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移动互联网技术带给我们实时快速沟通的互联能力,而健康管理平台的全过程专家参与和疾病预防等也需要快速的服务能力,因此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技术建立一个健康管理平台,将健康管理的全过程建立在移动互联网的基础上。
【关键词】移动健康管理;全周期健康管理信息系统架构;建设构想
在构建全周期健康管理信息系统架构时,离不开移动健康管理的建设与开发。移动健康管理一方面運用信息化程序管理,收集、分析,另一方面运用现代信息管理工具,进行健康教育管理,如微信、微博、短信、互联网、远程医疗新闻媒体,定期回复、提醒,实现健康产业与个体互动;三是鼓励个体自我参与,毕竟个人是健康管理的最大得益者。通过移动健康管理的实施能够满足个人和群体健康保健的多元需求,既有个性化的人性化管理,又有降低成本的集约化管理,延伸了健康管理的触角,拓展了服务的内容和层面。
1.移动健康管理平台建设
移动互联网技术带给我们实时快速沟通的互联能力,而健康管理平台的全过程专家参与和疾病预防等也需要快速的服务能力,因此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技术建立一个健康管理平台,将健康管理的全过程建立在移动互联网的基础上,这个健康管理平台包括健康信息的录入、健康的评估、营养评估管理、健身管理、疾病管理、疾病诊疗和疾病的病后跟踪等,这一系列数据都需要基于建立一个数据中心,通过建立各个专业的资源库以支撑健康管理平台的信息建设;还需要健康管理平台移动终端,以方便人群快速的使用健康管理平台,对自身健康进行快速的管理评估,通过移动终端提供友好的界面方便专业化的管理和咨询,同时现在也可以通过IOS或Android等移动终端设备连接各种生化指标测试设备实现实时的生化指标数据的采集,以提供各专家的诊断;更需要健康管理服务能力的建设,方便健康管理师及健康专家提供相应的健康保健、诊疗服务。
2.物联网技术在健康管理中的应用
物联网是指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照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其实质是在互联网技术基础上的应用和延伸,与传统的互联网不同的是,物联网实现了物与物之间和人与物之间的信息交换和通讯。基于物联网的健康管理是指运用物联网的主要技术,如传感器技术、RFID技术等,对个体或群体的健康状态以及危险因素进行全面检测、分析、评估、预测,并通过提供健康指导对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干预的全过程。从物联网技术来看,国内已经有相对成熟的产品,如在血糖监测领域的AgaMatrix体征监测设备、血压检测领域的Withings及iHealth等体征监测设备等等。
3.移动医疗APP运行现状
移动医疗 APP 是凭借安卓和IOS等移动终端系统而产生的一种医疗健康类应用软件。目前我国医疗健康类 APP 大致分为以下3 类:①类似于“就医助理 APP”,专门为看病就医服务;②由企业推出的为普通大众提供健康建议或一定的标准以供参考的医疗APP ;③专门为医学专业型用户提供服务的 APP,比如医疗专业等分支领域的产品。这些应用 APP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了饮食专家、健康教练和专属医生等诸多角色,一方面有利于用户对自身健康状况及时了解,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减轻医院、药店、保健所等医疗场所的工作负荷,在医患的“交互作用”下,最终有效地缓解了“看病难、取药难”的问题。但是由于相关法律的不健全、政策监管的不到位、技术保障机制的不科学,医疗APP的应用导致误诊、误治和延误病情的情况频发,同时因为APP 存在过度商业化的隐患,也限制了它在正规医疗机构的广泛应用。
4.对移动健康管理的认识
毋庸置疑,互联网的兴起为医疗健康产业带来了很大的变革和发展,互联网+医疗成为很长时间以来的热门话题,虽然媒体宣传、政府大力倡导、高科技团队积极介入,但目前为止,仍无法触及医疗活动的核心,在治疗医院只限于在线预约、挂号、微信支付等一些常规应用上,有人说医生是互联网在医疗应用中的“绊脚石”,事实上,互联网之所以现在甚至以后也难以介入到医疗活动核心,是因为医学服务对象是人,诊疗过程永远需要面对面才能完成,“隔空猜物”是不科学、不可靠的,但也并非无用武之地,在健康服务的某些环节可以借助互联网的手段,达到事半功倍、提升服务的功效。
总之,无论全周期健康管理信息系统服务活动以怎样的形式体现,最终的服务对象是人,“人”是不会变的,围绕着人的健康需求提供服务是基本原则,所谓“平台制胜内容为王”,两者都很重要,正如《颠覆医疗》一书的作者埃里克.托普所言:三十多年前,我从医学院毕业的时候,没有手机,没有电脑,也肯定没有类似互联网的事物,没有任何数字化的东西,三十年后,在这个数字时代,我们身边的一切都被“数字化”了。
