有效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进一步为社会培养更多优秀的医学实验室人才。
参考文献:
[1]徐慧,郝艳梅,禹莉,等.临床检验基础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完善[J].现代医药卫生,2017,31(17):2693-2694.
[2]高媛,南玉龙,程江.《临床检验基础》课程教学实践与探索[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8,36(16):2450-24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