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钢琴师》:大海之上仍有归处

来源 :新华月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rah_zl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个世纪末的大银幕上,有两艘船毁灭于观众眼前,一艘承载了海难中生离死别的爱情,一艘记录了一段与88个琴键有关的孤独人生。前者在当年席卷全球票房缔造声名無数,而后者,在多年以后才成为众多影迷心目中的永恒。
  2019年年末,打动无数人的弗吉尼亚号终于能在大银幕上与中国观众重逢,关于1900的传奇故事将抖落灰尘再度随海波飘荡。

一个弃婴一代天才


  主人公1900从出生的一刻就带有传奇性。故事的开头从1900年1月1号开始,他是20世纪第一天里被找到的弃婴,他没有父母、没有身份、没有国度。借这个特殊的时间点作为主角身份的注脚,就像是武侠小说中的男主角,自出生起就骨骼清奇,一生注定不会平凡。
  有趣的是,影片是以小号手麦克斯的视角展开的,影片里的一场戏交代得非常清楚。当他一开始没法登船时,他掏出小号,随即来了段即兴证明自己的实力,得以开始这段旅程,他入世很深,并不循规蹈矩,社会中闯荡多年的他懂得为自己赢取更多的机会,这一点与1900截然相反。
  在现实中,我们都是麦克斯这样的人,在无处不在的竞争面前尽可能地展现自己,以此在社会——这样一艘大船上争取到属于自己的位置,从他的角度开始叙事是导演朱佩塞·托纳多雷的聪明之处。很快,借着这个与我们本质上没太大差别的“俗人”视角,一同结识那位脱俗的朋友。
  麦克斯的视角即观众的视角,他与1900的联系即是观众与1900的联系。我们与他一样,只是在船上与1900萍水相逢,却发现了他身上的独特魅力;我们并不理解1900为何坚决不肯下船,却为他的这个决定而伤心落泪。在托纳多雷的镜头下,1900被剥离了社会属性,近乎成为符号化的反世俗、反欲望的象征,是只可远观不可参透的天才琴师,寄托着我们对于纷扰世界的反抗——将这种无法满足的愿望在电影中得到宣泄。
  影片中最脍炙人口的两个桥段,分别是钢琴对决和1900对陌生女孩的暗恋。前者在电影中得到了忠实的还原,诸如“一百只手演奏”“钢琴似乎任何时刻都会爆裂”这样的文字得以通过影像,更直观更具感染力地表现出来。而后者,那个让1900屏息凝视的青涩少女呢?
  这位少女根本就不存在。在原著中,1900从来没有为情所动,也没有任何女人走入他的视野,他的眼中只有钢琴。原著中的1900更加超然,在意大利作家亚历桑德罗·巴里科的笔下,他没有丝毫情欲,纯洁得如天使一般,通过音乐与孤独对抗,完全是一个反世俗、反欲望的超人般的存在。
  这并不是说电影版加入的这位少女、这场暗恋,就让天使落入了凡间。托纳多雷原创的这段情节,没有着笔太多,没有统领叙事,在录制唱片时以一种浪漫化的方式悄然开始,并作为激发1900一度想要登陆的情感动机镶嵌在故事中,微妙地刻画出他在爱情萌动时作出的情感反应。这样有血有肉的设计,更突出了1900的纯真。

