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等对话中教学语文

来源 :新课程改革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ssionz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话教学是一种强调通过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式的相互作用来达到学生自主和自由发展的教学。它是新课程的热点与亮点问题,在改善教学方式上发挥着特殊作用。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享有“平等对话”的自由呢?
  
  一、教师与学生的“平等对话”:和谐相处
  
  对话教育认为,师生的关系应该是互为主体的平等关系。为此,教师应该主动把自己的地位“降”下来,把学生的地位“升”上去。努力做到以下三点:
  1、做一个忠实的听众。我们认为要实现对话教学,教师要学会倾听。老师要做孩子们忠实的听众,认真地倾听他们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营造一个自由、轻松的学习环境,让孩子们如痴如醉地探究、体验、交流,或发表自己的见解,或补充同学的发言,或互相启发。或自由组合朗读……教师要以欣赏的眼光看、听。适当地作些点拨。
  2、做一个友好的伙伴。教师要敞开心扉与学生进行对话,要与学生友好相处,这样孩子们才能全身心地投入交往中。师生之间在感情、兴趣、个性、思维、人格等多方面进行交流和互动,教师和孩子们成了合作的伙伴。这样,教师关注的不再是学生学习的结果,而是每个学生学习和发展过程中的即时状态。
  3、做一个出色的主持。在对话教学中,教师要做“节目主持人”,说具体一点,要做“谈话”节目的“主持人”,以自己的智慧启迪学生的思维,更多地让学生走向前台,展现他们的思想。在多向交流中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二、学生与学生“平等对话”:交流互动
  
  “平等对话”离不开学生与学生的交流互动。这是因为学生之间年龄、心理、水平相近,交往中最放松;而且,在交往中碰撞,在争论中启发。最能激发创新。为此,在学生“平等对话”中提倡以下交流互动方式:
  1、互相讨论。要让孩子有独立的人格,就要从小培养孩子的对话意识和对话能力。肖伯纳说过:“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互相交换。各自得到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互相交换,各自都得到两种思想。”学生之间的合作就是互相学习,共同讨论。如上《落花生》一课时,以“合作”的方式引导学生辩论:“现代社会,你想做苹果那样的人。还是做花生那样的人?”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分成花生组、苹果组,实话实说,旁征博引,智慧的火花不断闪现,潜能得到充分发展。如花生组:“花生外表不好看,可是很有用。而苹果外表美,可内心不美。~华罗庚、童第周出生在一贫如洗的家庭,但他们出国留学后还是回到祖国工作,无私奉献,他们是落花生的代表人物。”苹果组:“我们苹果有水分,不但外表美,内心也美,而花生一点水分也没有。”“华罗庚、童第周不表现自己,哪里有人发现他们?总统不表现自己,能当上总统吗?”“我们各有各的长处,花生内在美,苹果外在美,合在一起不是两全齐美吗?”这是多么精彩的一段对话。
  2、共同体验。语文教学,应当是一次次生命的对话,是孩子们内心情感的真切流露,是他们个人见解和智慧的展现。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三、师生与教材“平等对话”:自我超越
  
