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中非谓语动词的用法

来源 :新校园(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parrowHaw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高中英语教学过程中,非谓语动词的学习与运用一直是重点和难点,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本文首先阐述了英语语法的必要性,然后就非谓语动词这一语法点进行重点讲解,具体包括非谓语动词的含义、四种基本形式及在英语学习中的应用。
  关键词:非谓语动词;高中英语;语法教学
  一、高中英语语法的重要性
  当前,英语教学将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作为主要教学目的。而在《新编英语语法教程》中,导论部分写道:“语法是语言的组织规律,它赋予语言以结构系统……英语的语法结构具有层次性。它可分为五个不同的层次,即句子、分句、词组、词和词素。”学生不懂语法就很难分析英语语言的组织规律,摸索不出规律,那英语学习是很困难的。所以英语语法学习的重要性是不容忽视的。
  许多高中生认为自己掌握了重点单词和词组,然后背几篇作文模板,英语考试肯定就没有问题了。至于口语方面,会说几句简单的英语就可以。退一步讲,反正高考英语也不考口语。殊不知这是一种错误的想法。高中阶段,教师会逐步培养并提升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的确,初中阶段语法的重要性还不是很明显,但进入高中以后,随着英语的学习进入更高难度的阶段,英语语法越来越重要。假若学生不了解句子的基本成分,就无法断定句子中简单的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等,更不用说理解定语从句、主语从句、表语从句、同位语从句和宾语从句的用法,以及这几种从句之间的区别。而理解不了这几种从句,高中英语的学习是寸步难行的。本文将重点讲解高中英语语法之一——非谓语动词。
  二、非谓语动词解析
  动词按性质被划分为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及物动词(vt)即动词后可以直接使用宾语的动词,英语词汇中大部分都是及物动词。而不及物动词(vi)是指动词需要借助介词才能使用宾语,否则要单独使用。此外,动词按功能可以分为谓语动词和非谓语动词。谓语动词就是在句子中充当谓语成分的动词。“非”即不是,所以非谓语动词是指不能作谓语的动词,也就是在句子中不充当谓语成分的动词,没有人称和数的变化。
  这些动词有四种基本形式:不定式(to do)、动名词(V-ing)、现在分词(V-ing)和过去分词(done)。下面将对四种基本形式进行较深入的探讨,并将动名词形式与现在分词形式进行比较。
  1. 不定式
  不定式的基本结构是“to do”,否定结构是“not to do”,主要有主动和被动两种语态,有一般式、进行式、完成式和完成进行式四种时态。
  (1)一般式(to do)。一般式表示的动作与谓语动词的动作几乎同时发生或者在谓语动词动作之后。
  例一:So by the 1600’s Shakespeare was about to make use of a wider vocabulary than ever before. “was”是這句话的谓语动词,其表示的动作与“to make use of ”表示的动作几乎同时发生。
  例二:Two years ago she bought an expensive mountain bike and then she persuaded me to buy one.“and”引导的两个并列句中,前一句话是简单的“主语+谓语+宾语”结构,非谓语动词的使用在后一句当中。后一句的谓语动词是“persuade(劝说)”, 非谓语动词是“to buy(买)”。只有先“劝说”成功了,“买”的动作才能执行,换句话说,“买”的动作发生在“劝说”之后。
  (2)进行式(to be doing)。进行式表示的动作与谓语动词的动作同时发生。
  例三:It is comfortable to be working with you.“is”是本句的谓语动词,“to be working”是不定式的进行式。“it”是本句的形式主语,“is”是谓语动词,“to be working”是不定式的进行式。“is”表示的动作发生时,“to be working”表示的动作正在发生。
  (3)完成式(to have done)。完成式表示的动作发生在谓语动词之前。
  例四:Elias pretended to have voted for wars. “pretend”是谓语动词,“to have voted”使用了不定式的完成式。“to have voted”发生的动作在前,“pretend”真正的谓语动词表示的动作在后。
