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再现吐蕃王朝早期珍贵壁画

来源 :西藏人文地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milygang875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意外发现
  
  2008年7月26日,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技术专家陈祖军、杨曦,卢嘉兵,罗布扎西和次仁朗杰等在拉萨市墨竹工卡县进行文物调查时,意外发现一座寺庙不为人知的废弃库房墙面绘有壁画。库房隐暗狭窄,绘满壁画的墙面因岁月侵蚀,年久失修已遭严重损坏,已经裸露出卵石砌造的部分墙体,屋顶漏雨;中刷的泥水痕迹遮盖了壁画的一些画面,空气中充斥着牲口饲料刺鼻的气味,满地堆挤着杂乱的木料,木料在墙面上磨撞出令人痛心的坑洞。清理之后,断垣残壁和漫漶不清的壁画遗迹逐渐浮现出来,岁月的流逝和时代的变迁增添了壁画的沧桑感,萦绕在壁面之上的虔诚灵魂和庄严美感瞬间感染了在场的工作人员,面对这铺残破的壁画,大家心中都萌生了一个期待解开的谜团一一这些壁画是什么时代的作品,这座建筑究竟始建于何时?
  
  蛛丝马迹
  
  为解开这座建筑与壁画的时代之谜,我们首先从藏文史料入手,夏格旺堆先生是西藏文物保护研究所藏文文献和考古专家,在他的努力下,我们在《黄琉璃》、《如意树》,《藏蒙宗教源流》、《东嘎大辞典》,《红史》 《卫藏道场胜迹志》。《止贡寺志》等藏文文献中查找到了该寺沿革的蛛丝马迹,,根据文献记载,这座建筑最早应是松赞干布为妃子赤萨孟姜所修建的祈愿寺,始建于公元7世纪吐蕃王朝,时称尼玛拉康,文献记载殿内有四柱,并供大日如来,无量光佛,不动如来,八大菩萨、马头金刚,金刚手护法神共13尊塑像。约10世纪晚期,律藏下路宏传代表人物鲁梅楚臣喜饶在此略做修葺并新建拉康(佛殿);,此后,藏传佛教噶当,宁玛,觉囊,止贡噶举、格鲁等教派均有高僧在此住持弘法,公元19世纪,归属布达拉宫郎杰扎仓管理,成为其属寺,20世纪50年代以后,寺庙破败,尼玛拉康外墙回廊被用作马厩、牛圈、储物间,墙面上珍贵的壁画殿堂内泥塑已遭残损。
  经过大量考证之后,我们发现,第一,尼玛拉康殿内的泥塑残存格局与文献记载完全相同,第二,13尊泥塑残存头光,须弥座的造像风格具有明显的早期样式,与青海玉树勒巴沟吐蕃摩崖石刻、四川石渠洛须照阿拉姆摩崖石刻,与山南扎塘寺,日喀则艾旺寺等/~11世纪造像风格近似 第三,尼玛拉康与措钦大殿的地面有明确的地层堆积关系,尼玛拉康的地面低于措钦大殿约一米,这也间接说明了尼玛拉康的建筑年代偏早,第四,更重要的是,尼玛拉康外墙体与其他殿堂的遮盖关系表明了这座古老建筑的以尼玛拉康为主体逐渐增建的历史证据,至此,这座古代建筑的面纱亦被缓缓揭开,珍贵的壁画也逐渐显现出令人惊异的真像。
  
