析《送东阳马生序》的说理艺术

来源 :中国教研交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t3153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明初文学家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是长辈对晚辈的临别赠言,此文数百年来广为流传,影响深远。究其原因,不独在于阐述了深刻的道理,更在于它有着相当高明的说理艺术。
  本文的特点是:寓理于事,以事明理。文章不是空洞的理论说教,而是采用叙述事实来说服其晚辈。它一开始就按照三个层次逐一深入进行:首先叙述怎样解决读书而无书的矛盾,以获得“遍观群书”的结果。“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这就道出了爱读书与无书可读的矛盾。作者的办法是“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借书阅读并非难事,难在“手自笔录,计日以还”,但作者却做到了“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借”、“录”、“还”三个字,反映出作者的意志、毅力和信用。像这样的读书精神与品质的确是难能可贵的。
  既而又怎样去解决求师而无师的矛盾?“既加冠,盖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这写出了求师的困难和矛盾。那作者又持何态度?“尝趋百里之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这就发挥了作者自己的主观能动作用,带着先贤的著作,跑到百里之外的地方,向学术界的前贤们虚心讨教。随后,作者叙述了自己求学的诚心、对待老师的谦恭态度,以及“虽愚卒获有所闻”的结果——由此可见主观能动作用之重要性。
  文章的第三层着重叙述如何处理客观条件与主观精神的关系。一是写自己求学从师之苦,客观条件之差:“行深山巨谷中”,“寒穷冬烈风,大雪浑数尺,足肤皱裂而不知”,“四肢僵劲不能动”。住在旅店里,一天只食一顿“无鲜肥滋味之素”;二是写同舍物质生活的优厚:同舍诸生,多为富贵家子弟,他们衣着锦绣,头戴珠宝装饰的帽子,腰系着白玉之环;左偑刀,右香囊,光彩耀人,宛若神仙般。作者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并没因为自己的窘境而消沉乃至放弃读书。他更是“余则蕴袍敞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这样的思想境界何等之高!最后提出设问,收束全段,再度指出读书要专心致志,成为学习主动者。由此观之,作者虽然主要是在叙述自己求学的经历,但实际上由于作者交代了事由和解决困难与矛盾的做法,自然收到了事毕理出、以事明理的艺术效果。
  本文的说理艺术,还表现在对比手法的运用上。文中运用对比手法明显之处有二:一是自己与同舍诸生的生活条件作比较,借以说明读书成败的肯綮,主要不在条件之优劣,而在于是否用心专一。这样一对比,文章的说服力自然就增强了。二是以自己与太学生作比较全面的对比:“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师不未余成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的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从这几行文字里,我们可以看出作者与太学生从四个方面进行了比较:作者读书求学有冻馁之患,太学生无;作者有奔走之苦,太学生无;作者有求师之难,太学生无;作者有借书抄书之累,太学生无;作者是逆境成才,天才闻名,太学生身居顺境而“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这一正一反的鲜明对照,使文章更有了很强的说服力。
  《送东阳马生序》一文在语言运用和典型事例的选择上也具有说理的艺术性。文章语言表达言简意赅、质朴通畅。比如:在叙写他读书的艰苦历程方面,平易亲切,如话家常。他还善于从亲身经历中精心选取感受最深的事例,让人悟其理、受其益,剪裁精当,主旨突出,说服力强。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通过对边远山区贫困学生的心理进行分析,讨论了其负面影响,提出了解决边远贫困山区学生心理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边远贫困山区 学生 心理问题 负面影响 解决方法  一、贫困生的成因分析  我们学校的贫困生大多来自较偏远的山区,这些地区信息不畅通,消息相对比较闭塞,人们生活状态相对较落后和原始,导致学生从小见识较少,对一些新科技不了解、不掌握。另外,这些地区的家庭教育相对也落后,
期刊
对于数学的学习,如果把数学知识看成金子,那么点金之术就是数学思想方法。新课标里的内容蕴含了许多重要的思想方法,现就谈谈读新课标后的几点体会:  一、优点  1、新课标课本的理念很新。新课标课本注重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自主探究等方面,完全有别于旧教材,这是最大的优点。  2、新课标使教科书成为反映科学进步,介绍先进文化的镜子。⑴重视基础,重视中学数学在数学科学和其它科学中的基础