  (4)完成进行式(to have been doing)。完成进行式表示的动作在谓语动词的动作之前且具有持续性。
  例五:The parents are searching for their children who are identified to have been missing because of the flood. “are searching for(正在寻找)”是现在进行式构成的谓语动词,“to have been missing(失踪)”是非谓语形式。孩子“失踪”在前,“寻找”在后,且“失踪”这一动作是持续的。
  2. 动名词
  动名词是由V-ing形式构成的,否定式在前面加not,主要有主动和被动两种语态,以及一般式和完成式两种时态。
  (1)一般式(doing)。一般式表示的动作与谓语动词的动作同时发生或之前、之后发生。
  例六:Mary is fond of drawing pictures. 谓语动词“is”表示的动作与现在分词的一般式“drawing”表示的动作同时发生。
  例七:Before leaving for Paris, he searched for many references in the library. 谓语动词“search”表示的动作在动名词“leaving”之前。   例八:Anne smiles after reading the letter.“smile”是谓语动词,“reading”是非谓语动词的动名词形式。谓语动词“smile”表示的动作在动名词“reading”之后。
  (2)完成式(having done)。完成式表示的动作在谓语动词动作之前。
  例九:The chairman feels sorry, for not having kept his promise. 动名词“not having kept his promise”在前,谓语动词“feels sorry”在后。
  例十:Because of having read the text, Ruby is willing to conclude the main idea of the text. 谓语动词是“is willing to”的结构,“having read”是动名词的完成式。“having read”的动作在前,“is willing to”的动作在后。
  3. 非谓语动词
  非谓语动词是分词形式,具体分为现在分词和过去分词。现在分词(V-ing)表示正在进行或主动的动作,而过去分词(done)表示已完成或被动的动作。
  (1)现在分词。现在分词分为一般式(doing)和完成式(having done),前者表示的动作和谓语动词的动作同时或相继发生,后者表示的动作在谓语动词动作之前发生。
  例十一:Checking his package, he went out. “Check”与主语“he”之间是主动关系,“Checking”与“ went out”的动作相继发生。
  例十二:Having graduated from the university, Anne began to look for a job. “graduated”动作的发出者就是Anne,两者存在主动关系,“graduated”发生在谓语动词“began to look for”动作之前。
  (2)过去分词。过去分词包括规则动词的“-ed”形式和不规则动词的变化形式。其没有时态的划分,强调最多的是过去分词表示的动作是已经完成或与主语之间存在被动关系。
  例十三:Given much money, they will complete the task excellently. 过去分词“Given”表示的动作是在假设条件中的完成动作,并与主语之间存在被动关系。
  三、动名词形式与现在分词形式的区别
  两者的相同点:第一,两者归根结底都是动词的“-ing”形式,也就是最终呈现的形式相同;第二,在句中都可充当表语成分。
  两者的不同点:第一,动名词具有名词的性质,主要是指所修饰名词的作用或用途,现在分词则具有形容词和副词特征,偏向正在进行的动作或主动发生的动作;第二,动名词在句中充当主语、宾语等成分;现在分词在句子做定语、状语等。
  四、结论
  对于教师而言,非谓语动词是高中英语教學的重难点之一。对于学生来说,非谓语动词的四种基本形式不定式(to do)、动名词(V-ing)、现在分词(V-ing)和过去分词(done)及其变式也是英语学习的重难点和易混点。笔者希望这篇文章能引起教师和学生的重视,并且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非谓语动词形式的用法。教师不仅要继承传统教育的精华,还要钻研新时代背景下新的教学方法,运用更多新颖的教学方法来讲解英语语法。
  参考文献:
  [1]吴式颖.外国教育史教程[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2]章振邦.新编英语语法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9.
