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职工尤良英和她维吾尔族兄弟的故事

来源 :新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54685294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个是泼辣干练的重庆妹子,一个是和田皮山县的农民,他们用十几年的时间演绎了一段感人的故事。
  十年前,尤良英和麦麦提·吐鲁普在一次偶然的招工、打工经历中相识;十年间,她不仅在他妻子重病急救时给予真诚援助,还手把手教会他棉花、红枣种植技术,先后借出近20万元帮助他发展核桃、红枣、葡萄等果品种植,引导他走上勤劳致富的道路,成为当地的致富带头人,演绎了一段互帮互助、跨越民族界限的骨肉亲情………
  朴素的心愿
  盛夏的塔里木骄阳似火,听说麦麦提·吐鲁普这几天又到十一连打工了,带着几分好奇,笔者等人于7月14日对尤良英和麦麦提·吐鲁普进行了一次面对面的采访。
  “在我们家最困难的时候,大姐一家帮忙救了羊缸子(维吾尔族对已婚妇女的称呼)的命,我们这一辈子都记她的恩。”麦麦提·吐鲁普说。
  “麦麦提以前劳动‘塔希朗’(维吾尔语,不行),怕吃苦,为此我没少生气、没少想办法。”出乎意料,尤良英好似并不给她的维吾尔族兄弟麦麦提·吐鲁普留面子。
  2005年8月,种植220亩棉花的尤良英来到阿拉尔,招回麦麦提和羊缸子贝丽古孜等24名维吾尔族拾花工。拾花结束后,麦麦提一家带着几千元拾花费回到皮山老家。2006年1月,尤良英接到了他的求助电话:“老板,帮帮我,贝丽古孜生病做手术,急需1万元钱,能借的地方都借了,做不了手术她就没命了!以后有钱了我一定还你……”
  借还是不借?尤良英心里犯怵、犹豫不决:自己一家种200多亩地,辛辛苦苦干一年也只挣3万来块钱,万一收不回来打了水漂怎么办?“少1万块穷不了自己,但却可以帮助一个困难的家庭,挽救一条宝贵的生命,还可以交一个真心的维吾尔族朋友。”就这样,她不顾家人的反对,亲自为麦麦提汇去了1万元钱。
  两个多月后,麦麦提再次打来电话,邀请尤良英去他家做客。抱着收回1万元借款的心态,她独自一人来到了麦麦提的家。眼前的一切让她惊呆了:那里一片荒凉,到处是石头,寸草不生,房子是泥糊的土墙、杨树枝盖的顶棚、低矮破烂,没有一件值钱的家具,一个土炕上摆放了几床被子。
  晚上人群散去,尤良英连说带比划慢慢询问他们的生活状况。麦麦提含着泪比划着说,羊缸子治疗卵巢囊肿、阑尾炎欠下了两万多元的债,一家人靠天吃饭,只能靠微薄的低保金度日,加上养育3个小孩,还有年过八旬的母亲,有时吃了上顿没下顿,日子过得非常清苦。“老板,对不起,你的钱我们暂时还不了。要不今年我还去给你捡棉花……”麦麦提说。
  看着眼前的场景,尤良英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小时候在老家农村吃不饱、穿不暖的画面一一浮现在眼前。她暗自立下了一个朴素的心愿:一定要帮助他们家脱贫致富、过上和兵团职工一样的好日子,这是我作为一名兵团职工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思想的转变
  “麦麦提,我年龄比你大,就把你当自己的兄弟。到兵团来吧,大姐的地管理需要劳力,可以为你们提供一份工资收入;你们也可以给其他人打工,学习兵团先进的种植技术。”尤良英与麦麦提进行商量。
  从这一刻起,麦麦提就把尤良英当成了自己的大姐。
  2006年4月初,麦麦提一家来到了尤良英所在一师十三团十一连,开始了与兵团职工同吃同住同劳动的日子。可是,麦麦提等人一开始承受不了一天八小时的辛苦工作,干上三天就想休息两天;挣点钱就花光,根本不考虑如何存钱致富过日子;遇到巴扎天,地里活再忙,哪怕什么也不买,他都要去啃个馕、吃碗凉皮子,也要去逛一圈。
  发现问题的连队领导对她说:“小尤啊,跨越民族的亲情和友谊是要用智慧来维系的。你既然管他叫兄弟,就得像对待亲人一样有耐心。工作生活中的一些矛盾,生上两天气就过了,谁会和自己的亲人较真呢?”
