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当前家庭教育图书出版的一些思考

来源 :中国家庭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yskysky0944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家庭教育图书为何持续热销
  
  近年来,家庭教育图书成了各出版社的选题和营销热点。据粗略统计,在全国五百多家出版社中,已有两三百家出版社涉足家教类图书的出版。近期市场上新的家教类图书品种己达上千种,各地畅销书榜上也不乏家教图书的身影。在北京西单图书大厦,2003年1月的家教图书即有800种,2004年3月达到1000种,现在已经有了1300种;相应的销售额也是节节攀升。可以说,随着家长对孩子教育重视程度的增加,家教图书也跟着越卖越红火。
  家庭教育图书热销的现象,显示出一个强大的市场需求:家长迫切需要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生动实用的家教方法。
  从我国整个教育的大环境来看,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社会发展带来的新的人才观,不可避免要影响家长对于下一代的成材期望,传统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观念依然影响着家长。人们开始注重提升孩子的综合素质,不只是注重智商提高,还有情商培养。
  与培养孩子的紧迫形势相伴而生的,是越来越多的家长在教育上的“力不从心”之感。不少父母已经感受到了,父母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不当,是造成孩子家庭教育问题的症结所在。
   因此,为了孩子的全面发展,为了做合格乃至优秀的父母,家长的自我学习和提高势在必行。帮助家长们掌握教育理论与方法的图书就成了指导家长家庭教育的好帮手。理念类的家教图书可以使家长吸取先进理论的营养:而成功家教个案类图书以其生动实用和有说服力的特点,也给家长以深刻的启示。
  从另一方面看,广大家长对家庭教育科学知识越来越强烈的渴求,显示出家教图书市场的巨大空间。一些出版社及时把握了现今为人父母者的心理需求,时机抓得准,家教图书选题的卖点找得好。其中一些出版社在迎合市场方面也花了大力气,宣传、营销策略做得非常到位,使一些家教畅销书应运而生。
  
   二. 当前家庭教育图书出版的几个问题
  
  大量家庭教育图书的不断推出,应该说对广大家长进行家庭教育科学知识的普及是件大好事。但是,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家庭教育图书出版的表面繁荣,难掩泥沙俱下的事实。
   家教专家王宝祥曾经说:“家教有误区,指导家教不能有误区。”那些陷入误区的家庭教育图书,如何承担“指导家教”的职责呢?
  1.盲从和跟风
  盲从跟风是今日图书市场的大病,常常是一本书火了,马上有人闻风而动,随即跟上。家教书也难逃这一弊端。甚至业内人士认为,“跟风书”已成为家教图书市场的一大“特色”。
  你出“哈佛女孩”,我跟着出“剑桥男孩”;你有“北大高才生家教”,我有“清华高考状元家教”;市场上出了一本《每天进步一点点》,跟着就出现了若干本《每天XX一点点》……不仅书名类似,甚至连“包装”都像“孪生姊妹”,尽管明眼人一看就能看出这些图书根本没有“血缘”关系。
  这类“跟风书”给读者带来的并不是启发和指导,更多的是困惑和茫然。笔者在北京西单图大厦调研时,仅家教书就占据了好几架,书名为“好家长”“成功父母”“高效能父母”“黄金法则”“忠告”“秘诀”等等字眼,令人眼花缭乱。有的读者是拿着亲友推荐的书单来买,虽然目的性较强,但是在琳琅满目的家教图书中挑选,也颇费功夫。更多的读者只能说出自己购书的大概方向和需求,比如“早期教育”“青春期孩子怎么教育”“学习方法”等等,翻翻这本,看看那本,挑花了眼,还是不知道买哪一本。有的读者问书店导购员,导购员也说不出各种图书的特点,很难给读者以有益的建议。各种家教图书以乎都在从不同角度指导着家长,甚至对于同一类家教图书对于同一种家教理论,连专家的说法都大相径庭,普通家长就更无从判断了。难怪有的家长说,书上说的内容有时是矛盾的,有的书说孩子得管教,有的书说千万别管孩子,我越看越不会教育孩子了。