虚中有实的刻画方式


  钢琴有88个键盘,却可以弹奏出无限的世界——这是1900的世界观。虽然不曾亲眼看一看地上的世界,但1900通过音符和想象,可以毫不费力地描绘出整个宇宙。
  巴里科的文字诗意灵巧,通过精简的描述,1900这个孤独的天才跃然纸上。而导演托纳多雷则将1900的故事具象化,用浪漫的镜头语言表达这份绝然的孤独感。1988年,托纳多雷凭借《天堂电影院》拿下了戛纳评审团大奖和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此后他执导的几部影片都不算成功。直到10年后,《海上钢琴师》再度获得赞誉。2000年上映的《西西里的美丽传说》与前两部影片一起构成了托纳多雷著名的时空三部曲。
  当托纳多雷有了改编巴里科这部作品的念头时,脑海中第一个想到的演员就是蒂姆·罗斯。托纳多雷在跟蒂姆·罗斯接洽了18个小时后就接到了他传来的合同,两人很快达成了合作。
  事实证明,托纳多雷和蒂姆·罗斯的选择都是正确的。蒂姆·罗斯用他的精湛演技赢得了全世界观众的青睐,从那以后,他成了天才的化身。而托纳多雷也凭借《海上钢琴师》这部影片在全球范围内收获了无数影迷的好感。
  蒂姆·罗斯对于1900的演绎是全方位的。他丰富而细腻的面部表情诠释出1900孤独而忧伤的内心世界,戏谑、欢乐、疯狂、沉醉和悲伤都被他拿捏得恰到好处。蒂姆·罗斯原本不会弹钢琴,为了演好这个天才钢琴师,他进行了长达六个月的指法训练,最终在银幕上,他的手部特写达到了以假乱真的效果。
  影片中那位狂妄自大,挑战1900的爵士乐手在历史上也确有其人,他就是美国著名爵士钢琴家杰利·罗尔·莫顿。影片中那首《The Crave》正是他的作品,而且在现实中,莫顿确实常常夸大自己对于爵士乐的贡献,也曾夸口自己就是爵士乐的缔造者。不过并不像影片里他说的,“大家都这么说”,事实上除了他自己没有太多人这样认为。
  在影片中出演莫顿的是克兰伦斯·威廉姆斯三世,他父亲老克兰伦斯·威廉姆斯也是一位早期爵士音乐人。影片中的最后一场戏发生在乐器店里,那个为钢琴调音的男人是Amedeo Tommasi,他也是一位爵士音乐家,本来被本片的配乐——配乐大师莫里康内邀请参与爵士部分音乐的创作,比如暴风雨中1900疯狂演奏的那首《Magic Waltz》就由他创作,此外影片中钢琴部分也由他亲自演奏。
  而影片里1900的那座“孤岛”——弗吉尼亚号豪华邮轮,历史上也是真实存在的。这艘邮轮于1905年开始服役,1954年退役,甚至与大名鼎鼎的泰坦尼克号有一点交集——在泰坦尼克遇难前,两艘船取得过无线电联系。
  影片中大部分镜头在乌克兰南部的敖德萨市取景,这里让英国人蒂姆·罗斯都觉得寒冷,语言不通更是让片场的气氛不那么融洽。好在后半部分在位于意大利罗马的摄影棚内拍摄。这里气候温和,经过之前的磨合,托纳多雷和蒂姆·罗斯的关系也有了明显的好转,后者甚至把家人都接了过来。很多港口的戏份,都是在摄影棚内搭景完成的,比如1900差点在港口登陆的那段。   美国历史最悠久的《华盛顿邮报》曾评价,影片是一部迷人的海上史诗,是一首动态的诗歌。老牌影视杂志《综艺》則认为,影片布景恢弘,美术设计惊艳,本质上是一部纯粹的哲学童话寓言。《洛杉矶时报》将影片与《天堂电影院》相提并论,称赞了影片具备的情感力量和想象力。而在当年的意大利“奥斯卡”——意大利电影大卫奖上,《海上钢琴师》囊括包括最佳导演、最佳摄影、最佳音乐等在内的六项大奖,同时在当年的金球奖、欧洲电影奖等奖项中都有斩获。
  更多的荣誉来自影迷的认可。《海上钢琴师》并不是一部曲高和寡的典型欧洲艺术电影,它凭借至纯至真的情感表达,在全球影迷心中得到广泛认可。在烂番茄网站上,影片的观众评分高达92%,而在影迷更加聚集的IMDb上,《海上钢琴师》评分高达8.1分,入选IMDb TOP250佳片第248位。

