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学学科教学是学生获得数学核心素养的关键环节,而初中教育阶段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获取数学技能的关键时期,但是基于初中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初中生的数学学习还是需要教师提供必要指导,为课堂教学效率提升提供助力。但是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遵循学科规律,以深入浅出为原则,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活动,体现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致力于引导学生有效预习、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优化教学评价、构建自主合作学习模式等各个教学环节的科学构建。本研究着重分析提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办法,仅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教学效率
引言:
在校活动期间,课堂是学生学习文化知识的主要阵地,为了提升学习效率,减轻学生压力,我们需要致力于研究高效的学科教学方法。新课标提出: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合作者、参与者。但在课堂教学实施的过程中,教师不能忘记自己是教学“主导”者。因此,教师的教学要具有科学性、启发性和艺术性,充分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教学应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出有利于学生参与的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尽量在有限的时间里,出色地完成教学任务,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下面根据自己多年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来谈谈如何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的尝试,以供大家参考。
一、激發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趣味性课堂的构架是新课改背景下各个学科教师都在致力于研究的课题,只有学生具备了基本的学习兴趣,才利于学科教学有效性的提升[1]。如:学习“等可能事件”时,让学生“掷骰子”“抛硬币”,在一次、二次……多次的游戏中寻求规律,探求新知。教学中通过趣味教学,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如学习“有理数的乘方”时,讲述一个故事:古时候,在某个王国里有一位聪明的大臣,他发明了国际象棋,献给了国王。国王很喜欢,为了对大臣表示感激,国王答应满足大臣所提出的一个要求。大臣说:“就在这个棋盘上放一些米粒吧,第1 格放1 粒米,第2 格放2 粒米,第3 格放4 粒米,然后是8 粒,16 粒……一直到 64 格。”国王哈哈大笑,“你真傻,就只要这么一些米。”这时候,大臣说:“我就怕您的国库里没有这么多的米呢?”同学们,你们认为国王有这么多的米吗? 这个故事引发了学生的好奇心,激起认知冲突,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促进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在传统的教学理念的影响之下,当前阶段的初中数学课堂教育仍然以单一的讲授法为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过于关注教学进度,而容易忽视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和掌握水平,这种师生缺乏有效交流的现状造成了课堂教学的枯燥乏味[2],学生的主体作用得不到充分的发挥,教师的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低下。针对这一现状,就需要教师转变教学理念,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对课堂教学知识的接受程度,建立起与学生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此外,注重将教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促进数学教学的生活化[3]。例如在“余角和补角”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在课前进行提问的方式促进学生对于相关知识的复习以及对于新知识的复习,如“余角和补角是什么意思?同学们可以在预习中举一些例子吗?”先要完成教师布置的预习任务,学生就要对三角形的特征和性质进行一定的了解,这种通过引导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就是调动学生主体性的一种具体表现。
三、课堂教学活动多样化,体现现代教育理念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学活动要多样化。教师可以通过一定方法把抽象的理论直观化、具体化,从而让学生接受、掌握数学知识。学生一般都爱发现,爱操作,爱探索,课堂上要充分发挥学具的作用,加强操作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实验、操作,通过观察、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应用数学的意识。例如,教学《矩形》一节时,老师可以先由学生观察实物,然后演示教具,再由多媒体展示画面,最后让学生自己动手画,使他们亲自体验矩形的画法,形成矩形概念,再由学生观察测量身边课本,作业本,课桌的边、角、对角线有哪些一般平行四边形所不具备的性质?再进行折纸游戏,分组讨论,最后得出结论。通过上述实验的演示与操作,问题情境的创设以及学生的讨论回答,使学生对矩形的概念,有一个清晰、准确的认识,全面深刻的了解,不仅知其然,更能知其所以然,从而切实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
四、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情境的有效创设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投入度,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更容易集中注意力进行问题的解决[4]。情境创设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可以结合具体的教学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行情境的创设,以实现对学生的兴趣激发。在“概率”问题的课程内容中,“等可能事件”的概念在理解上虽然没有太大难度,但在是实际运用中却不容易分辨。教师在本阶段授课中常问的问题:“生男孩和生女孩属于等可能事件吗?”面对这个问题,没有太多生物常识的学生可能会错误以为这是一个等可能事件。针对这种现象,教师就可以在课堂中提出判断型问题,如:①盒子中装有5个白球和5个黑球,两种球被拿出来的概率是相同的。②剪刀石头布游戏中,剪刀、石头、布出现的概率是不一样的③被投掷5次的骰子,1点到6点的出现概率不同。在这三个判断型命题中,学生在思考过程中就充分锻炼逻辑思维能力,增加了课堂的有趣性。
结束语:
综上,构建有效课堂的客观教学要求需要我们集中分析有效的学科教学方法,提升初中数学学科教学有效性,体现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有效互动,构建符合初中生认知水平的课堂教学体系。笔者在本文中主要分析了提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办法,旨在为初中数学教学工作者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刘凯.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上旬,2015(7):56-56.
[2]吕德权.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17,(04)29-30.