  2.实用和功利
  从读者的阅读需求看,还是比较注重实用性。对不少家长而言,往往是在教育孩子中发现了问题,急于在书中寻秘诀、找妙方,因此觉得哪些书对教育孩子有用,他们就买哪些书;而从出版者的角度,哪些书能够吸引读者的眼球,就表明哪些书有市场,能赚钱,就出哪些书,双方均表现出急功近利的心态。甚至有些书商以投机的心态来做书,自然渴望在短时间内就获得回报。但是在竞争对手众多的情况下,培育市场尚需一定的时间,营利的周期无疑会加长,因此,“什么书好卖就做什么书”成了指导思想。
  比如《哈佛女孩刘亦婷》出版后,关于家长培养天才少年的跟风图书层出不穷,《我家××上剑桥》 《大女孩×××》《清华男孩×××》……不少教育专家认为,这类书籍已经形成一个固定的模式,将家长引入误区,即通过一个个成功的案例,为家长们展示了一个个耀眼的故事,向家长宣扬:照我的方法做,你的孩子也会如此杰出,也会上名校。仿佛唯有孩子上了名校,才是衡量孩子是否优秀的标准。留洋似乎成了我们家庭教育的终极目标,成了成功教育的衡量标准!这类书错误地引导了家长。有些图书虽然打着素质教育的旗号,实际在本质上已经背离了素质教育的初衷,走向了功利。
  3.良莠不齐,粗制滥造
  可以说,在众多家教图书中,不乏浑水摸鱼者。在利益的驱使下,一些出版社和书商甚至不惜使用拼凑、抄袭等方法粗制滥造。有的家教图书东抄西抄,观点分散,什么都谈一点,什么都没谈透,很明显就是拼凑之作。这些书的内容虽说不怎么样,但是往往在宣传营销、装帧设计、作者头衔上的“功夫”做得很足, “狠”下力气:“最权威的家教读本”“最成功的家教方法”……诸如此类的宣传语,读者可以轻而易举地在很多本不同出版社推出的家教书的封面、封底上找到。这些书的装帧设计一般模仿同类畅销书的风格,甚至有的封面设计几乎完全照搬,仿佛是“双胞胎”,往往使读者误认为是某畅销书的“姊妹篇”。作者往往冠名为“某某博士”“著名家庭教育专家”……其实明眼人一眼看出,作者简介里既看不出是什么学校的“博士”,也不明白他的所谓“研究成果”被谁尊为“家教专家”。据笔者了解,一些所谓家庭教育著作往往是某些“写手”或者工作室炮制出来,然后再找一些所谓“学者”挂名出版的。
  这还不是最可怕的。因为有些家教书虽然观点平庸,但是至少说的是“正确的废话”,虽没什么“营养”,但是也不至于让人“生病”。可怕的是个别家教书作者从来没有从事过教育工作,没有接受过教育专业方面的训练,缺乏最基本的教育科学理论素养,但为迎合一些家长不正常的需求,或者追求“轰动效应”,在书中宣扬的是违背教育规律的错误观点,使许多望子成龙心切又缺乏鉴别选择能力的家长上当受骗,误入家教误区,非常令人担心。家教专家赵忠心教授说:“教育类书不同于休闲读物,没有专业学术素养利严谨求实的态度,是不可以轻易写作出版的。”
  
  三、对家庭教育图书出版的几点建议
  
  有人认为家教图书经过几年的热销“高温”后会逐渐转冷。笔者认为,家长对孩子教育的关注程度不会降低,阅读家教图书仍然会是许多家长作为提升自己家教素养的重要选择途径。因此,家教图书在未来一段时间,仍然会呈现良好的销售态势。但是要做好家教图书,以下几方面工作的努力应该加强。
  1.从出版者角度,应着眼于家庭教育图书品牌的建立和巩固,做出特色。
  从目前来看,虽然还没有在家教图书出版上显示出绝对强势的出版社,但是已经有一些出版社将家庭教育图书作为自己的“主攻方向”在努力。面对家庭教育图书盲目跟风、鱼龙混杂的现状,如何在竞争中突出重围,出版社在图书的结构、品牌的打造以及营销的多样化方面还是应该花费一番心思的。从短期来看,虽然跟风可以较快得利,但如果片面追求一次性的市场价值而败坏作者与出版社的信誉,失去自己的品牌和读者的长期支持,往往得不偿失。因此,出版社应该从长远考虑,在家庭教育图书的市场细分、创立品牌、持续创新、延伸服务、贵在坚持上下功夫。
