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中学生应知的民族服饰瑰宝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gzi2292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旗袍,是中华民族不可多得的服饰瑰宝,女性著之或妩媚或素雅,魅力尽显,可惜教材对此并无充分描述,而学生又兴趣极大,为弥补这一缺憾,本文尝试对旗袍历史知识进行一定的丰富,一来呵护学生兴趣,延续其学习历史的热情,二来帮助学生了解并继承优秀的文化遗产。
  【关键词】旗袍;演变;民族知识
  “到了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的服装更是五花八门,有人穿西服,有人穿粗布大衫,还有人穿旗袍……”这是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材在必修二中对旗袍的唯一一次提及,但授课时学生却表现出极大兴趣,基于这一情况,笔者尝试着对旗袍历史知识作了如下一些丰富。
  一、旗袍是什么?
  首先,旗袍属于“袍服”——一种上下一体的服饰,而非上下两截。《辞海》定义:“旗袍原是清满洲旗人妇女所穿的一种服装,辛亥革命后,汉族妇女也普遍采用。经过不断改进,一般式样为:直领,右开大襟,紧腰身,衣长至膝下,两侧开叉。并有长、短袖之分。”学界往往把上述释义中所说的“清满洲旗人妇女所穿的一种服装”称作“满清旗装”或“旗女之袍”,而把辛亥革命后“经过不断改进”的旗袍称作“民国旗袍”。两者的关系是:民国旗袍由满清旗装演化而来。
  二、历史上的旗袍是怎样演变的?
  1.“满清旗装”阶段
  入关以前,由于旗人重骑射且天气寒冷,所以旗装衣身瘦长紧窄;入主中原后,骑射废弃不用,生活日益安逸,加之受到汉文化的影响,旗装就变得宽大起来。“基本样式是:立领、右大襟、全身较宽松,长袖、上下直线剪裁、下摆宽大、不开衩。通常在领口大襟袖边下摆处,镶饰刺绣花边或其他颜色的边款。”可见,当时旗装的线条就是以平直为要,完全遮蔽女性身材。如果从正面观察这种服装,就会发现她自上至下都由整块衣料剪成,连腋下的收缩都不明显,胸、肩、腰、臀完全呈直来直去的“TA”字形态,绝无半点后世旗袍的“S”形美感。而且,依当时的服制上环颈部,下掩双足,袖口平直宽大,将整个女性的躯体严严实实地笼罩起来,绝不露半寸肌肤,这与后世旗袍的“透、露”也是大相径庭。
  2.“民国旗袍”阶段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这之后的一段时间,由于社会上的排满之风,旗袍一度被看做满清的象征而遭到汉族女性的排斥,而一般满族女子由于害怕革命,也是“大半旗妆改汉装,宫袍裁作短衣裳”,改变为汉族女子装束(封建遗老遗少除外)。1912年10月3日颁布的《民国服制》更规定:女子礼服上用长与膝齐的对襟长衫,下用长裙。这种上下两截的服制完全推翻了旗袍上下一体的袍服样式。所以“女性在民国初年,多流行上衣、下裙,旗袍也有穿着者,但不普遍”[3],这一现象一直从1911年持续到1920年左右,在这期间可以说旗袍暂时退出了历史舞台。
  但旗袍的暂时退出并不是被人们遗忘、抛弃。经过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洗礼,年轻女性的思想得到了极大的解放,越来越追求个性的张扬。加之1840年国门打开后外国思想不断渗入、西方审美观念不断影响,20世纪20年代开始,越来越多的新派女性的着装开始融入西方的审美元素,即:“追求人性美、人体美,讲究个性,充分表现甚至夸张人体线条……认为服装是装饰美化人的美好形体的,崇尚人体的精确和谐之美。”通俗地说:新派女性们开始认识并追求西方人所提倡的“曲线美”了!而在这方面,旗装上下一体的袍服样式显然具有上下两截的服饰所无法比拟的优势——她能更流畅、更清晰地展现女性的身形曲线。于是,20世纪20年代初,一度被摒弃的旗装又再次在新潮女性当中流行起来。至于这一幕发生的地点,毫无疑问是在上海,因为,上海是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直接参与城市,同时还是当时中国最开放的地方,不断接受着西式生活方式及思想观念的影响——“据统计,日本时装在上海流行仅需一个月,巴黎的新款时装流行到上海也只需三个月。此时的上海妇女们思维空间的扩大使她们充分领略到西方服饰的曲线之美”。
  传统旗装宽大平直的样式肯定是无法满足新派女性的上述审美追求的!于是20世纪20年代,新派女性对旗袍进行了合乎情顺乎美的改革——抛弃传统的直线裁剪技术,以西方花边工艺加上紧身服折裥法加以改良,强调腰身曲线,追求衣料的贴身合体。如此,从“满清旗装”到“民国旗袍”的转变终于迈出了最关键的一步,同时也“迈出了中国服装表现立体造型第一步”。
  进入20世纪30年代尤其是30年代末,旗袍发展进入鼎盛期,在这一阶段,旗袍的款式和造型全面进入立体造型时代,忠实地勾勒出人体的轮廓曲线,烘托出女性的曲线美,衬托出典雅含蓄的东方女性的风情。同时“开衩”出现,将女性的美腿时隐时现,更加增添了妩媚和神秘,此时旗袍已发展成兼容中西颇具特色的时装,以生动流畅的手法表现了女性的魅力,为民国女性增添了美妙而丰富的时代风采。
  三、影视剧中的旗袍是否与史实相符?
