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宁波智慧教育已经摸索出一条“公益 市场”的新路子。
借“智慧城市”的东风,2012年,宁波智慧教育正式起步,并提出了智慧教育的建设理念。2013年,以课题为引领,初步建成了面向基础教育、高校科研、终身学习的一期三大平台。2014年,宁波市着眼顶层设计,协调各部门制定智慧教育三年建设方案,智慧教育被列入宁波市经济社会转型发展三年行动计划重点工程之一,以3年1.4亿元的大投入进行建设。2015年,在机制体制上实现了重大突破,专门成立一家运营公司——宁波鸿达服务公司,在教育的公益和市场间寻找平衡点,探索可持续发展模式。2016年,摸索出一条“公益 市场”的宁波教育新路子,“甬上云淘”让企业、机构来“开店”买卖各类学习资源,为拥有优质教育资源的企业、个人提供规范的学习资源供给与交易服务,扩大优质资源共享面。
三个焦点,深化应用融合创新
1. 学习方式趋于个性化
宁波智慧教育学习平台是开展学习活动的应用平台,拥有教学资源140余万个,近100T,内容覆盖基础教育、职成教育乃至终身教育。每个市民都能免费建设自己的“网络学习空间”,查找、下载、储存需要的学习资源,还能和其他空间的学习者互动、交流。
学习者的学习资源、痕迹将被保留,形成“私人订制”的教育成长档案,获取合适的推送资源,实现个性化学习。现在平台已开通160多万个网络学习空间,还组建了一千多个个性化“群组”。
2017年1月正式上线的教育资源网络商城“甬上云淘”,为拥有优质教育资源的企业、机构、学校和个人提供规范的学习资源供给与交易服务。近一年来,“甬上云淘”成交量突破10000笔,成交金额超过100万,点击量突破500万,入驻企业、机构超过60家。
2. 教学模式趋于智能化
除了教育资源和空间服务,宁波智慧教育学习平台还提供大量智能应用软件。学校使用软件的同时,还能“配套”提取平台已有的、经过分类的优质资源,让课堂教学更加高效化。
比如“教学助手”,将信息技术贯穿教学全流程,教师不仅能利用平台资源高效备课,还能根据平台精准的班级分类信息实现课程推送、作业批改等。再如“人工智能阅卷”,不仅能快速批改客观题,还可以智能批改部分主观题,如英语、作文等。
3. 教育管理趋于科学化
在市直属学校校园里,师生人手一张的“智慧校园卡”能自动识别并记录学生到校、离校、进教室的时间,为选课走班制的实施提供有效的组织管理模式。校园卡与市民卡合二为一,实现校内外消费信息的统一收集和管理,为大数据分析积累有效资源。
在宁波市职教中心学校,大数据已经应用于学生学情分析与评价。通过采集大数据并加以深度分析,为每位学生生成独有的“数字画像”,还能自动推送心理、学分等预警信息,让教师更及时、更全面地了解学生信息和成长动态。
三大跃迁,智慧教育特色之路
宁波智慧教育能够取得这些成果,基于以下三大跃迁的支撑。
1. 从试点先行向全域推广的跃迁
2014年至2016年,分批开展了50个智慧教育试点学校(单位)的建设,范围广、类型全,通过试点查漏补缺、以点带面,逐步在全市进行辐射和示范。
2016年底开始,将试点重心放在项目的全过程研究和改善,逐步选定优秀项目加以推广。如云机房已经为学校提供70台私有云服务器、400台虚拟服务器、近500T存储以及高端网络安全设备;云桌面已经部署1500余个点;智慧校园卡发卡近10万张。
2. 从项目建设向标准建设的跃迁
近年来,已经建成了十多个优质项目,包括智能化教学管理系统、校园无线网络覆盖、平安校园监控分析系统、云录播等。
