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美术对学生发展的促进作用

来源 :速读·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s139207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是一种基础美术教育,它是全体学生必修的一门艺术课程。美术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中小学美术教育是适应素质教育的发展而开设的,它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根本,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陶冶高尚的情操,扩大其视野丰富他们健康向上的审美情感,促进他们智力和才能的发展,帮助他们将来更好地创造生活和工作学习。所以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没有美术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下面谈谈美术对学生的发展有何促进作用。
  一、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观察能力的培养在美术教学中显得很重要,任何一件东西没有经过仔细的观察是画不成的。观察能力不只是美术科的要求,在其他科目中也同样重要。一些伟大的发明是离不开科学家对事物和日常生活的细致观察,但在各个学科中,美术对观察能力的培养就更为直接一些。当然,观察能力的形成是长期的,每一节课都不能忽略,应坚持不懈的引导,让学生逐步形成这种习惯。
  观察是孩子认识周围的主要途径,没有观察就不会有思维、想象与创造。因为创造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人脑对于客观世界认识与理解的重新加工与组合。
  生活虽然是我们每天都要经历的,但要真正反映表现生活时,有些学生就会感到茫然,无从下手、不知所措,以至于他们的作品表现形式过于单一,产生局限性。这正是因为他们还得留在无意识状态中,观察能力有待于和提高。我在平日具体的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的观察,并放手让孩子们用自己的眼睛去看世界,看大自然中的一切事物,不设立固定的标准和不可改变的模式,不把成人的眼光压在他们身上,鼓励学生运用横向思维,推崇标新立异,要求他们通过观察生活表现自己眼中的世界。
  在讲一年级《画自己》一课时,我没有详细讲解人物的比例关系,而是教给学生观察分析事物的方法,让孩子们在课下观察自己的同学,注意找出同学最大的特点,并把观察到的在课堂上讲给同学们听,经彼此间的讨论、交流,把观察到的画下来。作业完成开始展示作品时,我惊奇地发现孩子们的创造力是那样丰富。他们笔下的同学形象生动、有趣,看上去真是太像了,每个部分虽然不是很准确,但是神态抓的比较好,我让他们猜猜看可都会一下子认出来。我深深体会到,只要引导得法,就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试想,如若再以"依葫芦画瓢"的方法必定会阻碍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扼杀了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二、发展学生的创造力
  学生的文化课学习一般多用左脑思维,而美术课则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美术课的任务正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想象、创造等形象思维能力,特别是观察能力。在绘画课上,教师总是强调学生观察、观察、再观察,由表及里的观察,由近及远的观察,由整体到局部再到整体的观察。只有正确的观察,才有正确的感知,也才能形成积极的形象思维,使抽象的东西具体化,概念的东西形象化,进而是逻辑思维的发展。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社会生活美、艺术美的感受、爱好和审美能力。进而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在美术教学中,我运用速写、默写、记忆画、想象画都是培养学生形象记忆的好方式。让学生联系实际,引起联想,充分发挥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儿童的创造才能。美术是学生必修的一门艺术课程,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从素质教育的角度看,美术课程是一门对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的课程。由于各种原因,人们对美术课程的重视度不够,加之我国中小学美术课程,长期受专业美术教育的影响比较深,使课程目标的定位产生了偏差。
  三、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美术学习能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情感性是美术的重要特征之一,美术是人类情感的温床。通过欣赏、感受美术中的形、色、质唤起人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动力,不仅如此,美术课程本身就直接处理学生的情感、态度。美术不仅是学生的不良情绪得以宣泄和释放,恢复他们的心理平衡,而且有益于学生情感的不断升华。在美术教学活动中,通过对美术作品的学习和欣赏,将使学生的审美趣味和能力不断提高,情操不断得以陶冶。如在教学《保护文物》这课时,我先让学生介绍搜集到的有关各种文物的资料:有关于革命运动和历史价值的建筑、纪念物和图书资料,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古文化遗址、古墓葬、石窟寺,还有各时代的艺术品、工艺美术品。在自主观察和欣赏的教学活动中,学生激情澎湃,从而感受到祖国古老的历史文化艺术传统,增强了民族自豪感。然后我特别补充介绍了敦煌石窟的历史文化,尤其是敦煌文物被掠夺的历史,听得学生们一个个义愤填膺,激起了强烈的爱国热情,在练习中绘制自己喜爱的文物时兴趣极高。
  美育对人的教育是潜移默化进行的,它不知不觉影响人的情感、趣味、情操,它对于人的精神世界深层面的影响是其他教育所不能替代的。
  四、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
