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著名书画家

来源 :理财·收藏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x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清代“扬州八怪”大多为布衣,但他们的人生经历不尽相同,或终生为民,或先官后民。前者如汪士慎、金农,后者如郑燮(板桥)、李方膺。
  汪士慎一生潦倒,晚年目瞽(双目失明)。但其瞽后不囿窠臼,恣意纵横挥洒,书愈工,表现出不屈不挠的精神。正如司马迁所言:“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旧日情怀,今日不再,但他们的精神总会让人感悟一些东西出来。
  清代“扬州八怪”之一的著名画家、书法家汪士慎(1686~1759),字近人,号巢林、左盲生、晚春老人等,安徽歙县人,流寓江苏扬州。与“扬州八怪”中的金农、高翔相友善,笔墨习染,遂臻妙境,诗、书、画、篆刻均有很高成就。他一生清贫穷窘,酷嗜茶,性爱梅花,居扬州以卖画为生。从他的一首《岁暮自嘲》诗,可以了解到他的生活情况与情趣。诗曰:“何幸栖迟客,常年梦转清。一椽深巷住,半榻乱书横。欲与寒梅友,还同野鹤行。自怜闲处老,安用占浮名。”他这样安贫乐道,不幸在54岁时,左眼因病导致失明。67岁时,余下一目又盲。
  汪士慎擅画花卉,尤擅画梅花,以繁枝见胜,千花万蕊,神腴趣足。他平日嗜苦茶成癖,一生“爱梅兼爱茶,啜茶日日写梅花”。终生未入仕途,不求名利。晚年虽双目失明,但还摸索着大写狂草书法,这樣顽强的精神,在古今艺坛上还是少见的。
  清代严廷中在《药兰诗话》中称赞汪士慎曰:“近人(汪士慎)暮年双目失明,犹能以意运腕作狂草,金冬心(农)谓其盲于目不盲于心。”清代阮元《广陵诗事》亦赞道:“巢林(汪士慎)老而且瞽,然为人画梅,或作八分书,工妙于未瞽时。”清代樊榭《巢林八分歌》赞汪士慎曰:“手摹心追笔成冢,坐卧三日难同科。悬腕仍似蚕头篆,笔磔稍存隼尾波。”
  汪士慎著有《巢林集》。清代张庚所著《国朝画征续录》有汪士慎小传。汪士慎的楷书、行书用笔尝含隶书笔意,而且在书法中参见画笔,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他的隶书,古拙厚朴,雄浑而有气魄,自成一家。
  笔者近查我国著名古书画鉴定专家刘九庵先生所编著《宋元明清书画传世作品年表》(上海书画社出版)和中国古代书画鉴定组所编《中国古代书画图目》(文物出版社出版)诸书,所著录全国各大博物馆(院)、文物商店收藏的汪士慎绘画作品多于书法作品,其书法作品共有17幅,而隶书作品仅有6幅:
  1.清雍正三年(1725年)40岁时所书《隶书七古一章》轴,真迹现藏故宫博物院。
  2.清雍正八年(1730年)45岁时所书《隶书蔡邕东巡颂》册,真迹现藏北京市文物商店。
  3.书《隶书七言》(无年款)对联,真迹现藏四川省博物馆。
  4.书《隶书试泾县茶诗》(无年款)轴,真迹现藏扬州市博物馆。
  5.书《隶书咏牵牛花五律诗》(无年款)轴,真迹现藏上海博物馆。
  6.书《隶书五言律诗》(无年款)轴,真迹现藏济南市博物馆。
  其中济南市博物馆所珍藏汪士慎所书《隶书五言律诗》轴,纸本,纵140厘米,横27.5厘米。
  笔者认为所书内容是一首五言律诗:“春流双涧深,晓色十峰阴。胜地青莲宇,千年静者心。焚香入空翠,鸣磬出幽林。去路白云满,禅宫何处寻。”末款用行书署:“庄节先生过天衣寺诗。巢林士慎。”下钤一方朱文印“富溪”,一方白文印“真心”。
  近日,笔者查检《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文物出版社出版)一书,发现该书所收录的汪士慎书画真迹中,不同形式的印鉴竟80余方,而唯独没有上述汪士慎这幅真迹中所钤的“真心”印鉴。笔者认为,这方“真心”印鉴为我们今后辨别汪士慎书画作品真伪,提供了一个新的辅助依据。
  这幅汪士慎所书《隶书五言律诗》轴作品取法汉隶,大小一致,字形修长,端秀温婉。结体清劲方整,纤细秀郎,波挑一丝不苟,法度谨严。笔画多具波磔,碑意较浓,运笔洒脱,横竖成行,藏锋逆起,中锋行笔,遒健重穆,横粗竖细,为其隶书的典型风格。章法勇破隶书字距大于行距旧规。此为清代端庄派隶书之代表之作。此隶书精品入选于中国古代书画鉴定组所编《中国法书全集》(文物出版社出版)之文物图录书中。该法书藏品曾经中国古代书画鉴定组专家鉴定,被确定为汪士慎真迹,为国家二级文物。
其他文献
钺是中国古代一种兵器,其最早可能起源于生产工具石斧。许慎《说文解字》曰:“钺,大斧也,一名天戉。”《尚书·顾命》曰:“钺、铖同兵类,脱胎斧。大者钺,小者铖。一人冕执钺,一人冠执铖。”钺从形态上看就是大斧,主要区别是斧刃相比钺较窄,钺刃宽大一些,呈弧形,似新月。  玉钺是择石之美者以玉而制成,出现于原始社会末期阶级社会即将产生的历史时刻。玉钺结合了美玉高贵的秉性和武器杀伐的气息,它更多的不是一种实用
