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中的筷子

来源 :作文周刊·七年级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xwyc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唐·李白《行路难》)
   解读:停下杯子、放下筷子,眼前都是美食,可我却吃不下。拔出剑来往四周看,心里却茫然无措。“停杯投箸”“拔剑四顾”,向读者展现了诗人感情波涛的冲击。用“停,投,食,拔,顾”五个动词,表现出诗人心中的茫然,富有动感。
   犀筋厌饫久未下,鸾刀缕切空纷纶。(唐·杜甫《丽人行》)
   解读:手捏犀牛角做的筷子,却迟迟不夹菜,因为这些早就吃腻了。只可怜那些手拿弯刀精切细作的厨师们,他们可是白白地忙活了一场。“犀箸”,即犀牛角做的筷子,极言餐具之贵重。“厌饫”,饱食生腻。“鸾刀”,即刀環装有鸾铃的刀,一般在祭祀时割牲用。“缕切”,即切成细丝,极言食物之精美。“纷纶”,忙碌之意;前加一个“空”字,有劳民伤财之意。
   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唐·白居易《醉赠刘二十八使君》)
   解读:白居易有两个好友,年轻的时候跟元稹交往最深,两人并称“元白”;而晚年则跟刘禹锡的关系较近,并称“刘白”。如果没有二人深厚的友谊,没有白居易对刘禹锡的肯定与欣赏,是不会有这首诗的。“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刘白二人相互赏识,只有这样,才有了无拘无束地把酒言欢、吟诗作乐。这里的“箸”就是筷子的代称之一。
其他文献
我喜欢读闲书,即使是正经书,也不妨当闲书读。譬如说《论语》,林语堂把它当作孔子的闲谈读,读出了许多幽默,这种读法就很对我的胃口。近来我也闲翻这部圣人之言,发现孔子乃是一個相当洒脱的人。   在我的印象中,儒家文化一重事功,二重人伦,是一种很入世的文化。然而,作为儒家始祖的孔子,其实对于功利的态度颇为淡泊,对于伦理的态度又颇为灵活。这两个方面,可以用两个词来代表,便是“君子不器”和“君子不仁”。  
期刊
【片段导入】   奥本海默和邓稼先分别是美国和中国原子弹设计的领导人,各是本国的功臣,可是他们的性格和为人却截然不同——甚至可以说他们走向了两个相反的极端。   奥本海默是一个拔尖的人物,锋芒毕露。他二十几岁的时候在德国哥廷根镇做波恩的研究生。波恩在他晚年所写的自传中说,研究生奥本海默常常在别人做学术报告时(包括波恩做学术报告时)打断报告,走上讲台拿起粉笔说:“这可以用底下的办法做得更好……”我认
期刊
【写作角度一】   善于观察,找准基点,写出“房老”的与众不同,语言幽默风趣。   “房老”您好!这样称呼您再恰当不过了,您年过半百,头发花白,有些驼背,但学识渊博,幽默风趣,是典型的乐天派。  课堂上——妙趣横生   刚升入初中,您就接手了我们这个“地理瘸腿”班。本以为资深老教师讲课都会枯燥无味,就没有报什么希望。可您的第一节课就震撼了全班,让我们肃然起敬。   您的语言总是那样有趣,把同学们听
期刊
【文题展示】   回忆是“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的怅然泪落;回忆是“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的凄然醉歌;回忆是“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的恍然幽夢;回忆是“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的黯然肠断……   阅读上面的文字,请以“回忆”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不限,诗歌除外;(2)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3)力求做到文从字顺;(4)不少于
期刊
“匠心”指手工艺人对产品精雕细琢、追求极致的理念,即对生产的每道工序,对产品的每个细节,都精益求精,力求完美。自2016年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后,“匠心”迅速成为时代强音。匠心筑梦,时不我待。  名人讲堂  在新时代大力弘扬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是一种严谨认真、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勇于创新的精神。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弘扬工匠精神。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党的十
期刊
【我写我秀】  这是一节作文课,老师在给同学们讲解写作技巧,讲着讲着,想找个同学读一下自己的作文,让大家点评,提出合理的建议。或许是从小就不善于表达吧,我不敢表现自己,于是不自觉地低下了头。   “哪位同学愿意来试试呢?”老师的话换来的却是全班同学躲闪的目光。   “周慧鑫,你来读一下吧!”突然被叫到名字的我身体一抖,呆滞了两秒钟后,才慢腾腾地站起来。同学们的目光齐刷刷地投向我,所有灯光似乎都打到
期刊
【作文一】  何为青春?是汗水,是奋斗,是拼搏,是顽强。不是驻足等待,而是奋力前行;不是虚度光阴,而是惜时好学;不是消极自卑,而是自信自强。青春的草原上,你我皆是一匹野马,应尽情狂奔,创造辉煌!  拼搏·迎起朝阳   冬日的清晨,总是慵懒的,天幕亦如打翻了的墨水瓶般漆黑,只映下点点星光,可我们的寝室却早已亮起了灯……我们整装待发,来到田径场,投入跑步的人群中,尽情挥洒汗水,虽不是比赛,可每个人都跑
期刊
【作文三】  不知不觉,我已经离开康小一年了。我舍不得的是人,是事,也是我在那儿度过六年时光的校园。   舍不得的,是那又爱又恨的校园。   那里有永无休止的课堂和堆得比珠穆朗玛峰还高的作業,还有措不及防的考试和防不胜防的小测……可要离开了,才知道我有多么不舍。还记得那生满铁锈的校门,那长到值班室上的藤蔓,爬满了墙壁的绿绿的爬山虎。犹记得门前的几棵芒果树,常常有熟透了的芒果掉在地上,让保洁阿姨大费
期刊
中国在很早之前就已经开始使用餐具了,用筷子的时间至少已有3000年历史,筷子在先秦时代称为“梜”,汉代时称“箸”。大约在明朝的时候,由于“箸”与“住”谐音,有停滞不前的意思,人们觉得不吉利,特别是商人,害怕商品卖不出去,便取“住”之反义“快”,以希望商品快快卖出去;加之“快”又有快乐之意,于是“快”被叫开了。因为“快”都由竹子制成,人们就在“快”字上加个“竹”头,“筷”便代替“箸”流传了下来。  
期刊
俗话说:“织衣织裤,贵在开头;编筐编篓,重在收口。”一篇好文章,除了要有引人入胜的开头外,还应该有耐人寻味的结尾。如何写一个恰到好处的结尾?有以下方法可供大家借鉴:   1.自然收束式。即写完作文后,不用刻意雕琢,而是自然而然地进行收束,无需用修辞来渲染,也无需用哲理深化,因为它避免了画蛇添足、无病呻吟之嫌。如郑振铎《猫》的结尾:“自此,我家永不养猫。”记事结束,文章的内容自然也就结束,作者用一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