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淀于身体的记忆

来源 :新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weidong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简介:高维生,吉林人,满族,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会员,近年来致力于田野调查、民间口述史写作,已出版《南甜北咸:人间至味是清欢》《老味道:亲吻味蕾里的乡愁》《悲情萧红》《酒神的夜宴》《孤独的八大山人》《浪漫沈从文》《蝴蝶为什么尖叫》《哲思妙语》《阅读者》《点燃记忆》《触摸历史的细节》《才情梁实秋》《归去来兮陶渊明》等。
  人类学家张光直曾说:“我确信,到达一个文化的核心的最好方法之一,就是通过它的肠胃。”每一种食物都有各自的文化特征,通过舌尖感受,沉入身体深处,烙下不可磨灭的记忆。
  菜是地方特色代表,也是标致性景观。去远方旅游,来到陌生环境,参观古遗迹、老建筑,重要的是舌尖感受,品尝当地美食,精神和吃融为一体。
  古希腊数学家、思想家毕德格拉斯说:“美就是和谐”。那么美食之所好,因为它和谐。特定的食物与调料,配以恰当火候,美丽器具,呈现一片和谐,美食诞生了。当美食在某一时间和地点遇到了懂的人,就形成了和谐的饮食文化。不同地域的饮食相遇,就构成了中国的饮食文化。
  各地的饮食不冲突,无论什么口味的人,都能遇到适合自己的味道。食物和食物,食物和人也要和谐。食材各个组成部分的和谐,构成菜的和谐。
  吃不是生物性本能的需求,而是承载文化重量。食物在人类学家眼中,它的色彩、气味和形状,唤起对时间、地点和人物的回忆。
  从寒冷的冬日来到了北碚,三月,玉兰花开过,紫荆花又开。我居住的杏园,不远处是西南大学文学院,每天都要经过,雨僧楼环抱绿树中,当年吴宓在此工作的地方。大门前有两座塑像,鲁迅先生坐在藤椅上,手中夹着一根烟,冷静地注视前方。吴宓穿着长袍,眼睛中流出的目光,较鲁迅先生温和,左胳膊垂落,略微弯曲,拿着一本书。
  雨僧楼后的宓园,中央是吴宓的头像,座基上有一行金字,写有1894 —1978年。园子不大,铺满落叶,枯叶中钻出绿草。周围种植高大各异的乔木、青桐、棕竹、女贞,芳香四溢的桂花、紫叶李、红叶桃,有一片鸢尾花,白色的小花安静。一个老太太坐在塑像前的石台阶,安静地望着吴宓。脚下落叶声惊动她起来,围着塑像转一圈,离开宓园。
  在西南大学的杏园,行走在回忆中,每个菜感受不一,口味不同。当口味前加上地域两字,所有的一切发生变化,这就是我寻找的地域文化。无论过去,还是现在,饮食的丰富性,不在于带给人吃的快乐,各个民族,各个地方的食物,更能体现文化的复杂性。
  人类学家彭兆荣指出:“品尝不是单纯的吃,它由身心与共,整个身体器官共同配合完成。口味绝不是天生带来的,它受家庭和所处的地域文化模式的影响,还有记忆的作用,形成个人的口味,乃至本民族的口味。人與菜相遇是一次历史和生活经验的对话。他们之间交流有了合作,食物不仅要被吃掉,它还成为符号,唤起人们身体深处的记忆。
  食物离开自己的地域,流传别的地方,想品尝原汁原味,已经不可能了。原味经过空间、时间和厨师个人的喜好,发生巨大变化。人们只是通过食物名,找到它的来源地,至于其他的文化记忆,难以知道。
  一道菜恰似打开的书,我们急于阅读:欣赏陌生环境,情节的复杂,众多的人物,表现社会生活,反映某个时代重大事件和历史面貌。从菜的味道中考察制作过程,材料的来源,想知道创造此菜人的经历。
  食物与地域有关联,我在北碚,春节前朋友送来两块腊肉,教我做菜的方法。腊肉挂阳台上,每天看到它束手无策,不知怎么面对。心理学博士高淳海说:“这是一个全民美食的时代,美食不仅可以吃,还可以读。用眼睛代替嘴巴,用思想上的美与满足代替肚皮的饱腹。”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生存文化体系,当他离开生长地方,面对新文化。食物是一棵大树,根须扎在特定的土地,由此伸展出民俗、历史、传说。
  品尝了各种食物,感受南北文化差异,可以从多角度解读地域菜,剖析根植的文化,走出人们所理解的狭窄格局。
其他文献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不仅要为我所用保健康,还要承担起把祖先留下的文明世代传承下去的责任。  传承中医药文化知识,首先要从娃娃抓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医药知识启蒙系列》(以下简称《系列》)就是中国中医药出版社为儿童和青少年策划的看得明白、读得懂的一套启蒙读物,邀请李江山、阳玉涓、高希言、翟双庆等行业知名专家和涂末末、胡侃侃等青年先锋画家精心打造,在产品细化上分为儿童绘本和儿童读物,儿童
期刊
