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5-0213-01
产后出血是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出血可发生在孕期、产时和产后,故医生对产后出血的病因诊断处理和预防得当,便可降低产后出血的死亡。我院近四年来共抢救产后出血性休克260例,因失血性休克伴DIC死亡1例,抢救成功率占99.62%,死亡率占0.38%。历年产后出血特殊处理者约5%。
1 病因治疗
1.1 产科休克主要为失血,产后出血以子宫复旧欠佳,子宫驰缓出血尤为重要。此时,行之有效的治疗是:(1)应用宫缩剂。(2)双合诊子宫按摩。(3)经腹压迫子宫动脉。(4)子宫腔纱条填塞。对260例产后出血病人经上述止血处理及抢救收效良好,无一例行子宫次切术。
1.2 胎盘滞留 多因第三产程处理不当,此时用手取胎盘或钳刮术,但防止反复、多次地宫腔操作,否则,促使产后感染机会或刺激血窦不能闭合,加重出血量。
1.3 软产道所致的出血多以宫颈3及9点处裂伤为主,当发生大量鲜红,色鲜,持续不断,在宫缩良好的情况下,应着重检查宫颈及引导穹窿部。及时缝合子宫颈两侧血管,很快止血。
2 诊断
2.1 症状 早期出现头晕、恶心、面色苍白、四肢厥冷、烦躁不安或表情冷漠甚至神态不清。
2.2 体症 失血500ml(占血容量10%)时,不会发生休克,失血750ml-1250ml(15%-20%)时则导致轻度休克,并伴随轻度低血压和心率增快。失血1250ml-1750ml(25%-35%)时即发生中度休克;如失血1750ml-2500ml,即出血严重休克和无尿。呼吸急促,血压下降≤10.67kpa,或比原水平下降20%以上,或收缩压下降4kpa以上,或脉压差<2.62kpa均说明组织灌流已减少。
3 处理
3.1 首先针对不同病因进行处理。应注意及时去除病因,如清除胎盘残留;补修产道裂伤;纠正子宫收缩乏力。
3.2 补充血容量 由于急剧失血,使血容量下降可致休克,补充血容量是治疗出血性休克的最关键措施。一般产后失血在400-500ml不致引起休克。血压波动不明显,只有失血达750-1000ml时出现临床症状。早期补充血容量,即使出血量多时,也很容易纠正休克,一般认为失血量<500ml血压正常者,可输平衡液。以保证微循环及有效血容量。>800ml应输全血400-600ml,输血量根据出血量及患者的体重,体重。体重低者,出血量虽不多,但可引起严重休克。休克时均有代谢性酸中毒。因此,应及时补充碳酸氢钠。但是,在失血量多而补液又较晚的情况下,需要补充的液体量药远远超过本体的失血量,方可很好地纠正休克的延续。出血多时,一般的输液速度是不够的,可加压输血,重度休克时,要首选解除血管痉挛。此外,保证呼吸道通畅,及时吸氧。
4 出血及休克的预防
产前高危因素:包括宫高>35cm(含多胎妊娠,羊水过多等),妊娠合并症及妊高症,产次>2次,孕妇年龄>30多,宫腔操作史、死胎史、剖宫产史、贫血、产后出血史及妊娠晚期阴道出血史(前置胎盘等)。
产时高危因素:包括宫缩乏力,产程延长,阴道手术产及剖宫产,胎盘滞留,产道撕伤。产前、产后高危因素越多,产后出血的机率也就越大,应视情况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产后出血是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出血可发生在孕期、产时和产后,故医生对产后出血的病因诊断处理和预防得当,便可降低产后出血的死亡。我院近四年来共抢救产后出血性休克260例,因失血性休克伴DIC死亡1例,抢救成功率占99.62%,死亡率占0.38%。历年产后出血特殊处理者约5%。
1 病因治疗
1.1 产科休克主要为失血,产后出血以子宫复旧欠佳,子宫驰缓出血尤为重要。此时,行之有效的治疗是:(1)应用宫缩剂。(2)双合诊子宫按摩。(3)经腹压迫子宫动脉。(4)子宫腔纱条填塞。对260例产后出血病人经上述止血处理及抢救收效良好,无一例行子宫次切术。
1.2 胎盘滞留 多因第三产程处理不当,此时用手取胎盘或钳刮术,但防止反复、多次地宫腔操作,否则,促使产后感染机会或刺激血窦不能闭合,加重出血量。
1.3 软产道所致的出血多以宫颈3及9点处裂伤为主,当发生大量鲜红,色鲜,持续不断,在宫缩良好的情况下,应着重检查宫颈及引导穹窿部。及时缝合子宫颈两侧血管,很快止血。
2 诊断
2.1 症状 早期出现头晕、恶心、面色苍白、四肢厥冷、烦躁不安或表情冷漠甚至神态不清。
2.2 体症 失血500ml(占血容量10%)时,不会发生休克,失血750ml-1250ml(15%-20%)时则导致轻度休克,并伴随轻度低血压和心率增快。失血1250ml-1750ml(25%-35%)时即发生中度休克;如失血1750ml-2500ml,即出血严重休克和无尿。呼吸急促,血压下降≤10.67kpa,或比原水平下降20%以上,或收缩压下降4kpa以上,或脉压差<2.62kpa均说明组织灌流已减少。
3 处理
3.1 首先针对不同病因进行处理。应注意及时去除病因,如清除胎盘残留;补修产道裂伤;纠正子宫收缩乏力。
3.2 补充血容量 由于急剧失血,使血容量下降可致休克,补充血容量是治疗出血性休克的最关键措施。一般产后失血在400-500ml不致引起休克。血压波动不明显,只有失血达750-1000ml时出现临床症状。早期补充血容量,即使出血量多时,也很容易纠正休克,一般认为失血量<500ml血压正常者,可输平衡液。以保证微循环及有效血容量。>800ml应输全血400-600ml,输血量根据出血量及患者的体重,体重。体重低者,出血量虽不多,但可引起严重休克。休克时均有代谢性酸中毒。因此,应及时补充碳酸氢钠。但是,在失血量多而补液又较晚的情况下,需要补充的液体量药远远超过本体的失血量,方可很好地纠正休克的延续。出血多时,一般的输液速度是不够的,可加压输血,重度休克时,要首选解除血管痉挛。此外,保证呼吸道通畅,及时吸氧。
4 出血及休克的预防
产前高危因素:包括宫高>35cm(含多胎妊娠,羊水过多等),妊娠合并症及妊高症,产次>2次,孕妇年龄>30多,宫腔操作史、死胎史、剖宫产史、贫血、产后出血史及妊娠晚期阴道出血史(前置胎盘等)。
产时高危因素:包括宫缩乏力,产程延长,阴道手术产及剖宫产,胎盘滞留,产道撕伤。产前、产后高危因素越多,产后出血的机率也就越大,应视情况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