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的教学行为改革刍议

来源 :新课程改革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zb35606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课程标准的颁布施行,新一轮教学改革红红火火的开展起来。在教改中,教师要改变的不仅是思想和意识,更重要的是教学行为的改变。
  
  一、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努力培养学生多种思维方法
  
  重学生学习的结果轻视学习过程,这是传统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弊端。教师在传统教学中,只重视知识的结论正确与否,缺少对学生的学习全过程的发掘,导致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的匮乏,同时有意无意压缩了学生对新知识学习的思维过程,而让学生去重点背诵“标准答案”。只注重结果的做法导致学生学习知识的一知半解,似懂非懂,很明显降低了学生学习数学的质量。有的教师喜欢直接告诉学生结论,并要求学生马上应用这种结论,再去解答各种变式题,出现严重“消化不良”,加重了学生学习负担。
  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教师在数学教学中把重点放在揭示各个知识形成的方法,展示学习新知识的思维过程,让学生通过感知——概括——应用的思维过程去发现真理,掌握规律。使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发展多种思维方法和多样的有了多个模式学习方式。学生既增长了知识,又发展了思维能力。
  
  二、数学课堂教学中改革评价学生的方法
  
  让学生全面发展,并不是让每个学生,及其每个方面都要按统一规格平均发展。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每个学生学习有价值、必要的数学,以及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备课用一种模式,上课用一种方法,考试用一把尺子,评价用什么样的标准,是现行教育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
  首先,尊重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个性差异。正如世界上寻不见完全雷同的一对树叶一样,人海茫茫、教海无边,我们既找不到两个完全相似的学生,也不会找到能适合任何学生的一种通用的教学方法。这就需要我们的教师去关注、去研究学生的差异,以便找到个性化教学的科学依据。那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能否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差异,允许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问题,采用不同的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
  其次,评价学生面向全体学生。传统的教师以学生的学业成绩作为评价的惟一尺度,且具有甄别和选拔的“精英主义”功能倾向。这压抑了大部分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潜能,使他们成为应试教育下潜在的牺牲品。教师能否在课堂教学中关注每一个学生,特别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通过评价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最后,现代评价尺度和质量的提高。现代评价要求不仅要关注学生在语言逻辑和数理逻辑方面的发展,而且要通过建立新的评价指标和改革评价方法,发展学生其他各个方面的潜能,
  诸如与人交往的能力、适应环境的能力、实践中运用数学的能力等。
  
  三、课堂教学中建立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
  
  传统数学教学中,教师处于绝对的知识权威地位。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师灌输的所有知识。这种师生之间显然是不平等的。新课程体系要求建立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新课程标准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对学生回答过程的不完整,不应指责,而是加以指导补充;对学生思维受阻,不能置之不理,而是给予启发和诱导;对学生的“创造性”答案,应毫不掩饰自己的兴奋,给以热情的赞赏和鼓励等.从而把教学过程变成探求真理的、带有感情色彩的数学交流过程.
  