  在民国题材的影视中,女主角的旗袍总是必不可少的,比如《花样年华》中的旗袍妖娆万分;《梅兰芳》中的旗袍质朴素净;《金陵十三钗》中的旗袍高领低衩、曲线玲珑。
  但不得不说的是,这些影视剧中的旗袍并不完全符合史实。事实上,1937年前后的南京人,不管是达官显贵、社交名媛还是市井妇人,所穿的旗袍从用料到样式、装饰,都倾向于俭朴,并将这样的旗袍视作一种爱国表现。
  四、结语
  阅读对学生的发展是多么重要,而尊重学生兴趣的知识补充与阅读其实更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对旗袍历史知识的丰富——借助学生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潜移默化当中使学生乐于“继承优秀的文化遗产” ——其实就是基于该观念的一次粗浅尝试。
  【参考文献】
  [1]《辞海》[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79:1552.
  [2]郭斐.《从旗袍的变革看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走向》[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01,(4):45.
  [3]陈婷.《微风玉露倾,挪步暗生香——追述民国年间旗袍的发展》[D].四川:四川大学艺术学院美术学,2005:34,37,44,37.
  (作者单位:江苏省白蒲高级中学)
其他文献
【摘 要】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感情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个土壤上。由此可见,情感在教育教学中的地位不可小觑。小学美术课程的开设目的不仅是教会学生利用画笔,创作作品,而且是通过美术课程,学生情感得到熏陶与感染。美术课程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因素,教师可以深入挖掘,在课堂上渗透情感,促进教育的生成。同时,作为一线美术教师,还应深思如何渗透情感,提升教育有效性?  【关键词】小学美术;情感教育
期刊
【摘 要】英语学科饱含着丰富的人文性,需要英语教师深度挖掘教材内容中的人文因素。但由于长期以来,众多英语教师只看到其工具性(用于交际)的一面,而忽视了英语中的人文性,导致学生的语言学习目的与学习初衷相偏离,使英语教育黯然失色。因此,在新课程背景下,英语教师应以人文性为突破口,关注学生学习策略,使学生的人文素养逐渐得到提升,学习策略不断形成与发展。  【关键词】人文性;策略;课例  《义务教育英语课
期刊
【摘 要】作文占据着整个语文的“半壁江山”,作文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但它也是一个重点,因此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决不能忽视作文教学。而在作文教学中,题目的拟定又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是一篇作文的眼睛,是一篇作文的缩影,笔者在长时间的实践教学中,以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为范例,总结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拟题方法。  【关键词】作文教学;拟题方法;对策  提起作文,学生头疼,老师也头疼,但作文在高中语文中又
期刊
【摘 要】当下英语课堂缺少灵动性与生命性,“导入·自读·赏析·提炼”教学模式从真阅读角度出发,以提升学生英语阅读水平和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构建符合语言规律的教学方法。导入是铺垫,自读是基础,赏析是提升,提炼是重点,四个环节相互联系,又各自阶段侧重。  【关键词】阅读教学;模式;新视界  一、问题的提出  当下的英语教学功利性色彩严重,英语课堂作为语言教学的课堂,却沦为习题的课堂、语法讲解的课堂,其
期刊
风靡全球的立体电影将3D技术推向高速发展的轨道,那到底什么是“3D”?“3D”是英文“Dimensions”的简称,中文是指三个维度、三个坐标,即有长、有宽、有高,换句话说,就是立体的,是相对于只有长和宽的平面(2D)而言。我们对这世界的任何发现和创造的原始冲动都是三维的。中学语文课堂也有自己的三维世界。那么中学语文的三维世界是如何构成的呢?  一、电化教学手段构成中学语文课堂的“高科技”  随着
期刊
【摘 要】老舍先生于1931年写的《济南的冬天》以其独特的场景描写和作者对济南冬景及济南的挚爱之情被选入多种版本的语文教材,是写景抒情散文的优秀例作。作者借助语言工具传达内心炽热情感的过程,就是文本形成的过程。而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要全面系统、客观真实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传递的情感,需要找到一条阅读文本的有效途径。笔者认为抓住《济南的冬景》中作者高超的修辞艺术,读者才能真正感受作者在表情达意上的语言美
期刊
【摘 要】想要让学生学会英语自主学习,必须通过教师的引导和指导,提升和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教给学生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以适应当今社会提倡的终身学习。  【关键词】习惯;兴趣;方法;自主学习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把“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英语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放在首位。美国未
期刊
【摘 要】全面而快速地推进新课程改革是当今对学校所提出的迫切要求。学校教育的理念是以教学为中心,因而课堂教学应是实施新课程改革的主阵地。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更好地推进新课程改革?我认为关键是从教材、学生、教师这三方面入手,“激活”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让语文课堂教学活起来。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语文;激活  一、激活教材——根本  教材是学生“学”、老师“教”的根本,但如果一味地死啃书就失去了学习
期刊
高中英语在高中阶段非常重要,在高考中占分比也很重,如何提高高中生英语的听说能力,笔者在教学中做了“游戏教学”尝试。  英语作为全世界使用最广泛的语言,不管它的词形变化有多么复杂、语法规则有多么繁多,从本质上来讲,就是一种交流的工具,存在于我们每天的生活当中。因此,英语听说能力的培养是必要的,特别是在英语学习的高中阶段, 教师要从“听说”入手,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创设丰富多彩的语言情境,提高学生学习英
期刊
【摘 要】伴随着初中英语新课改的实施,不少一线教师开启了英语课堂教学的改革发展之路。在笔者看来,新课改的实施更是对传统教学提出了挑战。传统教学只注重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把握,但是对于口语交际、听说能力方面的发展和培养比较欠缺。所以要想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需要创建灵动的教学课堂:开设情境教学,激发学生兴趣;创设和谐环境,推进课堂互动;改革评价方式,促进教学相长。  【关键词】初一学生;英语听说能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