[3]韩燕娟,卜彩丽,张宝辉.我国微课的研究热点、主题和发展趋势:基于共词分析的知识图谱研究[J].现代远距离教育,2015(6):24-32.
[4]曾文景.初中数学教学中合作学习的应用探微[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4,(08):55.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教学效率
引言:
在校活动期间,课堂是学生学习文化知识的主要阵地,为了提升学习效率,减轻学生压力,我们需要致力于研究高效的学科教学方法。新课标提出: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合作者、参与者。但在课堂教学实施的过程中,教师不能忘记自己是教学“主导”者。因此,教师的教学要具有科学性、启发性和艺术性,充分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教学应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出有利于学生参与的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尽量在有限的时间里,出色地完成教学任务,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下面根据自己多年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来谈谈如何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的尝试,以供大家参考。
一、激發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趣味性课堂的构架是新课改背景下各个学科教师都在致力于研究的课题,只有学生具备了基本的学习兴趣,才利于学科教学有效性的提升[1]。如:学习“等可能事件”时,让学生“掷骰子”“抛硬币”,在一次、二次……多次的游戏中寻求规律,探求新知。教学中通过趣味教学,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如学习“有理数的乘方”时,讲述一个故事:古时候,在某个王国里有一位聪明的大臣,他发明了国际象棋,献给了国王。国王很喜欢,为了对大臣表示感激,国王答应满足大臣所提出的一个要求。大臣说:“就在这个棋盘上放一些米粒吧,第1 格放1 粒米,第2 格放2 粒米,第3 格放4 粒米,然后是8 粒,16 粒……一直到 64 格。”国王哈哈大笑,“你真傻,就只要这么一些米。”这时候,大臣说:“我就怕您的国库里没有这么多的米呢?”同学们,你们认为国王有这么多的米吗? 这个故事引发了学生的好奇心,激起认知冲突,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促进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在传统的教学理念的影响之下,当前阶段的初中数学课堂教育仍然以单一的讲授法为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过于关注教学进度,而容易忽视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和掌握水平,这种师生缺乏有效交流的现状造成了课堂教学的枯燥乏味[2],学生的主体作用得不到充分的发挥,教师的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低下。针对这一现状,就需要教师转变教学理念,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对课堂教学知识的接受程度,建立起与学生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此外,注重将教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促进数学教学的生活化[3]。例如在“余角和补角”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在课前进行提问的方式促进学生对于相关知识的复习以及对于新知识的复习,如“余角和补角是什么意思?同学们可以在预习中举一些例子吗?”先要完成教师布置的预习任务,学生就要对三角形的特征和性质进行一定的了解,这种通过引导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就是调动学生主体性的一种具体表现。
三、课堂教学活动多样化,体现现代教育理念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学活动要多样化。教师可以通过一定方法把抽象的理论直观化、具体化,从而让学生接受、掌握数学知识。学生一般都爱发现,爱操作,爱探索,课堂上要充分发挥学具的作用,加强操作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实验、操作,通过观察、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应用数学的意识。例如,教学《矩形》一节时,老师可以先由学生观察实物,然后演示教具,再由多媒体展示画面,最后让学生自己动手画,使他们亲自体验矩形的画法,形成矩形概念,再由学生观察测量身边课本,作业本,课桌的边、角、对角线有哪些一般平行四边形所不具备的性质?再进行折纸游戏,分组讨论,最后得出结论。通过上述实验的演示与操作,问题情境的创设以及学生的讨论回答,使学生对矩形的概念,有一个清晰、准确的认识,全面深刻的了解,不仅知其然,更能知其所以然,从而切实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
四、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情境的有效创设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投入度,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更容易集中注意力进行问题的解决[4]。情境创设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可以结合具体的教学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行情境的创设,以实现对学生的兴趣激发。在“概率”问题的课程内容中,“等可能事件”的概念在理解上虽然没有太大难度,但在是实际运用中却不容易分辨。教师在本阶段授课中常问的问题:“生男孩和生女孩属于等可能事件吗?”面对这个问题,没有太多生物常识的学生可能会错误以为这是一个等可能事件。针对这种现象,教师就可以在课堂中提出判断型问题,如:①盒子中装有5个白球和5个黑球,两种球被拿出来的概率是相同的。②剪刀石头布游戏中,剪刀、石头、布出现的概率是不一样的③被投掷5次的骰子,1点到6点的出现概率不同。在这三个判断型命题中,学生在思考过程中就充分锻炼逻辑思维能力,增加了课堂的有趣性。
结束语:
综上,构建有效课堂的客观教学要求需要我们集中分析有效的学科教学方法,提升初中数学学科教学有效性,体现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有效互动,构建符合初中生认知水平的课堂教学体系。笔者在本文中主要分析了提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办法,旨在为初中数学教学工作者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刘凯.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上旬,2015(7):56-56.
[2]吕德权.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17,(04)29-30.
[3]韩燕娟,卜彩丽,张宝辉.我国微课的研究热点、主题和发展趋势:基于共词分析的知识图谱研究[J].现代远距离教育,2015(6):24-32.
[4]曾文景.初中数学教学中合作学习的应用探微[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4,(08):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