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程优化思维模式二、三言

来源 :AMT前沿论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yleSun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栏目导语: 不同部门、不同岗位之间的扯皮推委、兜圈子效率低下,在一些企事业单位很常见。能不能让跨部门跨岗位的人协同起来“做正确的事”,这是流程管理擅长的问题。能不能跨部门跨岗位的人都象最有经验的人那样“正确地做事”,这是知识管理擅长的事情。流程管理、知识管理,流程管道和知识活水,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AMT致力于成为帮助企业“流程和知识结合出实效的NO.1专家机构”。本专栏由AMT合伙人王玉荣女士主持。
  
  好的流程更要有相应的思维模式,优化企业人员的一种习惯性思维优势思维和多挖掘一些流程上的亮点创新一样重要。
  再读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6 sigma》,有一段话很引起我的共鸣。大意是说:在企业中进行业务和管理优化,要避免一种“或”的思维,就是认为“时间”、“质量”、“服务”、“成本”这些是矛盾的,不可兼得。在这种思维定式下:
  * 如果要保证一个流程的风险控制,那么就只能通过“层层审批和签字”、通过牺牲“效率”来获得。
  * 如果要一个流程提速,那么就会风险失控。
  * 果要降低成本,那么产品或者服务的质量就失去保证
  …… ……
  这些“如果”,这种“或”的思维,就成了拒绝反思流程、拒绝流程改进的借口,因为顾此难免失彼。
  
  “和”而不是“或”
  而《6 sigma》和我的实践要说的是,要提倡一种“和”的思维,恰恰通过“理念的突破”和“技术手段的突破”,让鱼和熊掌可以兼得。
  如果这个流程的第8步是签字,每次走到这一步都等待、耽误时间,那么,这次签字为什么要签?是在避免什么风险?是怎么避免的?有没有一种其他方式也能用来控制风险、同时又不是一定要签字?如果这个流程中A部门给B部门传递一个资料后,对于A就开始石沉大海,A哪怕着急也推进不了这个流程。那么,根据哈默流程原则之“让那些需要得到流程产出的人执行流程”,那么B和其他部门正在推进的事情,有没有一步可以分出来让A来做,既然A有意愿和驱动?这样,是否可以缩短时间、又不影响流程质量?
  面对某个流程,一定要借助高额的IT投入才能优化吗?有没有不增加投入成本就可以优化的办法呢?不用IT、手工就可以促成哪些变化呢?想起一个广告,“中国人--和”。期待这个“和美、和谐”的“和”,也能成为“和思维”的“和”,成为我们中国企业优化人员的一种习惯性思维和优势思维,多挖掘一些流程上的亮点创新出来。
  
  外不转内转
  “外不转内转”,就是,尽量减少对外部客户的麻烦,哪怕流程内部自己人麻烦一些。可惜,我们在很多其他的流程中,看到的却是“把麻烦都给客户,所有省事让自己保留”
  新闻联播曾报道的“国税局一窗式改革”,就是一个例子:改革前,纳税人要到多个窗口排队、很多单据反复核对;现在,一窗式单点接触客户,纳税人方便了,纳税窗口里面的办理人员和办理系统自然多了一些“调整”和“适应”的“麻烦”。
  因此,在画流程图的时候,(尤其是两维度活动流程图,标注了“流程角色”和“流程阶段”的那种流程图),可以沿着“客户”这一栏看一看,这个流程里面到底有多少个活动是客户介入才能完成的,是一次两次、还是九次十次、甚至是从头到尾巴客户成了协调人?其实,这也就是这个流程“骚扰”客户的次数。--这是一个改进的切入点对不对?
  所以,每当我播打南方航空会员俱乐部电话时,就会为他们每次都问“请报出你的卡号”而不快,因为我每次都要麻烦地找到这个卡,然后告知客服卡号。为什么不像携程那样呢?手机号自动触发“卡号识别”,一接听电话,携程的人就说,是“王小姐吧”。
  “外不转内转”,在一个好的流程上,当客户就是那么的滋润和舒服。
  
