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果树栽培》是中等职业学校农学类种植专业课。它是一门以现代生物学理论为基础的综合性应用技术学科。随着中职教育的不断发展,原有的单方面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已不适合当前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影响到了教学质量,必须对原有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本文介绍了少数民族地区中职学校《果树栽培》教学方法的改革研究。
关键词:中职学校;少数民族地区;《果树栽培》;教学方法改革
《果树栽培》是中等职业学校农学类种植专业课。它是一门以现代生物学理论为基础的综合性应用技术学科。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果树生产概况,掌握果树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掌握果树栽培方面的实际知识和栽培技术,重点使学生掌握果树嫁接技术和整形修剪技术等基本操作技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随着中职教育的不断发展,原有的单方面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已不适合当前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影响到了教学质量,必须对原有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
1 少数民族地区中职学生学习特点
1.1基础太薄弱
这个问题的原因有:①少数民族地区的家长和学生对于教育不是很重视,再者师资也不如发达地区,所以少数民族地区的中职生基础很薄弱;②随着高考扩招的逐步推进,考上大学不再是难事,而家长又多数有能力负担孩子的大学读书费用,所以,成绩稍微好一点的孩子,宁愿进高中,也不会来到中职学校读书,这样就使得现在的中职学校招收的学生文化基础很差;③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中职学校能够招收到的学生文化素质还是依然很薄弱。
1.2缺乏学习兴趣
正由于基础差,中职学校学生在学习上的挫败感非常强烈,在这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中,由于没有正确的引导,甚至还受到一些不良思想的影响,学生渐渐地丧失了学习的兴趣,很多学生之所以坐在教室里,都不是因为自己想要来到学校,或是喜爱这个专业,多数都是家长要求孩子来学校,甚至只是为了混个中专毕业证。也就是说,包括家长在内,许多学生都是抱着混日子的心态,进入到了中职学校的生活环境中,没有学习的兴趣,后面的学习就成为了难题,教师在教学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变得很难。
1.3目标不明确,没有进取心
进入校门,不是为了学习,或者进入校门不知道自己怎么该学习,这个心态在中职学生中普遍存在,有些学生读中职,是不想太早就业,有些呢,则是觉得在家里自己一个人也不好玩,因此,要是你想学生来学校是很容易的,但是想他真的学到一点知识却是有难度的,因为,他们中间有部分人有没有任何学习目标,就更别说什么进取心了。
1.4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学习知识不光是需要聪明的头脑,还需要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但是我们的中职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使得学习没有重点,没有成绩。
1.5学习的自制力差
例如我们学校的学生,上完课布置的作业,很少有认真完成的,更别说自学了,在自己学习的过程中,很少做到专心致志,学习效率低下,自然导致学习成绩不佳,而这个时候,学生会很快地得出自己不是学习材料这个结论,马上放弃学习。
2 《果树栽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 教学方式单一 , 缺乏师生的互动
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 , 教学方式单一 , 实践环节难以达到应有的指标。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教师根据自己的知识掌握和时间过程中经验积累单向的向学生灌输知识。而不是教师和学生之间以知识为桥梁,实践为媒介的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的过程。
2.2实践环节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知识积累的目的在于将知识应用到实际生产中去。教学计划将大部分的时间划分到课堂上教师的知识讲解和学生的知识学习上去,时间环节安排的课时少,实践课程的深度不足。大部分的参观环节知识停留在形式表面上,很难取得教学成果。在这种氛围下,学生也只是以走过场的形式应付“实践”
3 对于《果树栽培》教学方法改革的几点建议
教学模式有所创新,就要激励学生自主学习,打破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听的旧格局,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和生产活动,能动地、创造性地完成《果树栽培》的教学任务。作为培养专门型、应用型果树人才的教学单位,针对《果树栽培》的教学,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革。
