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生害怕作文跟我们教师业务水平很有关系。叶圣陶先生说:“作文教学欲期收获,欲会学生获得实效,最重要的一点是提高教师之业务水平。”一些语文专家也指出:“几十年来,语文教学的失误中有一点是,只重视研究教法,而忽视了学生主导看(教师)素质和水平的提高。”
如在作文教学中存在这样两个问题:
1.老师的作文指导多在形式上下功夫,至于学生有没有可学的内容,如何解决“无米之炊”则考虑甚少。
2.老师的作文指导多以教的角度的考虑,对于解决学生在写作中暴露的种种问题则很少认真考虑。究其原因有三:其一是教师自身也害怕作文,平常也很少动笔,手头也没有积累显示的习作材料。其二是教师有依赖思想,习惯于捧者作文教案之类,依样画葫芦。
其三是根据参考书,加上临场发挥,现买现卖。叶圣陶先生一针见血地指出:“现买现卖的现象有时也有,但光靠临时的观察和认识是不够的,因为临时的观察和认识不怎么周到真切,达到周到真切要日积月累。”
鉴于此种现象,笔者认为,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除了叶老倡导地教师“下水”,即教师经常动笔,或者写跟学生题目的文章,体会作文之甘苦外,还要认真积累学生习作的材料,吃透两头,进行双向反馈,只有这样,教师在作文教学中才能做到胸有成竹,脚踏实地,讲解透彻,指导切实,批改有效。
一、勤于积累习作材料
要解决“学生无米之炊的问题,教师要做有心人,搜集素材,勤采勤记。文学大师茅盾说:“应当时时刻刻身边有一支笔和一本草薄,无论走到那里你都要竖起耳朵,睁开眼睛,象哨兵似的警惕,把你的所见所闻随时记下来。”
这就要求没一位教师根据自己平时所需作文教学计划有的放矢地记好笔记。在制定本学期教学计划时首先考虑作文教学计划,看看本学期有哪些训练项目,涉及到哪些作文题目,然后根据所确定的题目极早搜集,以备作文教学之用。
在积累材料方面,我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一是通过亲身经历、体验、观察、调查直接获取;二是通过阅读书籍报刊看电影电视等间接获取。不管是那种方式获取的材料,都要认真记下来,进行分类整理,经常阅读,以便习作时选用。
二、指导学生选好用好所积累的材料
材料的多少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材料的质量,故教师积累学生习作素材要象“韩信点兵”那样多多益善。只有多了,才能便于学生鉴别比较,才可能筛选,才容易生发,才能够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不但教师有积累素材的习惯,还要培养学生积累素材的习惯,师生定期进行素材积累的交换,互通信息,相互反馈,长期坚持下去,能激发学生积累素材的习惯和写作兴趣,让学生喜欢作文,享受写作成功的快乐。
如在一次习作中,要求学生写一件新鲜的事,学生对选择什么新鲜事感到为难,我就从三方面引导学生去找:找落实“三个代表“的新鲜事;找好人好事;找少见的稀罕的和自己没听说的没见过的事。
又如写一件小事,要求事件小,但要有教育意义。写好小事能较好的培养学生留心生活,观察细致的习惯,要善于捕捉生活中的闪光点,丰富学生的选材内容,但学生往往分布清是大使还是小事。感到选材困难。
在指导学生习作时,让学生区分大小事的特点。所谓小事是指场面小、人物小、时键短、情节简单的事。启发学生如何挖掘意义,以小见大,见微知著。命题时,变换出题的角度,防止学生都按老师提供的素材写。
注意发现,解决学生在习作时出现的新问题、新要求、妥善的指导选好用好材料。由此可见,积累了一定的素材有利于学生拓宽思路,排除学生无米之炊的烦恼。
以往我在指导学生作文事,常常以正面指导学生要这样写或那样写,可学生究竟出现什么问题,教师心中无数,抓不住重点,不能对症下药。不利于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因此,我在积累学生“怎样写”习作材料时,侧重于解决学生在习作中所暴露出的种种问题。
