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基于北部湾城镇群22个县域单元,利用面板数据模型,实证分析了人口集聚度与经济集聚度时空变化及相互关联情况。结果表明,人口集聚度与经济集聚度存在双向因果关系;南宁市、北海市、防城港市、玉林市及北部湾整体的县域人口集聚度与经济集聚度之间相互呈正效应,而钦州市、崇左市分别相互呈负效应、弱负效应。未来,北部湾城镇群应实施“大县城”战略,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加强县域尤其是县城的人口集聚与经济集聚,提高经济发展效率,优化城镇结构,走出一条富有自身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关键词 人口集聚度;北部湾城镇群;面板数据;县域经济
中图分类号 S-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4)25-08778-05
Abstract Based on 22 counties of Beibu Gulf City Group, by using panel data model, the internal connection and spatial and temporal variation of population agglomeration degree and economic agglomeration degree was analyzed.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re are longterm equilibrium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two variables. There are positive effects between each other of the two variables of Nanning, Beihai, Fangchenggang, Yulin and the Beibu Gulf City Group; and negative effect of Qinzhou, weak negative effect of Chongzuo. In the future, the Beibu Gulf City Group should implement the “large county town” strategy, vigorously develop county’s economy, strengthen the concentration of population and economic of its’ counties, especially of its’ county towns. The Beibu Gulf City Group should als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development, optimize the urban structure, and walk a distinctive new urbanization road.
Key words Population agglomeration degree; Beibu Gulf City Group; Panel date model; County’s economy
人口集聚是指一定地理区域内的部分甚至全部人口向该区域的一个或多个特定单元汇集的现象、过程及趋势,其相对应的是人口扩散。人口集聚与扩散是诠释区域形态和空间结构的重要方面,常成为地理学、人口学、社会学、城市规划学等学科的研究热点。改革开放30多年我国经济迅猛发展、城镇化快速推进的过程,在一定程度上即为人口由中西部地区向东部地区集聚,从农村地区向城市地区集聚的过程。人口集聚推动了区域经济发展,区域经济发展又进一步促使人口集聚。但人口的过度集聚将造成“城市病”,致使 “集聚不经济”。因此,人口集聚如何对经济增长发挥作用,人口集聚与经济集聚到底存在怎样的相互关系等,这些问题都值得思考和研究。然而对于人口与经济增长的分析,学者们多从人口数量、人口结构和人口城市化等方面着手[1-5],少有文献直接分析人口集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更少有文献将人口集聚与经济集聚二者相互关联。
面板数据模型是一类利用平行数量分析变量间相互关系并预测其变化趋势的计量模型,是变量在空间过程和时间序列上的综合变化,既充分地反映出变化规律,又有效地体现出个体特征,能较好地利用样本所包含的信息。但现有利用面板数据模型的研究多涉及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碳排放、城市化率,产业结构与居民收入、消费,外商投资(FDI)与环境、贸易,房价与地价等变量间关系的研究[6-10],只有少数涉及人口集聚与经济关系的研究。例如,谢里选取了36个国家11年的有关数据作为样本,构建了人口集聚及其与消费、投资、贸易、技术等因素的交互项共同影响经济增长的面板数据计量模型,分析了人口集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11]。