  吐蕃画谜
  
  吐蕃王朝(公元7—9世纪中叶)时期佛教分别从唐蕃古道,蕃尼古道文化线路传入安多、卫藏和康区,由于尚未发现确凿无疑的实物证据,学界对这一时期藏传佛教绘画的认识知之甚少,分歧较多。~般认为大昭寺二楼东北角壁面上的壁画、二楼藏王自修室的壁画及布达拉宫法王洞壁画,是吐蕃时代的绘画遗存。除此之外,少量的贝叶经插图也被认为是吐蕃时代的作品。但是上述作品模糊不清,疑点重重,尤其贝叶经插图南亚风格元素过于浓厚,有可能是从古代印度传入吐蕃的。所有关于吐蕃时代绘画的讨论至今仍无定论。
  从吐蕃王朝分裂之后到后弘期之前的这段历史西藏壁画的残存仍然极其罕见,其分布范围主要在西部划区,有拉达克的阿基寺部分壁画、塔波寺部分壁画、阿里的托林寺迦裟殿塔内壁画 东嘎皮央洞窟部分壁画这些早期壁画均是受中亚文化影响的克什米尔风格,令人奇怪的是,这种风格样式没有广泛传播到卫藏地区,至多传播到下部阿里孔塘地区(今日喀则地区吉隆聂拉木县一带)。而在卫藏区域,如今只见扎塘寺、夏鲁寺部分壁画残存。这两处壁画的风格样式则是源于古代印度波罗王朝的艺术传统和风格元素。学界只能借助上述壁画遗迹的继承关系猜测吐蕃时代的壁画风貌。而尼玛拉康早期壁画的发现,意味着将重新改写卫藏地区世纪的艺术史,它与扎塘寺、夏鲁寺的风格联系显得尤其引人瞩目。我们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假设 如果尼玛拉康的建筑主体是吐蕃时代的,那么其墙体之上的壁画的绘制时代,则有两种可能,要么与建筑同时,那样的话,尼玛拉康壁画就极可能是吐蕃时代的作品;要么晚于建筑时代,如果这个推测成立的话,那么,这些早期壁画的时代下限在哪里呢?
  时在西藏考察的西藏艺术史专家谢继胜先生。熊文彬先生,廖旸女士,以及西藏美术史专家、著名画家于小冬先生先后分别对尼玛拉康进行了考察,提出了新的看法。谢继胜先生对尼玛拉康三佛的排列方式产生巨大困惑,他指出释迦牟尼佛或大日如来与八大菩萨的格局是吐蕃时代佛教艺术流行的样式之一,这种例证能够在敦煌吐蕃窟,安西榆林窟、山南吉如拉康、扎塘寺找到,但尼玛拉康殿内三佛并排与八大菩萨的格局显得难以理解,这种新样式的发现,足以证明尼玛拉康的重要价值,同时这也是一个需要揭开的不解之谜。于小冬先生从美术史的角度和专业画家的眼光重新审视了尼玛拉康的早期壁画,他认为这铺壁画具有圆润秀挺、大气典雅的艺术品格。以横排主尊连续构图布局,主尊双眉欲连的画法具有典型的阿旃陀石窟壁画的南亚化特征,莲叶,眷属富有写实特点,色调以红为主,整体格调与扎塘寺、夏鲁寺早期壁画,以及热振寺传世绿度母唐卡有明确的风格联系、如果判断壁画早于11世纪的话,那只有可能是9世纪的作品,因为在朗达玛灭佛的100年间西藏的佛教艺术归于沉寂。无论如何都可见尼玛拉康早期壁画的珍贵价值。
  