【关键词】移动健康管理;全周期健康管理信息系统架构;建设构想
在构建全周期健康管理信息系统架构时,离不开移动健康管理的建设与开发。移动健康管理一方面運用信息化程序管理,收集、分析,另一方面运用现代信息管理工具,进行健康教育管理,如微信、微博、短信、互联网、远程医疗新闻媒体,定期回复、提醒,实现健康产业与个体互动;三是鼓励个体自我参与,毕竟个人是健康管理的最大得益者。通过移动健康管理的实施能够满足个人和群体健康保健的多元需求,既有个性化的人性化管理,又有降低成本的集约化管理,延伸了健康管理的触角,拓展了服务的内容和层面。
1.移动健康管理平台建设
移动互联网技术带给我们实时快速沟通的互联能力,而健康管理平台的全过程专家参与和疾病预防等也需要快速的服务能力,因此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技术建立一个健康管理平台,将健康管理的全过程建立在移动互联网的基础上,这个健康管理平台包括健康信息的录入、健康的评估、营养评估管理、健身管理、疾病管理、疾病诊疗和疾病的病后跟踪等,这一系列数据都需要基于建立一个数据中心,通过建立各个专业的资源库以支撑健康管理平台的信息建设;还需要健康管理平台移动终端,以方便人群快速的使用健康管理平台,对自身健康进行快速的管理评估,通过移动终端提供友好的界面方便专业化的管理和咨询,同时现在也可以通过IOS或Android等移动终端设备连接各种生化指标测试设备实现实时的生化指标数据的采集,以提供各专家的诊断;更需要健康管理服务能力的建设,方便健康管理师及健康专家提供相应的健康保健、诊疗服务。
2.物联网技术在健康管理中的应用
物联网是指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照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其实质是在互联网技术基础上的应用和延伸,与传统的互联网不同的是,物联网实现了物与物之间和人与物之间的信息交换和通讯。基于物联网的健康管理是指运用物联网的主要技术,如传感器技术、RFID技术等,对个体或群体的健康状态以及危险因素进行全面检测、分析、评估、预测,并通过提供健康指导对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干预的全过程。从物联网技术来看,国内已经有相对成熟的产品,如在血糖监测领域的AgaMatrix体征监测设备、血压检测领域的Withings及iHealth等体征监测设备等等。
3.移动医疗APP运行现状
移动医疗 APP 是凭借安卓和IOS等移动终端系统而产生的一种医疗健康类应用软件。目前我国医疗健康类 APP 大致分为以下3 类:①类似于“就医助理 APP”,专门为看病就医服务;②由企业推出的为普通大众提供健康建议或一定的标准以供参考的医疗APP ;③专门为医学专业型用户提供服务的 APP,比如医疗专业等分支领域的产品。这些应用 APP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了饮食专家、健康教练和专属医生等诸多角色,一方面有利于用户对自身健康状况及时了解,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减轻医院、药店、保健所等医疗场所的工作负荷,在医患的“交互作用”下,最终有效地缓解了“看病难、取药难”的问题。但是由于相关法律的不健全、政策监管的不到位、技术保障机制的不科学,医疗APP的应用导致误诊、误治和延误病情的情况频发,同时因为APP 存在过度商业化的隐患,也限制了它在正规医疗机构的广泛应用。
4.对移动健康管理的认识
毋庸置疑,互联网的兴起为医疗健康产业带来了很大的变革和发展,互联网+医疗成为很长时间以来的热门话题,虽然媒体宣传、政府大力倡导、高科技团队积极介入,但目前为止,仍无法触及医疗活动的核心,在治疗医院只限于在线预约、挂号、微信支付等一些常规应用上,有人说医生是互联网在医疗应用中的“绊脚石”,事实上,互联网之所以现在甚至以后也难以介入到医疗活动核心,是因为医学服务对象是人,诊疗过程永远需要面对面才能完成,“隔空猜物”是不科学、不可靠的,但也并非无用武之地,在健康服务的某些环节可以借助互联网的手段,达到事半功倍、提升服务的功效。
总之,无论全周期健康管理信息系统服务活动以怎样的形式体现,最终的服务对象是人,“人”是不会变的,围绕着人的健康需求提供服务是基本原则,所谓“平台制胜内容为王”,两者都很重要,正如《颠覆医疗》一书的作者埃里克.托普所言:三十多年前,我从医学院毕业的时候,没有手机,没有电脑,也肯定没有类似互联网的事物,没有任何数字化的东西,三十年后,在这个数字时代,我们身边的一切都被“数字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