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情以物迁,辞以情发”,“真实”写作是一个以情发辞,以辞促思,进而深化思想的过程。它是为某种需要或思想而表达,是自我情感的真实表露。而以应试为目的的中学写作教学程式化、功利化现象严重,学生失去写作自由,写作热情日渐消退。因此,倡导“真实”写作是改变写作教学现状的需要。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真实写作;教学策略
一、“真实”写作的内涵与实质
“真实”写作即以“真”为核心,既是现实生活的客观写照,又是照应人内心世界的一面镜子,以真心,述真理,表真意,传真情,其实质在于“求真”。梁启超曾言:“求真有两个方面,其一,事实之确凿无误,这要求作者体察精密;其二,人之真情实感,需要文章作实感之赤裸裸的表达。” 这也是“真实”写作所谈“求真”的两大方面,一方面倡导写真事、表真情;另一方面,贵在有“求真之精神”,并不一定要真有其人、实有其事,只求其所传达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真实的,其所表达的思想是积极的、独到的。
“真实”写作的最高追求是实现自我创新。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将人类需求从低到高按层次分为五种,其中自我实现是最高层次的需要。写作亦是一种自我实现的体现,更是自我实现的需要,写作的高度也在于此。但要实现这样的高度,我们必须倡导“真实”写作。写作教学不能仅停留于培养学生写作能力层面,而应以发展的眼光,使学生通过写事、抒情来感悟世事、品味人生的同时,实现自我价值与创新。而“真实”写作以求真为中心,以实现自我价值、自我创新为追求,来满足自我表达、提升自我思想。并且,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也说道:“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这更是从一定程度上表明了“真实”写作的必要性。
二、初中生写作“失真”现状及原因
目前,大多数学生写出的文章“假大空”,其素材东拼西凑,语言千篇一律,难以感受到真情实感。在他们看来,写作更多的是为了考试,为了得高分。这种被动状态下写出的文章,可能连他们自己都不知道为什么要写这些、这么写。多数初中生也很厌倦这样的写作,并深受其害。这样的状况肯定不是一蹴而就的,长期的写作困扰和束缚促成了他们如今的“写作焦虑”。这样的焦虑像横担在他们心头的一道闸门从一开始就是关闭、排斥的,更何谈让他们学得更好?刨根问底,我们必须明确造成当下写作困扰的原因是什么?我认为有以下三点原因:
(一)狭隘的写作教学观念束缚了学生的思维
为什么学生们不想写?很多人把原因归咎于应试教育的戕害,认为应试教育剥夺了学生学习的热情,但真的是应试教育有错吗?仿佛除了应试考试我们再很难找出一种更为公平的学业考评方式了。我们应该认真反思一下我们的教学观念与方式。程式化的写作教学方式目的性很強,大多教师只为迎合考试而教。在这样的模式下学生沦为写作的附庸,为考试而写,为写作而写,写作思维固化。正如朱自清先生所谈到的:“无论是读是作,学生不容易感到实际的需要。……不感到实际需要,读或作都是为人,都只是奉行功令;自然免不了敷衍,游戏。” 或许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可以得高分、拿名次,但是这样的写作教学观念却是狭隘的,在这样的束缚下写出的文章是死的,培养的学生也是死的。而真正的写作应是有灵魂的、自由的和真实的。
(二)学生写作脱离生活,缺乏情感投入
为什么学生没什么可写?习作书、笔记本上的素材比比皆是,为什么学生还是不知道写什么?因为别人的故事永远是别人的,学生永远活在别人的世界。写作离自己越来越远,离自己的生活越来越远。一方面,初中生自身缺乏生活经历,阅历疏浅,很多思考不够深刻,因此还需多经历、多感悟;另一方面,大多数初中生在阅读中缺少感情投入,不能与其所读故事中的人物产生共鸣。俗话说:“悦己才能悦人”,自己都不能感同身受的故事,即使写到文章里也难以打动他人。写作不是为文捏造,而是由感而发。写作源于自我的生活体验,学生应立足自己的体验与需求进行抒情与创作,这样创作的文章才能感染他人。
(三)学生自身缺乏思辨精神,难以引发真正的思考