3.1掌握《果树栽培》学科特点,优化课堂教学内容,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果树栽培》是一门农业应用型的技术学科,通过对这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果树栽培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学以致用,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于生产实践并指导果树生产。与其他学科相比,《果树栽培》具有理论知识与果树生产结合紧密,实践性强;涉及的学科广、综合性强;地域性和季节性强的特点。不同地域生态环境条件不同,其种植制度、果树布局、栽培技术各不相同,因而不同地域的果树栽培课的教学内容不尽相同。
教学中应结合果树专业的发展趋势、《果树栽培》的学科特点和学生的实际,确定《果树栽培》课程教学体系,选择《果树栽培》的教学内容。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既要考虑知识的内在联系,也要避免多门课程内容的重复和交叉,当前中职教育在专业教学中存在教材陈旧、参考书缺乏、教学经验不足等问题,且现有教材很难照顾到区域经济,不能及时补充新科技、新成果。因此,在教材的处理上不应全部照搬,要针对当地果树生产的特点,进行有选择性的取舍,删去与当地经济无关的章节,增补当地果树栽培生产中成熟的技术与措施,既要保持知识的系统性与连续性,又要有利于学生理解与接受。认真分析教材、合理处理教材,对教材进行有机的归纳与整合,删除重复的、交叉的、陈旧的内容,增加实践性及新品种、新成果、新技术应用等方面的教学内容。把果树不同树种的内容融合在一起讲,且保持课程内容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在不同章节和内容的取舍上,根据不同树种生产的实际情况和生长发育特点有所侧重和不同。把握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在优化教材的基础上,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分解难点、突破重点。教学中要充分运用直观教学和演示教学等各种手段,发挥多媒体在现代化教学中的作用。 3.2重视实践教学,注重应用能力的培养,提高教学的时效性
对于果树学科来说,课堂的说教往往不如现场的亲身实践,现代化教育手段取代不了实地操作训练。需加强果树栽培课实践教学环节,强化学生的实践技能训练。通过实践教学,让学生了解现阶段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发现、探讨、解决果树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把理论知识转化为操作技能,使学生成为农村经济建设的技术型人才。
《果树栽培》教学应结合农事季节,调整教学内容,增加果树生产实习安排,充分利用校内外生产实习基地,加强技能培训与运用。与乡镇专业户建立联系点,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与当地农业科研部门“联姻”,学生参与当地科研人员的科研实践,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带领学生下乡为群众服务,传播果树实用技术,开展果树咨询服务,及时解决果农生产中遇到的难题。提供致富信息,传授栽培技术,推广优良品种,从而提高专业教学的时效性。
在教学中,还要注意教学内容的科学性、新颖性、趣味性和教学语言的艺术性,保持教学内容常新。随着果树栽培的不断发展,果树栽培知识不断扩展,果树品种不断更新,教师要及时把果树栽培的新理论、新观点、新方法、新成果及当地果树生产状况和发展前景介绍给学生,使讲授的内容更新颖,增强教学的时效性。
3.3 积极开展课外活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高教学的多效性
结合课堂教学和栽培课特点,开展科学实践活动,通过实践使学生初步掌握科研试验的一般步骤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和创新能力,依据“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给予学生充分的实践活动机会、给予学生正确的方法和思路、给予学生足够的思维空间与时间,逐步培养其自主实践、独立思考、合作配合的精神与能力。有计划、有组织地成立各种课外活动小组,如果树栽培技术咨询组、果树生长情况调查组、实用新技术推广组等,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此外,还应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多开展师生专业技能竞赛活动。如实用技术操作竞赛、栽培技术知识讲座等。通过多种形式的比赛,既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又提高了栽培技能,还扩展了学生视野,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服务农业的职业意识,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小红,霍书新,冯莎莎.《果树栽培学》教学改革探讨[J].学术探讨,2012(1):22
[2]秦栋,李兴国,霍俊伟,于泽源.普通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几点思考——以农业大学园艺果树专业为例[J].教育探索,2011(10):94-95
[3]代志国,高庆玉.果树栽培学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的探索[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2):75-76