积累材料,双向反馈,从研究学生写作过程出发,为学生写作提供了合理的理论前提,有效地推动了作文教学的改革,提高作文教学的质量。
(河北省邢台县浆水中心香炉寨小学)
如在作文教学中存在这样两个问题:
1.老师的作文指导多在形式上下功夫,至于学生有没有可学的内容,如何解决“无米之炊”则考虑甚少。
2.老师的作文指导多以教的角度的考虑,对于解决学生在写作中暴露的种种问题则很少认真考虑。究其原因有三:其一是教师自身也害怕作文,平常也很少动笔,手头也没有积累显示的习作材料。其二是教师有依赖思想,习惯于捧者作文教案之类,依样画葫芦。
其三是根据参考书,加上临场发挥,现买现卖。叶圣陶先生一针见血地指出:“现买现卖的现象有时也有,但光靠临时的观察和认识是不够的,因为临时的观察和认识不怎么周到真切,达到周到真切要日积月累。”
鉴于此种现象,笔者认为,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除了叶老倡导地教师“下水”,即教师经常动笔,或者写跟学生题目的文章,体会作文之甘苦外,还要认真积累学生习作的材料,吃透两头,进行双向反馈,只有这样,教师在作文教学中才能做到胸有成竹,脚踏实地,讲解透彻,指导切实,批改有效。
一、勤于积累习作材料
要解决“学生无米之炊的问题,教师要做有心人,搜集素材,勤采勤记。文学大师茅盾说:“应当时时刻刻身边有一支笔和一本草薄,无论走到那里你都要竖起耳朵,睁开眼睛,象哨兵似的警惕,把你的所见所闻随时记下来。”
这就要求没一位教师根据自己平时所需作文教学计划有的放矢地记好笔记。在制定本学期教学计划时首先考虑作文教学计划,看看本学期有哪些训练项目,涉及到哪些作文题目,然后根据所确定的题目极早搜集,以备作文教学之用。
在积累材料方面,我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一是通过亲身经历、体验、观察、调查直接获取;二是通过阅读书籍报刊看电影电视等间接获取。不管是那种方式获取的材料,都要认真记下来,进行分类整理,经常阅读,以便习作时选用。
二、指导学生选好用好所积累的材料
材料的多少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材料的质量,故教师积累学生习作素材要象“韩信点兵”那样多多益善。只有多了,才能便于学生鉴别比较,才可能筛选,才容易生发,才能够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不但教师有积累素材的习惯,还要培养学生积累素材的习惯,师生定期进行素材积累的交换,互通信息,相互反馈,长期坚持下去,能激发学生积累素材的习惯和写作兴趣,让学生喜欢作文,享受写作成功的快乐。
如在一次习作中,要求学生写一件新鲜的事,学生对选择什么新鲜事感到为难,我就从三方面引导学生去找:找落实“三个代表“的新鲜事;找好人好事;找少见的稀罕的和自己没听说的没见过的事。
又如写一件小事,要求事件小,但要有教育意义。写好小事能较好的培养学生留心生活,观察细致的习惯,要善于捕捉生活中的闪光点,丰富学生的选材内容,但学生往往分布清是大使还是小事。感到选材困难。
在指导学生习作时,让学生区分大小事的特点。所谓小事是指场面小、人物小、时键短、情节简单的事。启发学生如何挖掘意义,以小见大,见微知著。命题时,变换出题的角度,防止学生都按老师提供的素材写。
注意发现,解决学生在习作时出现的新问题、新要求、妥善的指导选好用好材料。由此可见,积累了一定的素材有利于学生拓宽思路,排除学生无米之炊的烦恼。
以往我在指导学生作文事,常常以正面指导学生要这样写或那样写,可学生究竟出现什么问题,教师心中无数,抓不住重点,不能对症下药。不利于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因此,我在积累学生“怎样写”习作材料时,侧重于解决学生在习作中所暴露出的种种问题。
积累材料,双向反馈,从研究学生写作过程出发,为学生写作提供了合理的理论前提,有效地推动了作文教学的改革,提高作文教学的质量。
(河北省邢台县浆水中心香炉寨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