为什么学生不知道怎么写,其作文呈现无病呻吟、千篇一律的现象?原因在于学生缺乏思辨能力,缺少自我思考与反思。一千个作者,就有一千哈姆雷特,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没有自己的思考,就写不出独到的见解,便只能随波逐流、人云亦云。写作是培养学生思辨能力、挖掘其创造性的很好途径,其前提是学生要主动迈出步子,解放思想,做一个善问善思之人。
三、倡导“真实写作”的必要性
作文本应是语文试卷里最精彩纷呈的一题,而如今却满是套路和“假大空”的语言。这是当前写作教学的一大悲哀——“失真”现象突出。没有“真”,便难有“真我”和创造,在“求我”与“求新”的写作道路上,“求真”是根。所以,我们应高呼“真实”写作。
(一)引导学生写真话是燃起写作兴趣的星星之火
学生不想写、不会写并不是他们没有想法,只是其思想被禁锢了,有话不敢言。因此鼓励学生抛开疑虑,敢于说真话,才能解开他们心头的枷锁,使其心声自然表露,才能打开他们的心扉,使其畅所欲言,真正进入写作状态。只有先点燃学生们心里隐藏的“话匣子”,才能燎起写作的熊熊之火。
(二)“真实”写作立足表达需要、充满自由与人性
“真实”写作追求真自我、真价值,它不是简单的文字游戏,也不是纯粹的故事堆砌,它是真实而鲜活的,是对每个人灵魂深处的真实写照,是对人生真谛的自我领悟。“真实”写作给予了学生一片自由表达的广阔天空,能够满足其内心的表达欲望,唤醒其写作自觉。当学生能够摆脱“为文造情”的困境,开始真正“为情造文”的时候,他们也将慢慢明白写作的真正意义,从而创造更多佳作。因此,真作文才是好作文。
(三)“真实”写作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必然要求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指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这也充分体现了“真实”写作的必要性,所以,我们应大力呼吁“真实”写作,让每个学生爱上写作、享受写作。
四、“真实写作”的教学策略
(一)倡导“大真活”的写作理念
思想引领行动。苏霍姆林斯基曾说:“领导学校,首先是教育思想上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上的领导。”写作教学亦是,树立正确的写作理念是写作教学的第一步。“大真活”的写作理念即:“大写作”“真写作”“写作活”。李金云、李胜利在《对写作教学的再理解》中说道:“写作本身既是一个自我发现、自我认知的过程,又是发现和认识周围世界的过程。”“写作教学的意义既在于写作,又超越了写作,以写为本,融认知训练、思维优化、审美陶冶进而与生活历练、为人修养融为一体。以素质发展为终极使命的‘大写作’教育,应该成为我国未来写作教育的中坚。” “大写作”理念让我们跳脱出应试教育下狭隘的写作教学局限,真正以学生为本,为学生的长远发展着眼,深具远瞻性和人文性。“真写作”简而言之即“写真”,动笔先动心称为“真”,用生活经历和感悟来表达情感和真理,如此文章才能达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效果,才是一篇“有血有肉”的好文。
拥有“大写作”的教学胸怀,遵循“真写作”的教学原则,我们才能“活写作”、“写作活”。在这种自由开放、兼容并包的“大真活”写作理念指引下,学生将会慢慢挣脱束缚,从敢于表达到有所表达,最终变得善于表达。
(二)写作教学要“接地气”
“真实”写作源自生活,忠于本心。真实的写作要“接地气”也就是说,写作要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教育因生活而生,写作因生活而美。没有生活气息的写作恰如一潭死水,不见半点漪沦。在这里分享一位特级教师董承理的一个写作教学案例:
师:你觉得我们教室的讲台很别致,想让你做木匠的父亲也照着这个样子做一个,你该怎样向他描述这个讲台?
(学生们尝试着描述,但大家都认为按照发言学生的描述,做不出那样的讲台,经过反复碰撞,最后思维逐渐靠向这一点:怎样才能让听的人获得讲台完整的清晰的印象,如果是木匠,是否能照着做?学生都努力这样去想,并经过反复讨论、斟酌。)
然后,董老师又换了一种假设。
师:你觉得我们的讲台很美,越看越喜欢,于是产生了种种联想,你可以想到和这讲台有关的我们的学习生活,可以回忆和这讲台有关的种种趣事,在你联翩的浮想中,这个讲台好像已经不是一张桌子,而成了别的什么东西,你很激动。现在,你想把自己的这种感觉告诉你最要好的同学,你会说些什么?
