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形式,激活课堂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穷则思变,变则通。语文学习中,学生一直存在一个问题:做题时,明明知道教师讲的答题步骤是什么,但结果却是答题不完整,缺少分析。这一问题在诗歌鉴赏上尤为严重,每次考前都讲,考试完了还讲,可是效果却不佳。于是在班上不同层次找了几个学生了解情况,大家不约而同地反映:知道要按步骤答题,也知道要分析,可就是不知道如何分析,如何具体去写,讲的时候,又懒得听老师怎么分析的,慢慢地,就不会分析了。了解了这一情况后,决定改变策略,创新形式,变整节课讲解为分散默写。
  一天,讲完了《越中览古》之后,让学生分析,可是学生说得乱七八糟,跟没讲过一样。看来真得实施新策略了,于是就给明天的默写增加了个默写的新任务:赏析《越中览古》这首诗。这时,教室里一阵骚动,“怎么办,我不会啊,明天可怎么写啊?再给我们讲一遍吧!”“对呀,讲吧!”为了让大家更好地过关,就再次把赏析类的做题步骤结合着诗歌又给大家讲一遍,没想到,有了压力,这一遍学生听得特别认真,竟然还有学生提出了几个有疑问的地方。第二天,默写如期进行。趁着大家背书的过程,快速地把诗歌鉴赏批改完了,结果发现大部分学生的分析仍然不太好,只有极少数学生分析得很完善。于是,就安排了一个做得最好的和5个做得最差的,让他们重新修改自己的答案,在第二天课前写在黑板上。课上,先让学生小组讨论这些答案并评分,在此基础上先找代表起来评分并点评优缺点,再让学生自己评价自己的答案,说说自己组织答案时存在的问题,最后教师和学生一起进行终极评分,分析答案并修改完善。在这个过程中,展示答案的学生能在一步一步的分析评价中,不断地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并修改完善。给他人评分的学生,要求也是非常严格,稍有分析不到位的地方就扣分。给答案评分的环节,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而且引起了学生对于答题步骤和诗句分析的重视。就这样,一天做题,一天评分,学生已经习惯了每节课从一道诗歌鉴赏题开始,而且大家做得都特别认真,都希望自己的答案能够成为全班学习的典范。在学生组织的答案基本成型后,可以组织一次诗歌鉴赏大赛。一共四道题,赏析句子类、炼字类、分析手法类、描绘画面类各一题。每题5分钟准备时间,每班派一个代表展示答案,其他学生可以补充完善,最后由全体师生共同评分并修改完善,得分最高的班获胜,得分最低的班需在第二天把此题答案和步骤重新整理完善。通过这次竞赛,学生对于诗歌鉴赏的重视程度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完整分析鉴赏诗歌的能力也提高了很多。
  为什么之前讲步骤、讲分析学生不愿意听呢?因为没有需求,完全是教师一厢情愿地讲,学生处于一种被动学习的状态。尽管教师把大堆大堆的知识传送给了学生,但并不能唤起学生内心的求知渴望和热情,因而教师再怎么讲都是一种灌输,教师可能灌了很多,但是学生接受的少之又少。一节课,如果没有学生自觉自愿独立的探索,没有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精神,无论教师多么高明,也无法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当把题目作为一种课前检测时,学生就会产生一种压力,这种压力促使学生产生要学习的愿望,产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这时候,学生就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了。学生就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主动思考,学生学习的潜力也就会被激发出来,就会形成“多维互动”的教学氛围。尤其是竞赛这一形式,由于每个人的成果都会影响到班集体的最终得分,因而在集体荣誉感的影响下,大家的积极性都特别高,诗歌鉴赏题也做得特别好,甚至比参考答案都要完美。
  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锻炼能力的舞台,教师只有在教学活动中创新形式,营造浓厚的积极主动学习的氛围,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课堂才能焕发生命的活力。
其他文献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均GDP的增长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然而,随着人均GDP的增长,城乡收入差距也在急剧加大。随着中国社会发展的加速和不同地区之间、社会阶层之间的贫富差距拉大,教育公平问题进一步凸显,农村教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  一、农村教育的特点  当前农村教育具有培养造就新型农民的普及性和基础性的特点,义务教育也称普及义务教育,是指国家用法律形式规定对一定年龄儿童免费实施的某种程度的学校教