   如果要做出有吸引力的与众不同的家教书,就必须做出和市场同类产品的差异。笔者注意到,家教图书的细分市场已经显现,比如以往家教书多讲理念,现在讲实际操作的方法书多起来;出书“重智轻德”的倾向也在逐渐扭转,关于孩子的个性培养、情商启蒙类的图书品种日渐丰富;单亲家庭教育、隔代教育、性别教育、特殊儿童教育等图书品种虽然较少,但是已经有出版社开始关注。
  2.引导读者理性思考、理智消费。
  家长购买、阅读家庭教育图书的目的,应该是要提高自己作为教育者的素质,不是靠学几个“绝招”来教育自己的孩子。现在有些家长的心态不太端正,总希望靠一本书或者几个“妙方”就能指导自己把孩子培养成天才或学习尖子,这怎么可能呢?教育是讲究方法和理论的,好的家教图书应该能引导读者提高自己的教育素养,学会自己思考,学会因材施教。
   其实,很多家长已经越来越成熟地对待如何教育子女这个话题。这些“觉醒”的家长不再去机械地照搬或模仿某些成功的家教个案,对一些“热门”的家教理念,他们并不盲从,而是开始理性地思考。这些家长仍然会选择家教图书来提升自己的家教素养,但是他们的心态更加平和,消费更加理智,会有自己的鉴别。
  3.积极开拓出版社与家庭教育研究机构之间的合作空间。
  笔者所在的出版社新近出版了一本《家教智慧从哪里来——家庭教育个案诊断》,这本书旨在帮助家长和老师成为学习型、研究型的教育者,自己学会“诊断”家庭教育,书中既有鲜活的案例,又有理性的分析,出版后受到家长以及老师的欢迎。事实上,这本书也是“十五”期间教育部重点研究课题“跟踪指导家庭教育实验研究”的一项重要科研成果,作者是搞了多年家庭教育专业研究的科研工作者。
   当前的家庭教育图书虽然层出不穷,但是讲经验的多,科研成果少,真正扎扎实实建立在有科学根据的调查研究基础之上、符合当前国情的家教图书,可以说是微乎其微。事实上,家庭教育研究机构与出版界之间还有很大的合作空间。现在一些家庭教育研究机构开始将多年的研究成果转化成出版物,使他们的教育理念、方法能够使更多的家长受益。这是可喜的变化。
  不过,目前出版社与教育研究机构的对接仍然不够顺畅,无论是教育界人士从教育的角度看出版,还是出版界从出版的角度看教育,都还缺乏有效的沟通与衔接。因此,更多理性、科学、严谨的家教类图书的涌现,仍有待于出版社与教育研究机构之间搭建起一个新的交流平台,有待于出版与教育之间找到一个很好的结合点,才能真正做到科研成果和实际应用的完美结合。
  (作者单位系中国妇女出版社)
其他文献
一、亲职教育概念——不该忽视的成人教育学视阈    “亲职教育”一词,英文称之为“父母教育”(parent’s education)。顾名思义,“亲”是指父母亲,“职”意味着职责、职分之义。学者们对于亲职教育有着不同的理解,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两个维度:针对父母职分进行的教育(对父母的教育)和利用父母职分进行的教育(对孩子的教育)。前者如:亲职教育就是“怎样为人父母”的教育,使为人父母者明了如何善尽
期刊
1、问题的提出  自信(self-confidence),也称自信心,是个体人格结构中起驱动作用的一个重要因素,对个体的心理活动与心理发展均有重要作用。近年来,自信研究已受到越来越多国内外心理学家和教育工作者的重视。曾有研究者对中外53名学者(包括科学家、发明家、理论家)和47名艺术家(包括诗人、文学家、画家)的传记研究后发现除卓越的智慧外,他们还有一些共同的人格特征,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坚信自
期刊
虽然我们不能说一切教育问题,归根结底是思维方式问题;但是思维方式的差异确实是某些教育问题和冲突的根源之一。尤其是在家庭教育当中,一般不涉及经济利益的争夺和权力博弈问题,因此,在这个场域中也就容易凸显出思维方式差异在教育问题(亲子冲突)中的决定性影响。笔者为某在线教育咨询公司担任顾问期间,曾就一些比较常见的家庭教育冲突,从思维方式的角度进行了分析,并把这个思考的粗浅结果(只三百余字)发表在论坛中,没