(学生按照老师的提示展开了联想。有些把它想象成知识之门,教师们站在它面前打开了各种各样的知识领域;有些把它想象成“他们负有某种责任,就默默地承担起这种责任,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不躲避困难,努力尽自己的职责”的那种人等等。)
在这个案例中,教师以学生身边的事物为对象,以学生实际生活为引导进行写作教学,从教学效果看,由于紧贴学生生活,能有效地调动起学生的生活积累和体验,激发学生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因此,只要我们善于觀察与思考,生活中处处都是活的素材,每一样事物都因人的想象变得深刻而有意义。写作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写作教学“接地气”能够很好地启动学生的表达思维,让学生真切意识到自我、表达自我。
五、结语
鲁迅说过:“作文若真有秘诀的话,那就是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而已。”可见,真情实感才是文章的灵魂。倡导“求真”“求我”“求新”的写作之道是改变当前写作教学现状的需要。作为教师,我们应秉承“大真活”的写教学理念,注重学生的生活体验与积累,积极引导学生真实写作。我们不能将写作狭隘于应对考试,而应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让写作在学生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方面真正发挥其作用,促进学生多种素养全面发展。尤其随着“核心素养”的提出,我们的教育将会越来越关注人性,关注自我,语文教育也必将更彰显人文性。我们的写作教学也会在这种大趋势下与时俱进地变革着。
另由于不同年级、不同体裁的文章会存在不同问题,还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本篇文章主要立足于初中生写作教学的普遍性问题阐释了进行“真实”写作的必要性与迫切性。
参考文献:
[1]梁启超.中学以上作文教学法的改造[M].上海:中华书局.1921.4(9):12.
[2]朱自清.论教本与写作[A].国文教学[C].上海:开明书店.1947:147.
[3]李金云/李胜利.对写作教学的再理解.[J].语文教学通讯.2017(1).
[4]张孔义/董承理.语文课程的实践回归——董承理语文教学探索实录评析[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172- 178.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6.
[6]张孔义.董承理写作教学思想研究[M].浙江大学出版社.2015.10.1.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真实写作;教学策略
一、“真实”写作的内涵与实质
“真实”写作即以“真”为核心,既是现实生活的客观写照,又是照应人内心世界的一面镜子,以真心,述真理,表真意,传真情,其实质在于“求真”。梁启超曾言:“求真有两个方面,其一,事实之确凿无误,这要求作者体察精密;其二,人之真情实感,需要文章作实感之赤裸裸的表达。” 这也是“真实”写作所谈“求真”的两大方面,一方面倡导写真事、表真情;另一方面,贵在有“求真之精神”,并不一定要真有其人、实有其事,只求其所传达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真实的,其所表达的思想是积极的、独到的。
“真实”写作的最高追求是实现自我创新。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将人类需求从低到高按层次分为五种,其中自我实现是最高层次的需要。写作亦是一种自我实现的体现,更是自我实现的需要,写作的高度也在于此。但要实现这样的高度,我们必须倡导“真实”写作。写作教学不能仅停留于培养学生写作能力层面,而应以发展的眼光,使学生通过写事、抒情来感悟世事、品味人生的同时,实现自我价值与创新。而“真实”写作以求真为中心,以实现自我价值、自我创新为追求,来满足自我表达、提升自我思想。并且,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也说道:“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这更是从一定程度上表明了“真实”写作的必要性。
二、初中生写作“失真”现状及原因