县域是我国最基本的行政单元,是我国新型城镇化的关键和重要生长点。相对于农村而言,县域是城乡一体化的龙头,是实现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重要载体。行政建制的县则是“城”与“乡”之间的纽带,同时也是城乡二元结构的“切割线”。新时期,随着县域单元在新型城镇化中的重要作用和战略意义不断凸显,县域也逐渐成为了诸多领域研究的焦点[12-14]。笔者利用面板数据模型实证分析县域人口集聚与其经济集聚的关系,并对优化区域人口分布、实现地区经济协调发展提供一些参考和引导。
1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广西北部湾城镇群22个县(市)作为研究对象(表1),分析它们近10年来的人口集聚变化、经济集聚变化以及人口集聚与经济集聚的关联关系。
2.1.2
经济集聚度变化。如图2所示,2012年北部湾城镇中玉林市县域经济较为发达,经济集聚度最高,其次是北海市和钦州市。此外,边境县域东兴市、凭祥市经济集聚度也相对较高;南宁市都市圈构想的“三个副中心”武鸣县、宾阳县、横县均表现出较强的经济集聚能力,是人口集聚(图1)、经济集聚发展的重点县域。从经济集聚度的变化来看,2003~2012年武鸣县、横县、东兴市、陆川县经济加速集聚趋势明显,崇左市县域经济整体上也呈加速集聚趋势,但不及前4者显著,而合浦县、灵山县经济集聚度则呈显著下降趋势。 2.1.3
经济发展效率分析。一个地区经济集聚度与人口集聚度的比值是衡量其发展效率的重要方面。比较分析22个县(市)该比值情况(图3),可以看出,除了武鸣县、东兴市、凭祥市经济发展效率较高以外,北部湾城镇群县域经济发展效率整体较差,单位人口集聚并未引起同等效应的经济集聚。从经济发展效率的变化来看,2003~2012年崇左市整体经济效率提高较为明显,经济效率呈增长趋势的还有武鸣县、 横县、东兴市、陆川县等。
2.2 人口集聚度与经济集聚度的关联分析
2.2.1
单位根检验结果。利用Eviews6.0软件分别对北部湾城镇群6个地级市以及县域整体的面板数据的稳定性进行检验,结果见表2。
由表2可知,多数检验方法显示各个地区人口集聚度和经济集聚度的水平值接受原假设,说明这两个变量的水平值是非平稳的。但它们的一阶差分在1%(少部分在5%或10%)的显著水平上均拒绝原假设,为一阶单整I(1)。故可以对数据进一步作协整分析。
3 结论与讨论
(1)北部湾城镇群中,玉林市县域人口集聚与经济集聚总体水平较高,崇左市各县(凭祥市除外)、上思县、隆安县、马山县、上林县的人口集聚能力与经济集聚能力较差;边境县东兴市、凭祥市经济集聚能力相对较强。分析经济集聚度与人口集聚度的比值可知,除了武鸣县、东兴市、凭祥市经济发展效率较高以外,北部湾城镇群县域经济发展效率整体较差,单位人口集聚并未引起同等效应的经济集聚。
(2)面板数据模型分析表明,人口集聚与经济集聚存在双向因果关系,但结果并非如 “人口集聚促使经济集聚、经济集聚带动人口集聚”或“人口集聚导致经济分散、经济集聚致使人口分散”这般存在单向的促进或抑制的结论,而是随着研究单元的不同而有所改变。面板模型的参数估计结果显示,南宁市、北海市、防城港市、玉林市及北部湾整体的县域人口集聚度与经济集聚度呈正效应,当人口集聚度提高1个单位时,5者经济集聚度对应的弹性系数分别是1.554、0.502、2.482、0.332和0.222;钦州市、崇左市县域人口集聚度与经济集聚度分别呈负效应、弱负效应,当前二者不宜在县域层面实行人口集聚策略以实现经济增长。相应地,南宁市、北海市、防城港市、玉林市及北部湾整体的县域经济集聚度与人口集聚度也呈正效应,钦州市、崇左市县域经济集聚度与人口集聚度也分别呈负效应、弱负效应。
(3)县域经济集聚度固定效应值的比较表明,发展相对较快、经济实力较强的县其县域经济集聚度固定效应值一般较高;发展相对要慢、经济基础较差的县其县域经济集聚度固定效应值为负值。县域人口集聚度固定效应值的研究显示,宾阳县、横县、合浦县、灵山县、浦北县、玉林市各县、凭祥市等的经济集聚对人口集聚的固定效应显著;崇左市各县(凭祥市除外)、上思县、东兴市、隆安县、马山县、上林县等的经济集聚对人口集聚的固定效应值显著为负值。
(4)北部湾城镇群应实施“大县城”战略,加强县域尤其是县城的人口集聚与经济集聚,提高经济发展效率,在基础较好的玉林市各县、武鸣县、横县、合浦县、灵山县、东兴市、扶绥县、凭祥市等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加紧培育县级中等城市、小城市和经济强镇、特色小镇,优化北部湾城镇群城镇结构,扶持农民工回乡创业,多路径实现农民工市民化,走出一条富有区域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参考文献
[1] 刘睿文,封志明,杨艳昭,等.基于人口集聚度的中国人口集疏格局[J].地理科学进展,2010,29(10):1171-1177.
