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原本色 回归本位

来源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ibiannic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冰花》是苏教版语文第一册第五单元中的第二篇阅读课文。本文通过写小童对冰花这种自然现象的观察和赞美,表现了孩子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了解大自然的愿望。这课作为本年级的研究课,在准备的过程中,我和团队一起对该课的教学进行了多轮打磨,从一开始的一味求新、求异,到最后追求扎实有效的语文课堂,使我领悟了“本色语文”那种平实是真的思想。
  下面笔者结合备课磨课的过程,谈谈在追求有效课堂中的几点所得和几许失落。
  一、学生的思维跟不上教师引导的进度
  由于本文的教学对象是一年级学生,为体现对识字的重视,当时我确定的第一课时的重点是“学会文中的6个生字”。结果,我试教后发现定下的教学内容无法完成或完成得不扎实,最严重的是为保证识字和阅读的时间,使课文的初读匆匆赶场,因为对课文内容的整体了解不够,基础不扎实,导致了学生的思维跟不上教师引领的进度。原因何在呢?我冷静地进行了分析:
  1.目标定位不准
  目标是一节课的灵魂,它引领着教学活动的展开。因为确定的识字教学目标是学会6个一类字,“识字”就意味着不仅要解决读音,而且要识记字形。6个一类字中有几个是集中在第三自然段,与第一课时阅读指导的内容几乎无关,所以,第一课时就要求所有一类字达到会读会认对低年级学生来说太多了。
  2.脱离文本识字学词
  在指导学生读准字音的环节,我先安排学生做小老师读准“丰满”的字音,然后通过开火车等方式巩固字音,最后还不甘心地让学生联系牡丹的样子,通过“丰”的古字寻根溯源地深入了解“丰满”的意义。这一环节的设计如果安排在第二课时,将会是一个亮点,可放在第一课时的读准字词环节,显得多余,显然是脱离文本的识字学词,更是对课时目标的把握错误。
  从我一再调整教学目标的定位及教学内容的安排的过程中,我真正领悟到了确立“课时意识”的重要性。尤其如著名特级教师周一贯所说:第一课时要“让每一个孩子读通课文,这是阅读教学的底线,是我们语文教师的职业道德,更是我们语文教师的良心所在”。
  3.教学时间分配不够科学合理
  《冰花》一课浅显易懂,只有三个自然段,我们有一位老师却花了近十分钟的时间来学习第一段,而留了很少的时间给学生写字。还有一位老师花了很多时间读准字词,而迟迟未进入课文的朗读指导。因此,第一课时教学设计要注意课文间的内在联系,科学合理地划分教学时间。
  二、目标的制定要尊重学生的起点和特点
  课文的第二自然段写了冰花的三种样子,即像树叶、小草、牡丹。初读这一段,我们往往能关注到“宽大、柔嫩、丰满”三个形容词的用法。确实,这应该是一个有价值的语言训练点,但如何让学生感悟呢?
  多次试教我总感觉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种冰花不过如此的感觉。学生的思维不活跃,想象力未能激发。为此,我又对原先的教学目标进行了分析,发现通过我的教学最终能达到的目标只不过是:理解三个词语的意思,懂得它们应有不同的用法。花费那么多的教学时间仅仅达成了这个目标,意义太小了。这三个词在学生口语中使用并不多,如何在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认识特点的基础上,既不打破课文优美的情景,又让学生学会词语,感受冰花之美。根据以上分析,我转变了思考的角度,改变了教学的思路:
  师:你觉得我们见过的哪些树叶可以算得上“宽大的树叶”呢?
  生:梧桐树叶、芭蕉树叶。
  (师指导朗读“宽大的树叶”)
  师:你们看,这就是春天刚刚探出小脑袋的小草,它是什么样儿的啊?
  生:很绿、很细、很长。
  师:想想看,我们摸着这些绿绿的、嫩嫩的小草会有什么感觉啊?
  生:很柔、很软。
  师:有几朵冰花跟它可像啦!你会读好这个词吗?指导朗读“柔嫩的小草”。
  师:看,这就是牡丹。你觉得牡丹哪儿漂亮啊?
  生:很大,花瓣很多。
  师:你看,这朵冰花和牡丹一样,它们的花瓣都是一片挤着一片,一片叠着一片,而且每片都那么饱满,长得像个圆球似的,一层又一层,数都数不完。你会读一读吗?
  师:刚刚我们仔细地看了这幅图,看出牡丹很大、很美。其实,从这个“丰”字也能看出来(出示“丰”字课件),你看,这个古文字中的“丰”,你觉得它像什么啊?
