艰难的选择

来源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ngix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5年10月,我应邀到本市实验中学参加教研活动。这是一所文化底蕴深厚、教研氛围浓厚的学校。学校特意安排两名优秀的语文老师讲研讨课,意在以点带面,诊断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尽力寻求解决办法。
  活动呈现的两节研讨课分别是《致女儿的信》和《我的老师》。两篇课文,一篇重理,一篇重情。两位老师,一位轻柔说理,娓娓道来,让人如沐春风;一位激越抒情,简练流畅,感觉游刃有余。但是这两节课存在一个共性问题,那就是第二个层次的教学选择失偏,影响了教学效果。
  “教什么”是阅读教学中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这就要求教师面对一篇课文时,必须至少经历两个层次的教学选择:一是筛选教学价值,确定核心教学价值;二是筛选教学内容,确定支撑核心价值的教学内容。第二个层次的选择最能考验教师对阅读教学的理解力,它要求教师围绕文本的核心教学价值,在深入钻研文本、深刻了解学生的基础上,精准地选择合宜的教学内容。这些教学内容既是突破核心教学价值的枢纽,又是拓展学生知识,启动学生思维,激发学生情感的钥匙。
  《致女儿的信》一课,教师确定的核心教学价值是“让学生认识爱情的含义”。为此,她以文本中“三个爱情故事”为切入点,从“理”的层面引导学生感悟什么才是真正的爱情。客观地说,学生在课堂上基本感悟到了爱情的真谛,但是教学中侧重爱情故事的内容,侧重文章写了什么,如此围绕三个爱情故事进行“爱情理论”探讨,未免有政治课之嫌。
  语文课堂必须有自己的学科个性,必须有“语文味”,所有的情感道德教育必须依赖语言教学完成。就本课来说,必须让学生在品析语言的过程中去感受爱情的真谛,而不是用故事内容本身对学生进行情感与道德的熏陶教育。因此,《致女儿的信》一课的第二层次的教学选择应该围绕“文章是怎么写的”“语言是如何表达的”“词句是如何运用的”等角度进行教学设计,才能真正有益于学生阅读理解与写作表达能力的提升。
  比如,“亲爱的女儿”一句的重复使用;“万物生存、繁殖、传宗接代,但只有人才能爱”一句对“爱”的评估。——这语言热度,何尝不是在阐释着爱呢?又比如,“这种美使上帝迷惑不解,惊慌不已。”“上帝久久地伫立凝视着。随后深沉地思索着离去了”——这语言的细腻,何尝不让人感受到“爱”的力量?如此触摸语言,亲近文字,就能避免空洞的道德教化,那么语文课也就真正上出了“语文味”。
  《我的老师》一课,教师确定的核心教学目标是“体会师生深情”(这便是第一个层次的教学选择)。为了突破这个目标,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了有效的筛选(即第二个层次的教学选择),比如,通过“整体感知”引导学生在“回忆老师的七件事”中体会师生感情;其次,通过“合作探究”对“狡猾、多么”等词进行品析,引导学生触摸文字,感受师生深情。
  不过,在第二层次的教学选择中,教师“选择重点,集中力量,突破目标”的意识还不够强烈。具体表现在“合作探究”环节——既然要围绕“体会师生深情”品析文章关键词句,就得选择最能体现目标的关键词句作文章,比如抓住词语的运用、句式的组合、语序的安排等方面,运用多种教学手法深入品析,引导学生在与文字的亲密接触中,感受其间的情意。还有诸多词句更能表现师生深情,应当反复品味。如“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中的两个“笑”;“我不知道你当时是不是察觉,一个孩子站在那里,对你是多么的依恋”中的两个“你”。——引导学生对其进行细致品析与有感情的朗读,学生一定能深刻地理解关键句子,并受到强烈的情感冲击,从而真切地感受到师生深厚的情意,完美地落实核心教学目标。
  一个文本,当核心教学目标确定之后,必须选择能支撑它的教学内容。如果可供选择的教学内容丰富而庞杂,那就需要我们围绕核心目标精心选择(这便是第二层次的教学选择)。选得准,选得精,选得巧,阅读教学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益。这是一个艰难的过程,却是一个展示语文魅力的过程。
  (作者单位:赤壁市教研室)
  责任编辑 姜楚华
其他文献
先学后教的“学”,其实质就是探究学习、自主学习;“教”不是系统讲授,而是“点拨”,教师依据学生自主学习情况进行针对性点拨,以探幽发微。不管是学生的“学”还是教师的“教”,都是一种综合性的学习活动,既是个体性的,也是群体性的;既有独立性,也有互助性;既有一般性,也有特殊性。“先学”与“后教”是相辅相成相融的统一关系,在“学”中“教”,在“教”中“学”,“教”“学”一体。  语文是一门兼具工具性和人文
本轮课改持续时间久、推动力度大、影响范围广,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也存在很多问题。虽然课改的成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一个不争的事实是,本轮课改对于学习方式的变革必将对今后的教学产生深刻的影响。长期以来,课堂教学是以“教”为中心的,这从教学的设施、设备等硬件条件和教学的设计、实施等软件条件中都能看出来。教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而“学”是内发的,如果学生没有“学”的强烈愿望,没有自主建构出知识的模型,知识