[2] 西蒙·库兹涅茨.各国的经济增长[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3] 王谦,郭震威.人口增长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J].人口研究,2001(3):20-23.
[4] 宋丽敏,杨志利.中日人口城市化与经济增长关系比较分析[J].经济研究,2007(1):54-59.
[5] PENG S K,THISSE J F,WANG P.Economic integration and agglomeration in a middle product economy[J].Journal of Economic Theory,2006,131:1-25.
[6] 孙铁山,李国平,卢明华.京津冀都市圈人口集聚与扩散及其影响因素—— 基于区域密度函数的实证研究[J].地理研究,2009,64(8):956-966.
[7] 朱东风.江苏小城镇人口发展的时空分异[J].城市规划,2009,33(12):59-65.
[8] 牛叔文,丁永霞,李怡欣,等.能源消费、经济增长和碳排放之间的关联分析——基于亚太八国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中国软科学,2010(5):12-19.
[9] 贺仁飞,牛叔文,贾艳琴,等.人均生活能源消费、收入和碳排放的面板数据分析[J].资源科学,2012,34(6):1142-1151.
[10] 李郇.中国城市化滞后的经济因素——基于面板数据的国际比较[J].地理研究,2005,24(3):421-430.
[11] 谢里,朱国姝,陈钦.人口集聚与经济增长:基于跨国数据的经验研究[J].系统工程,2012,30(8):113-117.
[12] 周一星.城市地理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13] 李郇.空间集聚与外商直接投资的区位分析——基于珠三角地区的实证分析[J].地理科学,2007,27(5):636-641.
[14] 李郇,殷江滨.劳动力回流:小城镇发展的新动力[J].城市规划学刊,2012(2):47-53.
关键词 人口集聚度;北部湾城镇群;面板数据;县域经济
中图分类号 S-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4)25-08778-05
Abstract Based on 22 counties of Beibu Gulf City Group, by using panel data model, the internal connection and spatial and temporal variation of population agglomeration degree and economic agglomeration degree was analyzed.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re are longterm equilibrium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two variables. There are positive effects between each other of the two variables of Nanning, Beihai, Fangchenggang, Yulin and the Beibu Gulf City Group; and negative effect of Qinzhou, weak negative effect of Chongzuo. In the future, the Beibu Gulf City Group should implement the “large county town” strategy, vigorously develop county’s economy, strengthen the concentration of population and economic of its’ counties, especially of its’ county towns. The Beibu Gulf City Group should als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development, optimize the urban structure, and walk a distinctive new urbanization road.
