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上想象的翅膀,夯实语文课堂教学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cyc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爱因斯坦的话提醒我们,在教学中必须十分重视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是开发学生智力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可以说:“人类没有想象,如同鸟儿失去了翅膀”。在语文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是现在语文教学的关键。
  
  一、细心观察、积累想象基础
  
  叶圣陶先生说:“想象不过是把许多次数、许多方面所观察得到的融合为一体,团成一件新的事物罢了。假如不以观察为依据,也就无从谈起想象的作用。”所以多观察事物,积累知识和生活经验,是培养想象力的前提。教育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参加家庭劳动、科技、文艺等活动,引导他们在生活中捕捉形象,积累表象,为发展想象力创设良好的条件。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观察自然,接触社会,感受生活,丰富学生的感性经验,并在观察过程中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大胆探索,发展好奇心和广泛的兴趣爱好,逐步打开学生想象的大门。
  
  二、真情朗读,打造想象的天空
  
  以往的语文教学中,朗读放录音或教师范读多、学生课堂朗读少。课文录音比起教师范读简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准确的朗读,圆润的发音,感情的把握等等,无不让人交口称赞。上课放录音、泛读课。表面看课堂教学很完美,但课堂变成了了老师的课堂,学生只是观众。充其量只是学到了一点“形”而已,真正的“神”却领悟不出,形神兼备也就无从谈起。
   针对这些失误,新课标注重学生的自我朗读体验,倡导“四步读书法”,即读准(要动手查字典)、读畅(要反复读,达到熟练)、读情(要分析内容,把握感情基调)、读境(要发挥想象,仔细品味)如此步步深入的读,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由浅入深的把握课文,重视了学生的个体参与,强调了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实现了自我与作者的心灵交流,这样读出来的声音才不会空洞无物,矫揉造作。特别是后两个层次,学生在有感情的朗读中可以尽情发挥想象,用“内在的眼”去看作者描绘的世界,用“内在的耳”去倾听作者的心声...... 在这个无形无声的世界里,每个人的看法可能不同,因为“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每个人的看法却又都是深邃的,有鲜活生命力的,因为这不是别人强加给自己的,而是植根于自己内心深处的。此时的朗读便不再是"见字出声“而是"内明于心,外达于人”了。
  
  三、研读文章,落实想象的依据
  
  语文教学必须注重语言因素。要引导学生仔细品味,启发想象,浮现画面,使之产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的感受,通过美感的产生,增强儿童的想象力。如《桂林山水》的第二段写水,第三段写山。写水,突出“静”、“清”、“绿”。从“静”,可以启发学生想象漓江水面宽阔平展;从“清”,可以想象水之浅;从“绿”,可以想象江岸妩媚的色彩。写山,突出“奇”、“秀”、“险”。写“奇”,是平视远山;写“秀”是俯视倒影;写“险”,是仰望危峰。两段文字相比,各段注意句式整齐回环,且大量运用展现形象,调动想象的比喻,桂林山水的美丽画面便展现在眼前,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像这样品味语言,学生的想象力得到了培养,阅读的兴趣也会逐渐增浓。
  
  四、借助插图,创设想象的情景
  
  插图是课文内容重点部分的直观展现,利用插图想象,能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学生的思维最初是具体形象、动作和原有知识紧密相连的。而后才逐步转化为大脑的内部运动。根据的这一思维方式,我在教学中注意通过看图来创设想像思维的情境,引导掌握想象思维的,比如讲授《黄山奇石》时,图中的“猴子”指的是什么?“海”又指的是什么?很快发现,“猴子”是指山顶上像猴子的一块巨石;“海”是指山间像翻滚的波浪一样的云雾。显然人们把这两种景象融为一体,称为“猴子观海”。这本身已充满了想象的色彩,接着我又让细读重点句,从中找出“抱着”“蹲”“望”这些描写动态的词语,以及“一动不动”这个描写静态的词语,品味想象的意境。这时我让结合看图,自己描述看到的景象。有的说:“这只蹲在山顶上的猴子被翻滚的云海惊呆了。”有的说:“这只猴子被眼前的云海吓坏了。”还有的说:“这只猴子望着翻滚的云海在沉思。”这是我抓注时机,让学生把看到、想到的情景进行说出来以此激发兴趣,强化想象思维。又如《飞夺泸定桥》中的插图描绘了战土们夺桥的情景。看图我们可以想象,桥下的水势是怎样的汹涌,战士们怎样艰难地前进......边看边想,仿佛进入了激烈的战斗之中。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去感受,去想象,增强他们形象的思维能力,和情境的再现力。
  
