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推进素质教育和适应当前教育改革形式的需求。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就是要通过实践活动来帮助学生形成主动探究知识,达到运用综合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⑴自主参与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前提;⑵引导观察是培养实践能力的基础;⑶动手操作是培养实践能力的主要方法⑷重视应用是培养实践能力的关键;⑸学会创新是培养实践能力的目的;⑹发挥评价作用是提高实践质量的有效保障,六个方面来阐述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这六个方面也是当前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集中体现。
关键词:实践能力;自主参与;观察操作;重视应用;学会创新
实践能力是根据一定的目的,运用已经掌握的数学知识和技能,产生出有社会价值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能力,包括对知识的应用和创造,具体的方式方法的运用等实际本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对小学而言,主要是通过学生自主参与,引导观察,操作,进行社会调查,收集数据等来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弘扬学生主体精神。《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本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这也说明学生的数学知识结构的形成,不能仅仅依靠书本获得,还需要通过实践活动去学习和获得。在一定的知识经验指导下,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实践活动,在直接经验的基础上才可能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和能力。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推进素质教育和适应当前教育改革形式的要求。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基本的指导思想是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因而,一个重要的着眼点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通过实践活动,可改变学生在原有教育教学条件下所形成的那种偏重于记忆和理解、立足与接受教师知识灌输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形成一种主动探究知识,会综合运用知识储备解决实际问题的积极的学习方式。
一、自主参与是培养实践能力的前提
学生的数学学习是一个主动探索的过程,主动参与实践活动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一种有意识的行动,需要有激励和推动他们去学习的内部动力,达到实践活动的目的。因此,自主参与是培养实践能力的前提。教师在实践活动中,应当努力创设出鼓励学生去探索实践的情境,教学中融入这些生活化、趣味化的情境,可以使学习内容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化枯燥为生动,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近感,激发他们学习数学,发现数学的渴望,诱发他们形成需要学习的内部动力,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自主实践活动的学习中获得成功。
二、引导观察是培养实践能力的基础
观察是认识事物的基础,是发现创造的重要条件之一。实践离不开科学的观察而小学生对事物现象的观察容易带着随意性和表面性,常被事物的形状、颜色等外部特征所吸引,不容易抓住事物的本质。因此,引导观察是培养实践能力的基础。那么,怎样引导学生观察才能有效地实施呢?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特点,引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和思路进行观察并作好观察记录,发现事物的联系。观察后,让学生运用数学语
三、动手操作是培养实践能力的主要方法
动手操作是一种特殊的认知活动,是一种重要的数学实践活动形式。动手操作过程中学生既体验了独立获取知识的乐趣,又从中学到解决问题的策略。从而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实践意识和实践能力。同时在教学中要依据实践活动内容的特点。精心组织操作活动,让学生在自己动手操作的基础上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让学生对知识进行再创造。学生在动手操作过程中不但掌握了知识,而且实践能力也得到培养。因此,动手操作是培养实践能力的主要方法。怎样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呢?在教学中,要十分重视从直观演示入手,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实践,运用眼、耳、口等各种感官的协同作用来感知数学问题,理解数学概念。当然,让学生动手操作要注意启发性、阶段性和合理性,不要为操作而操作,要融观察、分析、思考于动手操作实践活动之中,以促进学生对数学问题的解决和思维能力的发展。
四、重视应用是培养实践能力的关键
把课堂上所学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通过社会调查、收集数据、整理信息、分析、判断、推理、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充分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和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因此,利用课外活动落实对数学问题的理解应用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关键。那么怎样应用数学知识才能更好地培养实践能力呢?数学实践活动应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所感兴趣的事物出发,开启学生的视野,拓宽学生的空间,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能,从而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学会创新是培养实践能力的目的
托尔斯太泰说过:“如果学生在学校里学习的结果是自己什么也不会创造,那么他一生永远是模仿和抄袭。”在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学会创新是培养数学核心素养之一。而数学实践活动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生在实践活动过程中,老师要调动学生的求异思维,努力创设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情境,激励学生去探索、去创新。
六、发挥评价作用,是提高实践活动质量的有效保障
课堂上及时评价学生的实践活动。对学生的实践活动进行及时的评价,能起到激励、调控、指导、交流等作用。也可開展学生间的互相评价,使学生始终保持一个探索、发现、进取的良好心态参与学习实践活动,从而提高实践活动效果。课后及时总结实践活动得失。由于课堂实践活动是一节课成败的重要环节,所以课后应及时总结评价活动的得失,为下一节课或下一轮教学提供借鉴。评价可针对实践活动目标、目标落实情况、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主体参与的积极性及活动效果等诸方面去进行。及时的总结评价是提高实践活动质量和效果的有效保障。