Key words Population agglomeration degree; Beibu Gulf City Group; Panel date model; County’s economy
人口集聚是指一定地理区域内的部分甚至全部人口向该区域的一个或多个特定单元汇集的现象、过程及趋势,其相对应的是人口扩散。人口集聚与扩散是诠释区域形态和空间结构的重要方面,常成为地理学、人口学、社会学、城市规划学等学科的研究热点。改革开放30多年我国经济迅猛发展、城镇化快速推进的过程,在一定程度上即为人口由中西部地区向东部地区集聚,从农村地区向城市地区集聚的过程。人口集聚推动了区域经济发展,区域经济发展又进一步促使人口集聚。但人口的过度集聚将造成“城市病”,致使 “集聚不经济”。因此,人口集聚如何对经济增长发挥作用,人口集聚与经济集聚到底存在怎样的相互关系等,这些问题都值得思考和研究。然而对于人口与经济增长的分析,学者们多从人口数量、人口结构和人口城市化等方面着手[1-5],少有文献直接分析人口集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更少有文献将人口集聚与经济集聚二者相互关联。
面板数据模型是一类利用平行数量分析变量间相互关系并预测其变化趋势的计量模型,是变量在空间过程和时间序列上的综合变化,既充分地反映出变化规律,又有效地体现出个体特征,能较好地利用样本所包含的信息。但现有利用面板数据模型的研究多涉及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碳排放、城市化率,产业结构与居民收入、消费,外商投资(FDI)与环境、贸易,房价与地价等变量间关系的研究[6-10],只有少数涉及人口集聚与经济关系的研究。例如,谢里选取了36个国家11年的有关数据作为样本,构建了人口集聚及其与消费、投资、贸易、技术等因素的交互项共同影响经济增长的面板数据计量模型,分析了人口集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11]。
县域是我国最基本的行政单元,是我国新型城镇化的关键和重要生长点。相对于农村而言,县域是城乡一体化的龙头,是实现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重要载体。行政建制的县则是“城”与“乡”之间的纽带,同时也是城乡二元结构的“切割线”。新时期,随着县域单元在新型城镇化中的重要作用和战略意义不断凸显,县域也逐渐成为了诸多领域研究的焦点[12-14]。笔者利用面板数据模型实证分析县域人口集聚与其经济集聚的关系,并对优化区域人口分布、实现地区经济协调发展提供一些参考和引导。
1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广西北部湾城镇群22个县(市)作为研究对象(表1),分析它们近10年来的人口集聚变化、经济集聚变化以及人口集聚与经济集聚的关联关系。
2.1.2
经济集聚度变化。如图2所示,2012年北部湾城镇中玉林市县域经济较为发达,经济集聚度最高,其次是北海市和钦州市。此外,边境县域东兴市、凭祥市经济集聚度也相对较高;南宁市都市圈构想的“三个副中心”武鸣县、宾阳县、横县均表现出较强的经济集聚能力,是人口集聚(图1)、经济集聚发展的重点县域。从经济集聚度的变化来看,2003~2012年武鸣县、横县、东兴市、陆川县经济加速集聚趋势明显,崇左市县域经济整体上也呈加速集聚趋势,但不及前4者显著,而合浦县、灵山县经济集聚度则呈显著下降趋势。 2.1.3
经济发展效率分析。一个地区经济集聚度与人口集聚度的比值是衡量其发展效率的重要方面。比较分析22个县(市)该比值情况(图3),可以看出,除了武鸣县、东兴市、凭祥市经济发展效率较高以外,北部湾城镇群县域经济发展效率整体较差,单位人口集聚并未引起同等效应的经济集聚。从经济发展效率的变化来看,2003~2012年崇左市整体经济效率提高较为明显,经济效率呈增长趋势的还有武鸣县、 横县、东兴市、陆川县等。
2.2 人口集聚度与经济集聚度的关联分析
2.2.1
单位根检验结果。利用Eviews6.0软件分别对北部湾城镇群6个地级市以及县域整体的面板数据的稳定性进行检验,结果见表2。
由表2可知,多数检验方法显示各个地区人口集聚度和经济集聚度的水平值接受原假设,说明这两个变量的水平值是非平稳的。但它们的一阶差分在1%(少部分在5%或10%)的显著水平上均拒绝原假设,为一阶单整I(1)。故可以对数据进一步作协整分析。
3 结论与讨论
