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同的阅读形态,无论是指导性的学习,还是自我发现的学习,都应该是充满活力的,学生必须做到自己能学习,会思考、去想象,运用头脑去积累知识或增强理解力,这才是最真实的学习与阅读。
我对如何指导学生阅读一事有了更细致的思考,比如指导学生阅读《红楼梦》,并设计问题“你认为林黛玉是一个怎样的人”,这个问题设计的目标是“把握人物形象”,但目标设计的缺乏指导性。可以改进问题为“画出书中描写黛玉的句子,来思考她是一个怎样的人物”。这个设计就是阅读方法上的基础性指导,类似于批注式阅读。
如果学生理解难度大,我们可以根据情况,把思考的方法加入设计。比如:
1.我们从黛玉的视角,来看书中描绘的贾府的环境,你能体会到她心中的感受吗?
2.黛玉与宝钗在面对宝玉不志仕途这件事上,态度有很大的差异,你能比较两者的不同,揣摩出黛玉心中的真实想法吗?
第一种设计,其实是引导学生从环境入手来揣摩人物心态;第二种设计,是引导学生采用“比较描写法”时对人物形象进行把握。
所以,在进行阅读问题设计的时候,真正考虑到学生的主动性,考虑到学生思考的瓶颈,联想中无头绪的部分,这样,他们才会知道怎么用自己的头脑去增强理解。
真实的阅读向来离不开阅读共情。很多时候,我们关注到了阅读的关键能力,引导学生关注词句,关注结构,关注艺术特色,关注语言魅力,却独独缺了关注情感。从作者的角度来说,“有感”是出发点,也是写作的最终意旨。我们引导学生阅读的最佳状态,是读《祭十二郎文》会哭,读《烛之武退秦师》会义愤填膺,讀《赤壁赋》会看淡人生起伏、豁然开朗……这才是回归了语文的本真。
《诗经》是诗,而不是历史,是经过心灵过滤的文学作品,它表达的是创作者的心理真实,它是情绪,是情怀,是喜怒哀乐,和我们心心相印,息息相通。它是个性的,却也是共性的,它是几千年前的某一些人在特定环境下的独特感受,却也是几千年来直至今天我们所有人的共同感受。所以,让我们用情感的角度去读诗经吧。
我对如何指导学生阅读一事有了更细致的思考,比如指导学生阅读《红楼梦》,并设计问题“你认为林黛玉是一个怎样的人”,这个问题设计的目标是“把握人物形象”,但目标设计的缺乏指导性。可以改进问题为“画出书中描写黛玉的句子,来思考她是一个怎样的人物”。这个设计就是阅读方法上的基础性指导,类似于批注式阅读。
如果学生理解难度大,我们可以根据情况,把思考的方法加入设计。比如:
1.我们从黛玉的视角,来看书中描绘的贾府的环境,你能体会到她心中的感受吗?
2.黛玉与宝钗在面对宝玉不志仕途这件事上,态度有很大的差异,你能比较两者的不同,揣摩出黛玉心中的真实想法吗?
第一种设计,其实是引导学生从环境入手来揣摩人物心态;第二种设计,是引导学生采用“比较描写法”时对人物形象进行把握。
所以,在进行阅读问题设计的时候,真正考虑到学生的主动性,考虑到学生思考的瓶颈,联想中无头绪的部分,这样,他们才会知道怎么用自己的头脑去增强理解。
真实的阅读向来离不开阅读共情。很多时候,我们关注到了阅读的关键能力,引导学生关注词句,关注结构,关注艺术特色,关注语言魅力,却独独缺了关注情感。从作者的角度来说,“有感”是出发点,也是写作的最终意旨。我们引导学生阅读的最佳状态,是读《祭十二郎文》会哭,读《烛之武退秦师》会义愤填膺,讀《赤壁赋》会看淡人生起伏、豁然开朗……这才是回归了语文的本真。
《诗经》是诗,而不是历史,是经过心灵过滤的文学作品,它表达的是创作者的心理真实,它是情绪,是情怀,是喜怒哀乐,和我们心心相印,息息相通。它是个性的,却也是共性的,它是几千年前的某一些人在特定环境下的独特感受,却也是几千年来直至今天我们所有人的共同感受。所以,让我们用情感的角度去读诗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