  美术教育能够帮助他们调节心理状态,促进身心健康。美术实践作为一种情感表达活动,能使人获得成功感和自信心,具有促进人际交流,释放紧张或消极情绪,增强身心健康的作用。美术是一种视觉艺术,在发展学生的视知觉,获得以视觉为主的审美体验,陶冶审美情操,提高生活品质等方面,具有其他学科难以替代的作用。美术课程能够提高学生对自然物、人造物形态美的认识,提高对美术作品的内容、材料、形式、风格的多样性的认识,引导他们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继而是他们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能有良好的习惯和对生活的热爱。使学生体验美术与生活的关系,陶冶审美情操,提高生活品质。
  因此美术课在教育中所占的比重,地位是十分重要的。我们应努力摆正美术课在教育中的位置,绝不能可有可无,绝不能可上可不上。
其他文献
现代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都告诉我们,教学效果的优劣是由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参与程度来决定的。而在我们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应更多重视有效参与。所谓有效参与是指学生有明确的学习动机,参与的活动具有交际性,通过活动收到明显的学习效果。按照参与活动的方式分类,有效参与可分为行为参与和思维参与两类。通过各种课堂实践活动等行为参与的课堂教学活动形式,称为行为参与。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是知识内化的必要条件,参与的程度是衡
摘 要:情景化的英语课堂教学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尽可能地把枯燥的语言现象在情景环境中转化为学生乐于接受的任务和内容,从而促进培养运用英语理解和表达思想的能力。本文分析了情景教学理论及初中英语情景教学的实践。  关键词:情景教学;创设情景;新标准  1情景教学理论  什么是情景教学法呢?景,外界的景物,实际是指相对于主体以外的所有客体,具体到教学中,景就是教师与学生在教学两个方面同一过程中,共同创造的学
摘 要:课堂评价是对学生在课堂上学习情况的总结。只有恰当的对学生进行评价才能让学生知道本节课的学习情况,让学生及时的找出自己学习的不足,并进行改正。评价是一项艺术,课堂评价更是艺术中的艺术。教师应把这种艺术灵活的运用到课堂教学中,使课堂教学更加的丰富多彩。  关键词:课堂评价;语文教学;重要性  教师的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自身的教学语言。恰当的运用语言进行课堂评价,教师的课堂一定能充满生机
目的 分析糖尿病眼病患者低血糖原因并基于对照实验探讨不同护理方式对应的不同护理效果.方法 根据我院2019年7月至2019年12月间收录的138名糖尿病眼病患者,进行对照实验,其
摘 要:耐力跑既是一项身体锻炼价值很高的运动,又是提高学生耐力素质的典型练习。经常进行耐力跑练习,不仅可以改善和提高学生的心肺机能,而且可以磨炼学生顽强的毅力、坚强的意志,有利于心理气质的培养及生理发育和身体的均衡发展。本文就如何提高中学生耐力跑的成绩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中学生;耐力跑;提高;成绩  800米耐力跑,作为一项可以为学生终身体育奠定坚实基础的项目,学生为何如此害怕?如何改变学生的
摘 要:新课标下,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前提和保障。教师应该积极转变教学理念,革新教学方法,积极探讨新型的课堂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图示教学法的优势在于形象、直观,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受,从而可以大大提升学生的兴趣。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灵活运用这种方法,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高中政治;图示教学法;特点;作用;问题  对很多高中生来说,思想政治课学习存在的问题不在
中国市场经济发展迅猛,居民收入逐渐提高,可投资资产不断增加,高端客户人群规模随之增长。大众在丰衣足食之余,居安思危的风险防范意识普遍提高,人寿保险正深入人心。但目前
学生在读书过程中要想提高对文章的理解,应该熟读、背诵将文章中的书面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这样学生才能学以致用,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因此,教师不仅要重视精度阶段的正确的引导学生领悟文章内容,更要重视学生的自我领悟能力,学生的自我领悟能力提高了才能将文章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知识。  一、朗读看“量”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会意,欣欣然。”读书的真谛在于自己从书中参悟道理,“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教学思想史上,启发式教学思想源远流长,它是古代个别教学下的必然产物。那么,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如何正确运用启发式教学呢?结合自己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启发式教学应重“导”而非“牵”  “启发”一词,来源于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教学的一句格言:“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朱熹对此解释说:“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启,
目的 通过对呼吸肺栓塞患者护理中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分析其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98例呼吸肺栓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