目前,大多数学生写出的文章“假大空”,其素材东拼西凑,语言千篇一律,难以感受到真情实感。在他们看来,写作更多的是为了考试,为了得高分。这种被动状态下写出的文章,可能连他们自己都不知道为什么要写这些、这么写。多数初中生也很厌倦这样的写作,并深受其害。这样的状况肯定不是一蹴而就的,长期的写作困扰和束缚促成了他们如今的“写作焦虑”。这样的焦虑像横担在他们心头的一道闸门从一开始就是关闭、排斥的,更何谈让他们学得更好?刨根问底,我们必须明确造成当下写作困扰的原因是什么?我认为有以下三点原因:
(一)狭隘的写作教学观念束缚了学生的思维
为什么学生们不想写?很多人把原因归咎于应试教育的戕害,认为应试教育剥夺了学生学习的热情,但真的是应试教育有错吗?仿佛除了应试考试我们再很难找出一种更为公平的学业考评方式了。我们应该认真反思一下我们的教学观念与方式。程式化的写作教学方式目的性很強,大多教师只为迎合考试而教。在这样的模式下学生沦为写作的附庸,为考试而写,为写作而写,写作思维固化。正如朱自清先生所谈到的:“无论是读是作,学生不容易感到实际的需要。……不感到实际需要,读或作都是为人,都只是奉行功令;自然免不了敷衍,游戏。” 或许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可以得高分、拿名次,但是这样的写作教学观念却是狭隘的,在这样的束缚下写出的文章是死的,培养的学生也是死的。而真正的写作应是有灵魂的、自由的和真实的。
(二)学生写作脱离生活,缺乏情感投入
为什么学生没什么可写?习作书、笔记本上的素材比比皆是,为什么学生还是不知道写什么?因为别人的故事永远是别人的,学生永远活在别人的世界。写作离自己越来越远,离自己的生活越来越远。一方面,初中生自身缺乏生活经历,阅历疏浅,很多思考不够深刻,因此还需多经历、多感悟;另一方面,大多数初中生在阅读中缺少感情投入,不能与其所读故事中的人物产生共鸣。俗话说:“悦己才能悦人”,自己都不能感同身受的故事,即使写到文章里也难以打动他人。写作不是为文捏造,而是由感而发。写作源于自我的生活体验,学生应立足自己的体验与需求进行抒情与创作,这样创作的文章才能感染他人。
(三)学生自身缺乏思辨精神,难以引发真正的思考
为什么学生不知道怎么写,其作文呈现无病呻吟、千篇一律的现象?原因在于学生缺乏思辨能力,缺少自我思考与反思。一千个作者,就有一千哈姆雷特,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没有自己的思考,就写不出独到的见解,便只能随波逐流、人云亦云。写作是培养学生思辨能力、挖掘其创造性的很好途径,其前提是学生要主动迈出步子,解放思想,做一个善问善思之人。
三、倡导“真实写作”的必要性
作文本应是语文试卷里最精彩纷呈的一题,而如今却满是套路和“假大空”的语言。这是当前写作教学的一大悲哀——“失真”现象突出。没有“真”,便难有“真我”和创造,在“求我”与“求新”的写作道路上,“求真”是根。所以,我们应高呼“真实”写作。
(一)引导学生写真话是燃起写作兴趣的星星之火
学生不想写、不会写并不是他们没有想法,只是其思想被禁锢了,有话不敢言。因此鼓励学生抛开疑虑,敢于说真话,才能解开他们心头的枷锁,使其心声自然表露,才能打开他们的心扉,使其畅所欲言,真正进入写作状态。只有先点燃学生们心里隐藏的“话匣子”,才能燎起写作的熊熊之火。
(二)“真实”写作立足表达需要、充满自由与人性
“真实”写作追求真自我、真价值,它不是简单的文字游戏,也不是纯粹的故事堆砌,它是真实而鲜活的,是对每个人灵魂深处的真实写照,是对人生真谛的自我领悟。“真实”写作给予了学生一片自由表达的广阔天空,能够满足其内心的表达欲望,唤醒其写作自觉。当学生能够摆脱“为文造情”的困境,开始真正“为情造文”的时候,他们也将慢慢明白写作的真正意义,从而创造更多佳作。因此,真作文才是好作文。
(三)“真实”写作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必然要求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指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这也充分体现了“真实”写作的必要性,所以,我们应大力呼吁“真实”写作,让每个学生爱上写作、享受写作。
四、“真实写作”的教学策略
(一)倡导“大真活”的写作理念
思想引领行动。苏霍姆林斯基曾说:“领导学校,首先是教育思想上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上的领导。”写作教学亦是,树立正确的写作理念是写作教学的第一步。“大真活”的写作理念即:“大写作”“真写作”“写作活”。李金云、李胜利在《对写作教学的再理解》中说道:“写作本身既是一个自我发现、自我认知的过程,又是发现和认识周围世界的过程。”“写作教学的意义既在于写作,又超越了写作,以写为本,融认知训练、思维优化、审美陶冶进而与生活历练、为人修养融为一体。以素质发展为终极使命的‘大写作’教育,应该成为我国未来写作教育的中坚。” “大写作”理念让我们跳脱出应试教育下狭隘的写作教学局限,真正以学生为本,为学生的长远发展着眼,深具远瞻性和人文性。“真写作”简而言之即“写真”,动笔先动心称为“真”,用生活经历和感悟来表达情感和真理,如此文章才能达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效果,才是一篇“有血有肉”的好文。