[4]张宁,冯美.谈如何提高果树栽培学教学效果[J].农业教育研究,2011(3):41-43
[5]王海,陈佰鸿,王延秀,毛娟.果树栽培学课程实践技能考核体系的研究[J].河北农业科学,2010,14(2):156-158
关键词:中职学校;少数民族地区;《果树栽培》;教学方法改革
《果树栽培》是中等职业学校农学类种植专业课。它是一门以现代生物学理论为基础的综合性应用技术学科。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果树生产概况,掌握果树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掌握果树栽培方面的实际知识和栽培技术,重点使学生掌握果树嫁接技术和整形修剪技术等基本操作技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随着中职教育的不断发展,原有的单方面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已不适合当前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影响到了教学质量,必须对原有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
1 少数民族地区中职学生学习特点
1.1基础太薄弱
这个问题的原因有:①少数民族地区的家长和学生对于教育不是很重视,再者师资也不如发达地区,所以少数民族地区的中职生基础很薄弱;②随着高考扩招的逐步推进,考上大学不再是难事,而家长又多数有能力负担孩子的大学读书费用,所以,成绩稍微好一点的孩子,宁愿进高中,也不会来到中职学校读书,这样就使得现在的中职学校招收的学生文化基础很差;③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中职学校能够招收到的学生文化素质还是依然很薄弱。
1.2缺乏学习兴趣
正由于基础差,中职学校学生在学习上的挫败感非常强烈,在这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中,由于没有正确的引导,甚至还受到一些不良思想的影响,学生渐渐地丧失了学习的兴趣,很多学生之所以坐在教室里,都不是因为自己想要来到学校,或是喜爱这个专业,多数都是家长要求孩子来学校,甚至只是为了混个中专毕业证。也就是说,包括家长在内,许多学生都是抱着混日子的心态,进入到了中职学校的生活环境中,没有学习的兴趣,后面的学习就成为了难题,教师在教学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变得很难。
1.3目标不明确,没有进取心
进入校门,不是为了学习,或者进入校门不知道自己怎么该学习,这个心态在中职学生中普遍存在,有些学生读中职,是不想太早就业,有些呢,则是觉得在家里自己一个人也不好玩,因此,要是你想学生来学校是很容易的,但是想他真的学到一点知识却是有难度的,因为,他们中间有部分人有没有任何学习目标,就更别说什么进取心了。
1.4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学习知识不光是需要聪明的头脑,还需要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但是我们的中职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使得学习没有重点,没有成绩。
1.5学习的自制力差
例如我们学校的学生,上完课布置的作业,很少有认真完成的,更别说自学了,在自己学习的过程中,很少做到专心致志,学习效率低下,自然导致学习成绩不佳,而这个时候,学生会很快地得出自己不是学习材料这个结论,马上放弃学习。
2 《果树栽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 教学方式单一 , 缺乏师生的互动
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 , 教学方式单一 , 实践环节难以达到应有的指标。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教师根据自己的知识掌握和时间过程中经验积累单向的向学生灌输知识。而不是教师和学生之间以知识为桥梁,实践为媒介的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的过程。
2.2实践环节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知识积累的目的在于将知识应用到实际生产中去。教学计划将大部分的时间划分到课堂上教师的知识讲解和学生的知识学习上去,时间环节安排的课时少,实践课程的深度不足。大部分的参观环节知识停留在形式表面上,很难取得教学成果。在这种氛围下,学生也只是以走过场的形式应付“实践”
3 对于《果树栽培》教学方法改革的几点建议
教学模式有所创新,就要激励学生自主学习,打破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听的旧格局,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和生产活动,能动地、创造性地完成《果树栽培》的教学任务。作为培养专门型、应用型果树人才的教学单位,针对《果树栽培》的教学,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革。
3.1掌握《果树栽培》学科特点,优化课堂教学内容,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果树栽培》是一门农业应用型的技术学科,通过对这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果树栽培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学以致用,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于生产实践并指导果树生产。与其他学科相比,《果树栽培》具有理论知识与果树生产结合紧密,实践性强;涉及的学科广、综合性强;地域性和季节性强的特点。不同地域生态环境条件不同,其种植制度、果树布局、栽培技术各不相同,因而不同地域的果树栽培课的教学内容不尽相同。