(1)北部湾城镇群中,玉林市县域人口集聚与经济集聚总体水平较高,崇左市各县(凭祥市除外)、上思县、隆安县、马山县、上林县的人口集聚能力与经济集聚能力较差;边境县东兴市、凭祥市经济集聚能力相对较强。分析经济集聚度与人口集聚度的比值可知,除了武鸣县、东兴市、凭祥市经济发展效率较高以外,北部湾城镇群县域经济发展效率整体较差,单位人口集聚并未引起同等效应的经济集聚。
(2)面板数据模型分析表明,人口集聚与经济集聚存在双向因果关系,但结果并非如 “人口集聚促使经济集聚、经济集聚带动人口集聚”或“人口集聚导致经济分散、经济集聚致使人口分散”这般存在单向的促进或抑制的结论,而是随着研究单元的不同而有所改变。面板模型的参数估计结果显示,南宁市、北海市、防城港市、玉林市及北部湾整体的县域人口集聚度与经济集聚度呈正效应,当人口集聚度提高1个单位时,5者经济集聚度对应的弹性系数分别是1.554、0.502、2.482、0.332和0.222;钦州市、崇左市县域人口集聚度与经济集聚度分别呈负效应、弱负效应,当前二者不宜在县域层面实行人口集聚策略以实现经济增长。相应地,南宁市、北海市、防城港市、玉林市及北部湾整体的县域经济集聚度与人口集聚度也呈正效应,钦州市、崇左市县域经济集聚度与人口集聚度也分别呈负效应、弱负效应。
(3)县域经济集聚度固定效应值的比较表明,发展相对较快、经济实力较强的县其县域经济集聚度固定效应值一般较高;发展相对要慢、经济基础较差的县其县域经济集聚度固定效应值为负值。县域人口集聚度固定效应值的研究显示,宾阳县、横县、合浦县、灵山县、浦北县、玉林市各县、凭祥市等的经济集聚对人口集聚的固定效应显著;崇左市各县(凭祥市除外)、上思县、东兴市、隆安县、马山县、上林县等的经济集聚对人口集聚的固定效应值显著为负值。
(4)北部湾城镇群应实施“大县城”战略,加强县域尤其是县城的人口集聚与经济集聚,提高经济发展效率,在基础较好的玉林市各县、武鸣县、横县、合浦县、灵山县、东兴市、扶绥县、凭祥市等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加紧培育县级中等城市、小城市和经济强镇、特色小镇,优化北部湾城镇群城镇结构,扶持农民工回乡创业,多路径实现农民工市民化,走出一条富有区域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参考文献
[1] 刘睿文,封志明,杨艳昭,等.基于人口集聚度的中国人口集疏格局[J].地理科学进展,2010,29(10):1171-1177.
[2] 西蒙·库兹涅茨.各国的经济增长[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3] 王谦,郭震威.人口增长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J].人口研究,2001(3):20-23.
[4] 宋丽敏,杨志利.中日人口城市化与经济增长关系比较分析[J].经济研究,2007(1):54-59.
[5] PENG S K,THISSE J F,WANG P.Economic integration and agglomeration in a middle product economy[J].Journal of Economic Theory,2006,131:1-25.
[6] 孙铁山,李国平,卢明华.京津冀都市圈人口集聚与扩散及其影响因素—— 基于区域密度函数的实证研究[J].地理研究,2009,64(8):956-966.
[7] 朱东风.江苏小城镇人口发展的时空分异[J].城市规划,2009,33(12):59-65.
[8] 牛叔文,丁永霞,李怡欣,等.能源消费、经济增长和碳排放之间的关联分析——基于亚太八国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中国软科学,2010(5):12-19.
[9] 贺仁飞,牛叔文,贾艳琴,等.人均生活能源消费、收入和碳排放的面板数据分析[J].资源科学,2012,34(6):1142-1151.
[10] 李郇.中国城市化滞后的经济因素——基于面板数据的国际比较[J].地理研究,2005,24(3):421-430.
[11] 谢里,朱国姝,陈钦.人口集聚与经济增长:基于跨国数据的经验研究[J].系统工程,2012,30(8):113-117.
[12] 周一星.城市地理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13] 李郇.空间集聚与外商直接投资的区位分析——基于珠三角地区的实证分析[J].地理科学,2007,27(5):636-641.
[14] 李郇,殷江滨.劳动力回流:小城镇发展的新动力[J].城市规划学刊,2012(2):47-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