拥有“大写作”的教学胸怀,遵循“真写作”的教学原则,我们才能“活写作”、“写作活”。在这种自由开放、兼容并包的“大真活”写作理念指引下,学生将会慢慢挣脱束缚,从敢于表达到有所表达,最终变得善于表达。
(二)写作教学要“接地气”
“真实”写作源自生活,忠于本心。真实的写作要“接地气”也就是说,写作要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教育因生活而生,写作因生活而美。没有生活气息的写作恰如一潭死水,不见半点漪沦。在这里分享一位特级教师董承理的一个写作教学案例:
师:你觉得我们教室的讲台很别致,想让你做木匠的父亲也照着这个样子做一个,你该怎样向他描述这个讲台?
(学生们尝试着描述,但大家都认为按照发言学生的描述,做不出那样的讲台,经过反复碰撞,最后思维逐渐靠向这一点:怎样才能让听的人获得讲台完整的清晰的印象,如果是木匠,是否能照着做?学生都努力这样去想,并经过反复讨论、斟酌。)
然后,董老师又换了一种假设。
师:你觉得我们的讲台很美,越看越喜欢,于是产生了种种联想,你可以想到和这讲台有关的我们的学习生活,可以回忆和这讲台有关的种种趣事,在你联翩的浮想中,这个讲台好像已经不是一张桌子,而成了别的什么东西,你很激动。现在,你想把自己的这种感觉告诉你最要好的同学,你会说些什么?
(学生按照老师的提示展开了联想。有些把它想象成知识之门,教师们站在它面前打开了各种各样的知识领域;有些把它想象成“他们负有某种责任,就默默地承担起这种责任,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不躲避困难,努力尽自己的职责”的那种人等等。)
在这个案例中,教师以学生身边的事物为对象,以学生实际生活为引导进行写作教学,从教学效果看,由于紧贴学生生活,能有效地调动起学生的生活积累和体验,激发学生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因此,只要我们善于觀察与思考,生活中处处都是活的素材,每一样事物都因人的想象变得深刻而有意义。写作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写作教学“接地气”能够很好地启动学生的表达思维,让学生真切意识到自我、表达自我。
五、结语
鲁迅说过:“作文若真有秘诀的话,那就是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而已。”可见,真情实感才是文章的灵魂。倡导“求真”“求我”“求新”的写作之道是改变当前写作教学现状的需要。作为教师,我们应秉承“大真活”的写教学理念,注重学生的生活体验与积累,积极引导学生真实写作。我们不能将写作狭隘于应对考试,而应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让写作在学生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方面真正发挥其作用,促进学生多种素养全面发展。尤其随着“核心素养”的提出,我们的教育将会越来越关注人性,关注自我,语文教育也必将更彰显人文性。我们的写作教学也会在这种大趋势下与时俱进地变革着。
另由于不同年级、不同体裁的文章会存在不同问题,还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本篇文章主要立足于初中生写作教学的普遍性问题阐释了进行“真实”写作的必要性与迫切性。
参考文献:
[1]梁启超.中学以上作文教学法的改造[M].上海:中华书局.1921.4(9):12.
[2]朱自清.论教本与写作[A].国文教学[C].上海:开明书店.1947:147.
[3]李金云/李胜利.对写作教学的再理解.[J].语文教学通讯.2017(1).
[4]张孔义/董承理.语文课程的实践回归——董承理语文教学探索实录评析[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172- 178.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6.
[6]张孔义.董承理写作教学思想研究[M].浙江大学出版社.2015.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