  精绝之美
  
  尼玛拉康早期壁画的发现,是继扎塘寺早期壁画之后的又一重要发现。它为重新认识卫藏腹心区域藏传佛教后弘期早期藏传佛教艺术史,图像史,文化传播史提供了新的实物证据,并与扎塘寺,夏鲁寺早期壁画共同构建起了卫藏区域藏传佛教绘画的历史文化地理空间关系,为我们指出了这些寺院早期壁画不同的文化来源,各异的本土风貌。
  尼玛拉康早期壁画的价值在于,绘制时代早于扎塘寺、夏鲁寺壁画,艺术品格高于后代所有壁画作品,这是因为,第一,尼玛拉康壁画在造型能力方面所传达出来的自信、从容、圆熟、大气超越扎塘寺水准,堪称西藏壁画一绝,第二,上中下的构图方式及花蔓和饰品的写实与立体表达与扎塘寺时期壁画一致,体现出阿旃陀石窟壁画传统的写实气质。第三,从美术史语言表达方式来看,就简约与繁缛的发展脉络而言,尼玛拉康壁画表现出早期佛教壁画艺术的简约概括。第四,从线描语言来讲,尼玛拉康壁画所采用的可自由改动的复线与印度阿旃陀石窟壁画相近似,这种表达在此后的西藏壁画中是绝无仅有的。第五,尼玛拉康壁画色彩选择极为精简,在有限的色彩运用当中表现出丰富,微妙而和谐的色彩关系,这种响亮雅致的色调,后代壁画再也无法望其项背,第六,尼玛拉康壁画的色层极薄,大量表现透出底色的渲染与勾勒,与阿旃陀石窟壁画的色层几乎相同。这与后代石色填满后再勾勒渲染的技法极为不同。第七,尼玛拉康壁画技法中的虚实节奏极为精妙,有效地差别了人物皮肤,璎珞,服装,花蔓,器物之间的丰富质感。这与后代壁画有实无虚缺乏虚实节奏的技法完全不同。
  2008年国家文物局确定尼玛拉康文物调查工作为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重要新发现。
其他文献
【摘 要】计算思维是小学信息技术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而“算法与程序设计”模块是培养学生计算思维的重要载体。在教学研究和应用中,教师应在观念上,重视计算思维的培养;在教学中,融入计算思维的训练;在评价上,注重计算思维的反馈。由此,着力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为学生学习高级程序语言奠定基础,形成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更好地适应未来的社会。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计算思维;算法与程序设计  计算思维,
和藏族、门巴族一样,珞巴族也是世居西藏高原的古老民族之一。从遥远的古代起,他们就生息于喜马拉雅山东南,现中国西藏境内以米林、墨脱、察隅、隆子、朗县等县最为集中。千百年来,珞巴人始终保持着与门巴族、藏族、汉族等多个民族的相处及交融。  由于高山阻隔,过去珞巴族人与外界接触很少,社会发展缓慢,直到20世纪50年代珞巴族各部落还在使用刀耕火种的原始方式从事农业生产。除非学术性专著,目前一般媒体及网络,对
在布达拉宫里,十分引人注目的,除了那些奇珍异宝,还有殿内的壁画。在一千多年前,古老的工匠们在绘制壁画时采用了一种神秘特殊的颜料——将矿石或植物研磨制成粉末,再混合牛皮熬制的胶,调成艳丽的色调进行壁画绘制。此种制作工艺曲折辗转,流传至今,被现代人奉为最珍贵的颜料,并小心翼翼地用于唐卡、壁画或建筑彩绘。这在西藏,是一种最经典的颜料用法,因为这种颜料会随着时间的流淌使色泽变得更加浓郁鲜亮。不知道古时有多
在有“西藏粮仓”美称的林周县,正绿得漫延的青稞田,装满两侧仍显疏黄的平阔山谷。一路上不时有家雀和啄木鸟,掠出蓝天白云下的杨树林,偶尔歇脚田地和溪边之后,又迅即飞离。此时,山脚边的庭院里,轮椅上117岁的阿麦次仁似睡非睡,她喜欢晒太阳,可以大半天坐在客厅外的遮阳伞下,在不是很晒的时候,家人会把她挪到院墙边的拖拉机旁。墙外以西的土地阿麦次仁并不陌生,就在三年前,田垄间还能看到她数十年拾掇庄稼的身影。然
《桑登分到了土地》是1959年7月西藏民主改革期间,摄影家蓝志贵摄于山南拉加里的作品。桑登曾经是拉加里地方的一名奴隶,在两个多月的采访中,蓝志贵连续拍摄了《桑登求乞》、《桑登欢迎平叛解放军》、《桑登分到了土地》等系列图片。真实地记录了那个时代的变迁。《桑登分到了土地》对人物表情的瞬间把握,使这类题材具有了极高的人文价值和艺术价值。
【摘 要】体态律动是指在聆听音乐的同时以身体运动来体验音乐,并将这种体验转化为感受认知。结合小学人音版教材的部分教学片段,教师可以从深挖文本,汲取音乐元素做起,引导学生运用体态律动唤醒感受力、绽放表现力、迸发创造力,从而唤醒学生的音乐本能,激发其音乐潜能,帮助其获得通向音乐联觉之门的钥匙。  【关键词】体态律动;音乐;想象;创造  体态律动源于音乐教育家爱弥尔·雅克·达尔克罗兹,所谓体态律动就是指
由于海拔高,干燥、降雨量少,空气稀薄,氧气不足,紫外线辐射强,气温比较低,甚至冬季严寒,使得高原面成为一种极端的地理和气候环境。冰冻、干旱、缺氧和强紫外线辐射,这对很多生物来说,是很不利的。因此,能够在高原极端环境下适应、生存和繁衍下来的物种并不多。如同登山一样,能够登上顶峰的只有少数,而相继有一些,是在登山过程中,停留在了不同的海拔层面上;而且,不同的动物类群,如同不同的“登山队”,都有这样的情
在俄罗斯发展军用系留气球系统的历史长河中,既品尝过辉煌灿烂的喜悦,也经受过欲火重生的磨难。今天,俄罗斯试图以崭新的面貌,重新迈入世界军用系留气球发展强国之列。  曾经辉煌  如果20世纪20-40年是苏联军用系留气球系统探索发展阶段的话,那么,20世纪50-80年则成为苏联军用系留气球系统发展的成熟时期,为其推波助澜的恰恰是二战后的苏美两大军事集团冷战对峙。  1949年4月4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引导学生从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发现问题,开展多样化的实践学习,注重知识和技能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这就是说综合实践活动主题应来自学生,来源于每一个学生的想法要求,来源于学生自身的生活、经验、需求。“小调查”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最常用的、最有效的活动方式,如何使它更接地气,是值得广大教师研究的课题。本文笔者以《关于我校同学“水杯”使用情况的调查研究》为例,从课题的提出、过程的实施
【摘 要】钢琴即兴伴奏能力作为音乐教师必备的基本技能之一,在音乐教学实践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就宁波市奉化区而言,当前小学音乐教师对伴奏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即兴伴奏水平存在不均衡的特点。要提高小学音乐教师的即兴伴奏水平,必须加强其对音乐理论知识的学习,使其扎实钢琴弹奏的基本功,重视即兴伴奏在课堂教学中的设计与应用。学校还应保障音乐教学硬件设施的优质配备,帮助音乐教师扎实理论基础,提高实践能力,灵活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