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困生形成原因及应对措施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sgri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对处开放的进一步加强,我国的对外交往日益频繁,英语作为信息的载体、交流工具的作用日益突出。新课程教学改革后,小学从三年级开设英语,学生的英语能力也成为影响其综合素质的重要因素。小学英语教学是启蒙、入门阶段的教学,在现实的教学中,由于学生个体在智力因素、综合学习环境等的不同,两极分化较其他学科更为突出,也出现了英语学困生群体。英语教师必须注重处理好学困生的问题,这样才能保证提高课堂教学的成效。
  一、英语学困生形成的原因分析
  1、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缺乏。学习兴趣是教学有效开展的重要环节,直接影响到学习效果。常言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才能产生学习的愿望。课堂实践和事实都表明,对英语学习感兴趣的学生,课堂上聚精会神,能迅速而巩固地掌握所学知识。而笔者通过对学困生的观察、询问,这部分学生总是感觉到学英语没意思,不想学、难学。可见,学习兴趣的缺乏是造成学困生问题的重要原因。
  2、学生对英语学习的自觉主动性不够。学习的自觉性是指学生是否意识到自己学习的目的,从而形成的主动积极的学习的责任感和行动。现实的教学活动中,我们常看到学习自觉性高的学生在学习中往往表现出顽强的学习意志及积极向上的进取心。相反,学困生大多是不自觉主动,学习毅力也就有限。笔者在对所教几个班级的学困生情况分析后发现,大部分学困生身上都不同程度存在这一方面的问题。
  3、教师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单一。英语的教学中有这么一种普遍现象:学生初学时热情高,学习成效看不出明显差距。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出现两极分化现象,部分学生成为学困生。作为教学活动的另一个主导的教师,其教学方法的选择是造成上述现象的一个无法忽视的原因。客观情况下,由于英语教师所教的教学班级学生人数较多,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以得到足够的练习巩固的机会。这也与教师教学方法的单一有关系,因为教师往往注重大面积的教学,而难以做到因材施教,更可能忽视学生的学习技能培养。
  4、学生所处的学习环境影响。好的环境将,对学生学习英语有着积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环境有家庭、学校及社会环境等。对一个班的学生而言,所处的学校及社会环境基本是相同的,但家庭环境往往存在较大差异。笔者结合对学困生家庭进行调查发现,绝大多数的学困生往往都是留守儿童,父母常年在外打工,日常都是和爷爷奶奶一起居住。也有一些家庭,父母不重视孩子的学习,言传身教上存在一定的问题。由此,家庭环境的差异也是导致学困生形成的原因之一。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上述几个比较普遍的原因,在英语学困生中或多或少都有所体现,属于共性问题。教师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学困生对英语学习的热情,促进英语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
  二、促进学困生转化,提升学习效果的措施
  1、利用学生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是转化学困生的根本方法。好奇心是学生对新异事物所产生的注意,是对新异事物的一种探究反应。小学生喜欢新鲜事物。对于一种陌生语言的好奇,能激起他们对外语的兴趣。大部分学困生的共同特点,就是对英语学习缺少兴趣。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根据学困生特点设计与运用更多能够唤起他们求知欲的教学手段,不断刺激和满足他们的这种好奇心理,使他们的求知欲望得到满足、巩固、培养和发展,从而使他们对英语的学习产生更大的兴趣。成功的教学表明,最重要的前提就是学生学习语言的兴趣、好奇心。因此,教师充分激发学习兴趣是转化学困生的根本方法。
  2、把握行为特点,增强学习自觉性是转化学困生的关键环节。爱表演、爱游戏、好动是小学生的行为特征。他们习惯了在游戏、娱乐中逐渐成长,并在活动中了解和认识客观事物。在学龄阶段,有目的的学习是生活中的主要方面。但由于部分学困生无法及时转变角色,目的不明确,导致学习自觉性的缺失,进而影响到学习成效。英语教师应充分把握好学生的行为特点,将游戏、娱乐与学习结合起来,融合在一起,合理组织教学活动,逐渐增强学习自觉性、主动性,同时要通过各种具体实例,帮助学困生将自己的学习与社会需要联系起来,逐步理解自己所学的英语在今后的社会活动中的作用,是学生明白责任,增强学习目的性,从而更加自觉主动投入到英语学习中。
  3、不断丰富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成效是转化学困生的有效举措。教学方法手段的创新,有利于提升教学的成效。三年级是英语学习的起步阶段,新课改的目标就是强调通过主题型学习氛围的设置来发展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由于学困生的自我约束能力和坚持能力相对较差,教师在课堂上运用多媒体手段能调动他们的视听感官,也符合小学生好奇、求趣、求新的年龄特点。通过学讲英语小笑话、小故事、童谣、小诗、绕口令、猜谜等等,可形成轻松轻松的学习气氛。课堂教学活动中,不少小学英语学习的内容都可以用歌曲的形式表达,这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分散难點,同时也让学生从机械、呆板、单调、紧张的学习环境中解脱出来,消除学习疲劳,并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有效提高学习效率。
  4、营造良好氛围,发挥环境积极作用是转化学困生的重要途径。英语教学实践,证明了学习的环境对学生的英语学习效果的影响较大。英语教学中,选班上学习出色、富有耐心的学生和学困生组成互帮互助小组,共同学习英语,通过建立小环境,开展经常性的学习交流,浓厚学习氛围,促进互帮互助,实现整体提高。教师应有意识地主动与学困生家长进行沟通交流,向家长提出如何配合的建议。教师还可通过经常对学困生家庭的定期走访,甚至组织开展家长与家长之间的交流互访,相互借鉴,取长补短,为学生尽可能的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