提出“标准先行、按规接入”的原则,由市级层面制定技术和接入标准,允许区域和学校根据标准自主建设,并按规接入市级平台。我市现已制定《宁波市中小学网络建设标准》《宁波市平安校园监控分析系统联网技术标准》《宁波市中小学校园无线网络接入标准》《宁波智慧校园建设标准》等,为实现更大规模的数据积累和互联互通奠定基础。
3. 从平台整合向数据整合的跃迁
今年暑假,宁波市的智慧教育学习平台和浙江省平台实现对接和共享,教师只需要建设维护好市级空间,就能实现省级空间的同步更新。为进一步提升整合层次,主动协调,打通省、市两级教育基础数据库,录入2140所学校、60684位教师、743363位学生数据信息。打通全市人口数据库,推出的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预报名系统,系统通过数据库直接对网上申报材料进行校验、审核,免去跑现场办理的繁琐,减轻管理人员审核、校对工作量。
今年新推出的“教育地理信息系统”打通教育局、规划局、公安局三个部门数据库,以地图的形式显示教育数据,适龄儿童区域分布、学区地域分界等信息都能直观展现,为教育决策提供科学有效的依据。
三项任务,描绘未来发展蓝图
现阶段,将通过三大任务的推进,让信息技术真正融入教育领域,构建宁波教育的新生态。
1. 进一步加强硬件基础设施和云平台建设,提升技术支撑能力
在宽带网络方面,力争到2020年实现全市各级各类学校100%覆盖10G宽带的高速无线网络;在智能学习环境建设方面,通过开展“智慧校园”示范学校评估,鼓励学校建设多样化智慧学习环境和场所;在云平台建设方面,我们将实现与宁波政务云计算中心的完全对接,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技术支撑和大数据服务。
2. 进一步完善教学资源内容体系并创新应用模式,提升教育助学能力
将探索和建立终身教育学习成果登记和学分互认机制,完善终身教育服务体系。同时也将以“甬上云淘”为载体,建立基于市场化方式运营的教育资源开发、交易、消费新机制。
结合“宁波智慧教育培训讲师团”新模式,遴选优秀学科教师深入基层,通过“金字塔”式的带动辐射,让更多一线教师掌握并使用信息技术。首批43位讲师团成员已在今年暑期到全市20余所中小学校培训、讲课,数千位老师受益。
3. 进一步提高教育大数据采集、分析和应用水平,提升教育管理能力
宁波市计划从建设“宁波智慧教育统一资源与数据中心”起步,构建基于大数据技术的教育管理与课堂教学模式。在此基础上,我们将联合高校、科研机构等开展教育数据的分析、研究和应用,建立基于大数据的教育决策机制,让教育管理从“经验主义”走向“数据主义”。
三个疑问,抛砖引玉共商发展
站在“十三五”的起跑线上,以“互联网 ”的思维审视我們的工作,差距和困难仍摆在眼前,特别是有三个问题希望得到读者诸君的指点。
1. 如何形成教育系统内部合力,支撑教育新生态创建
教育新生态的构建是全局性的工作,仅由教育技术和信息化部门进行技术上的支撑和推进远远不够,如何整合全部力量,让行政、教研、区县、学校等各方面都“拧成一股绳”?
2. 如何站在智慧城市建设高度,实现各行业、部门之间的互联互通
如何跳出教育办教育,使智慧教育在智慧城市的建设框架下与规划、公安、医疗、交通等其它领域产生“化学反应”?怎样构建科学合理的各级政府合作推进体系,使各部门各司其职、协同合作,形成各领域、各区县相互促进、和谐发展的局面?