教学中应结合果树专业的发展趋势、《果树栽培》的学科特点和学生的实际,确定《果树栽培》课程教学体系,选择《果树栽培》的教学内容。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既要考虑知识的内在联系,也要避免多门课程内容的重复和交叉,当前中职教育在专业教学中存在教材陈旧、参考书缺乏、教学经验不足等问题,且现有教材很难照顾到区域经济,不能及时补充新科技、新成果。因此,在教材的处理上不应全部照搬,要针对当地果树生产的特点,进行有选择性的取舍,删去与当地经济无关的章节,增补当地果树栽培生产中成熟的技术与措施,既要保持知识的系统性与连续性,又要有利于学生理解与接受。认真分析教材、合理处理教材,对教材进行有机的归纳与整合,删除重复的、交叉的、陈旧的内容,增加实践性及新品种、新成果、新技术应用等方面的教学内容。把果树不同树种的内容融合在一起讲,且保持课程内容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在不同章节和内容的取舍上,根据不同树种生产的实际情况和生长发育特点有所侧重和不同。把握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在优化教材的基础上,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分解难点、突破重点。教学中要充分运用直观教学和演示教学等各种手段,发挥多媒体在现代化教学中的作用。 3.2重视实践教学,注重应用能力的培养,提高教学的时效性
对于果树学科来说,课堂的说教往往不如现场的亲身实践,现代化教育手段取代不了实地操作训练。需加强果树栽培课实践教学环节,强化学生的实践技能训练。通过实践教学,让学生了解现阶段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发现、探讨、解决果树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把理论知识转化为操作技能,使学生成为农村经济建设的技术型人才。
《果树栽培》教学应结合农事季节,调整教学内容,增加果树生产实习安排,充分利用校内外生产实习基地,加强技能培训与运用。与乡镇专业户建立联系点,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与当地农业科研部门“联姻”,学生参与当地科研人员的科研实践,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带领学生下乡为群众服务,传播果树实用技术,开展果树咨询服务,及时解决果农生产中遇到的难题。提供致富信息,传授栽培技术,推广优良品种,从而提高专业教学的时效性。
在教学中,还要注意教学内容的科学性、新颖性、趣味性和教学语言的艺术性,保持教学内容常新。随着果树栽培的不断发展,果树栽培知识不断扩展,果树品种不断更新,教师要及时把果树栽培的新理论、新观点、新方法、新成果及当地果树生产状况和发展前景介绍给学生,使讲授的内容更新颖,增强教学的时效性。
3.3 积极开展课外活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高教学的多效性
结合课堂教学和栽培课特点,开展科学实践活动,通过实践使学生初步掌握科研试验的一般步骤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和创新能力,依据“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给予学生充分的实践活动机会、给予学生正确的方法和思路、给予学生足够的思维空间与时间,逐步培养其自主实践、独立思考、合作配合的精神与能力。有计划、有组织地成立各种课外活动小组,如果树栽培技术咨询组、果树生长情况调查组、实用新技术推广组等,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此外,还应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多开展师生专业技能竞赛活动。如实用技术操作竞赛、栽培技术知识讲座等。通过多种形式的比赛,既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又提高了栽培技能,还扩展了学生视野,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服务农业的职业意识,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小红,霍书新,冯莎莎.《果树栽培学》教学改革探讨[J].学术探讨,2012(1):22
[2]秦栋,李兴国,霍俊伟,于泽源.普通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几点思考——以农业大学园艺果树专业为例[J].教育探索,2011(10):94-95
[3]代志国,高庆玉.果树栽培学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的探索[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2):75-76
[4]张宁,冯美.谈如何提高果树栽培学教学效果[J].农业教育研究,2011(3):41-43
[5]王海,陈佰鸿,王延秀,毛娟.果树栽培学课程实践技能考核体系的研究[J].河北农业科学,2010,14(2):156-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