  四、鼓励质疑,培养创新意识
  
  学贵知疑,教师不但应善于设疑答疑,更应善于鼓励学生质疑,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有疑问才能促进学生去探索、去创新。心理学研究表明:疑,最易引起思维的不断深入。在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质疑,这是提高学生创新意识的有效手段。教师应尊重和保护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产生成功感和自我满足感,从而引发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敢于大胆提问。
  人生的积极态度“贵在参与”,学习也不例外。因此,我们的老师在教学中也好,在研究中也好,首先应该关注什么,我认为我们每一个教师都应该记住六个字:一是“学生”,即心里有学生;二是“发展”,学生的发展,也包括教师自身的发展;三是“过程”,即学生的学习过程。我们教师要把课堂当做学生获取知识的海洋、培养能力的圣地、生动活泼发展的晴空,努力调动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增强数学学习的自信心。
其他文献
当前的作文教学多是些“应试指导”,是急功近利的敲门砖,完全忽略了写作的实质是表现心灵、传达个性。袭作、套作扼杀了想象力、创造力、纯洁的情感和独立的精神,华辞丽藻的背后是贫瘠的思想、盲目的生活、缺失的表达。其实,写作就应是“我手写我口”,自由简单、真实快乐;一语天然万古新,这才是写作的真谛。  丰富的知识积累和生活实践积累,是创造之源。因为,文章(作品)都是作者对生活的体验、感悟。要能有所悟,要能悟
期刊
情境教学模式的运用,则能恰如其分地发挥出数学的多种功能,优化数学课堂教学结构,培养聋生的数学能力,提高教学质量。那么如何在教学课中进行情境教学呢?    一、创设想象情境,让聋生乐学    数学教学中创设情境,挖掘教学内容本身的乐趣,是激发学生用自己的思维能力来体验探知  全过程,能体验教学之美和学习的愉快。例如“教学圆的画法”时,提问学生“谁会用一支粉笔徒手画圆?”学生争先恐后地要求表演,教师叫
期刊
教学就是教给学生借助已有知识去获取新知的能力,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根本出路,在于为培养儿童自身的学习能力、创造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创设一个广阔的空间,通过教师必要的启发诱导,让学生主动参与探究知识的过程,引导学生发展思维能力。通过我自己多年的数学教学经验,对小学数学教学的体会现总结如下。    一、小学数学教学要注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创造思维是创造活动中的一种思维;它是应用新的方案或程
期刊
自主探索学习是新课程标准倡导一种学习方法。自主探索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围绕需要探究解决问题。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法去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学习任务,积极主动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和努力程度过程。也是学生终生学习的基础。它能培养学生喜爱质疑,乐于探索,努力求知的心理倾向,能促进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有效提高学习效率。下面谈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点滴体会。     一
期刊
一、数学教学中渗透情感教学的必要性     社会上有这样一种偏见:语文教学能激发和培养学生的情感,因此要求语文教师本身要带着情感去教学;而数学教学则以传授学生数学知识和培养学生逻辑思维为主,所以数学教师不必强调有感情的教学,只要完成教学任务就行了。于是便给学生留下了这样的印象:生动的语文课,单调的数学课;喜欢语文而讨厌数学,原因是数学太枯燥。正因为这点,数学教师们应该得到警示:不能再这样下去了,必
期刊
一、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数与形是数学教学研究对象的两个侧面,把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结合起来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就是数形结合思想。“数形结合”可以借助简单的图形、符号和文字所作的示意图,促进学生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协调发展,沟通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从复杂的数量关系中凸显最本质的特征。它是小学数学教材编排的重要原则,也是小学数学教材的一个重要特点,更是解决问题时常用的方法。  例如,我们常用画线段图
期刊
学生升入初中后,科目增加、内容拓宽、知识深化,尤其是数字从具体发展到抽象,因此,从初一对学生进行数学学习方法及习惯的指导是非常必要的。    一、数学学习方法指导的内容    1、课前预习的指导  初一学生往往不善于预习,不知如何预习,对预习的作用认识不清。预习仅是流于形式,草草看一遍,看不出问题和疑点,在指导学生预习时应要求学生做到:一粗读,先粗略浏览教材的有关内容,掌握本节知识的概貌。二细读,
期刊
作为数学新课程标准四大版块之一的“实践活动”,以其鲜明的教育性、科学性、实践性、思考性、趣味性、开放性、层次性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创造能力、发展数学思维和问题意识。本文结合自己的实践与探索,就实践活动课发展学生数学思维,提高学生创新能力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实践活动能有效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和学生数学素养的提高是实践活动的核心任务。数学的思想方法是指比
期刊
当今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团队精神在竞争中越来越重要。《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才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合作在学习中越来越重要,我提倡合作学习。  教与学是合作的过程,我们应该尽可能多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机会,改变以往那种让学生跟在自己后面亦步亦趋的习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激起学习兴趣,使学生调动自身的学习潜能,进行自主学习。
期刊
新课程理念下的素质教育重视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主动学习,生动活泼地发展。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是一个以积极的心态调动原有的知识、经验,尝试学习新知识,解决新问题,同化或顺应新知识的积极的建构过程,这个过程必须靠学生自己来完成。因此,数学教学不仅应让学生掌握一定量的知识,更重要是要教会学生学习,要想方设法地使求知成为学生自觉的追求,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下面就关于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