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来源 :当代家庭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9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口语表达能力是每个人应具备的条件,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对学生扎实训练,充分利用母语的环境和条件,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为孩子们将来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语言习惯和态度;重说轻听;培养语感;口语表达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19)17-0022-01
  随着语文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作为一个语文教师,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听话、说话教学在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也认识到培养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是一个人与他人、与社会成功交往的重要条件,小学阶段是培养口头表达能力的关键时期,所以要十分重视小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在实践中我也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绩。
  1.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和态度
  在入学前小学生已具有初步的听说力,上小学后要开始进行训练语言的规范性。语言训练过程中要着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习惯和态度。如在听别人说话时要专心,理解内容养成边听边想的习惯,注意文明礼貌;自己说话时,要用普通话,注意用礼貌语言,吐字清楚、声音适度。有的学生说话时声音很小,不敢抬头正视老师与同学,针对这种情况,我没直接叫他说大声点,而是耐心听,说对的我就会及时给以肯定,错的给予纠正,并能给他鼓励:“说得很好,只是声音不够响亮,要是能把声音放响亮些,我相信你下次一定会说得更好!”多表扬多鼓励,激发学生参与口语交际的兴趣。促使学生良好的听说态度和语言习惯的形成。
  2.训练要走出“重说轻听”的误区
  听说是生活的需要。培养学生的听话、说话能力是日常生活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说的基础是听,听是获取信息积累材料的过程。听,是学生说话的基础条件,在倾听别人说话的过程中还会学到说话的方法和技巧,“语言是思维的外衣”,说是检验听的效果,培养学生的听的注意力和记忆力,听后的评述训练可以培养学生的理解力和辨析力。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把听说读写训练并重,走出以往那种重说轻听的误区。
  3.培养语感为口语交际打基础
  语言教育应是听、说、读、写、观察、表演、思维、想象、操作等行为的整和,语文老师应及时抓住各种良机,增强学生的语感,积累优美词汇,为学生说的好、说的妙打下坚实的基础:
  (1)利用文本,勤读,勤背,勤积累
  我们课本里的课文文质兼美,词汇量很多,是学生积累词汇、增强语感的第一手资料,我在课堂上经常让学生勤读,勤背,勤积累。在读中感悟语言;通过朗读,熟读成诵,积累语言,丰富词汇;通过朗读,使得学生语言流畅,口齿伶俐,大大地提高了口语表达能力。
  (2)在课外阅读中,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让学生说的好,说的妙离不开丰富的词汇量。学生通过课堂上积累的词汇是远远不够的。这就要我们引导孩子通过课外阅读,增加语言词汇的积累,提高口头表达能力是一个很好的方法。我在每一个学段都会推荐一些符合学生心理特点,贴近学生生活的课外读物或文章介绍给同学们,如历史故事、名著中的故事、神话故事、科普读物等等。这些既可以丰富孩子课余生活,又增加了语言积累,口头能力的表达也同样得到了提升。
  4.培养学生听说,联系生活实际
  听说的源泉来源于生活,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和提高离不开他们的实际生活。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是锻炼学生听说能力的好场所。如,提醒他们要注意仔细观察自己一天的生活,回忆这一天中都听到些什么,说过些什么,在听说过程是怎么想的,然后在全班或小组互相交流,教师要适当点拔,鼓励他们用眼睛仔细看,用耳朵认真听,用自己的听力和观察力,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在生活中发现新鲜事物,获得新鲜感,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生活的习惯。
  每一个话题要用心设计,使说的学生愿说,听的学生愿听。设计话题要让学生能表达出自已的真实内心,情感自然地流露。最不应该的作法就是一味地让孩子们鹦鹉学舌,一句一句地模仿老师或书上的话说,这种方法积累起来的词汇,基本上是消极词汇,真正要表达时都会忘个精光。其实,小学生特别是低中年级学生,大部分學生说的欲望都很强烈,他们会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即“我口说我心”。老师要引导他们一天生活所看到的,听到的,用自己的话说出来。如上《我最爱吃的水果》这一交际课时,我带给学生一篮子水果,让学生先说这些水果的名称,并说出自己喜欢吃什么水果,为什么喜欢,再看水果的颜色、形状、味道(可让学生尝尝)等特点来说一段话。因为水果是常见的,又是现成的实物,学生很熟悉,所以就产生跃跃欲说的念头。在学生说完之后,教师要肯定他们在说话中的好词好句,以改变他们在说话中用口头语的习惯。这样不仅使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同时得到体现。
  5.在实践中培养口语交际能力
  实践是形成能力的基础,听话、说话能力只有通过口语实践才能得以培养和提高。口语训练是实践性很强的一种活动,离开了实践活动就无法进行。利用语文教学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无论是看图学文还是看图说话训练,在学生弄清图意的基础上,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考虑说话的内容,不仅是要把图意说清楚,还要发挥想象力,力求说得具体生动、吸引观众。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主动地锻炼口语交际能力。