进入音乐电影的世界


  作为一部与音乐有关的影片,配乐的意义不言而喻。为《海上钢琴师》操刀配乐的是意大利著名的电影配乐大师埃尼奥·莫里康内。这位奥斯卡终身成就奖得主曾为众多经典影片配乐,吉赛尔·莱昂内的《镖客三部曲》是他电影配乐生涯的里程碑之作,包括《美国往事》《八恶人》等经典影片的配乐都是出自他手。
  托纳多雷的时空三部曲均由他操刀完成,《海上钢琴师》的配乐更是获得了金球奖最佳电影配乐。这部影片的配乐类型多样,既有大气磅礴的交响乐曲,又有舒缓忧伤的钢琴独奏,古典音乐和爵士音乐交相辉映为影片增色不少。莫里康内为《海上钢琴师》制作的几段配乐如今已经是人们耳熟能详的经典配乐,即使没看过电影的人,也一定听过电影里的配乐。
  《海上钢琴师》最为人津津乐道的两个段落均是钢琴演奏戏。一段是暴风雨之夜,1900和小号手在摇晃的大厅里弹奏滑动的钢琴,一段是1900与自称爵士乐鼻祖的钢琴家斗琴。这两段戏每每想起,都让人心潮澎湃。
  拍摄滑动的钢琴那场戏时,为了模拟逼真的风浪效果,摄影师让摄影机滑动,同时用威亚牵引室内的道具向反方向移动,最终在银幕上呈现出精彩的一幕。
  在不同的叙事情境中,莫里康内用了不同的交响器乐进行叙事氛围的掌控。比如1900的养父——老煤矿工人丹尼开片的场景中,用舒缓的长笛和欢快的节奏来配合导演的这组蒙太奇,烘托1900是如何在养父的陪伴下快乐成长。而在丹尼的葬礼上,远远听到的弦乐演奏的舞曲,让他第一次意识到了音乐的存在,离别与邂逅几乎同时发生,迅速转入接下来的叙事中。
  电影的结局是1900选择与巨轮一起爆炸,粉身碎骨。大部分人把这理解成了一个天才的自我毁灭。但是在我看来,象征着爵士乐的1900,就算在那个爵士乐衰落的时代,也没有选择“下船”——即使陆地上有爱情、有金钱、有着更广阔的天地——而是选择与象征着大航海时代的巨轮一起毁灭,这实际意味着:不是新时代抛弃了爵士乐,而是爵士乐主动放弃了新时代。爵士乐不愿改变,即使是终将没落,归于尘埃,它也要坚持自己的追求。
  1900打算下船的这个场景,实际上就是一次抉择:是否要改变自己,迈向更为广阔的新时代?答案是“不”。
  回顾整部电影,我看到了爵士乐的前世今生,在社会的最底层,黑人捡到了属于白人的乐器,但是却用来演奏他们自己的音乐。这种奇妙的融合,吸引来了处于社会上层的白人,所以无论是贫民窟的黑人还是高档会所中的白人,都痴迷地爱上了爵士乐。
  但是,时代变化太快,没过多少年,大众的喜好就变了,爵士乐变得越来越小众。但是即使会消亡,爵士乐也依然坚持自己的追求。
  电影的最后,1900的挚友,那位小号手,拿着落伍的康恩小号,重新得到了那张1900的破碎唱片,消失在了工业时代的烟雾中。在那破碎的唱片上,在那离奇的故事中,在那破烂的小号里,爵士乐虽然小众,虽然无名,但是爱它的人会永远爱它。即使台下只有三个人,1900也依旧愿意为此演奏三千个和弦。
  这就是爵士乐,这就是《海上钢琴师》。
  (摘自《世界博览》2019年第23期)
其他文献
靜待花开
期刊
2019年,世界主要经济体呈现高负债、低利率、低通胀和低增长的特点。2020年,各国经济又受到贸易保护主义和全球疫情的冲击。世界银行预计,美国经济预计下降3.6%,欧元区各国经济整体缩减7.4%,日本经济下降5.3%。2021年,疫情仍在持续,全球经济增长的不确定性和下行压力加大。过去的一年,党中央、国务院保持战略定力,准确判断形势,精心谋划部署,果断决策,采取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措施,取得国内生产
2008年,84岁的黄永玉开始写《无愁河的浪荡汉子》。主人公叫张序子,原型就是他自己。小说连载于《收获》杂志,每期3万多字。  连着登了10年后,2018年4月号《收获》这一期,連载的故事是这样的:张序子所在的江西信丰县民众教育馆,来了一位广东姑娘,“皮肤黑黑的,讲国语带浓重广东腔,人和和气气,穿着打扮按平常标准来说,稍微洋了一点”。  馆长还是光棍,想套近乎,大清早守在上班路上,突然塞给姑娘热烧