  传统的课堂教学往往只是对教材、教参上的知识进行系统地讲授,而忽略了对师生“自我效能感”以及学生的主体意识和成败归因的分析。为此,教师既要学好教材,又要超越教材,从而实现教师与教材的平等对话,并引导学生实现自我超越。
  1、让学生融入教材情境。为了不断地让学生对教材有新鲜感,教师应树立由“教师带着教材走向学生”向“教师导着学生走进教材”的观念转变,运用多种方法,巧妙地激发学生对教材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形成浓郁的学习气氛。发挥学生自己学习语文的巨大潜能,提高阅读的效果和效率。
  2、让学生发现教材的疑点。“惟书、惟上、惟权威”是传统教学对人思想和精神的禁锢。创新教学、现代课程理念提倡的是“不惟书、不惟上、不惟权、只惟实”。因此,在探究教材中,教师要让学生敢于怀疑、敢于质问、敢于批判。
  3、让学生探究教材的特点。现代教育理论研究结果表明,课堂应该是孩子们自我学习和能动探究的教育场所,所以,应该让他们自由自在地探究他们认为有趣的知识。自主探究,重在信任每个学生的主体阅读能力,尊重学生阅读个性化行为,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如《鸟的天堂》一课中,学生在自我探究大榕树的美丽时,有一个学生观察文中插图后说:“远看大榕树,它就像一只大熊在河边喝水,太美了。”大家仔细一看,插图上的大榕树果真像一只大熊,学生那独特的想像和理解真令人折服。
  对话教学使课堂充满生机,使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关系更为真诚。
其他文献
语文是人们生活的工具,只有掌握这个工具,才能在生活中应付自如。然而,现在的教育存在着一些弊端,师生都跟着试题这根指挥棒转的现象很普遍。陷入这个怪圈,怎能担当起建设祖国的重任?那么,怎样提高小学生的语文能力,现根据自己的几年小学语文教学实践,针对此问题谈一下粗浅的看法。    一、培养学生对课文深刻思想内涵的理解及审美能力    文以载道,语文学课具有思想性的特点,它能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良好的
期刊
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中颇使人感到头痛的问题。教师在批改学生作文时,或是觉得作文是兔子尾巴——不长,或是认为作文前言不搭后语,没有条理,中心不明,甚至于在一份考卷上竟是白卷。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主要原因是学生写作时觉得无话可说,无事可写,无情可抒,把写作文看作是一项艰苦的劳动,造成这种让学生打不开思路的原因,我认为就是学生对所写事物无动于衷,缺乏热情,没有浓厚的兴趣。那么,如何培养学生作文兴趣
期刊
作文是学生语文能力的综合体现。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一项重要工作。提高学生作文能力,对于提高学生语文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如何积极引导学生迈人作文习作的起始阶段。如何积极引导学生迈人作文习作的殿堂呢?这是每个语文教师经常考虑和积极探索的一个重要课题。为此,我努力探索,积极创新,大胆的进行了如下尝试:    一、激发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
期刊
【摘要】课改以来,多元解读已成为素质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具体体现,成为新形势下语文教学策略构建的重要组成因素,但同时又带来了矫枉过正的现象。本文从教学实际出发,分析了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所在,并提出了解决办法,即:充分了解,做到心中有数;把握文本,给予适时引导;拓展文本,开掘思维深度。  【关键词】文本;多元解读;有效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
期刊
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作为基础学科之一的语文来说,它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语文所特有的审美属性决定了它在提高学生审美素质方面所具有的特殊功能。诗歌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着强烈的情感,生动的形象,深邃的意境,凝炼的语言,鲜明的节奏,和谐的韵律等丰富的审美内涵。  艺术作品的内容与形式。这个问题是—个历久弥新的问题,内容与形式是不可分割的有机体,它们构成了辩证统一的相互关系。一
期刊
在“升学率”的重压之下,语文教师陷入了重教不重学的怪圈。为应付考试,不得不把学生变成“教参的翻版”,变成“长脚的书橱”。然而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向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应较少致力于传递和储存知识,而应更努力寻求获得知识的方法。看来教师的作用已不仅仅只是“传递、授业、解惑”而更应加强学法的指导。语文教学是基础教学,强调“学法”指导,重新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必将给令人窒息的现状带来很大的改观。下面本
期刊
我校是城乡结合型学校,这一特定的教育环境注定了学生状况参差不齐,由于近年来学困生人数有增无减,于是,对于学困生成因分析及转化学困生对策的研究尤为重要。为了能够让学困生尽快摆脱学困的困扰,走向快乐学习成长的轨道,我特意做了此项调查研究。现将学困生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情况报告如下:  我通过观察、问卷调查、座谈家访、行动研究、个案研究和分类方法,从100名学困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学习现状等方面进行全
期刊
古典诗词文字简约,蕴含丰富。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比较注重教师的讲解分析、细嚼后的强行灌输,此种做法不利于增加学生的知识积淀,训练学生的鉴赏能力,更不利于丰富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因此,我们要面对传统教学,采取批判吸收的态度,再溶于新课标主动探究等理念,以期丰富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他们综合能力,故在诗歌教学中体会归纳以下四法:    一、知人读诗鉴赏法     创作往往“感于哀乐,缘事而
期刊
素质教育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各方面在各自基础上都得到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以形成丰富而独特的综合素质。这一综合素质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就是创新精神。小学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包含着丰富的创新内涵,为此,我们必须深化教学方法,结合语文听、说、读、写的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一、引疑激趣。诱发创新    兴趣是学生发展思维的巨大推动力,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起点,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挖
期刊
【摘要】纵观当前语文教学,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只是教学生认认字,读读书,学生感到枯燥无味,学来没有一点兴趣,课堂气氛死气沉沉,一点学习积极性都没有,更不要说学习效果会有多好了。我通过观察无数的教学事例,分析发现,原因主要在于没有正确处理语文教学中师生之间的关系,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没有充分体现语文教学的特点;语文教学中缺乏情感教育。因此,作为一名新世纪的语文教师,只有深入钻研教材,领会语文教学的特点,正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