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来源 :中国教育科研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heng199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是我们党和国家确立的坚定不移的教育与发展方针,也是中国在21世纪综合国力竞争中争取主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大决策。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能够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是时代赋予教育的重任。课堂教学是学校的工作的中心,是基础教育改革的主战场,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因此,教学教育改革的目标能否实现,关键要看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否能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得到真正落实,关键要看数学课堂教学质量能否得到切实有效的、大面积的提高。
  为了改变职业中学数学课堂教学,达到使全体学生共同发展的目的,笔者也进行了对数学课堂教学改革实验。结合数学学习规律、数学教学规律和数学学科特点三者的联系,构建科学的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
  1抓住教学本质,遵循教学规律,深化课堂教学改革
  教学规律就是教与学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存在的本质联系与必然趋势。课堂教学可界定为三部分:一是施教,二是学习,三是评价。施教是教师的主体行为,它是为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服务的。教师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和认知规律,以教学的基础知识为载体,通过施教而使学生的学习逐渐从“学会”向“会学”发展,并最终实现“乐学”。学习是学生利用自己的已有数学认知结构,通过新旧知识的积极主动的相互作用,而把新知识内化到自己的认知结构中的过程,这是课堂教学的核心。评价包括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以学生评价为主。课堂教学就是上述三个部分有机结合而形成的一个系统结构。因此,职业中学的数学课堂必须首先处理好如下几个问题。
  1.1明确“学习、学问与解惑”的本质内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认真训练,培养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促使学生不断的发现问题,自觉、主动地在学中问,问中学。在数学课堂教学改革测验中,我积极提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己解决;当不能解决时,鼓励学生之间通过讨论、交流来解决,还不能解决时,再由师生讨论共同解决。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另外,教师应当允许学生出错,必要时还可以在课堂上有意识地展示一些学生容易犯的错误,以引发学生的“疑惑”,然后引导学生自己设法“解惑”,从而培养学生质疑解惑的能力。例如:在“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的教学中,对例2和例3,已知tana为非零实数,用tana表示sina、cosa的处理,在我的教学班里,我是这样做的:先由学生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他们首先给出的都是列出方程组sin2,视tan?琢为已知量,从中解出针对cos2?琢(或sin2?琢),这种方法体现了方程的思想方法,是一种很好的方法,肯定学生的做法后,我提出这是“切化弦”的转化方法。接着我又问:“能否直接由弦化切呢?”学生积极思考后我开始板演:学生学习到另一种解法。然后我指出例2和例3的区别只在于没有给出角?琢所在的象限, 是不需考虑?琢在第几象限的,这说明解题要做好分析,否则若固执地求就会显得非常麻烦,而且容易出错。
  1.2正确处理“知识、技能与能力、态度”之间的关系。我认为,数学课堂教学中应当切实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要狠抓“双基”;二是不仅要传授数学知识,还要培养数学能力,发展积极的数学态度;三是要处理好教师的适度。恰当指导与学生自主探究学生之间的关系。要在课堂教学中落实好这几方面,就必须正确处理好知识、技能与能力、态度之间的关系。数学知识与数学技能是相辅相成的。技能是在知识的学习过程中,通过一定程度的训练而形成的,知识是不是被学生真正掌握,能不能在解决问题的实践中运用自如,关键是有没有经过适度训练而形成技能。数学能力是在数学学习活动获得的,是在掌握和运用数学知识、数学技能的过程中形成的。数学课堂教学应当循序渐进的、扎扎实实地搞好技能训练,通过限时、适量(要注意循序渐进、由局部到整体、由单一到综合、由定向思维到发散思维)的训练,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例如,设奇函数f(x)在(0,+∞)上是增函数,问f(x)在(-∞,0)是增函数还是减函数。这是一道定向探索题,是函数奇偶性和单调性的简单运用,由函数单调性和奇偶性的定义易得结论。若由图象特征,则结论更为明显。从此例出发探索,还可得到:奇函数在坐标原点两侧的单调性相同;偶函数在坐标原点两侧的单调性对偶(常值函数除外)等结论。
  2构建科学、有效的教学模式,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在某种环境中展开的教学活动的稳定结构形式。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技能训练为主线,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效果为目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通过“课前训练——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主动参与、发现规律——例题解析、拓展思维——A组训练题、B组训练题——课堂小结——达标测评”等教学环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精神,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分层施教,使全体学生在课堂上都能“吃饱”、“消化”,并能够灵活运用。教师应主要抓住以下环节:
  2.1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恰当的教学情境能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促使他们保持持久的学习热情。教师应把握知识之间的联系,注意以旧引新,通知复习旧知识,为探求新知识做好准备。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发现和探索新知识,要注意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独立地、主动地、积极地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并通过变式训练,从不同的角度去表达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不同思路,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例如:求点p0(-1,2)到直线2x+y-10=0的距离。这是平面几何的一道简单例题,在平面解析几何综合复习中,笔者以例引导学生从改变条件、结论和自主联想构造问题并解答,综合起来共有以下几类:①求过点p0(-1,2)与直线2x+y-10=0平行的直线方程;②求直线2x+y-10=0关于点p0(-1,2)对称的直线方程;③求直线2x+y-10=0绕点A(3,4)逆时针旋转a角(0  2.2使学生掌握“三度”训练的自主权,促使学生学会学习。课堂上除了强调分层、限时、典型、恰当的局部训练外,还要特别注意使学生掌握技能训练的自主权,即让学生根据自身的学习基础自主选择训练的速度、分析解决问题的角度和训练强度。为此,我强调如下原则:①完成练习的限时性。在设计课前练习、A组训练和达标测评的几组训练题中,明确提出限时要求,以充分体现训练的效率;②评价反馈的及时性。老师应及时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获取学生学习的反馈信息,并要建立学生的学习档案,为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教学活动提供依据。
