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主动权交给学生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yee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古诗教学一直是我们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难点,“新基础语文”中提到了“学生立场、关注学生需求”等教育教学理念使我对古诗教学有了新的认识,以下就是我在学习和探究中的一点收获。
  王国维说“诗以有境界自成高格”,所谓的境界就是意境,每首诗歌都着力表现一种意境。意境,就是诗人的主观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意境是诗歌的灵魂、诗歌的生命。入境,是品读诗歌的根本。只有注重对意境的透析,把握作者作品的情感,才能使学生进入真正意义上的鉴赏境界。在诗歌教学中,教师应以学生为本,引发学生思维,架起诗歌世界和生活世界的联系,去领悟诗歌中的意境美,在诗情画意中让生命诗意地栖居。
  一、自主读,感受诗歌的意境
  “读书破完卷,下笔如有神”,“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等等,可见“读”是诗歌教学的灵魂。“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如此,“读”,可以让学生领悟诗歌美的旋律,融入美的情感,感受美的意境。梁实秋先生说过:“诗不仅供阅读,还要发出声音来吟,而且要拉长声音来咏,这样才能陶冶性情。”吟咏诗歌,不仅可以使人博闻强记,更重要的是在反复吟咏中能受到诗歌的熏陶和感染,与诗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诗歌中的每一个字都饱含着诗人的感情,诗人在诗中所描绘的每一个客观事物都融入了诗人的主观情感。在诵读时,关注学生的需要,让学生自己先理解诗中还不理解的字词的意思,根据自己初步的理解将自己阅读的韵味读出来,朗读时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声音要富于变化,如壮阔的景物要显得慷慨激昂,清新的景物要读得流畅安宁,明媚的景物要表现得平缓自如。总之,诵读要充满感染力,把诗歌的意境读出来。如唐代大诗人的诗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写出了诗人喜悦的心情。诗歌中有几处都能表现出作者喜悦之情的字词,如“喜欲狂”、“放歌”都能体现。学生在朗读的时候,关注到了这些词语,语速轻快,语调欢快。不少学生在朗读过程中还讲究情感的体现,“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多么令人惊喜啊,是盼了多久的好消息啊“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是最能体现作者急切的心情,有几个学生还强调作者这种急切归乡之情。通过学生之间互相读、给了学生充分自主读的空间,在和谐的韵律中,无声的文字变成了有情感的音符,诗歌的生命力跳动起来,学生对诗歌的学习有了很浓的兴趣、乐意体验诗的情感、感受诗的意境。老师在课堂上还可以请学生生生互动,互相评价,这样诗歌的意境早已在学生心中扎根。
  二、品字词,领悟诗歌的意境
  在教学中,很多教师把古诗等同古文,进行逐字逐句的解释,甚至翻译成文,这破坏了审美者在审美时的主观体现的意境美和韵律美,到头来,一首内容和形式俱佳的诗歌杰作让学生只收获了几句干巴巴的片言只语。
  一首诗诗人常常会借助一些字眼来展现优美的意境,让人回味无穷,获得愉悦的审美享受,抓住精当传神的字眼,细细咀嚼,品位诗人遣词造句的精妙,领悟诗歌的意境,在古诗的教学中极为关键。在教学中,让学生互相合作交流哪些是关键字,如执教《春夜喜雨》时,学生相互交流后就抓住诗眼“喜”来品味,然后抓住关键词“知——发生”、“潜——润”、“俱——重”来解读。通过学生自主交流,品关键字词,很容易走进了诗歌的意境,也培养了学习诗歌的本领,以及自主学习的习惯。
  三、析背景,走进诗歌的意境
  一首古诗往往寄托了一种或多种寓意和独特情感,而想走进这种诗句的意境那么必须理解作者创作古诗背后的时代背景,这样有助于学生能更好的体会作者的意境,能走进作者的内心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情感,展开想象去理解作品。还回到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课前让学生搜集有关于这首诗歌的背景资料,让学生在课堂上交流,学生的积极性很高,了解到有关于杜甫当时生活的时代发生的“安史之乱”,知道了杜甫的故乡也被沦陷,国家四分五裂,诗人有家也不能归,而听到了朝廷的官军收复了失地,可以回归自己的故乡兴奋不已,创作了这首诗歌,同时还被称为杜甫“生平第一快诗”,学生们交流了这些很快就体会到了杜甫当时的情感,并能够很快的表达出诗歌的意思,还能展开自己的想象说一说自己的感悟!这就是了解诗歌背景能够更快的是学生走入诗歌的意境。
  又如南宋诗人陆游写的《示儿》,学生们课前积极去了解陆游这个诗人以及创作的背景,学生在课堂上各自汇报自己的搜集成果,不需要老师多讲,学生们已经能明白作者的情感以及当时的意境,学生自己学得轻松,老师教的轻松,而且对诗歌的学习也更加深入了。
  总而言之,诗歌教学只要本着“把主动权交给学生”的原则,让学生自己去“读”、自己去“品”、自己去“析”,是能够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的,是能够让学生逐步走进绚丽的语文审美殿堂的。学习古诗原来没有那么难!