“特朗普将会当选美国总统、英国会脱欧”,伊恩·戈尔丁(Ian Goldin)在2016年做出这两个预测后,他的许多对全球化充满信心的同僚们一笑置之。戈尔丁和他们不同,他既是全球化的坚定倡导者,也始终强调要看到其风险一面。因为曾多次做出过大流行病可能暴发的预警,本次新冠疫情发生后,他立刻被英国媒体追逐,视作本国学界的“先知”——正如比尔·盖茨在美国的待遇。→ 牛津大学教授、世界银行前副行长伊恩·戈尔
不畏艰险、众志成城,坚决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在新冠肺炎疫情面前,在难忘的数月时间里,武汉人、湖北人、14亿中国人团结如一人。  英勇奋斗、慎终如始,始终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摆在第一位——从重症监护室到病毒实验室,从社区街道到线上网络,中华儿女以实际行动诠释着敬佑生命的人间大爱。  以人民智慧对抗空前巨灾,以人民伟力诠释中国力量。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曾无数次从灾难中崛起
2005年6月23日,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海油”)宣布以要约价185亿美元收购美国第九大石油公司优尼科石油公司。虽然这场持续40天的收购大戏最终未能成功落幕。但这一收购事件所引发的关注远远超过事件本身。  在当年整个并购事件过程中,十二届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石化集团原董事长、中海油原总经理傅成玉作为当年中海油的掌舵者成为整个事件的重要亲历者、见证者之一。  随着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步伐
从历年高考语文试题来看,句式仿写题已经成为语言运用这块高考改革的试验田中的一支奇葩,恒久绽放而不息。要想把句子仿写得形神兼备,就必须揣摩题目中的相关要求,尤其是除了显性要求之外的隐性要求,即命题者在题干中没有明确提出的隐含在被仿写的句子中的要求。这就是题目中“隐形的翅膀”,抓住了它们,才能在句式仿写题的“天空”中自由飞翔。下面结合高考实例对句式仿写题中的隐性要求试作探究与归纳。  一、句式结构仿写
孙挺父亲说,感谢中国经济持续四十年的中高速增长,尤其是国内房地产的增长,让他积累不少财富,感受到做富人的滋味;但是,到今天,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增长速度不能还像原来那么快,做实业赚钱不再那么容易,而国内房地产投资面对不断升级的限购政策,尤其是不能总指望房价一涨再涨,所以,他父亲已经在前两年开始转移财富出境。挑战在于,他父亲看不懂海外对冲基金,也担心碰地雷,而美国的股票市场他又不熟悉,因此,还是想继
初入夏,连续几天的雨,惹得人烦闷。天空灰蒙蒙的,地上还有几片沾着雨水的落叶,树叶间已无小虫的影子。  已是夏季,却没有蝉鸣,没有蛙叫,没有荷池,只有寂寞的雨和那昏黄老树。  入夜,大雨。我站在窗前,望着那老树,它似乎有要垂下的感觉。雨夹着风灌进窗内,我急忙关上窗,窗外雷声隆隆,闪电划过天际。我不敢再看窗外,我猜测,老树熬不过今晚。  第二天清晨,雨停了,天空似乎被雨洗得更加湛蓝。或许是起得早的缘故
● 面对过去与未来,我们的责任便是竭尽所能,避免悲剧重演。因此,我认为发表一篇有关“二战”、有关卫国战争的文章,是自己应尽的义务。  ● “二战”并非于顷刻间意外爆发的。导致人类历史上最大悲剧的罪魁祸首是国家利己主义、懦弱、对实力日增的侵略者的姑息、政治精英没有做好妥协的准备。  ● 我们所有人都需要真相与客观。我一直呼吁各国领导人开展心平气和、开放、相互信任的对话,用自我批评的、不带成见的眼光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