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1年的中国互联网,以“公”字打头,关键词是公民、公信力、公众利益。
太多公共事件从年初开始就让所有人纠结或兴奋:从2010年底扰攘至今的钱云会事件到各地频发的群体性事件,从正式运营第一天开始就问题不断的京沪高铁到7·23动车追尾事故,从一幅偶然在网上流传的被拐儿童的照片到轰轰烈烈的“随手拍解救被拐儿童”活动,从死命Hold住的郭美美到Hold不住的中国公办慈善事业,从民间的免费午餐慈善活动到最终由政府保障的免费午餐项目,从一个老兵的故事到“老兵回家运动”,从一个两岁女孩被碾压18名路人无动于衷的事故到关于道德和责任的大讨论……还有那些看起来细小但是却让人感动、伤感、愤怒或是无语的新闻,以及那些与我们甚至这个国家的未来息息相关的事件和故事,在最初的情绪化表达之后,我们看到的是网民持续的追踪与追问,是网民或平和或刀光剑影或针锋相对的讨论与争辩,是网络作为一个公共平台和公共媒介最灿烂的表达。
在这个新的网络时代,传统媒体和新媒体都在叩问心门再次发轫,收敛起固化的陈词与利化的滥调,用全新的角度解读新闻,彰显自己的新闻态度。2011年的网络媒体,显示出一种强大的让人无法无视的力量,从悄然形成到公然呈现。网络成为民间与官方直接联系的纽带。
如果之前纷纷扰扰的十年让我们看到了“网络暴民”的力量,那么在2011年我们发现一种理性的成熟悄然而至,也许未成气候,但已有态势。
2011年的中国互联网,以“享”字承接,关键词是公益、知识、无界。
共享精神是互联网带给这个世界最重要也是最伟大的财富。
中国网民在互联网上获取知识的路径从单向的搜索引擎到互动搜索社区,再到针对性问答社区,经历了三次变革。其基本模型主要以提供开放平台网民自建的机制为主。这种草根构建的资讯分享王国无疑成为当前互联网于网民最大的公益价值和网络红利。
今年,这种野草式的资讯分享模式有了更多变化,组织化、公益导向和线上线下结合的分享模式开始小露头角,并有望成为未来中国互联网知识分享体系中的重要板块。
从字幕组开始自发翻译斯坦福大学网络公开课到门户网站与之合作推出公开课频道,到这一行动推动停滞多年的国内高校网络公开课重新上路,以及由此而来的大讨论,我们看到的是互联网如何从线上推动线下的进步。与此同时,当门户网站开始和字幕组合作,通过购买正式版权播放那些早已为网民交口称赞的外国电视剧和电影时,我们发现,共享其实未必意味着经济上的损失,在文化产品跨越国界的时候,互联网其实很可能准备了另一种全新的盈利模式,只是我们从未重视或发掘其潜力而已。
另一方面,以青番茄为代表的提倡共享资源、环保循环的网络实体图书馆,也成为一种新型的知识转播渠道。而科学松鼠会和其旗下的果壳网,则用文科生的笔触描绘理科生眼中的世界,将那些冰冷的数据、图表、符号和方程式变成简洁而不简单的文字,普及知识,击碎谣言,传播常识。
2011年的中国互联网,以“智趣”凝聚,关键词是快乐、兴趣、群体。
今年的互联网生活毫无悬念地继续顶着“社会化媒体”和“社交网络”前行。拯救剩男剩女们的相亲网站依然如火如荼,而曾经红火的开心网则在微博时代节节败退,微博的内容分享和微信的语音留言继续横扫社会各个阶层,同一个话题千万人分享,造就了茶余饭后万人空巷的网络盛况。
但这都不是重点,当那头传统互联网社交模式和内容分享继续占据网民生活主导地位的时候,我们发现有一些小众的、不一样的网站冒出来抢滩。例如,以兴趣吸引用户,展现不同内容的轻博客点点,以自我专业知识为圈子的社会化问答网站知乎,中国版Linked In的经纬网,把科学知识用或平实或戏谑的方式表现出来的果壳,以感兴趣的音乐聚众、发现音乐发现朋友的虾米等众多智趣网站,用“发现你的另一面”吸引猎奇用户的人魔网等等。这些网站都打出圈子牌,不是朋友圈,而是同“志”圈,凝聚智趣相投者。
互联网或许是新媒体,但它最终可能还是要遵从那些传统媒体曾经遵从的规律:大众化、目标化、小众化、细分化。作为平台的互联网是技术问题,但是作为媒体的互联网则是内容问题。无论是1.0时代、2.0时代,还是3.0时代甚至N.0时代,只要目前中国互联网以流量为根基的商业模式不发生巨变,内容依旧是互联网最终的依靠和王牌。
当人们说互联网创新才思枯竭的时候,是否应该回过头来关注一下人本身而非技术。分出不同智趣的用户,将兴趣内容化、内容社会化才可能凝聚人气,前途无量。