  “大姐不仅带我们劳动,还带我们到有钱的职工家里参观说,你看他们房子好、条件好、有的汽车也有了,‘普鲁’(维吾尔语,钱)都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都是辛辛苦苦干出来的。”麦麦提说,“这让我们很惭愧,劳动也慢慢地认真了,也不再怕苦怕累偷懒了。”
  这一年,麦麦提一家通过管地、拾花、打零工,年收入2.万元,基本还清了所欠的债务。尝到了劳动带来的甜头,麦麦提的干劲更足了,从思想上认识到,只有通过勤劳的双手才能改变命运。
  共同的目标
  2007年以后,麦麦提不仅每年都为尤良英管地,还把自己在木奎拉乡的地种成棉花,一年在皮山和十三团之间来回奔波好几回。
  “以前我们大队、乡里棉花亩产80公斤、100公斤、最多150公斤。”麦麦提说,“现在我的棉花一亩地300多公斤。我把在兵团学到的技术带回去,他们都听我的。现在县里、乡里很多人都去参观我们的棉花,我也很有面子。”麦麦提自豪地说。
  2009年,十三团进行农业结构调整,推广一份棉花、一份枣园的“田+园”种植模式。又干了一年农活的麦麦提在年底返家前告诉尤良英:“大姐,你们能种红枣、种果树,我们家的地也能种吗?”
  尤良英没有马上答复,因为团场也刚建园,自己也是红枣种植的门外汉,心里没有底。2010年3月15日,尤良英和丈夫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再次踏上去麦麦提家的路程。
  在实地考察后,尤良英向麦麦提建议,温宿万亩生态林的核桃林场,土地条件和你们这儿差不多,也是在石头缝里种成功的;今年你先试种一些,成功了明年再扩大种植;红枣也育上一些苗,明年再进行嫁接。
  2011年春天,尤良英和丈夫带着5万元现金来到麦麦提家,准备帮他一起嫁接枣树。这时的麦麦提开始犹豫了,投资这么大,万一亏了果树不挣钱又该怎么办?以前他从没有见过这么多钱。
  尤良英告诉他:“好兄弟,有大姐在,你怕什么呢?亏了还有我呢,不试试怎么知道呢?”就这样,尤良英先后引导麦麦提种植红枣、核桃,葡萄等30多亩,借了还,还了借,陆陆续续借给果园启动资金、生产资料费、生活费近20万元。每到枣树修剪、疏密、扩冠、整枝、环割等关键技术环节,尤良英都要抽空亲自前去进行技术指导。
  2014年,麦麦提的果园盈利三十多万元,一家人高兴万分,盖了5间新砖房,添置了家具、电器,日子越过越甜美。
  一道“感恩菜”
  在尤良英的记忆深处,深藏着一段刻骨铭心的记忆。2013年6月,麦麦提和朋友在皮山县郊区合伙办起了一家农家乐。开业那天,她作为特邀嘉宾参加典礼,看着的菜单上有一道“感恩菜”,便问麦麦提这是什么菜,他却只是笑而不答,带着好奇点了这道菜。当“感恩菜”端上餐桌时,一阵感动的酸楚涌上尤良英的心头。原来前两年,尤良英查出患有乳腺囊肿,而经常吃蒲公英会缓解这种病症。
  一向坚强的渝妹子尤良英流着热泪吃完这盘菜,酸甜苦辣成五味俱全、感慨万千。看似一盘普通的凉拌菜,却饱含了两个不同民族家庭之间多年的情谊;饱含着麦麦提真正把她当作自己亲人的骨肉深情……
其他文献
五月的边疆,花草树木开始葱茏起来,一场雨下来,天地间微尘不兴,都随了风雨从天而降。  一滴滴,顺着绽绿的树叶落下,似一条通向过往的线,在空气中将思念汇集。一条条,似脑海中纵横交织的线,记录我数十年的人生轨迹,细述着曾经的经历与梦想。  2004年,大学毕业之际,面临着工作和参加“西部计划”的选择,我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到现在,整整十年。  十年是个有
期刊
“各位旅客请注意,由济南发往乌鲁木齐的K1338次列车准备检票,请各位旅客准备好车票排队,依次检票。”  当我听着广播随人潮又一次登上这辆列车时,我的记忆深处总会不自觉地想起2013年的那个夏天,那个让我疯狂的夏天,那个让我记忆深刻的夏天。  我开始和其他同学一样进入找工作的大军中,直到那一天,我在网上看到了团委面向全国招募西部计划志愿者,我开始心动了,进入系统填报了志愿,第一志愿是新疆。  先不
期刊
“我是农民的儿子,我要留在这里。”大学生村官邓策,不是新疆人,却胜似新疆人。从大学毕业后,他选择在新疆择业、创业、安家。  邓策,不是新疆人。1983年,他生在陕西省汉中西乡县,20岁前都生活在那里。  邓策,是新疆人。2003年考入新疆农业大学后,选择在新疆择业、创业、安家。  他,一米六七的个头,身板单薄,利索的小平头衬着黑瘦的脸,常穿一套洗得有些发白的迷彩服,好像随时待命出发的战士。  20