其他文献
摘 要:花样拍球活动可以充分激发幼儿拍球活动的兴趣,让幼儿体验创造性拍球的乐趣,促进幼儿耐力、持久力等体育素质的提高。  关键词:花样拍球;幼儿;新体验  一直以来,幼儿的拍球活动基本以单手连续拍球为主,内容单一,形式枯燥。因此,笔者尝试在大班进行幼儿花样拍球兴趣与技能培养的实践。两年来,坚持“兴趣为主”的原则,立足“花样”二字,通过不断努力,笔者提高了幼儿的拍球能力,促进了幼儿耐力、持久力等体育
期刊
摘 要:纸偶剧作为童话表演形式之一,有助于幼儿在活动中加深对童话的了解,进而促进其身心全面发展。本文介绍了纸偶剧定题、纸偶制作、表演的整个过程,分析了纸偶剧活动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纸偶剧;童话;表演  一、纸偶剧活动背景及意义  1. 活动背景  童话作为幼儿喜爱的一种文学体裁,不仅是真善美的体现,还给幼儿的自我表达和表现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幼儿掌握的童话故事多了,就不满足单纯地讲故事
期刊
摘 要:学前常规教育对幼儿养成正确的行为习惯有深远影响。本文以小班幼儿为例,论述了幼儿园教师引导小班幼儿建立常规的意义、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幼儿园教师;小班幼儿;良好常规  所谓常规,就是幼儿必须遵守的一日生活规则。它是幼儿园为培养幼儿的独立自主能力而采取的措施,使幼儿的生活更有规律,行为更规范,并能充分调动幼儿在一日生活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具体来说就是使幼儿明白行为规则是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
期刊
摘 要:早期教育方式对学龄前儿童的行为会产生深刻的影响,并且伴随孩子的一生。本文分别探讨了民主型、专制型、放纵型、忽视型早期教育方式对学龄前儿童产生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对早期教育方式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家庭;家长;学龄前儿童;气质  气质属于人的心理特征,每个人都有与生俱来的气质,同时也会在后天的教育中有所变化。对于学龄前儿童来说,气质是他们应答环境过程中的行为方式,能够反映他们的心理指标,
期刊
摘 要:幼儿园环境的创设应紧密联系美术教育教学实际,努力适应每个幼儿的不同学习需要和学习兴趣,使幼儿在与彩绘环境的互动中学习,获得最大的快乐。  关键词:环境创设;彩绘课程;有效整合  幼儿的成长与其成长的环境有着极为重要的关系。幼儿园环境的创设应紧密联系美术教育教学实际,努力适应每个幼儿的不同学习需要和学习兴趣,使幼儿在与彩绘环境的互动中潜移默化地学习,获得最大的快乐。  在教学中,主题的设计必
期刊
摘 要:基于幼儿教育的重要性与因材施教这一教学策略在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本文重点分析了因材施教在幼儿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及策略。  关键词:因材施教;幼儿教学;应用策略  幼儿阶段是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阶段,幼儿教师应结合本阶段的教育目的,为幼儿提供针对性更强的教育。  一、因材施教在幼儿教学中的价值  在幼儿教学中,因材施教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有助于提高教学的灵活程度。一直以来,我国在
期刊
摘 要:高中英语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其中阅读是高中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本文针对高中学生英语阅读低效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成因分析  阅读是高中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英语综合能力和理解能力的有效途径。但目前我国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并不理想,存在一些问题和弊端,导致学生英语阅读效率低下。本文结合英语阅读教学现状,对此展开探讨。  一、学生对英语
期刊
摘 要:语言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桥梁,在幼儿教学中,为了保证幼儿的健康成长,幼儿教师与家长要加强沟通,及时将幼儿的成长情况反馈给家长。本文从与家长建立关系、调整沟通方式,以及注重情理互通三个方面来探讨幼儿教师如何运用语言技巧与家长沟通,目的在于使幼儿教师与家长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为学前教育的有效开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幼儿;家园共育;沟通技巧;语言技巧  语言技巧在教师与家长的
期刊
摘 要:本文首先指出了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重要性,然后阐述了培养学生阅读习惯的方法,最后提出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突出小学生在阅读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阅读能力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在小学阶段,语文是学生学习的基础科目。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教会小学生认字,提高小学生对于生活的认知。语文阅读教学能使小学生的视野变得宽广,所以提高阅读能力对小学生来说非常重要。教师要激
期刊
摘 要:幼儿时期是人的语言能力发展的关键阶段。幼儿在进入幼儿园后,会长期与教师交流,教师的行为和语言对幼儿成长有重要影响。教师的积极、正面的语言行为能够有效培养幼儿的语言表達能力。因此,幼儿教师要努力提高综合素质,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关键词:教师行为;教师语言;幼儿教育  语言是人类传达信息、表达情绪、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幼儿主要通过模仿来学习语言。在幼儿进入幼儿园以后,教师作为他们在日常生活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