期刊
在本期暑假校本培训中学习了山东省昌乐二中语文“271高效课堂”特色模式后,我找到了一条有可能引导我走向成功教学的道路。我认为,作为新世纪的教师,应主动学习并运用这一高效的教学手段,勇于钻研实践,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她必将对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语文能力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以下就是语文“271高效课堂”的一些优点:  一、形象生动,视听结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
期刊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可是,现实的不少小学语文课堂,却显得沉闷死板,教师照本宣科,不但忽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而且抹杀了自己的创造性。这样,教师是为完成教学任务而教,学生是为完成学习任务而学,完全与新课程所提倡的理念、精神相违背。对教师而言,工作累而不讨好;对学生而言,学习乏味而效益极低。要改变这一局面,就要让课堂活跃起来:因为活跃,教师可以创造性地传授知识;
期刊
【摘要】任何事物都是相对的,在人们普遍关注“赏识”教育的今天,本文却从另一个角度——批评,探讨对小学生的教育。文章着重阐述了批评的三种艺术策略:由“当众批评”变为“个别谈话”、 让批评温暖一点和巧用批评策略。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 批评 教育  2007年12月25日,成都商报刊载一篇题为“父母‘上岗’须学会十大标准”的报道,该报道中谈到:“……没有批评的教育是不负责任的教育、是缺钙的教育、是危
期刊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是人个性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几乎伴随着一切心理因素。另外,情感正是语文教学中的催化剂。因此,应该在语文教学中将情感教育渗透其中。  一、基本途径  1、深入挖掘教学内容的情感内涵  我们在钻研教材、挖掘教材的情感因素时发现,教材中的许多课文是作者经历了深厚情感体验,把积累的情感和知识内容有机结合起来的结晶。课文中,作者把对大自然、人、物、生活以及祖国的热爱之情,贯穿
期刊
语文教学的目标揭示,语文教学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这必然要求教师要从知识能力,方法过程、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来设计教案和学案,要突破三维目标就要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具有一定文化欣赏能力上下功夫。  学习兴趣的培养,重在教师将课文中具有美感和吸引力的素材,通过教师的教法,折射出趣味性的一面,让学生感兴趣,学生便可津津乐道的去学,以达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目的。但是于建立良好的情感
期刊
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教学方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通过独立的探索和研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从而获得知识和发展能力的方法。  一、以探究为主的教学方法的基本步骤和过程  1、创设问题情境,向学生提出要解决或研究的课题。  2、学生利用有关材料,对提出的问题做出各种可能的假设和答案。  3、从理论上或实践上检验假设,学生如果有不同观点,可以展开辩论。  4、对结论做出补充、修改和总结。  二、以探
期刊
新课程实施以来,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的情感;把学习过程真正地还给学生;关注师生、生生交往互动的建构与创生;多媒体在教学情境创设和辅助学习中发挥作用……这一切都使课堂教学呈现出一片勃勃生机。可以说,新的教育理念使教师的心灵为之一振,新的教学方式使课堂教学气象万千,现代教育技术又给课堂教学增添了美妙的色彩。2010年以来,恩施市各教育界对构建高效课堂、
期刊
高效课堂是课堂教学的永恒追求,是课堂的最终目标。高效课堂就是追求教学过程中教学各要素的协调、和谐,强调师生通过心灵的对接、意见的沟通、思维的碰撞,实现学生有效高效地学习、自主地发展。因此,教师必须以能力培养为核心,创设活生生的思品教学情境,这样才能实现高效课堂,最终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那么,如何实现初中思品教学的有效性呢?我结合教学实践,作了一些肤浅的探索。  一、自主学习有利于思品教学的高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