期刊
“卢老的一家,堪称国共合作抗日的微缩版,抗战,一个人,一个家族的命运向来都是历史洪流里的微缩版。”原新疆侨联主席梁日明说。  他是中国人、出生并成长于马来西亚,日本侵略中国时,他义无反顾地回到战火纷飞的祖国,加入到抗日救国的行列之中。  他就是今年95岁的抗战老兵卢璋。  “卢老的一家,堪称国共合作抗日的微缩版,抗战,一个人,一个家族的命运向来都是历史洪流里的微缩版。”原新疆侨联主席梁日明说。  
期刊
对毕业时的种种抉择,我选择了服务西部计划。  因为,今天,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奋斗的青春最美丽!  我所服务的单位是哈密地区伊吾县下马崖乡人民政府,这是一个维吾尔族聚居乡,地处中蒙边境,全乡478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当时生活着不足225户,774口人,到处戈壁蔓延。  一到单位,我就被分在了下马崖乡党政办,负责协助党政办主任撰写全乡的信息,收发传阅上级政府下达的机要信息和OA公
期刊
马飞宇第一次来乳品厂,见到眼前一堆瓶罐和各种试剂、仪器后,这个喜欢化学的姑娘兴奋极了。换上蓝色员工装后,她有模有样地投入到了工作中。  7月27日早上9时30分,中学生宋若溪和马飞宇早早来到克拉玛依绿成公司,准备进行职业体验。在进行了安全和岗位要求学习后,两人前往绿成公司乳品厂。  原奶检验要认真  虽然平时大家经常喝牛奶,可它们是怎么被生产加工出来的?对两位同学来说十分陌生。  马飞宇第一次来乳
期刊
[摘要】互联网是现代高科技的产物,是人类社会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但是,互联网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又会引起种种困惑。本文作者作为学院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教师,结合作者的工作经验,分门别类地探讨了青年人应对网络困惑的方法和对策。本文将当代大学生所面对的主要网络困惑分为六个方面:1.网络游戏问题;2.自媒体(博客、微博、论坛等)发布问题;3网络交友(微信、QQ、陌陌等)乃至网恋问题;4.浏览政治或情感上不
期刊
踏着青春的脚步,带着纯真的梦想,怀着一腔热情,义无反顾地选择了貌美神奇的大美新疆,毕业的第一步走得很坚定。  大学生——志愿者——结婚——生下可爱的女儿……近十年的岁月,我从一名意气风发的志愿者转变为扎根新疆、奉献新疆的儿子娃娃。  2005年8月,我作为“西部计划”大学生志愿者到塔城地区和布克赛尔县和什托洛盖镇人民政府服务,具体负责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服务期为一年。  除积极做好自己本
期刊
且末县这一对维吾尔族夫妻共有3个子女,竟把每一个都培养成且末县、乃至巴州的高考状元,3个子女全都考进全国知名大学,其中两个女儿毕业后,放弃内地高薪职位,回家乡照顾父母,这在当地,无不令人称赞。  这是一个奇特的家庭。  父亲斯迪克·热合曼,53岁,校工、牧民。  母亲哈斯也热提,50岁,家庭妇女。  大女儿古丽麦尔耶姆·斯迪克,28岁,且末县2005年的“民考民”第一名,被中国政法大学录取。  二
期刊
开朗豪爽的“塔城族”,是多民族文化融情结出的硕果;“花开得放肆,天蓝得过分”是塔城人引以为豪的生态名片。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六十年以来,塔城地区的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特别是2010年以来,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大潮中,塔城地区不仅实现了经济指数的上扬,塔城人民的幸福指数也不断攀升,这一切不仅体现在钱袋子鼓起来了、车轮子转起来了,更体现在清新的空气、宽敞的住所以及每个人舒展的笑脸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