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向缪斯女神祈祷

来源 :阅读与鉴赏(高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nghong18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诗歌是文学的源头,是人类精神家园永远不灭的童心梦幻。今天的中学生正处在激情澎湃、意气风发的“诗一般的年华”,最需要的是富于时代气息和青春活力的现当代诗歌的滋养。可喜可贺的是,随着“新课标”的颁布和实施,我们的新教材有意识地选编了一些优秀的现当代新诗,为同学们学习阅读和欣赏现当代诗歌、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诗是最精炼的语言,不管是传统诗或现代诗,都是以最少的文字,表现最丰富的内涵。新诗是相对于旧诗而言的,旧诗也就是传统诗,指的是五四新文学运动以前,采用古代的语言,典雅的文言文,讲求格律的限制,讲求一定的字数、句数、押韵、平仄、对仗等,新诗则是采用现代的语言,平浅的白话文,打破格律的限制,只求分段分行,形式十分自由,是现在所流行的诗体。
  新诗的特质,包括意象美、节奏美、视觉美。王鼎钧说:“学诗由认识音节开始,直到文学和韵律合作无间;由事物引发想象开始,直到以想象再造世界。”他认为学诗最重要的两件事一是要讲求音律节奏,二是要注意想象创造。古人说:“言有物,言有序。”一切的文学作品,都是要特别强调内容和技巧的,“言有物”,就是内容的问题,“言有序”,就是技巧的问题。诗的文字,虽然用字最少,可是一样要求有完整的意象,严谨的主题,要有中心思想,不是胡言呓语。
  所谓意象,是指作者对一切人、事、物的观察和体悟,内心有所触发,而产生的心灵活动,透过声音的传达或是文字的描述,所呈现出来的世界。分析而言,意是意念,象是物象。前者是抽象的存在,人的意念存在于人的心里,不可见、不可触、不可闻,只能用感觉去体会;后者则是具体的事物,一景一物是触目所见,风声水声是随耳所听,好吃的东西,好看的风景,都是外观的世界。诗人不只用眼睛去看花花绿绿的现实世界,也用心去感觉,并且凭借着敏锐的观察、丰富的想象力、精准的创造力,把内心的所感所想,真实而准确地表现出来。诗人虽然从现实出发,而不止于反映现实,文学是心灵的创造,文学不是复制与模仿。所以,诗人所要表现的,是心有所感的“感觉”,这种感觉也许只是个人生命的体验,也许是芸芸众生的共同命运和心里的呐喊。总之,诗作的意象,是从现实生活出发,而重新打造的心灵世界。诗作的意象,愈具体、愈鲜明、愈容易被认识被接纳,诗作的价值就愈高了。例如席慕蓉《一棵开花的树》:
  如何让你遇见我
  在我最美丽的时刻
  
  为这
  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
  求佛让我们结一段尘缘
  佛于是把我化作一棵树
  长在你必经的路旁
  
