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教学中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

来源 :中外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terlee1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教学新课程改革的浪潮一浪接着一浪,它给予教师新的教学理念。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质疑是探索知识,发现问题的开始,是获得真知的必要步骤。学生在领会知识的过程中,只有大胆、积极地思维,问题才得以解决。一个现代的学生不怕他问题多,不怕他质疑能力强。而是担心他没问题,没有质疑的能力。当他有了问题后,才会去积极寻求答案。数学课堂教学是一个师生共同设疑,释疑的过程,是以问题为核心展开的。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学生质疑能力应如何培养呢?下面,就结合教学实践,浅谈几点看法:
  
  一、质疑氛围的营造
  
  目前的数学课堂教学,有许多教师总是利用问题牵引教学,层层设问,学生在回答教师问题的同时也按教师预设的思路一步步地完成知识的掌握,留给学生积极思维的时间与实践的空间有限。另外,课堂教学肯定给学生留下了或多或少的疑问,好问是学生的天性,如果让学生在课堂上能主动提出,再共同解决,岂非更好。因此,要将“质疑”引入课堂,教师先要更新观念,明确提问不仅是教师的权利,更应该是学生的权利。作为教师,应营造良好的氛围,保护好学生的好问的天性,引导学生大胆质疑,积极探索。比如教学“图形的旋转”时,我先拿时钟和风车进行转动,使学生对旋转有了一个初步印象,再让他们归纳出这两个现象的共同特点,从而得出旋转、旋转中心和旋转角的定义。接下来问学生:“当你学习了图形的旋转后,你有什么问题想问问同学吗?”这看似简单的问题,却一下子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有不少学生提出了比较好的问题。如“时针在旋转,哪个是旋转中心?”“风车的旋转角度是多少”等。但由于学生间存在着个别差异,所提的问题千奇百怪,在质疑问难时,有时不能提在点子上、关键处,这时,教师应以鼓励为主,同时,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要给予恰当的评价。如果遇到学生没有问题或提不出有价值的问题时,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提出有关的问题,并让学生自由讨论,尝试解答,这样,有利于树立他们的自信心,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可以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质疑热情。对于提出好问题的学生,应鼓励他们进一步探索、创新,让学生品尝质疑的乐趣,而不是把它看作是苦差事。这样,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出一个良好的质疑氛围。
  