一座全新的教学楼,在绿树和色彩缤纷的鲜花掩映下,显得生气盎然;一个个五颜六色的大型滑梯玩具,给宽敞的校园平添一份生机;一群群活泼可爱的孩子在操场上快乐地嬉戏玩耍,校园热闹欢腾,成了一片欢乐的海洋:这就是麻城市第二实验小学的新校区。如果说,两年前学校的幼小衔接实验课题是“小荷才露尖尖角”,那么,如今幼小衔接课题实验的老师们向更深层次研究,恰如“映日荷花别样红”。  利用环境、因地制宜,丰富幼儿的生活
皇家约旦陆军下属部队总览    总体而言,皇家约旦陆军旗下所属的团、营级部队包括:坦克营14个,坦克營的装备包括侯赛因坦克、M60凤凰坦克、M577坦克、M106A2坦克等;机械化步兵营19个,其装备包括YPR-765装甲车、M113A2MK-1J装甲车、M577A2坦克、M106A2坦克、FMTV装甲车、DAF军用卡车等;装甲步兵营4个,其目前装备包括YPR-765 PRI装甲车、M577A2装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开发课程资源,拓展延伸学习内容,以拓宽学生的视野,提升他们的语文素养。  当前,初中文言文教学中的拓展延伸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第一,拓展延伸成为常态。课改以来,在文言文教学中,大多数教师由过去只注重词、句的解释和翻译,转而注
一、为什么构建信息化教学模型APT  信息技术支持的有效教学离不开多种要素的相互融合。课堂教学评价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记述量或质的基础上进行价值判断的活动,科学的评价体系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保障。教学方法在教学活动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也是影响信息化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将情境教学、支架式教学、合作学习、生成性教学、基于活动或任务的教学应用于小学课堂中,利用情景、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
苏轼的《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没有一个生字新词,加之安排在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六年级下册“古诗词背诵”单元,相对缺乏知识性目标,因此教学设计有一定的难度。教学时,笔者以诵读为主线,引导学生悟出了诗情画意和哲理。  一、娓娓动听,读出音律  古诗音韵和谐,平仄相间,是汉语音律美的范本,也是诗和文的本质区别。因此,诵读时不仅要读准字音,读通诗句,更要读好音律,读出韵味。  六年级学生对诗词知识有了一定的
诗歌朗诵是朗诵者用清晰的语言、响亮的声音、优美的体态、引人的动作把诗歌的感情表达出来,以传达诗歌的思想内容,引起听众共鸣的言语活动。  朗诵始于朗读,但高于朗读。诗歌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在朗诵上下一点功夫,对于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大有裨益。  古诗词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那种“聒碎乡心梦不成”的漫漫征程,那种“两岸猿声啼不住”的冥冥仙境,常常令人沉醉得难以自拔。然而,语文
近年来,各个地方、各种级别的教师素养大赛、教学技能大赛如雨后春笋蓬勃而出。遗憾的是,对于教师专业素养特别是教学素养的构成,至今没有一个统一明确的界定和标准。标准的不一致,难免影响到教师专业素养培养的目标、思路、构架和方法。  教是为学服务的。要想学生学得好,当然需要教师教得好;同样,学生要形成核心素养,首先就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教学素养。从学生核心素养的角度来审视教师教学素养的构建,或许不失为一种切
笔者以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下册《小小鞋店》为例,探讨如何在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充分经历独立思考、动手操作、展示交流、反思质疑的过程,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  一、活动指引,经历数据整理过程  笔者在教学时创设了以下情境:淘气班学生想模拟开一个小小鞋店,在进货前要调查哪些内容?引导学生从现实问题出发进行数学思考,经过讨论后,学生一致认为最需调查的是鞋号,哪个鞋号人数多,进货时就要多进一些,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