   五、续写故事,扩展想象的空间
  
   小语教材里的语言意境跟学生的现实生活经历所积累的各种信息有着必然的联系。教材中,有一些故事性较强的文章,粗看起来故事已讲完了,但细想起来,还留有一定的悬念,言虽尽意未了。对这类教材的处理,要使学生解放大脑,引导学生大胆想象。在表扬他们敢想的同时给予引导。让学生讲为什么这样想?“原型”是什么,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指导学生联系生活进行畅想,遨游在想象天地。
   如《小摄影师》中,表现了高尔基对小男孩充满了关心、爱护,在百忙中抽出宝贵的时间让小男孩拍照。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回味那些描写:“仔细打量、摆弄了很久很久、一定让他进来”等。启发学生对小摄影师的结局进行扩展想象,“小摄影师第二次能找到高尔基吗?能给他照到相吗?你能想象他照到相后说些什么,想些什么吗?”使学生通过对结局补充扩展想象。创新离不开想象,想象离不开假设。一个事件可以有多种办法,一个故事可以有多种结局。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想象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养出来的,我们要结合学生实际,在语文教学中从多方面、多角度进行启发和引导,让其在天天不断的积累训练中,形成大胆合理的想象思维,必然能极大地提高他们的阅读写作能力。
其他文献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第68~70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1、谈话进入《喜羊羊与灰太狼》的情景。2、课件出示:羊村的超市情景,问:要到超市买东西需要什么?(钱)谁知道现在,我们中国人用的钱叫什么?(板书:人民币)  [设计意图:用这个学生喜欢的动画片可以使学生愉快地投入到今天的学习之中,逛羊村超市营造一个使用钱的环境,最后画面定格在钱上面,直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背景下,学校同样需要住学生心灵的教学方法,去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构建和谐的小学数学课堂,使学生的素质和品质都得到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那么,如何构建和谐课堂让小学数学课堂绽放魅力?下面我谈谈几点体会:  一、构建师与生的和谐  1、把微笑带进课堂  我想在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期待是通过微笑来传递的,而学生会在这种爱的感召下,受到鼓舞,从而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往往是喜欢某
摘要:机电一体化是与其他技术相融合的构成的一门独立的交叉学科,其中包括了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微电子技术以及机械技术。机电一体化结合了通信技术、光学、微细加工技术进而成为微机电一体化和光电一体化的新分支。几乎所有的制造业领域,都涵盖了机电一体化产品,机电一体化技术在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数控技术、工业机器人的各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作为科学技术中的一项朝阳技术,国内机电一体化将朝着网络化、微型化、
“线段图”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是学生进行抽象思维的“拐棍”,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好助手。尤其对一些较复杂的分数问题,采用电教手段,把线段图活灵再显,使学生清楚地从图上看到已、未知数量关系、量率对应关系等,从而获取新的信息和解题线索,找到突破口,化难为易。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采用直观手段(线段图)来解决实际问题,不仅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加速了学生直观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飞跃,同时也激
摘要:机械课程学习包括了金属材料的热处理、机械原理以及机械零件等方面的内容。针对这一方向的内容丰富、实践性强的特点,总体来说,学习难度是较大的。本文具体从汽车发动机作为教具的教学研究入手,深入分析发动机教具在机械课程中的应用,并进一步探讨在机械课程授课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汽车发动机;机械课程;教具;授课  1.汽车发动机教学研究  目前针对汽车发动机的教学活动,大多数职业院校的学生都有着
把背诵挤进课堂——一个“挤”字甚是扎眼,却满含着笔者甚多无奈。新课程改革以来,语文阅读教学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然而反观我们的课堂,也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喧闹和繁杂。特级教师贾志敏老师说:“太多的资料补充、媒体演示,太多的“非语文”、“泛语文”活动......凡此种种,减损了语文学习的功能。”的确,这些喧闹和繁杂剥夺了语文习得能力的途径,而作为积累语言文字,提高语文素养的背诵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更是少之又
小学阶段对于每个孩子来说具有极大的可塑性。因此在小学阶段,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为学生英语学习奠定基础,使学生对英语产生浓厚的兴趣。
摘要:教一个人某门学科,不是要他把一些结果记下来,而是教他参与把知识建立起来的过程。把教与学的重点放在“学”上,在教法上着眼于“导”,教师要以学生发展为本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诱导学生主动探索,促使学生乐学。  关键词:学生乐学; 激发兴趣;教学评价;    孔子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作为数学教师,我们必须要把让学生乐学为基本要求,想方设法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乐而忘返,使教学效果事
本课题是以具有代表性的小成同学作为个案调查研究对象,通过学校、个人、家长的多网络、多层次的调查研究,摸索了一套解决儿童在校入睡困难的有效方法。
在语文学科中,我们要结合课文实例,注重学生科学素养的渗透,培养学生的科学品质。在平时的教学中,本人通过实践和思考,从 “彰显人物魅力,培养科学情感;巧借科学原理,激发科学探索欲望;抓住有利时机,挖掘科学创新潜能”这几个方面引领学生在语文实践中走近科学,在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的同时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一、彰显人物魅力,培养热爱科学情感  在教学《诺贝尔》一文时,我在引导学生体会诺贝尔这一人物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