  阳光下
  慎重地开满了花
  朵朵都是我前世的盼望
  
  当你走近
  请你细听
  那颤抖的叶
  是我等待的热情
  
  而当你终于无视地走过
  在你身后落了一地的
  朋友啊
  那不是花瓣
  是我凋零的心
  席慕蓉以女性特有的细腻真诚的笔调,在这首题为“一棵开花的树”的新诗中,描述了一名女子的相思与失落,主题明确,意象鲜明,用凋零的叶象征凋零的心。花开花谢,匆匆一世,人生充满许多的无奈和吊诡,即使是求了五百年(中国人常说:五百年前同是一家人),求得了佛祖的应允,化成一棵会开花的树,长在心仪的男人必经的路旁,花的艳丽应该是会受瞩目的,可是她心目中的男人却是“无视地”走过。人与人之间的情缘,真是难以算计、难以解说,多的是有缘没份、有份没缘、没缘没份,真能有几个有缘有份的呢?诗的最后,诗人说:“在你身后落了一地的,朋友啊,那不是花瓣,是我凋零的心。”用象征的手法,以一片片的落叶,比喻女子失落凋零的心,令人动容。
  诗人的心,也是读者的心,这首诗的内容未必是诗人现实生活里的真实经验,可是却是人世间很多男男女女的共同经验。诗人在写这首诗时,也许是路过某地,时逢深秋,落叶满地,触景生情,有感而发,借题而作。当然,诗的可爱可贵之处,就是好的诗具有很大很多的想象空间。就诗论诗,这是一首爱情诗,可是我们未尝不可以把它想象成是对一切理想的追求(爱情的追求,当然也在其中),理想的幻灭、落空,引发了诗人的惆怅与哀伤。
  如果说散文是谈天,诗就是唱歌。唱歌是使用语言的一种方式,这种方式很特殊,音乐加进来强化语言,有时也代替语言。语言在经过省略和强化之后,与音乐融合为一体,如精兵猛将,当十当千。不管是旧诗或新诗,音乐性都是非常重要的特质。所谓诗的音乐性,指的是作品中的节奏和音韵。
  所谓节奏,是指声音的长短、高低、轻重、快慢、顿挫的变化。如徐志摩《再别康桥》: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每一小节的字数,有一个字的,有两个字的,有三个字的,字数不等,这叫“长短”。如钟雷《黄河恋》:
  黄河啊——你——永远——那样日夜不停的——
  辛勤而又匆忙的——流
  这是一首朗诵诗,全诗很长,歌咏祖国山河的壮丽雄伟、浩瀚奔放,首句“黄河啊”,声音很高、很重,才能显出黄河的浩荡,第二句“你”,拟人化的黄河,声音就要低一点、轻一点,显出女性的柔媚,也和首句成强烈对比。如徐志摩《再别康桥》: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悄悄的我走了”,静悄悄,当然要很轻、很慢的说,才能贴切,“我挥一挥衣袖”,则要说的重一点、快一点,才能表现诗人明快、洒脱的情怀。如刘半农《教我如何不想她》:
  天上飘着些微云,
  地上吹着些微风。
  啊!
  微风吹动了我头发,
  教我如何不想她?
  “啊!”语气要停顿一下,上接前二句的写景。为什么“啊!”呢?因为“微风吹动了我头发”,由物转到人。顿是停顿,挫是转折,所以在念“微风吹动了我头发”时,语调要相对前二句有些变化。
  至于音韵,则是指字的声母、韵母与声调的变化。声母有喉、牙、舌、齿、唇音的不同,韵母有开、齐、合、撮的不同,声调有阴平、阳平、上声、去声的不同。中国文字是一字一形一音一义,除了形体的美,也有声音的美,双声(声母相同,如迷梦)、叠韵(韵母相同,如窈窕)、叠字(重叠同样的字,如轻轻)、连绵字(合义复词,如葡萄)等的变化,使声音朗朗上口,便于记忆,协调和顺,引发快感。如胡适《梦与诗》:“醉过才知酒浓,爱过才知情重。”浓、重,叠韵。又如徐志摩《再别康桥》:“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
  在诗的形式方面,新诗比旧诗更重视视觉美,图画性更显著,传统诗受限于一定的格式,多为五字一句,或是七字一句,句子的长短,也以四句和八句为主,现代诗则很自由,没有一定的字数和句数,长长短短、多多少少,有参差不同的变化,甚至为了题材的需要,可以将诗句排列成图画,如林亨泰《风景No.2》一诗:
  防风林的
  外边还有
  防风林的
  外边还有
  防风林的
  外边还有
  然而海以及波的罗列
  然而海以及波的罗列
  以重复的防风林与海波的罗列,构成视觉形象,显示一排排的防风林和一层层的海浪的卷涌澎湃。又如方莘《膜拜》:
  我匍匐
  膜拜
  你是一尊直挺挺冷冰冰的石柱
  你是一个浑然无阙的存在
  也是典型现代诗派重视排列形式的例子。
  新诗的创作技巧,和其他各体文学一样,“观乎千剑则善剑”,要多读、多看、多想、多写。杜甫诗:“转益多师是汝师。”学作新诗,不能只读新诗,文章只论好坏,文章不分古今,作家有国籍,作品没有国界。古代的好作品、外国的好作品,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创作从模仿,古今中外好的诗作,其内容与技巧,都是初学者所要取法的,生在今天的时代,我们当然不必再袭用古人的语言、格律,但是古诗中丰富的意涵和修辞方式,仍有许多值得学习的地方。
  “多看”,是指多观察、多体会。在这五彩缤纷的世界里,充满着悲欢离合、可歌可泣的故事,文学的素材,就是人生的众相,作家不能脱离社会、脱离时代,诗人更要培养敏锐的触觉,去接受时代的脉动、社会的变化。“多想”,则是发挥丰富的想象力。刘勰《文心雕龙·神思》:
  文之思也,其神远矣。
  又说:
  “形在江海之上,心存魏阙之下。”神思之谓也。
  又说:
  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