  基础教育是提高全民素质的奠基工作。数学是基础教育中的一门极其主要的学科。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坚持落实素质教育思想,遵循教学规律,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落实在课堂教学中。
其他文献
我们现在面对的这个世界是一个充满挑战的开放的世界。面对新技术革命的挑战和国际之间的激烈竞争,应把培养人的创造精神放在首位,怎样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呢?创造力是在丰富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它不仅包含敏锐的观察力,精确的记忆力,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想象,还与一个人的个性特点、心理品质、情感、意志特征等紧密相关。创造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每个学科老师的共同努力。这
期刊
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实施新课程最为核心和关键的环节,也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它关系到新课程改革的成败,关系到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提高。因此,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至关重要。当然,物理学科也不例外。我们现在所倡导的学习方式有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等等,实际物理教学中我们要结合教学内容、学生实际、社会现实、生活现状等具体情况确定学习方式。各种学习方式并非完全割裂,而是互有交叉。在促进学生物理学
期刊
《教学心理学》认为:“要使教学信息有效地传递,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必须合理地设计教学的信息环境,使教学的信息环境和学生的心理环境之间形成和谐的统一。”同时,赞可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个恰当的情景,可以使学生产生一些“熟悉冲突”或“心理需求”,学生的求知欲望油然而生,学习积极性空前高涨。这时教师稍加引
期刊
教师的教学不仅仅是教给学生知识,更主要的是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使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人、学会审美、学会创造、学会发展”,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而在语文课堂上,我们总能发现部分优生是教师的“宠儿”,他们在课堂上思维活跃,反应灵敏,是教师“导演”下的学习的“主角”,而其余大部分学生则是学习的“配角”。本人认为,在课堂上实施合作学习是改变这一状况的有效途径。通过合作,学生从对方获取有用的信息来填补自
期刊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要求儿童“高度活动”,他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放手让孩子动手、动脑探索事物,通过感官的协调活动,逐步培养其探索能力。因此,教学中要给学生实践的机会,多让学生拼一拼、摆一摆、折一折、量一量、画一画、想一想、说一说,给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动手、动脑的机会,让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探究知识,通过自己思考、想象和思维来理解和掌握知识。  1在操作活动中培养学生探索精神  “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
期刊
新课程标准颁布以来,语文课堂教学的改革已逐渐深入人心,新教材也为教改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越来越多的公开课、示范课、竞赛课将拓展作为引导学生研究问题、分析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有效手段,以此实现语文走向生活,走近其他学科,走进更广阔天地的目标。“拓展”表现在课堂教学上就是老师由课内向课外、突破了时间和空间限制的适当的知识延伸,是学生在老师调动下进行发散性、创造性思维的教学迁移环节。这种“节外生枝”教语
期刊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也是一门人文学科。小学语文对学生终身的学习和工作都产生着重要的作用,对学生的心灵和情感的影响也是极其深远的。新课程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改变教师的观念和教学方式,大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和学习方式。为此,作为一名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环境下的小学语文教师要进一步加强学习,更新观念、提高素质,更重要的是语文教师所扮演的角色也应随着新课程的实施
期刊
语文之于生活,犹如爱情之于婚姻,是人们难以说清道明却又回避不了的话题。  随着大语文观念的提出和课改的深入,人们逐渐认识到:语文教学不能脱离生活,脱离生活就会变得枯燥乏味和空洞无物;而结合了生活,就有丰富的内容,就会牵动学生的心灵,就注进了充实的活力。  于是,人们开始重读美国教育家华特的那句经典: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  课前,教师不再唯教材是尊,而是对其结合生活地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和整合
期刊
创新是一种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新世纪的教育是全面创新的教育,创新已成为时代的要求。所谓创新就是在原有基础上给予革新,或者创出前所未有过的。语文是学生学习时间最早,学习过程最长的一门学科,学生对这门学科最易满足也最易厌倦。因此,在语文教学中需要巧妙、有机地渗透创新教育。本人就初中语文教学如何巧妙、有机地渗透创新教育这一见仁见智的问题,谈谈自己的浅薄之见,以抛砖引玉,投石激起。 
期刊
心理学方法和数学方法一样是人类在长期的教学活动中发展和积累起来的。小学数学方法作为数学教学的显性教学内容,无疑一直受到教师的重视。相比之下,作为数学教学的隐性内容的心理学方法,就常常被人们所忽略。近年来,有越来越多的教师认识到,在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数学活动探索新知的过程中,有意识的引进心理学方法的渗透,对于提升老师的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数学及相关各科的学习能力都具有着无可替代的重要意义。  我们知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