以上几个方面不是各自独立的,而是相互渗透、相互联系的,也是当前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集中体现。当然,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方法还有很多,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这就需要教师更新教育观念和提升自身的核心素养,根据教学需要,开展各种数学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动手实践的机会,从而不断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数学课程标准,第三部分、第一学段的实践活动。
[2]小学数学教育2002年第五期。
关键词:实践能力;自主参与;观察操作;重视应用;学会创新
实践能力是根据一定的目的,运用已经掌握的数学知识和技能,产生出有社会价值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能力,包括对知识的应用和创造,具体的方式方法的运用等实际本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对小学而言,主要是通过学生自主参与,引导观察,操作,进行社会调查,收集数据等来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弘扬学生主体精神。《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本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这也说明学生的数学知识结构的形成,不能仅仅依靠书本获得,还需要通过实践活动去学习和获得。在一定的知识经验指导下,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实践活动,在直接经验的基础上才可能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和能力。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推进素质教育和适应当前教育改革形式的要求。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基本的指导思想是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因而,一个重要的着眼点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通过实践活动,可改变学生在原有教育教学条件下所形成的那种偏重于记忆和理解、立足与接受教师知识灌输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形成一种主动探究知识,会综合运用知识储备解决实际问题的积极的学习方式。
一、自主参与是培养实践能力的前提
学生的数学学习是一个主动探索的过程,主动参与实践活动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一种有意识的行动,需要有激励和推动他们去学习的内部动力,达到实践活动的目的。因此,自主参与是培养实践能力的前提。教师在实践活动中,应当努力创设出鼓励学生去探索实践的情境,教学中融入这些生活化、趣味化的情境,可以使学习内容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化枯燥为生动,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近感,激发他们学习数学,发现数学的渴望,诱发他们形成需要学习的内部动力,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自主实践活动的学习中获得成功。
二、引导观察是培养实践能力的基础
观察是认识事物的基础,是发现创造的重要条件之一。实践离不开科学的观察而小学生对事物现象的观察容易带着随意性和表面性,常被事物的形状、颜色等外部特征所吸引,不容易抓住事物的本质。因此,引导观察是培养实践能力的基础。那么,怎样引导学生观察才能有效地实施呢?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特点,引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和思路进行观察并作好观察记录,发现事物的联系。观察后,让学生运用数学语
三、动手操作是培养实践能力的主要方法
动手操作是一种特殊的认知活动,是一种重要的数学实践活动形式。动手操作过程中学生既体验了独立获取知识的乐趣,又从中学到解决问题的策略。从而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实践意识和实践能力。同时在教学中要依据实践活动内容的特点。精心组织操作活动,让学生在自己动手操作的基础上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让学生对知识进行再创造。学生在动手操作过程中不但掌握了知识,而且实践能力也得到培养。因此,动手操作是培养实践能力的主要方法。怎样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呢?在教学中,要十分重视从直观演示入手,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实践,运用眼、耳、口等各种感官的协同作用来感知数学问题,理解数学概念。当然,让学生动手操作要注意启发性、阶段性和合理性,不要为操作而操作,要融观察、分析、思考于动手操作实践活动之中,以促进学生对数学问题的解决和思维能力的发展。
四、重视应用是培养实践能力的关键
把课堂上所学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通过社会调查、收集数据、整理信息、分析、判断、推理、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充分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和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因此,利用课外活动落实对数学问题的理解应用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关键。那么怎样应用数学知识才能更好地培养实践能力呢?数学实践活动应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所感兴趣的事物出发,开启学生的视野,拓宽学生的空间,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能,从而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学会创新是培养实践能力的目的
托尔斯太泰说过:“如果学生在学校里学习的结果是自己什么也不会创造,那么他一生永远是模仿和抄袭。”在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学会创新是培养数学核心素养之一。而数学实践活动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生在实践活动过程中,老师要调动学生的求异思维,努力创设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情境,激励学生去探索、去创新。
六、发挥评价作用,是提高实践活动质量的有效保障
课堂上及时评价学生的实践活动。对学生的实践活动进行及时的评价,能起到激励、调控、指导、交流等作用。也可開展学生间的互相评价,使学生始终保持一个探索、发现、进取的良好心态参与学习实践活动,从而提高实践活动效果。课后及时总结实践活动得失。由于课堂实践活动是一节课成败的重要环节,所以课后应及时总结评价活动的得失,为下一节课或下一轮教学提供借鉴。评价可针对实践活动目标、目标落实情况、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主体参与的积极性及活动效果等诸方面去进行。及时的总结评价是提高实践活动质量和效果的有效保障。
以上几个方面不是各自独立的,而是相互渗透、相互联系的,也是当前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集中体现。当然,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方法还有很多,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这就需要教师更新教育观念和提升自身的核心素养,根据教学需要,开展各种数学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动手实践的机会,从而不断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数学课程标准,第三部分、第一学段的实践活动。
[2]小学数学教育2002年第五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