  想象的空间,是上穷碧落下黄泉,是一种心灵的冒险。文学的价值,在于丰富的想象力和独特的创造力。作者一方面要充实生命的经验,一方面要厚植学养,培养创作的能力。当然,“多写”是成功的不二法门。任何事业的成功,都不是空想而成的,而是在实践之中积累经验的,“书到用时方恨少”。在创作的过程中,常能感受到“积学以储宝”的重要,只有在不断的试炼之中,才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所有的大作家,原来都只是小作家;所有的小作家,原来都只是无名作家,如果梦想一夜成名,一夕成功,是无法成为一流作家的。
其他文献
当我们不懂爱情的时候却偏要执拗地去恋爱,这可能更多的是因为我们想要寻找恋爱的感觉;当我们真正懂得爱情的时候却发现她竟然就在对方那一抹眼神之中。古今中外以爱情为题材的作品可谓是浩如烟海,从各个角度阐释着对爱情的不同理解,而《对面凝望的眼睛》这篇散文却是选取了独特的视角——眼睛,并借助平白如话的语言,向我们展示了一种不动声色却又刻骨铭心的爱情。  从结构上看,全篇采用倒叙的手法。文章开始于风,引入风中
期刊
今年的高考全国卷Ⅰ作文试题(原题见本期前面《2006年高考作文题扫描、评析及启示》一文)一改历年来一直倡导并实行着的话题作文,而采用以前进行的阅读材料、自行立意的形式来命题,给人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这多少出乎广大考生和老师的意料。可以说今年的高考语文作文试题吸取了话题作文和材料作文的优点,有利于反猜题,并很好地考查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因此,今年的作文试题是比较成功的。现对此次作文试题以及写作思路作
期刊
“高贵”这个词在今天各种浮躁喧嚣的媒体上几乎已被用滥。我的心灵日益麻木,面对一些所谓的高贵却怎么感觉也高贵不起来。刘醒龙先生的文章终于让我从麻木中彻底复苏,重新找回了这个词鲜活的生命力。而高贵,也正如刘先生所说,必须有一种滋养它的墒情,但这种墒情在工业化进程上了快车道的今天,更是像金子一样缺乏。  作者行云流水般的文字叙述中没有高潮,然而处处透出真挚的情感和深厚的哲理。作者用一条桃花鱼的夭亡忏悔了
期刊
设题者宋宝锁言:我们生活在一个智者设计的世界,倾听智慧的声音是一个人一生都不能终止的姿势,这是我们不用花费一分钱就能够享受到的最为奢侈的盛宴。但是,你必须拥有一个虔诚的姿势,像庄重仪式上的谛听者那样,否则,你将永远被文明放逐,成为灵魂最为野蛮的一员。
期刊
设题者王来宁言:叶圣陶先生是知名的“三大家”:编辑家、作家、教育家。对于自己的成就,他曾经说:“如果有人问起我的职业,我就告诉他:第一是编辑,第二是教员。”这是先生的自谦。然而文学大师们却毫无讳饰,郁达夫曾经说过:“我以为一般的高中学生,要取作散文的模范,当以叶绍钧的作品最为适当。”作家阿英也认为,“叶圣陶的散文,真不啻是一首非常成功的、优美的、人生的诗” 。叶老任职商务印书馆期间,迁居于虹口横浜
期刊
理解篇    破解文言实词的对策: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再根据所列选项找到实词所在的文句,然后联系上下文,充分利用自己的知识储备,利用解释词语的基本方法(比如,借助字形、字音来判断词义,借助对文、互文来推断词义,利用反义词来解释词义,借助成语来推敲词义,通过分析语法关系来确定词义,通过分析修辞方法来把握词义,借助古代文化常识来确定词义,等等),以此来确定选项。由于文言实词绝大部分具有多义性,因而实
期刊
一、考题回放与点评    1.全国卷Ⅰ  [真题回放]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只老鹰从鹫峰顶上俯冲下来,将一只小羊抓走了。  一只乌鸦看见了,非常羡慕,心想;要是我也有这样的本领该多好啊!于是乌鸦模仿老鹰的俯冲姿势拼命练习。  一天,乌鸦觉得自己练得很棒了,便哇哇地从树上猛冲下来,扑到一只山羊的背上,想抓住山羊往上飞,可是它的身子大轻,爪子又被羊毛缠住,无论怎样拍
期刊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李商隐    商隐,字义山,怀州人也。令狐楚奇其才,使游门下,授以文法,遇之甚厚。开成二年,高锴知贡举,楚善于锴,奖誉甚力,遂擢进士。又中拔萃①,楚又奏为集贤校理。楚出,王茂元镇兴元,素爱其才,表掌书记,以子妻之。除侍御史。茂元为李德裕党②,士流嗤谪商隐,以为诡薄无行,共排摈之。来京都,久不调。更依桂林总管郑亚府为判官,后随亚谪循州,三年始回。归穷于宰相绹③
期刊
一、以“谈‘补钙’”为题写一篇议论文,不少于800字。  [点拨] 1.近几年来,无论老人还是小孩,“补钙”很是盛行,什么药物补钙啊,食物补钙啊,学生对此应该非常熟悉,因此可以从生活中补钙的点点滴滴联想到社会上的大事,写成以小见大的杂文。  2.把“补钙”作为喻体理解,指补充对人和对社会有益并且人和社会所缺乏的东西,这个意义上的内涵是很多的:如针对社会上有些人没知识没头脑,谈“补知识之钙”;如针对
期刊
一、锦囊妙计    1.写好三种文体的文章。  这里谈的三种文体,指记叙文、议论文和“另类文”。要写好记叙文,得在“叙”上下工夫,在高考作文中如果能写出小小说,你便显得技高一筹,令阅卷者叫绝;对于不善写文章的考生来说,可以在“一事一议”上下一番工夫,扣住话题,借用故事,阐发哲理,这样的文章不会落入三等。要写好议论文,得在“深刻”上下工夫,要跳开人云亦云,必须要写出两个以上的层面,要让阅卷老师能感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