  总之,解决学困生问题,对于提高英语课堂教学质量,有效促进小学英语教育的质量与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教师而言,英语教学的过程是一个长期的探索过程,需要付出智慧的劳动和辛勤的汗水。
  【作者单位:泰兴市济川小学 江苏】
其他文献
小学古诗教学一直是我们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难点,“新基础语文”中提到了“学生立场、关注学生需求”等教育教学理念使我对古诗教学有了新的认识,以下就是我在学习和探究中的一点收获。  王国维说“诗以有境界自成高格”,所谓的境界就是意境,每首诗歌都着力表现一种意境。意境,就是诗人的主观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意境是诗歌的灵魂、诗歌的生命。入境,是品读诗歌的根本。只
进入高年段学习,学生英语学习的两极分化现象不断加剧,这主要体现在学生英语学习的薄弱环节。在每届的毕业班教学中,这些比较薄弱的环节,主要集中在单词辨音、时态、句型转换和用
实验教学是小学科学主要的教学内容之一,通过实验教学不但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还能有效地训练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能力。《国家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科学的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它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也是科学学习的方式。”生长在山区的孩子由于受地域条件和经济条件的限制,在科学素养的多样性和优化上同城市孩子存在很大的差距,所以,山区的小学科学实验教学必须结合当地的有效资源,开展以探
一个班级肯定既有好生,又有差生,作为班级管理的主要成员——班主任,千万不能因为差生学习不好或表现不好而放弃对他们的培养与转化,这些后进生真的无药可救吗?或许班主任的冷眼相看,是把他们推向更为错误方向的助力。所以,作为班主任,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是个不可回避的难题,也是一项漫长而艰巨的工作。那么,如何提高认识、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实现后进生转化呢?在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我的体会是:  首先,分析成因,
让每一位学生在音乐课上都能感受到“身临艺境”,时时刻刻沉浸在一种优雅的、充满艺术气息的氛围中,那么音乐中那些纯真的、美好的、朴实的、崇高的思想感情就会在不知不觉的体验中潜入学生的心灵。音乐课就能真正达到审美教育的目的。  一、创设美的情境,让学生产生艺术共鸣  新课导入是音乐课中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之一。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必须采用形象、直观而且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导入,才能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1
新课改条件下,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化学习,积极进行课程结构改革和创新,努力构建符合小学生发展的课程结构体系,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发展。随着国家新一轮课程改革实验的启动和逐步深入,如何用新的课改理念来实现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变革,培养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又成为了课改实验的核心问题,这次的改革对教育工作者来说无疑又是一次严峻性的考验,教师必须孜孜不倦地探索,创造性地实践。  一、沟通师生的心灵  充分尊重学
音乐教育学心理学学者詹姆斯?默塞尔曾指出,音乐教育就是欣赏教育。他认为欣赏是怀着欣喜热爱的情绪、情感自动追求从音乐中获取的自我满足。所以,学校音乐教育中音乐课一定不能
小学音乐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进行音乐素质教育,通过音乐来陶冶学生的情操,积极引导学生树立艺术美的思想和艺术美的理念,培养学生音乐兴趣和爱好,促进学生音乐素质养的提高,使学生在音乐中不断成长,热爱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音乐去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  1.转变观念,更新教学方法  在新课改前提下,音乐教师也要转变观念,更新教学方法,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音乐教学要
近年来,有很多家长和教师感慨孩子难管、学生难教。这是一个现实,对我们教师来说,无疑是一种责任和挑战。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不仅要取得良好的教学成果,还要有管理、驾驭班级
小学科学课程的重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通过实际生活的探究,让学生参与探究、讨论和辩论、构建和理解主要的科学概念,体会到通过生活实践的观察、实验和推理来获取正确的知识,逐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作为小学科学教学的教师,不能把学生束缚在教室这样狭小的空间里,不能把学生拘泥于以文字或语言形式呈现出的现成的知识,应引导学生走进生活情境中,利用生活材料进行探究,走进生活开展活动。  一、教学情境生活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