  总之,人与人相处就是说话交流,因此口语表达能力是每个人应具备的基本条件,一个人语言发展的黄金阶段在小学阶段,作为语文教师对学生应该扎实训练,充分利用母语的环境和条件,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为孩子们将来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以适应现实生活和未来社会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叶圣陶.说话训练决不该疏忽.重读叶圣陶·走进新课标,2017
其他文献
摘 要:家庭教育是小学德育工作的重要手段。在对小学生的家庭教育中,首先要培养学生拥有一颗懂得感恩的心。感恩教育有助于加深小学生对父母、长辈和老师以及他人的理解,形成宽容、善良的良好品格。本文就小学生家庭教育中的感恩教育进行了思考和分析,并对促进感恩教育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小学生;家庭教育;感恩教育;策略  【中图分类号】G7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19)
期刊
摘 要:散文是小学语文教科书中常见的一种文体,是以一种符合小学生年龄心理的阅读视角传达世界的美好以及对世界的思考。在散文阅读教学中,老师带领和引导学生们感受作者传达的意境,是让学生深刻体会文中情感和美感的一个过程,是培养学生对文体的自觉理解,也是指向文体思维的一个过程。本文基于小学生散文阅读的基础,刍议指向文体思维的小学散文阅读教学方式和思考。  关键词:文体思维;小学散文;阅读教学  【中圖分类
期刊
摘 要:家庭是儿童成长的摇篮,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家庭环境在潜移默化中持久地影响着孩子的成长。对此应引起家长的高度关注,并充分利用、深入挖掘、积极创设家庭环境的积极因素,以促进子女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家庭环境;孩子成长;影响  【中图分类号】G7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1005-8877(2019)17-0015-01  家庭是儿童成长的摇篮,也是促进孩子身心全面协调发展、塑造孩
期刊
摘 要: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他们与家长的相处时间最长,家长的一言一行都被孩子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因此家庭教育对孩子來说至关重要。虽然家庭教育是由家长进行的,但是教师的帮助指导同样也不可或缺,由于教师既是教育学生知识的传播者,同时也是家长与学校沟通的一架桥梁。所以班主任要在家长进行家庭教育时给予适当的帮助和必要的指导。随着网络时代的不断发展,孩子们获取知识的渠道越来越多,如果
期刊
摘 要:幼儿园根据本园实际开发特色鲜明的园本课程,既能实现教学模式的创新,也能促进幼儿的个性化发展。但现实中很多幼儿园在开发园本课程时,并未充分利用家长的资源。每名幼儿的家长都从事不同的职业,具备不同的技能,拥有不同的资源。如果将家长的各种资源利用到家園课程的开发中,必将丰富原有的课程体系,提升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幼儿园;家长资源;园本课程  【中图分类号】G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
期刊
摘 要:句子教学在语文教学活动中的作用越来越强,语文老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解读中心句。任何一篇文章都有自己的灵魂,灵魂就是文章的中心句,它体现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概况了文章的主要内涵,体现了作者的主要意图。所以,语文老师要带领学生解读、揣摩、分析课文中的句子,尤其是中心句,这对学生掌握课文内涵和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具有重要的帮助作用。  关键词:中心句;关键词;解析;品味  【中图分类号】
期刊
近年来,新课改逐步展开,这对体育教学也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体育教学开始承担更多的教学和育人功能,除了要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素质外,还要调适学生的心理状态,让学生在体育运动中收获成功体验和快乐体验,加快德育素质和人文素质的培养。文中将对当前初中体育课堂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并探讨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主要策略。  体育教学 有效性  在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在当前的初
期刊
摘 要:班级文化包含了精神现象、发展目标、规章制度等,在无痕之中融入到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方方面面,是提升班级管理水平、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本文提出要明确班级制度,促进学生自主管理;打造美感环境,强化文化素养熏陶;巧妙设置班会,凸显班级文化内涵,引领学生生命成长。  关键词:明确制度;巧妙班会;美感环境;班级文化  【中图分类号】G 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
期刊
在小学阶段,教育专家依据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行为特点开设了小学品德与社会这门与生活息息相关的课程。这门课程的开设旨在帮助小学生初步建立道德规范与行为规范的基础。小学阶段,学生正处在心智、价值观、道德观念初步形成的阶段,但也处在对外界事物存在较大好奇心的阶段。在小学品德与社会的课堂上,教师念课文式或是教条般的对小学生进行枯燥的讲文明、懂礼仪的教学,教学效果一定是不理想的。  品德 魅力  对于多数小学
期刊
摘 要:教师范读是一种丰富的课程资源。在阅读教学中恰当地运用范读,能使学生直接领略教师范读时的语调、神情、情感,从而使他们对文本的领悟更加准确,有利于他们朗读能力的提高。所以,教师范读对学生语言的形成和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范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19)17-0025-01  1.教师范读的作用  语文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