  生:小草。
  师:是呀,多像一株生机勃勃的小草啊。所以它的意思是形容草木非常茂盛。后来随着人类的发展,“丰”字演变成了今天这个“丰”。“丰满”就是说牡丹开得非常大,非常饱满。你会记一记这个字吗?理解了这个词之后,你是不是觉得冰花更美了呀?指导朗读“丰满的牡丹”。
  尊重学生,就应该从尊重学生认识的起点和特点做起;尊重学生,就应该尊重语文、识字的规律。我对原先教学目标的再分解,就是出于此。改变后的教学设计,我没有急匆匆地把三个形容词提出来,而是逐步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读课文,通过观察牡丹的美,整体感受“丰满”,再通过古文字“丰”溯本求源,深入地理解“丰满”,促使学生积极思维,发挥想象,从而真正走进文本。“形象大于思想”,这样一来,学生头脑中留下的已不再是简单干瘪的三个形容词,而应该是三幅生动形象的画面了。达成的目标也不仅仅是理解了三个形容词的意思和用法,而是在亲历一个个生动的场景的变化中、在朗读感悟中自然而然地明白了文章用词的准确性。
其他文献
《螳螂捕蝉》是一篇寓言故事,讲的是春秋战国时期,吴王决定攻打楚国并下令不准别人来劝阻。这时一位少年巧妙地用“螳螂捕蝉”的故事劝说吴王,使他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我在执教《螳螂捕蝉》时,为追求有效教学,从学生阅读心理出发,根据教材本身特点,大胆地对教学内容作了取舍和富于创造性的重组,将教学设计为三大板块进行,这些板块既是相对独立的故事“细件”,又是一个个富于张力的讨论话题。    第一板块:与“螳螂
诗词,它以丰富的情感,深邃的意境,生动形象、含蓄凝练、富有节奏感和韵律美的语言,成为人类精神营养丰富的“滋补品”。千百年来,这些优秀诗篇合着中华民族的脉搏,时时刻刻撞击着国人的灵魂,滋养着国人的性情。因此,深化古诗词教学研究,使之对提升学生语文素养发挥更重要作用,已成为现实的迫切需要。但是,我们聚焦古诗词教学的现状却发现还存在着令人担忧的问题,本文试着对这些现状进行分析,并希冀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与
在教育部制定并颁布的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体验”一词成了整篇文章的一个关键词,贯穿了《语文课程标准》三个部分的主要方面。“体验”作为一种课程取向,体现了阅读中学生语言和精神协同发展的本质,改变了以往语文课堂肢解课文过分理性的诟病。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们都非常注重引导学生去体验教材的情感,挖掘人文内涵。但我们也发现,大多数课堂的体验教学环节,还存在过于肤浅的现象。这让人不觉感叹:体验
活力是大自然赋予每个生命体的密钥,神圣且无法剥夺。它是一种精灵,如果不加引导控制,不仅会浪费生命,还会像一朵黄花般无序疯长,祸害周围。我校加强了对学生的引导,提升成长的内驱力,努力培养个性张扬、心态阳光、乐于创造的学生群体。下面结合实际谈谈笔者对此问题的看法。  一、严格课程实施,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  中小学生正处在生长旺盛期,热情无限,精力无穷,对世界有着浓厚的兴趣。但我们也发现,年级越高,厌学
文本各有特点,学生千差万别,两者要交汇于课堂,教师要完成这神圣的一讲,对文本的准确、深入解读就显得尤为重要。著名特级教师孙双金在谈到对文本解读的重要性时提出,上好语文课,解读文本是第一步,不但要解读文本的“字面意”,更要体味文本的“字中意、字外意”。教师如何相机适时引导,恰到好处地将学生的思维与课文学习的要点紧密结合起来,这一定要建立在课本研读的基础上,发挥教师的教育智慧,设计出智慧型的课堂。  
Maria Grazia Chiuri(中)与14套中的6套特别为上海的秀制作的新设计。Coloco工作室创始人之一NicolasBonnenfant,其工作室与Dior携手打造了这场关注物种多样性、可持续发展概念的春夏秀场。Coloco工作室创始人之一NicolasBonnenfant,其工作室與Dior携手打造了这场关注物种多样性、可持续发展概念的春夏秀场。  最近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让Di
《新课标》指出:“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通过不断的实践和探索,我认为创新拓展教材资源,利用语文教材本身的魅力,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兴趣,激发学生创新学习,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捷径。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主要内容有《寓言两则》《惊弓之鸟》《画杨桃》和《想别人没有想到的》,以及语文园地中的《买椟还珠》等,这些文章故事性极强
课前预习能为学生创造更多观察和思考的时间,为新课学习作好心理准备,从而奠定学习新知识的基础。课堂上学生通过与老师、同伴的对话,就会碰撞出思维的火花,产生质疑与创新,从而营造轻松愉悦有效的数学课堂。现以《角的度量》教学为例浅析如下。  生活中存在着许多“角”,这为学生的学习感知,提供了广阔的背景空间。学生提前认识和接触量角器,对此已有了模糊的感性认识,这为他们直观地观察、实践与探索作了一定的准备。 
浓郁的源头  Alex Do Corte在美国新泽西州的卡姆登出生长大,父亲来自委内瑞拉,母亲是美国人,两人在河对岸的费城相识。八岁前,Alex DaCorte在父亲的家乡生活过一段时间,南美人民对明亮迷幻的色彩、旋转的表面、对生与死的欢庆,无疑对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拉丁美洲文化有一种特定的装饰主题,它激励着我。就像亡灵节的气氛,还有那些浮华的真人大小饰有许多亮片的皮纳塔。”  在Alex Da
21世纪是信息的时代,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现代技术的不断发展,正在越来越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学习方式。多媒体以其融图、文、声、像于一体的独特优势,在与语文“亲密接触”的教学过程中,能为课堂建立一个动态教学环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教师掌探课堂的能力,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语文教学带来了新的活力,因此多媒体教学已被大部分教师认可。在语文课堂的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