期刊
山东省高密市历史悠久,人文荟萃,物华天宝,钟灵毓秀。历经数千年的文化积淀,世俗文化高度发展。一个县级市,却有国家级非遗项目4个,其中一个就是凝聚着中华古朴民风的活化石——扑灰年画。  被誉为“中国一绝”的高密扑灰年画,制作工艺繁杂,题材众多。所谓扑灰,即根据预先构思好的题材,用柳枝或者豆茬烧成炭条起稿,画出大体轮廓,然后拿画纸在底稿上拓扑,一稿可得扑稿数张;同一张画稿便成了对称的两张,这完美的对称
期刊
人每天三分之一时间都在休息和睡眠,因此,枕便成为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一种生活用具。当代枕的材质和功能繁多,有保健枕、药用枕、首枕、腰枕、靠枕等,足见人们十分注重睡眠休息时枕的舒适性功能。与当代相比,古代枕的内涵更为丰富,集实用性与艺术性于一体,具有重要的艺术审美价值和社会文化功能。  三彩枕,始烧于唐代,成熟于宋金辽时期,属低温铅釉陶枕,是陶瓷枕林之中的一朵奇葩。其明艳柔和的釉色、变化万千的造型和包
期刊
关于柴窑的问题,也是陶瓷界老生常谈的话题,本刊在2014年曾经做过《揭开柴窑神秘的面纱》系列报道,2017年本刊第五期的卷首语中再次刊发《柴窑爱你不容易》,备受陶瓷界和读者的关注。柴窑因至今未见到考证的实物,未发现窑址,仅在《格古要论》《清秘藏》《五杂俎》等书中有所记载,因此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如照目前多数陶瓷学者意见,基本上已经否定其存在,且以“钧窑”取而代之,原五大名窑“柴、汝、官、哥、定”
期刊
西周作为商代和春秋战国时期两大玉器发展高峰的承上启下阶段,注重礼仪、制度和政治化的周人对玉的需求有更高的文化内涵,旧玉改制是玉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也反映了人们对玉料的珍惜和再利用。三门峡虢国墓是西周时期重要的墓葬,出土了大量精美的玉器,其中鸟纹玉器占有重要比例,并存在部分旧玉改制的现象。本文以三门峡虢国墓出土的鸟纹玉器为例,探讨旧玉改制的原因和形式,反映周人旧玉改制的运用和意义。  西周是礼乐制度
期刊
敦煌市位于今甘肃省西部,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公元前111年,汉武帝在河西走廊一带设置了四个郡,分别是武威郡、张掖郡、酒泉郡、敦煌郡,而敦煌郡位于最西端。随着古代丝绸之路的繁荣,这里成了中西方交流的重镇。因此,诞生于南亚次大陆的佛教,自印度传入犍陀罗地区,沿着塔克拉玛干沙漠南北边缘传入中国之后,作为西汉帝国西部门户的敦煌成为佛教传播的必经之地,造就了敦煌石窟与佛教艺术的兴盛。  敦煌石窟包括今天的莫
期刊
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在这片热土上,伴随着农耕文化的发展,孕育出独特的绘画艺术——中国画,高士美女、花乌鱼虫、苍山落日、涓涓溪水、梅兰竹菊、家禽猛兽,尽入其中。中国画技法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以笔和墨为基础,用以表现物象的轮廓、明暗、质感,同时通过笔墨还可表达作画者的思想和精神。尤其是写意画,画面自然、古朴、生动,具有由内而外的生长生命力。  每当路过乡村、走进自然,“天机自动,触物发声”,就不
期刊
博物馆是一个国家、民族或地区历史文化和现代文明的窗口,是人们了解历史文化、启迪心智、滋荞精神家园的教育场所和一种特殊的旅游文化(产业)资源,同时还是典藏、陈列和研究人类文化遗产的场所,起着凝聚历史、积累文化、聚集财富、传承品牌的作用。  一、博物馆的价值和使命  (一)顺应天道,传承使命  万物更替,唯有文物流传永续,传承文化、传承历史,将零散文物整合起来建立博物馆,承担守护历史文化的使命,顺应天
期刊
河南商丘永城市西北的芒砀山为西汉梁国诸侯王陵所在地,现已发现大中型西汉墓21座,陪葬坑6处,陵园2处,寝园建筑基址1处,小型陪葬墓数百座,时间横跨西汉一代,主要分布于保安山、李山头、夫子山、铁角山、南山、黃土山、僖山、窑山等8座山头。陵墓中先后出土了各类珍贵文物2万余件,有西汉早期的彩色壁画、金缕玉衣、骑兵俑,还有大量的精美玉器。这些墓群中出土的玉器虽较为零散,但玉质都较好,纹饰雕琢精美,制作工艺
期刊
钧瓷《祥和樽》,是大宋官窑为博鳌亚洲论坛2017年年会精心设计的国礼。作品寓意“凤鸣祥和,褔泰安康”。  作品瓶口以曲曲折折的荷葉为型,线条流畅,起伏错落,造型美观;荷音同“和”,和睦和谐,寓意美好。瓶肩以玉如意环绕,古时为相互馈赠的贵重之物,象征着称心吉祥,事事如愿,幸福常在。  作品锦鸡化型为凤凰,冠如烈火,目光坚定,一往无前般执着;荷音同“和”,和睦和谐,寓意美好。瓶肩环绕玉如意,象征称心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