3. 如何创新运营机制,促进智慧教育可持续发展
我们已经在市场化运营方面做了积极尝试,但与原先的设想还有不少差距。能否在市场运营机制上进行大胆创新,特别是鼓励个人在“甬上云淘”上开网店,出售教育教学资源,开展在线教育,并将点击量作为评价和奖励的依据,实现良性可持续的发展?我们将继续进行探索。
(作者单位:浙江宁波市学校装备管理与电化教育中心)
借“智慧城市”的东风,2012年,宁波智慧教育正式起步,并提出了智慧教育的建设理念。2013年,以课题为引领,初步建成了面向基础教育、高校科研、终身学习的一期三大平台。2014年,宁波市着眼顶层设计,协调各部门制定智慧教育三年建设方案,智慧教育被列入宁波市经济社会转型发展三年行动计划重点工程之一,以3年1.4亿元的大投入进行建设。2015年,在机制体制上实现了重大突破,专门成立一家运营公司——宁波鸿达服务公司,在教育的公益和市场间寻找平衡点,探索可持续发展模式。2016年,摸索出一条“公益 市场”的宁波教育新路子,“甬上云淘”让企业、机构来“开店”买卖各类学习资源,为拥有优质教育资源的企业、个人提供规范的学习资源供给与交易服务,扩大优质资源共享面。
三个焦点,深化应用融合创新
1. 学习方式趋于个性化
宁波智慧教育学习平台是开展学习活动的应用平台,拥有教学资源140余万个,近100T,内容覆盖基础教育、职成教育乃至终身教育。每个市民都能免费建设自己的“网络学习空间”,查找、下载、储存需要的学习资源,还能和其他空间的学习者互动、交流。
学习者的学习资源、痕迹将被保留,形成“私人订制”的教育成长档案,获取合适的推送资源,实现个性化学习。现在平台已开通160多万个网络学习空间,还组建了一千多个个性化“群组”。
2017年1月正式上线的教育资源网络商城“甬上云淘”,为拥有优质教育资源的企业、机构、学校和个人提供规范的学习资源供给与交易服务。近一年来,“甬上云淘”成交量突破10000笔,成交金额超过100万,点击量突破500万,入驻企业、机构超过60家。
2. 教学模式趋于智能化
除了教育资源和空间服务,宁波智慧教育学习平台还提供大量智能应用软件。学校使用软件的同时,还能“配套”提取平台已有的、经过分类的优质资源,让课堂教学更加高效化。
比如“教学助手”,将信息技术贯穿教学全流程,教师不仅能利用平台资源高效备课,还能根据平台精准的班级分类信息实现课程推送、作业批改等。再如“人工智能阅卷”,不仅能快速批改客观题,还可以智能批改部分主观题,如英语、作文等。
3. 教育管理趋于科学化
在市直属学校校园里,师生人手一张的“智慧校园卡”能自动识别并记录学生到校、离校、进教室的时间,为选课走班制的实施提供有效的组织管理模式。校园卡与市民卡合二为一,实现校内外消费信息的统一收集和管理,为大数据分析积累有效资源。
在宁波市职教中心学校,大数据已经应用于学生学情分析与评价。通过采集大数据并加以深度分析,为每位学生生成独有的“数字画像”,还能自动推送心理、学分等预警信息,让教师更及时、更全面地了解学生信息和成长动态。
三大跃迁,智慧教育特色之路
宁波智慧教育能够取得这些成果,基于以下三大跃迁的支撑。
1. 从试点先行向全域推广的跃迁
2014年至2016年,分批开展了50个智慧教育试点学校(单位)的建设,范围广、类型全,通过试点查漏补缺、以点带面,逐步在全市进行辐射和示范。
2016年底开始,将试点重心放在项目的全过程研究和改善,逐步选定优秀项目加以推广。如云机房已经为学校提供70台私有云服务器、400台虚拟服务器、近500T存储以及高端网络安全设备;云桌面已经部署1500余个点;智慧校园卡发卡近10万张。
2. 从项目建设向标准建设的跃迁
近年来,已经建成了十多个优质项目,包括智能化教学管理系统、校园无线网络覆盖、平安校园监控分析系统、云录播等。