  二、引导学生质疑
  
  1、找“疑”
  要让学生学会把学习过程中有价值的疑难问题提出来。可让学生在知识的来龙去脉上质疑,在知识的作用上质疑,在知识结构上质疑,在知识的模糊处质疑,在概念内涵,外延上质疑等。如在教“图形的旋转”时,引导学生对“旋转的有关因素”进行质疑,如学生提出的问题:“为什么要讲清楚旋转中心、旋转的方向和旋转的角度。”在教学时,我们要鼓励学生对任何一个问题都去探索,提出与众不同的看法,学会质疑的关键。课堂上学生有时质疑的涉及面广,显得多而杂,有的甚至提一些不着边际的问题。这时,教师要组织学生讨论,进行筛选。只要引导得法,学生就能有所发现,逐渐学会质疑。
  2、质疑是手段,释疑才是目的
  有了“疑难”就要想方设法解决。如何解决呢?我认为应该做到如下几点:(1)、带着问题来。要让学生发现,提出的问题是必须解决的。如果对学生质疑的问题置之不理,那么将压抑学生的积极性,释疑的方法不妥,也将影响质疑的作用。面对学生的质疑,教师不要急于回答,遇到提出的问题不着边际更不能轻易否定,可以把问题交给学生去讨论,教师起组织作用,得出正确结论必然会产生更深刻的效果。比如:有学生问:“改变旋转中心,能不能改变旋转后的图形。”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实践进行探索,得出结论,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在讲图形的旋转要注意讲清楚的三个因素,收到了很好的效果。(2)、带着问题走。也就是说,我们的课堂不仅是为解决问题而解决问题。有何收获,有何感想,以后在遇到同类问题时应如何解决等都是好的质疑方法。
  总之,在日常的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要解放思想,准许学生有疑就问,不懂就问,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中的困难,提高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运用知识和解决问题过程中能真正掌握知识,从而使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得到进一步培养。
  (作者单位:063300河北省唐山市丰南区大齐学校)
其他文献
运算能力的层次运算能力是一项基本的数学能力,无论是《教学大纲》,还是《考试说明》都把它列在诸项数学能力的首位。中学数学中大多数问题的解决,也都离不开运算。但是当前中学生运算能力的状况是很不如人意的。不明理算,机械地搬用运算公式;不顾运算目标,盲目推演;缺乏合理选择简捷运算途径的意识,这些都是经常可见的。不少中学生对提高运算能力缺乏足够的重视,只把“粗心”、“马虎”作为算而不对的原因。相当多的高中数
期刊
罗丹曾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现行的语文教材里,有很多古今中外的名篇佳作。它们既含有富于教育意义的主题、个性鲜明的人物性格,又具有浓郁丰厚的感情色彩、精妙绝纶的修辞手法等。语文教师应深入钻研、挖掘教材中的“美”,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进行美学渗透,通过师生共同创造语文教学美和美的语文教学,为引导学生感知美、鉴赏美、创造美奠定基础。    一、挖掘语文教材中
期刊
素质教育已向纵深推进,但因受“应试教育”影响,小学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存在一些弊端。小学课堂教学评价必须实现评价思想的“三大转变”:从“评教”为主转移到“评学”为主,从“他评”为主转移到“自评”为主,从“区别鉴定”为主转移到“导向激励”为主;必须推行新的课堂教学评学标准和评教标准;必须创新课堂教学评价方式方法和操作过程。关注学生课堂学习状态是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经过几年的研究与教学实践,我
期刊
《三峡之秋》是一篇阅读课文,着重介绍了三峡金秋时节的美丽景色。遵循“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课程基本理念,谈谈这一课的教学设想。    一、研究题目,明确题目的重要性    课文的题目简单明了,可立足课题,组织学生对课题进行深入研究,让学生切实认识到课文的重点内容。  首先让学生读课文题目,说说题目《三峡之秋》告诉了我们什么?然后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从不同的方面去发现,明白题目
期刊
课堂教学应以塑造学生素质为目的,不仅要教学生“学会知识”,更应该教学生“会学知识”,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提高课堂45分钟的效率。“兴趣”是学生主动求知的源动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则是教会学生主动求知的根本。我认为:课堂教学应做到“三注意”和“两激趣”。    一、以情激趣    情感是教与学的纽带。教师应用博大无私的爱心,时时处处关心学生、爱护学生、了解学生,使学生切身感受到教师的可亲可敬
期刊
初中数学总复习是完成初中三年数学教学任务之后的一个系统、完善、深化所学内容的关键环节。重视并认真完成这个阶段的教学任务,不仅有利于升学学生巩固、消化、归纳数学基础知识,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有利于就业学生的实际运用。同时,是对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达到查缺补漏,掌握教材内容的再学习。因此,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实施总复习教学是初中数学教师的基本功之一。    一、紧扣大纲,精心编制复习计划   
期刊
优美的古诗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精华,是最富有灵气和美感的一种文学形式,其深邃的意境,丰富的情感,精炼优美的语言,生动鲜明的形象,对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高尚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古诗审美教育的内容,不同于政论的演泽、归纳,也不同逻辑的推理、判断,而是寓教育于美的想象中,通过美的形象唤起学生的情感和共鸣。以美感染学生的情绪,启发学生的心智,引导学生由感知美入手,到欣赏美、热爱美,最
期刊
江泽民主席强调指出:“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中亦明确规定,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小学数学教学的目的任务之一。每一位小学数学教师都必须重视,并在数学教学中切实完成思想品德教育的任务。面临现实乃至于未来,学生中独生子女占绝大部分,无比优越的家庭和社会条件,使他们的相当大的一部分,自我意识往往大为膨胀,而对于集体、社会、国家的责任感相对淡薄。因此
期刊
对于数学作业的批改,我们习惯于全收全改,这将占用教师大量的时间,使教师不能将主要精力花在深入钻研教材、理解编排意图,挖掘例题潜力和精心备课上,严重影响教师教学效果;我们习惯于用“√”“×”来评判正误,这将使绝大多数学生只关心自己做对与做错的题数,不利于学生了解自己作业中存在的优缺点和以后应该努力的方向,也不利于学生博采众长,形成发散性思维和创新意识,更不利于沟通师生情感,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期刊
“知识”、“能力”、“素质”是教育理论研究中常见的话语,对于三者各自的内涵,对它们的相互关系作如何理解,直接制约着素质教育的走向,笔者经常发现将三者并列的表述,将素质视为脱离知识、能力而存在的要素,这是一种逻辑混乱,错误的提法,如果它得以流行,不仅会造成理论和认识上的混乱,更为严重的是误导当前素质教育的实践。    一、对三者内涵的理解    知识是人类认识的成果,一般分为三类:即自然科学知识、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