期刊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细胞”与整个“肌体”息息相关,每个“细胞”和谐了,“肌体”才会和谐。家庭和谐了,社会才有可能和谐。  家庭和谐与家庭教育紧密相连。父母最大的愿望是看到孩子健康成长,成人成才。孩子成长的状况牵动着父母的心,也直接影响着家庭气氛和谐与否,进而影响社会和谐。许多夫妻会因孩子的问题引起争吵甚至婚姻破裂;因家庭教育误区而导致的父母打死孩子或孩子弑杀父母的悲剧更让人触目惊心。因此,探讨如何
期刊
一、问题的提出    自浙江省宁波市象山县1983年2月创办了以小学生家长为指导对象的“石浦镇业余家长学校”以来,浙江省家庭教育指导工作已经历了20多年的实践。“十五”期间,浙江省家庭教育指导工作基本做到“领导机制更加完善,工作网络基本形成,先进典型不断涌现,知识普及日益扩大,整体工作走向规范”。要在已经取得的成绩基础上向前发展,要在十一五期间使“深入开展多种形式的家庭教育宣传实践活动,扩大家庭教
期刊
一、家校合作的概念    在英语中,家校合作有多种表达方式,如home-school cooperation(家校合作),parent-teachercollaboration(家长与教师合作),parentp articipation(家长参与),educational intervention(教育介入),parentalinvolving(家长参与)等。因此,家校合作是个很宽泛的概念,目前还
期刊
对学生的教育离不开家庭,做好家庭教育的指导是学校一项重要工作。    一、明确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学生家庭和家长的教育,在整个学生成长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家庭教育是学生接受教育影响最深的场所,学生家长实际上是学生的第一位老师,家长的言谈举止,为人处事,直接影响孩子的成长,家长应该充分意识到这一点。  家庭教育和家长的责任与社会、学校的教育、目的是一致的,都是培养学生在德育、智育、体育、美育以及
期刊
由孟育群教授主编、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小学生亲子关系与家庭德育研究》一书是全国教育科学 “九五”规划国家教育部重点资助项目“充分发挥家庭德育功能的研究”的主要科研成果。该书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选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家庭是未成年人社会化的最早和基本执行者,家庭德育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具有特殊的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亲子关系则是家庭德育的核心问题。国外有关亲子关系的研究比我国
期刊
成瘾包括物质成瘾和行为成瘾两类。目前行为成瘾者中出现了一个新的人群——网络成瘾者。网络成瘾人数正以飞快的速度发展着,不仅侵害了青少年的健康,而且对成年人的影响也越来越深刻,本文对网络成瘾的定义、界定标准和目前对此行为干预的措施进行总结。    一、网络成瘾    “网络成瘾(IAD)”首先由Goldberg提出的,网络成瘾症(IAD)是指由于过度地使用因特网络而导致的一种慢性或周期性的着迷状态,并
期刊
如今出版的家庭教育指导方面的图书,数量可真不少。到书店随便逛一逛,你就会发现,可说是五花八门。但真正有价值的,特别是具有理论价值的家庭教育学术著作,却是凤毛麟角。那些学龄前家庭教育科学普及的图书,绝大多数是“急就篇”、“拼凑篇”、“绝招篇”、“经验篇”,其中有相当部分的家庭教育指导图书,在科学性和实用性上存在严重问题,实在令人担心。面对千千万万求知若渴、却又缺乏分辨能力的家长,不知道那些所谓的学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