  why not
  当AMT顾问面对企业的现状流程图,和企业的人员进行沟通时,一旦提出一个改进,总是能听到很多消极的回复:“这个不能动的,因为……”“这个不可能的,因为……”,不一而足。而我们说,流程优化是在干什么?不就是要走出和现状流程不同的路吗?
  所以,这种敢于怀疑和反思的心态、思维模式很重要。“why not”,“为什么就不能”,这个句式是我们在流程优化中要非常多用到的。业务流程重组之父哈默早就说过,我们不是对流程中的每个活动去问“怎样做的更好”,而是问“为什么要做这一步”、“能不能不做、不做又会怎样”。
  不妨举一些社会中的创新的例子,来说明WHY NOT。比如,在地面上开车太堵了,要是有不堵车的路就好了。--WHY NOT--把路搬到底下,发明了地铁,不堵车的路。比如,在银行柜面取钱排队太长了,要是不用营业员也能取钱就好了。--WHY NOT--ATM的发明人就是这样想的。
  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所有创新的背后,都是WHY NOT的大胆思考。因此我们注意,顾问在启发企业流程优化前,首先需要松土和破冰,帮助大家进入‘why not’的心理状态和思维模式。
其他文献
对于企业来说,一套DRP(DRP,Distribution Resource Planning分销资源计划)系统上线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上线时DRP的效用可能仅仅发挥了20-30%。如果想要系统更充分地发挥效用,还需要做很多坚持不懈、细致深入的工作,而这些工作当中,保障DRP数据的准确性又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基础性工作。  下面,我们结合某服装鞋业企业的案例,同时结合其他企业DRP应用的情况,一起看
期刊
吴文琦  天津柯雅美术材料有限公司 IT 经理  交流信箱:wq.wu@colart.com.cn    S集团移动商务项目终于告一段落了,但这一段落之后究竟应该划上什么标点符号?我想一定不能是“句号”。    信息化项目的成败本如兵书所云“胜败乃兵家常事”,但本案过于“耐人寻味”的情节(进度的走走停停、实施人员的分合来去、项目下马的重重疑团及其穿插其中人物的命运…… ),为信息化项目“教案”中又
期刊
刘远  AMT Consulting高级顾问  交流信箱:Richard.Liu@AMT.com.cn  基于企业发展战略,综合考虑企业内各部门的信息化建设需求,制定未来几年的信息化发展路径,方能减少“本不该发生的悲剧”的发生。    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会面临越来越多的不确定性,企业外部市场环境的变化和企业内部人事的变动,都会给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带来不确定性。  案例
期刊
姜 波  山东鲁花集团 信息中心主任  交流信箱:jblycn@hotmail.com    企业信息化的建设要依据企业战略目标,进行科学的制定,实际过程也要依据企业所处阶段,而有目的,有计划地实施。    通过本案例可以看出,不是因为系统的应用错误而造成系统的停止使用,而是因为系统的实施过程中没有很好地领会总公司的意图,没能将集团战略与本公司的战略达成一致,从目前结果看来是因为组织的变更,或是领
期刊
孔祥云 先生,于西安交通大学的计算机软件和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获得学士学位,于上海财经大学获经济信息管理硕士学位,后师从国内管理学与经济学交叉研究领域权威专家陈金贤博导攻读博士学位。曾领导和参与多家涉外企业集团的管理信息化整体规划。1998年,创建并运作AMT-企业资源管理研究中心,99年创办上海汉普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担任总经理职务,后任汉普中国高级副总裁。2002年,创办上海企源科技有限公司,担任
期刊
经营分析体系谁最需要?为什么它看上去很美做下去却很难?经营分析体系价值何在?如何构建?这些问题可以在本文中找到答案。    人们一般对待战略有两种态度,一种说战略不过是一个口号,就是贴在墙上的,没用;  另一种则认为,不知道以前没有战略的日子是怎么过的,浪费了很多时间,浪费了很多资源。为什么持第一种说法的人对战略有这么深的成见呢?其实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战略制定之后,没有一个可以保障战略执行的体系,使
期刊
近几年,国内企业信息化的建设和应用正逐步走向成熟,一些大型的企业其主要应用系统建设已经接近尾声。此外,一些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崭露头角的企业也开始通过全面的信息化应用评估和规划来试图为企业持续性发展提供动力支持。然而,CIO却面临着更困难的问题,因为他们需要考虑为什么要投入IT、向什么方向投入是合理的?企业不断追加的信息化方面的投资,实际效果却得不到明显的体现,在CFO的不断质疑面前,信息化投入变得很
期刊
■ 嘉宾:王芳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副社长   范黎波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商学院 院长助理   王鹂 AMT咨询 专家顾问 资深专业讲师   石毅峰 北京华旗资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销售总监  ■ 主持人:李志明 奇正藏药集团营销总经理      在新战略制订之后,如何形成一个系统的方案,能够真正推动新习惯的建立,这是执行环节当中比较重要的内容。    李志明:今天我们的话题是战略执行下的市场营销。
期刊
对于中建国际而言,企业的战略愿景即如何实现差异化战略,根据外部环境和自身特点,走规模化发展道路,增强竞争力。    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就将会显现出一些问题,然而这些问题必须要站在一定高度进行思考,才能突破瓶颈。中建国际与AMT的合作成功实践了战略转型的整个过程。  中建国际自1994年6月成立以来,以积极的姿态活跃于设计领域,已完成300多项不同类型的建筑设计任务,从整体设计的原则出发,在对社会
期刊
战略是一件知易行难的事情,需要一套科学的、行之有效的战略保障体系来执行,IT系统在整个战略执行保障体系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不管战略有多么精明,都是死的。只有通过有序的执行,才能把战略激活。战略执行是一件知易行难的事情,需要一套科学、行之有效的战略保障体系来贯彻执行,IT系统在整个战略执行保障体系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AMT战略执行保障体系指出战略落实需要三层体系保障:第一,以会议管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