摘要:当今,我国国民的有声阅读率持续上升,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有声阅读的方式来获取知识与信息,以喜马拉雅FM为代表的在线音频分享平台因资源丰富、获取方式便捷受到用户的追捧。随着近年来“国学”升温,“国学”和优秀传统文化类有声读物的平台播放量也在逐年提升。本文通过数据的挖掘与处理,对该平台国学有声读物的选题、受众以及内容质量进行分析,并据此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  关键词:传统文化 有声阅读 有声读物 数
期刊
西蒙娜·德·波伏瓦Simone de Beauvoir(1908-1986)法国哲学家、作家,女性主义重要理论家、社会活动家,被认为是“启迪了全世界女性以及改变了许多人思考方式的伟大女性”。1945年与萨特共同创办《现代》杂志,1949年出版的《第二性》成为女性主义的经典著作。1954年,她凭小说《名士风流》获得龚古尔文学奖。晚年出版了自传体回忆录四卷,《清算已毕》为终卷。  作为一个学者型作家,
期刊
阿尔维托·曼古埃尔是一位享有国际盛名的作家,还曾是博尔赫斯的讲书人。他怀着对书籍和阅读的深厚情感,花费七年时间完成了《阅读史》的写作,从一个读者的阅读历史,跨步到阅读活动的历史,以散文的笔调为我们描绘了一部西方世界的阅读发展史。  作者及其作品  作者阿尔维托·曼古埃尔1948年出生于阿根廷,曾经旅居意大利、法国、英国以及南太平洋的一个岛屿大溪地,1985年以后成为加拿大公民,曾经获得法国文化部的
期刊
商务印书馆近期出版的《医学的温度》一书,是中国科协名誉主席、北京大学教授韩启德院士反思医学本质、践行人文精神、匡正俗解谬说、倡导价值医疗的力作,也是2020年一部重要的医学人文著作,探讨了深刻的医学命题。该书一经推出,便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反响,上市以来已经累计8个印次,共6.6万册,入选“中版好书”年度榜、商务印书馆年度人文社科十大好书、《中华读书报》年度十大好书、2020年度影响力图书、2020中
期刊
铁岭在历史上处于中原农耕、草原游牧和东北渔猎这三大板块的交汇点,独特的地域文化影响着一代又一代铁岭人。  铁岭是一座浸润着书香的古城。清朝初年,郝浴创办了银冈书院,大批学人在这里讲学、著书、立说,使铁岭成为辽北“昌明理学,启迪后贤”的庠序之地。质朴的铁岭人传承着“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文明风尚,他们以书为伴,以书会友,展示书香魅力,培育书香氛围,传播阅读理念、提升阅读能力。  “全民阅读”活动
期刊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是新时代卫生健康工作的纲领。健康科普是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举措,通过健康教育和健康科普,能够使大众认识自身的健康责任,增强维护和促进健康的主动性,养成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  《活出健康——免疫力就是好医生》正是在这一指导思想下出版的,实现了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的转变,让每个人真正成为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该书从健康促进的源头入手
期刊
摘要:在出版融合理念正逐渐强大为国家意志行为的时代背景下,有声出版冲击着传统的出版机构,根本上改变了我们的感知方式与阅读方式;笔者认为,有声出版物是纸质出版和数字出版相互博弈的产物,是出版业与互联网深度融合的接口,也是出版产业数字化转型不可遏制的历史必然。本文在界定了有声出版的学术概念,探讨了有声阅读、有声读物和有声出版的理论逻辑的基础上,以我国有声读物精品出版工程和美国奥迪奖为切口,运用对比分析
期刊
《北大蒋文跃的中医养生课》一书,脱胎于北京大学医学部蒋文跃教授为校本部非医学专业学生开设的通选课《中医养生学》,凝结了他30余年教学和临床经验的精华。蒋教授从事中医教学、临床工作30余年,治疗病例数万例,早年曾受教于首批国家级名中医蒋文照教授,后师从著名中医大家鲁兆麟教授和中西医结合专家李顺成教授。  该书用简明的语言、丰富的例证揭开了中医的神秘面纱,系统全面、深入浅出地告诉读者,中医养生的核心是
期刊
近年来各地出版了不少湘江战役题材的作品,漓江出版社和掌阅科技联合推出的纪实文学作品《重生——湘江战役失散红军记忆》是其中较为优秀的一部。那么,与同题材图书相比,这部作品究竟好在哪里呢?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重生——湘江战役失散红军记忆》是作者李时新历经40年追踪采访历史当事人的亲历、亲见、亲闻,在大量第一手材料基础上,厚积薄发写作的具有极大真实性的纪实文学作品。  湘江战役距离今天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