期刊
最近参加了学校组织的高效课堂赛课,虽未进入决赛,被后浪拍在了沙滩上,但心里十分高兴。本着取长补短的心理,认真听了学校文科组决赛的六堂课,听完后有一些感悟。  一、高效课堂的模式化  “高效课堂”赛课首先就要求要像,什么是高效课堂,早有大量的文章去论述。本次《伶官传序》一课,主导思想体现在还课堂于学生,师生互动,学生展示。在这一点上,做得很好。整节课学生为主体,教师仅仅是起着一个引导的作用。教师讲解
期刊
“语感”这个概念在上世纪三十年代由夏丏尊首先提出来的,当时并没有引起很大的注意。虽然后来叶圣陶又说:“文字语言的训练,我以为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就是对于语言的敏锐的感觉。”吕淑湘也说:“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他们都强调了语感在语文课程中的重要地位,但响应者寥寥。究其因:人们对语感的理解不甚透彻,甚至不知语感为何物;语感形成在实践方面该如何操作,乃是一片空白,空白一片;语感
期刊
曾经有这样一句广告词,“我们不生产水,我们只是大自然的搬运工”,在学习上,经常会见到这样的“不生产知识的书本搬运工”。前不久,在知乎上看到一个关于富人和穷人差别的问题,其中有一条回答说:富人越来越富是因为对规则的熟悉,穷人越来越穷是因为他们也许根本触碰不到规则。学习中要做知识的富有者,就必须要懂规则,不是去做麻木的搬运工,而是要做知识的构建者。  在教育学和心理学上有一个著名的实验,这个实验是由美
期刊
在新课程改革不断发展的今天,新形势下的教学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教师的教学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固有的课堂教学模式,已不再适应现代化教与学的需求,教师必须改变观念,从实际出发,合理选择教法,努力使课堂教学达到最优化。于是,越来越多的教学方法,被运用到了课堂教学之中,情境教学就是课堂教学中使用率较高、教学效果良好的一种教学方式。情境教学就是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从教学需要出发,引入、制造
期刊
不少教师说,现在的学生不是以前的学生了,难教、难管了。可是我想说,那是因为教师没有走进学生心里,如果教师真正走进学生心里,学生不仅会喜欢教师的课,还会喜欢教师这个人,并且还会以教师为榜样,学习、模仿教师。 “喜欢”是相互的,教师希望做一名学生喜欢的教师时,首先要做一名喜欢学生的教师。教师对学生的感情要纯真,要深厚,爱自己的学生就应该像父母爱自己的孩子那样用心、那样用情,真正走进每一个学生的心里。 
期刊
最近有幸遇到一本好书——《李镇西老师的课堂》。翻开书页,映入眼帘的便是李镇西老师讲授的《提醒幸福》一课的课堂实录,虽然只是文字的叙说,我却仿佛走进了他的课堂,我被深深的吸引了,心情在那一刻不自觉宁静起来。  语文课,怎一个“闹”字了得?  读了《李镇西老师的课堂》以后,我明白了:语文课怎一个“闹”字了得?  李镇西老师的课堂是不加雕琢的朴素,这种朴素、简单的背后,有着深刻的道理。要求我们的课堂,能
期刊
口语交际是“听话、说话”的发展,它不仅要求训练每个学生的听和说的能力,而且要求在口语交流中培养语言交际能力。依据新课程标准,及多年的教学经验,我是这样训练低年级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  一、创设情境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新大纲提出这样的要求:“要在课内外创设多种多样的交际情境,让每个学生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际”。这是口语交际训练的一条重要途径。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是在具体情境的实践中培养出来的,特别是小
期刊
一、创新整合点  1.音频:剪辑音频,营造氛围,训练朗诵。  2.微视频:课前预习,导入新课,交代背景。  3.主题网站:自主学习,拓宽视野,提升认识。  4.博客共享和QQ平台互动:了解学情,作品争鸣,激励促进。  二、教材分析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鲁教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五单元的《诗五首》中的一首。诗人杜甫通过记叙自己茅屋被秋风吹破这件事,一跃联想到风雨中千千万万衣食无着的穷苦百姓,表现
期刊
群文阅读是群文阅读教学的简称,是最近两年悄然兴起的一种具有突破性的阅读教学实践,就是师生围绕着一个或多个议题选择一组文章,而后师生围绕议题进行阅读和集体建构,最终达成共识。简单地讲,群文阅读就是在较短的单位时间内,针对相同的议题,进行多文本的阅读教学。  落实“群文阅读”的前提是选好文章,教师要结合教材及课外读物,针对相同的议题,进行多文本的阅读内容选择,进而才能进行多个文本、同一个议题的教学。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