(本文作者为零点研究咨询集团董事长)
太多公共事件从年初开始就让所有人纠结或兴奋:从2010年底扰攘至今的钱云会事件到各地频发的群体性事件,从正式运营第一天开始就问题不断的京沪高铁到7·23动车追尾事故,从一幅偶然在网上流传的被拐儿童的照片到轰轰烈烈的“随手拍解救被拐儿童”活动,从死命Hold住的郭美美到Hold不住的中国公办慈善事业,从民间的免费午餐慈善活动到最终由政府保障的免费午餐项目,从一个老兵的故事到“老兵回家运动”,从一个两岁女孩被碾压18名路人无动于衷的事故到关于道德和责任的大讨论……还有那些看起来细小但是却让人感动、伤感、愤怒或是无语的新闻,以及那些与我们甚至这个国家的未来息息相关的事件和故事,在最初的情绪化表达之后,我们看到的是网民持续的追踪与追问,是网民或平和或刀光剑影或针锋相对的讨论与争辩,是网络作为一个公共平台和公共媒介最灿烂的表达。
在这个新的网络时代,传统媒体和新媒体都在叩问心门再次发轫,收敛起固化的陈词与利化的滥调,用全新的角度解读新闻,彰显自己的新闻态度。2011年的网络媒体,显示出一种强大的让人无法无视的力量,从悄然形成到公然呈现。网络成为民间与官方直接联系的纽带。
如果之前纷纷扰扰的十年让我们看到了“网络暴民”的力量,那么在2011年我们发现一种理性的成熟悄然而至,也许未成气候,但已有态势。
2011年的中国互联网,以“享”字承接,关键词是公益、知识、无界。
共享精神是互联网带给这个世界最重要也是最伟大的财富。
中国网民在互联网上获取知识的路径从单向的搜索引擎到互动搜索社区,再到针对性问答社区,经历了三次变革。其基本模型主要以提供开放平台网民自建的机制为主。这种草根构建的资讯分享王国无疑成为当前互联网于网民最大的公益价值和网络红利。
今年,这种野草式的资讯分享模式有了更多变化,组织化、公益导向和线上线下结合的分享模式开始小露头角,并有望成为未来中国互联网知识分享体系中的重要板块。
从字幕组开始自发翻译斯坦福大学网络公开课到门户网站与之合作推出公开课频道,到这一行动推动停滞多年的国内高校网络公开课重新上路,以及由此而来的大讨论,我们看到的是互联网如何从线上推动线下的进步。与此同时,当门户网站开始和字幕组合作,通过购买正式版权播放那些早已为网民交口称赞的外国电视剧和电影时,我们发现,共享其实未必意味着经济上的损失,在文化产品跨越国界的时候,互联网其实很可能准备了另一种全新的盈利模式,只是我们从未重视或发掘其潜力而已。
另一方面,以青番茄为代表的提倡共享资源、环保循环的网络实体图书馆,也成为一种新型的知识转播渠道。而科学松鼠会和其旗下的果壳网,则用文科生的笔触描绘理科生眼中的世界,将那些冰冷的数据、图表、符号和方程式变成简洁而不简单的文字,普及知识,击碎谣言,传播常识。
2011年的中国互联网,以“智趣”凝聚,关键词是快乐、兴趣、群体。
今年的互联网生活毫无悬念地继续顶着“社会化媒体”和“社交网络”前行。拯救剩男剩女们的相亲网站依然如火如荼,而曾经红火的开心网则在微博时代节节败退,微博的内容分享和微信的语音留言继续横扫社会各个阶层,同一个话题千万人分享,造就了茶余饭后万人空巷的网络盛况。
但这都不是重点,当那头传统互联网社交模式和内容分享继续占据网民生活主导地位的时候,我们发现有一些小众的、不一样的网站冒出来抢滩。例如,以兴趣吸引用户,展现不同内容的轻博客点点,以自我专业知识为圈子的社会化问答网站知乎,中国版Linked In的经纬网,把科学知识用或平实或戏谑的方式表现出来的果壳,以感兴趣的音乐聚众、发现音乐发现朋友的虾米等众多智趣网站,用“发现你的另一面”吸引猎奇用户的人魔网等等。这些网站都打出圈子牌,不是朋友圈,而是同“志”圈,凝聚智趣相投者。
互联网或许是新媒体,但它最终可能还是要遵从那些传统媒体曾经遵从的规律:大众化、目标化、小众化、细分化。作为平台的互联网是技术问题,但是作为媒体的互联网则是内容问题。无论是1.0时代、2.0时代,还是3.0时代甚至N.0时代,只要目前中国互联网以流量为根基的商业模式不发生巨变,内容依旧是互联网最终的依靠和王牌。
当人们说互联网创新才思枯竭的时候,是否应该回过头来关注一下人本身而非技术。分出不同智趣的用户,将兴趣内容化、内容社会化才可能凝聚人气,前途无量。
(本文作者为零点研究咨询集团董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