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内心深处一直有一个坚持——中国服装设计圈中迟早会诞生像CHANEL女士和DIOR先生那样的大师的,我若是早早退休的话,等他们出现我就不能在台上展示了,我希望自已一直都做下去,和他们共同迎来那个属于他们的时代。
1997年是北京时装周举办的第一年,那也是我当模特之初!那时候特别流行个性展示,每一个模特都跟演员似的,肢体语言啊,跟服装的搭配啊,就连T台,也都是在舞台——就是当时民族文化宫的舞台上。现在模特走秀都是ONE BY ONE的队形,过去讲究各种队形,上个楼梯下个楼梯,特别复杂。我清楚地记得当时在民族文化宫的演出,在剧院的舞台上搭了一个很高的楼梯,当时我就惊诧了,天啊,我最惧怕的楼梯出现了,因为我是一个恐高的人!1997年已经有CHANEL、FENDI这些品牌在中国走秀了,所以穿丁字裤真空这些事情已经很正常,尤其是正赶上流行透视装的时候,很多设计师愿意追随国际的风气研究透视装,每一件都会成为当时时装发布会的焦点新闻。每个模特都有一套很优美的遮挡方式,能够很优美的展示身体的美,又尽最大可能不暴露。
当时的中国的时装设计风格就是夸张,非常具有戏剧性,恨不能在舞台上演绎一出戏剧。有一年吴海燕老师在798做一场秀,那时候还没有艺术区,798就是名副其实的厂房,吴海燕选择了其中一个废弃的厂房做T台,那是一个很冷的冬天,她在工厂中间搭建了三个大火盆。那一季的衣服很简单,但是我们的发型搞的无比复杂,我清楚地记得是毛戈平老师给我们做的造型,在我们的头发上弄了一个巨大的鸟窝,里面插着一只锦鸡——那是真的锦鸡标本,我们每个模特脑袋上都顶着一只走秀!很大的一个家伙!
现在从舞台到模特的造型都简单很多很多,妆面流行裸色,很多成衣下了T台都是直接可以穿的,越来越成衣化。这么多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国设计师去欧洲、美国走秀了,中国的服装设计师和服装产业也越来越成熟,北京也越来越时髦——我在宋庆龄故居走过秀,在太庙走祁刚,去长城走FENDI……我身边的人,也有很多是一直坚持在这个领域里面,比如李东田,比如祁刚、卡宾,很多企业都上市了,很多设计师即便是没有秀仍然会来时装周,因为他们把这里当成是一个聚会!
如此说来,时装周的变化在于,从“戏剧性”发展到“实用性+戏剧性”再到“实用性”,这是15年来的变化过程,而我就在这个过程当中。之前戏剧化的风格的确是一种历练,到现在我可以轻松地演绎类似于祁刚、郭培那种无比沉重夸张的服装。也成就了我后来比较“表演”性质的舞台风格。
近几年来我也不“演”了,我也在寻找更简洁的表达方式。模特圈有两个王敏,比我大的那个前辈叫大王敏,我是小王敏,现在大王敏早已经退出这个圈,而我也真的大到变成惟一的王敏了。很多人都说,你怎样可以坚持到现在呢?我真的不是刻意的,我觉得之所以我还在完全是因为心理原因——我喜欢模特这个职业,喜欢北京时装周这个舞台,这就让我永远紧张,永远处于备战的状态。
1997年是北京时装周举办的第一年,那也是我当模特之初!那时候特别流行个性展示,每一个模特都跟演员似的,肢体语言啊,跟服装的搭配啊,就连T台,也都是在舞台——就是当时民族文化宫的舞台上。现在模特走秀都是ONE BY ONE的队形,过去讲究各种队形,上个楼梯下个楼梯,特别复杂。我清楚地记得当时在民族文化宫的演出,在剧院的舞台上搭了一个很高的楼梯,当时我就惊诧了,天啊,我最惧怕的楼梯出现了,因为我是一个恐高的人!1997年已经有CHANEL、FENDI这些品牌在中国走秀了,所以穿丁字裤真空这些事情已经很正常,尤其是正赶上流行透视装的时候,很多设计师愿意追随国际的风气研究透视装,每一件都会成为当时时装发布会的焦点新闻。每个模特都有一套很优美的遮挡方式,能够很优美的展示身体的美,又尽最大可能不暴露。
当时的中国的时装设计风格就是夸张,非常具有戏剧性,恨不能在舞台上演绎一出戏剧。有一年吴海燕老师在798做一场秀,那时候还没有艺术区,798就是名副其实的厂房,吴海燕选择了其中一个废弃的厂房做T台,那是一个很冷的冬天,她在工厂中间搭建了三个大火盆。那一季的衣服很简单,但是我们的发型搞的无比复杂,我清楚地记得是毛戈平老师给我们做的造型,在我们的头发上弄了一个巨大的鸟窝,里面插着一只锦鸡——那是真的锦鸡标本,我们每个模特脑袋上都顶着一只走秀!很大的一个家伙!
现在从舞台到模特的造型都简单很多很多,妆面流行裸色,很多成衣下了T台都是直接可以穿的,越来越成衣化。这么多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国设计师去欧洲、美国走秀了,中国的服装设计师和服装产业也越来越成熟,北京也越来越时髦——我在宋庆龄故居走过秀,在太庙走祁刚,去长城走FENDI……我身边的人,也有很多是一直坚持在这个领域里面,比如李东田,比如祁刚、卡宾,很多企业都上市了,很多设计师即便是没有秀仍然会来时装周,因为他们把这里当成是一个聚会!
如此说来,时装周的变化在于,从“戏剧性”发展到“实用性+戏剧性”再到“实用性”,这是15年来的变化过程,而我就在这个过程当中。之前戏剧化的风格的确是一种历练,到现在我可以轻松地演绎类似于祁刚、郭培那种无比沉重夸张的服装。也成就了我后来比较“表演”性质的舞台风格。
近几年来我也不“演”了,我也在寻找更简洁的表达方式。模特圈有两个王敏,比我大的那个前辈叫大王敏,我是小王敏,现在大王敏早已经退出这个圈,而我也真的大到变成惟一的王敏了。很多人都说,你怎样可以坚持到现在呢?我真的不是刻意的,我觉得之所以我还在完全是因为心理原因——我喜欢模特这个职业,喜欢北京时装周这个舞台,这就让我永远紧张,永远处于备战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