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ykingzx61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好习惯可以使人受益终生,不良习惯也将贻害无穷。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学生成长成才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小学生来说,善于独立思考,能够科学利用时间,正确处理学习与娱乐的关系等等,都是应当养成的良好习惯。
  一、抓好开端,严格训练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要结合孩子身心发展的特点,从新生一年级就抓好习惯的养成。 首先对学生进行具体的学习行为训练。如在训练学生上课发言举手时,告诉学生为什么上课发言要先举手,再进行示范练习,要求人人掌握规范的举手姿势。其次,以编儿歌的形式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养成习惯。如在训练学生课前静息,按时上学和认真做作业时,把要求和方法编成儿歌指导学生。再次,注意良好习惯形成后的巩固。这是一项重要环节,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学生对技能的形成会产生遗忘,因此反复抓,抓反复,成为班主任的一项重要工作。在这一阶段,班主任每天每节课上都要在上课前检查一下,同学之间比比谁的准备工作做得好。
  二、顺应心情,日常导行
  教师应以心理学为依据,把儿童的性情详细研究一番,指导他们也走上正当的轨道。只有善教善导,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好习惯才能在潜移默化中逐步养成。好动是儿童的天性,活动常常逾越常规,就是因为他们对环境感到新奇,非常羡慕,于是引起了求知、求行、求享受的欲望。顺着他们欲望的倾向,以此作为教育的突破口,使他们如愿以偿,是教育者的艺术。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从学生特点出发,为学生着想,能在活动中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三、抓住典型,锲而不舍
  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在养成良好习惯的过程中,允许有反复,正如叶圣陶先生说的:“凡是习惯,都不是几天工夫就能够养成的。要养成一种好习惯,必须经过反复的历练。”要是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关键在于仔细观察学生,找到典型,锲而不舍,帮助学生逐步养成良好习惯。
  如要求学生养成“先完成作业再玩”的好习惯,一方面树立正面典型教育学生;另一方面要抓那些贪玩不按时完成作业的学生,要求他们从不完成到完成,从马马虎虎完成到认认真真完成,逐步把老师的督促转为自觉的行为,当然这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但我们并不能就此放弃。其实,这是正常反复,只要再次提醒,再次督促,以前的好习惯还会回来。养成好习惯是一个螺旋式上升过程,是不断与坏习惯较量的过程。
  四、破立结合,不断强化
  培养良好的习惯要与纠正不良习惯相结合。原有的不良习惯对于培养新习惯是一种阻力,要破立结合,去掉不良的习惯,才能建立良好的习惯。教师要通过比较,讲清道理,提高认识,再提出要求,加强监督,不断强化。班集体中有半数左右的学生基本形成习惯之时,教师要及时地将此共识作为班集体的一种行为规范,利用集體规范的定向作用、认知标准化作用及学生的从众心理,使良好的习惯在班内每个人身上迅速形成。 好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受用;坏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吃亏,想改也不容易了。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我们每个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都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真正做到教为学所用,育为生所导,为他们的成长成才奠定基础。
其他文献
历史是初中阶段一门极为重要的课程,通过历史教学可培养学生的历史唯物观,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学习历史十分重要,那么我们应该千方百计上好历史课。但是,现实中历史课教学的确不尽如人意,主要是各地对历史教学认识不足,有些地方甚至把历史课当作“豆芽科学”;另一方面,历史教学中存在“模式化”、“老一套”的思路,非常死板,学生学习一直处在被动局面。为了搞好初中历史教学,就必须优化历史課堂模式。情境,从词义上理解
期刊
在語文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充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主体意识和进取精神。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呢?  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教师往往居高临下地看待学生,反映在课堂教学中,便是教师个人滔滔不绝地讲个不休。传统教学不鼓励学生创新,独到见解视为异端,只要求符合“标准答案”,学生往往被当作等待“填食”的鸭子,而不是跃跃欲试、充满求知渴望
期刊
摘要: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有助于学生感受不同区域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特征,从地理的视角认识和欣赏我们所生存的这个世界,从而提升生活品位和精神体验层次,增进学生对地理环境的理解力和适应能力。培养初中生从地理的视角思考问题,一是应用地理基础知识解释地理现象,二是形成地理的观念。  关键词:培养 初中生 地理视角 思考问题  新修订的2011年版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第二条基本理念“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期刊
摘要:新课程的理念要求在初中的语文教学过程中,必须依据教学规律,实现教学目标“三维化”。课程资源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载体,为了实现“三维目标”,新课程赋予教师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的权利和责任,要求教师综合利用各种课程资源为教学服务,面对诸多可开发和利用的课程资源,教师能否合理利用相关课程资源为教学服务,这不仅关系到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也关系到教学方式的改变。  关键词:课程资源 三维目标  新课程的理念
期刊
摘要:小学美术教学有助于培养小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情境教学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可以迅速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小学生更好地理解美术作品,使小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美术教学环境中,学习美术知识,挖掘学生的美术潜力。本文分析了构建生活情境,融合美术教学;构建趣味性的实物演示情景,创新美术教学;构建音乐情景,渲染美术创作情感;构建表演情景,丰富教学内容;构建故事情景,优化美术教学。 
期刊
1993年,刚从师范学校毕业一年的我,对教学满怀热情,意气风发,每一篇课文的教学都精心准备。这不,今天,要学习的是一首儿歌《雪地里的小画家》,头一天晚上忙到深夜,我用水粉画了12幅画,分别是小鸡、小狗、小鸭、小马、竹叶、梅花、枫叶、月牙及小鸡、小狗、小鸭、小马的脚印,又画又涂色,还用毛笔写好10张生字卡片,又去找贴画的浆糊、覆盖的报纸。课前早早地来到教室,把12幅画按课堂要求贴好,又用报纸覆盖好,
期刊
今年有幸参加了全国数学研讨会,观摩了全国名师精彩的课堂教学。大师们以其精湛的教学方法、强韧的教学组织能力使原本枯燥、抽象的数学变为学生看得见的数学事实,创造出了“活”的数学课堂。  我作为一名数学老师(也是一名学生)是学在其中、乐在其中!下面把我的心得体会写出来和大家交流交流:  一、精心设计引人入胜的问题情境  常言说“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教学实践也证明了这一点。问题情境创设得好,就能吸引
期刊
摘 要:分析人物形象是小说教学的重点,而人物形象的分析离不开人物活动的特定环境。因此,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在教学过程中便显得至关重要,其效果的好坏往往决定着教学的成功与否。本文所介绍的“人物换位”即是引导学生分析人物与环境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小说教学 人物换位 培养想象能力  分析人物形象是小说教学的重点,而人物形象的分析离不开人物活动的特定环境,因此,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在教学过程中便显得至关重
期刊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环节中的重要环节,通常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在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方面,效果明显。课堂提问是沟通师生关系的纽带,可以帮助老师了解学情,使学生体会到老师的关注,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然而,长期以来,课堂提问没有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案,很多学生害怕老师提问,形成一种惯性思维——老师提问就是过关,过则喜,不过则忧,然而这不是对待老师课堂提问的正确态度。  学生害怕老师
期刊
一、初中数学问题意识培养的现状  许多年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数学教学一直习惯沿袭“单一讲授——被动接受”型的固定模式,教师、学生也习惯视数学为接受数学,他们普遍地“重视数学结果,忽视了数学过程;重视书本知识的获得,忽视数学的实际应用;重视现成数学题目的求解,忽视了从数学情境中发现与提出数学问题;重视模仿记忆的数学行为,忽视了“再创造”性质的数学活动”,忽视了数学素质方面的要求,使创新思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