提出“标准先行、按规接入”的原则,由市级层面制定技术和接入标准,允许区域和学校根据标准自主建设,并按规接入市级平台。我市现已制定《宁波市中小学网络建设标准》《宁波市平安校园监控分析系统联网技术标准》《宁波市中小学校园无线网络接入标准》《宁波智慧校园建设标准》等,为实现更大规模的数据积累和互联互通奠定基础。
3. 从平台整合向数据整合的跃迁
今年暑假,宁波市的智慧教育学习平台和浙江省平台实现对接和共享,教师只需要建设维护好市级空间,就能实现省级空间的同步更新。为进一步提升整合层次,主动协调,打通省、市两级教育基础数据库,录入2140所学校、60684位教师、743363位学生数据信息。打通全市人口数据库,推出的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预报名系统,系统通过数据库直接对网上申报材料进行校验、审核,免去跑现场办理的繁琐,减轻管理人员审核、校对工作量。
今年新推出的“教育地理信息系统”打通教育局、规划局、公安局三个部门数据库,以地图的形式显示教育数据,适龄儿童区域分布、学区地域分界等信息都能直观展现,为教育决策提供科学有效的依据。
三项任务,描绘未来发展蓝图
现阶段,将通过三大任务的推进,让信息技术真正融入教育领域,构建宁波教育的新生态。
1. 进一步加强硬件基础设施和云平台建设,提升技术支撑能力
在宽带网络方面,力争到2020年实现全市各级各类学校100%覆盖10G宽带的高速无线网络;在智能学习环境建设方面,通过开展“智慧校园”示范学校评估,鼓励学校建设多样化智慧学习环境和场所;在云平台建设方面,我们将实现与宁波政务云计算中心的完全对接,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技术支撑和大数据服务。
2. 进一步完善教学资源内容体系并创新应用模式,提升教育助学能力
将探索和建立终身教育学习成果登记和学分互认机制,完善终身教育服务体系。同时也将以“甬上云淘”为载体,建立基于市场化方式运营的教育资源开发、交易、消费新机制。
结合“宁波智慧教育培训讲师团”新模式,遴选优秀学科教师深入基层,通过“金字塔”式的带动辐射,让更多一线教师掌握并使用信息技术。首批43位讲师团成员已在今年暑期到全市20余所中小学校培训、讲课,数千位老师受益。
3. 进一步提高教育大数据采集、分析和应用水平,提升教育管理能力
宁波市计划从建设“宁波智慧教育统一资源与数据中心”起步,构建基于大数据技术的教育管理与课堂教学模式。在此基础上,我们将联合高校、科研机构等开展教育数据的分析、研究和应用,建立基于大数据的教育决策机制,让教育管理从“经验主义”走向“数据主义”。
三个疑问,抛砖引玉共商发展
站在“十三五”的起跑线上,以“互联网 ”的思维审视我們的工作,差距和困难仍摆在眼前,特别是有三个问题希望得到读者诸君的指点。
1. 如何形成教育系统内部合力,支撑教育新生态创建
教育新生态的构建是全局性的工作,仅由教育技术和信息化部门进行技术上的支撑和推进远远不够,如何整合全部力量,让行政、教研、区县、学校等各方面都“拧成一股绳”?
2. 如何站在智慧城市建设高度,实现各行业、部门之间的互联互通
如何跳出教育办教育,使智慧教育在智慧城市的建设框架下与规划、公安、医疗、交通等其它领域产生“化学反应”?怎样构建科学合理的各级政府合作推进体系,使各部门各司其职、协同合作,形成各领域、各区县相互促进、和谐发展的局面?
3. 如何创新运营机制,促进智慧教育可持续发展
我们已经在市场化运营方面做了积极尝试,但与原先的设想还有不少差距。能否在市场运营机制上进行大胆创新,特别是鼓励个人在“甬上云淘”上开网店,出售教育教学资源,开展在线教育,并将点击量作为评价和奖励的依据,实现良性可持续的发展?我们将继续进行探索。
(作者单位:浙江宁波市学校装备管理与电化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