  【作者单位:淮阴师范学院附属小学 江苏】
其他文献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在基本理念中阐述:“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那么,什么样的数学课可以体现这一基本理念呢?我想,在我们日常教学中很少能够找到一节非常完美的,对理念诠释得很好的范例。但是,我们的课堂上可以做到创设一个“好”的教学情境,引领学生通过情境收获良好的情感体验和对数学的兴趣。  1、激疑法
语文阅读教学偏向于对语言的理解和感悟,习作教学则注重思想的表达和语言的运用。随文练笔就是架设阅读教学通往习作教学的桥梁。当下的语文阅读教学己经意识到写的重要性,但缺乏写的形式的指引,写只是为理解内容服务。如果引导学生将学到的写作技法运用到对课文内涵的理解上,这样的练笔则既深化了对文本的理解又是写作技能的专项训练,切合了学生生命成长的节拍。  [案例]  一、《二泉映月》(苏教版五下)  师:阿炳又
所谓科学素养,应该包括如下三个基本维度:科学知识与技能;科学探究过程、方法与能力;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因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挖掘教材中的科普资源,拓展科学知识,培养学生探索研究的科学精神,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这既符合《新课标》对语文课的要求,又体现了人文性与科学性的统一。  一、寻找科普资源,实施科学素养的培养  科学素养是公民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教育中,仅仅依靠科学学科的力量,显然不能
教材分析:课文以图片为主,将沙包的缝制过程:裁剪布料——穿针引线——对折布面——缝劳三边——翻面装沙——封口完成,清楚明白地展示出来。让学生从自己眼、手、脑协作劳动中
本文通过对初中思想品德开放式课堂教学的分阶段教学方式的分析,寻求新课改理念下的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新手段。
教学内容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第11册第89~90页例1和“练一练”、练习十七第1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学会用“替换”的策略分析数量关系,并能根据问题的特点确合理的解题步骤,学会正确解答这类问题。  2、让学生在对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不断反思中,感受“替换”策略对于解决特定问题的价值,进一步发展分析、综合和简单推理能力。  3、让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
在我们的英语教学中往往过分注重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对学生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顾及不够;虽然许多教师已经注意到要全面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四种技能,在课堂上尤其注重听、说能力的训练。但往往只重视学生是否会说,是否能说,而忽视了所说语言是否得体,是否符合英美人的说话习惯。Free talk这一环节中,我们常常可以见到以下的情况:介绍新朋友认识时常常是一大串的问题问出:“How old are you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思想就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目的以及小学生心里特点进行思想道德的教育,培养小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良好的意志品格。利用语文教学中的听说读写等多种形式让小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不知不觉的受到熏陶,将德育思想巧妙的与语文教学融合,在长期的德育思想渗透下,学生的思想意识得到培养,并逐步的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里。  一、从语文阅读教学入手,将德育思想渗透到阅读教学中  语文教材中的文章,
科学记录凝聚了学生科学探究过程中认真实验、细致观察、积极思考的研究过程。如何使用科学记录,将学生诸多经典时刻以音频、网络等形式进行展示,是值得探讨的课程,这对学生
新课程改革这些年来,我们老师在教学中追求的永恒主题就是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小学语文教学做为一门重要的基础课,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对于全面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使学生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