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国际收支统计是衡量一国外部是均衡的重要参考标准,而随着中国经济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化,国际收支常被引用来分析国家的经济问题。而近年来,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国内外经济学者的重视。本文从分析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出发,分别就经常帐户和资本金融帐户一一做一解释说明,来探索其中所反应出的中国经济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向。
关键词:经常帐户;资本金融帐户;货物出口;外商直接投资(FDI);解决策略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不断融入全球化的潮流中,经济开放程度越来越深入。今日,中国在全世界经济发展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中国的出口、外资的引入都急速上升,因而国际收支的统计与核算成为了衡量本国对外经济的重要统计目标。具体体现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上。
一、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
中国经济面临着严重的国际收支不平衡,国际收支顺差规模持续扩大,从1994年实行盯住美元的汇率制度以来,国际收支除1998年资本和金融项目有逆差外,其余年份都是双顺差。1998年资本和金融项目逆差主要是受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资本内流减少、外流增加所致。我国国际储备资产继续增长。2008年末,外汇储备资产较上年末增加了4178亿美元,达到19460亿美元,虽然今年来随着国家政策调整,国际收支增长速度有所减缓,但是由于之前庞大的储备基数,实际的增长额仍是巨大的。就经常项目和资本金融项目分别来看:
(一)经常帐户
经常帐户下主要部分是货物和服务项目。自九十年代以来,我国经常帐户下货物贸易项目顺差呈快速上升的趋势,而服务贸易项目一直呈现逆差状态,但总的来说,货物出口导致的巨大顺差足以抵消服务贸易的逆差额。以2008年数据为例,我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顺差4261亿美元,同比增长15%。其中,按照国际收支统计口径计算,货物项目顺差3607亿美元,服务项目逆差118亿美元,收益项目顺差314亿美元,经常转移顺差458亿美元。
(二)资本金融帐户
资本金融帐户由资本项目和金融项目组成,资本项目比重较小,今年来一直呈逆差状态,金融项目下包括直接投资、证券投资以及其他投资,其中证券投资03年以前为逆差,之后便逐渐增长,其他投资呈逆差状态,而直接投资一直呈巨额顺差状态,这是导致资本金融帐户持顺差状态的主要源泉。仍以2008年数据为例,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190亿美元。其中,直接投资净流入943亿美元,证券投资净流入427亿美元,其它投资净流出1211亿美元。
二、从中国的双顺差看中国经济问题
(一)加工贸易
货物出口的大幅增加是导致我国经常帐户顺差的主要原因,更是致使国家外汇储备急剧上涨的重要因素。在我国的进出口贸易中,加工贸易不可忽视。自1994年加工贸易出口总额达569.80亿美元,超过一般贸易的615.60亿美元之后,自此加工贸易成为我国对外贸易的主导方式。从1994年以来,我国出口贸易方式的构成中,加工贸易一直占据着全部出口贸易的55%左右的份额,始终超过一般贸易。因此加工贸易就成为影响经常帐户余额的重要因素之一。
1、加工贸易的低附加值。加工贸易是指进口原料、材料或零件,利用本国的生产能力和技术,加工成成品后再出口,从而获得以外汇体现的附加价值。外商投资的加工贸易企业主要是利用我国廉价的劳动力、土地等生产要素,使我国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到目前,我国加工贸易目前仍以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在全球生产价值链中处于低端,缺乏自主知识产权和民族品牌,附加值和技术含量不高,获利微薄。
2、资源的消耗与环境污染。首先,大量的货物出口意味着我国的资源不断流入国外,另外,中国许多出口产品的生产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一些跨国公司来中国投资建厂,将中国作为“世界加工工厂”,成为外商投资企业的加工装配基地,把一些高污染产业搬到中国,加剧了中国的环境污染,影响了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其次,一些地区为了引进外资,不惜引入重污染项目,给发达国家转移污染密集型产业和夕阳产业提供了机会,造成中国严重的环境污染。据统计,在空气污染物中,工业生产排放出的二氧化硫占空气污染物的70%,导致臭氧层破坏,气温上升,酸雨区面积已超过国土面积的40%。工业废水有80%未经处理就直接排入水体,使水资源供应出现短缺。中国局部地区的环境恶化,甚至严重影响了人民的日常生活及地区的发展。
(二)直接投资(FDI)
1、FDI与加工贸易。中国资本和金融项目的顺差主要来自直接投资。近几年来,外商来华直接投资规模稳步上升,2001年,外商来华直接投资468亿美元,2006年达到630亿美元。这说明新的资金不断流入内地。我国吸引的大量外资中,很多为了减少对我国企业的技术扩散和溢出,确保他们长期的竞争优势,在向中国转移的过程中,他们选择了加工贸易。而加工贸易又会如上文所述引起经常帐户顺差以及带来相关的问题。据中国海关署统计处资料,1996-2006年外商投资企业加工贸易出口占加工贸易总出口的比重平均为73%,可见加工贸易是外商直接投资的重要方式。因此,FDI的流入也间接增加了经常帐户顺差。外商直接投资的大量涌入,先在当年形成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接着在经营中形成加工贸易顺差,通过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的双重贡献,成为中国贸易“双顺差”的主要制造者。
2、FDI的利用效果。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也采取了对外资的优惠政策,但是改革开放已经30年了,我们对外资的优惠却没有改变多少。这种优惠政策不分地区,只要出口就有优惠。考核地方政府的政绩指标之一也是出口创汇,因此,有些地方为了招商引资,实行的优惠政策包括免费使用土地,提供变相贷款,对产品的生产环境降低要求,建立出口加工区、保税区等等,用各种各样的方式补贴外资。但是外商为了保证自身利益,常常不会将技术转让出去,而是凭借自身的技术和资金优势参与国内企业的生产和销售,并分摊利润。因此,在外商投资中,我国企业真正有效吸收外商技术效率是很低的。因此,这种情况下,我们是在用国内的市场来换取外商投资。
三、解决对策
分别从经常账户和资本金融帐户来看:
(一)经常帐户项下的出口方面
为减少资源、能源枯竭和环境保护的压力,必须从根本上转变出口增长方式,优化和提升出口产品结构。(1)中国应使出口增长建立在高效利用资源、减少环境污染、注重质量效益的基础上,通过出口降低出口退税等措施加大对“两高一资”产品生产、出口的限制。实现出口的集约化增长,增加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2)中国的出口产品结构必须摆脱过分依赖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局面,政府必须采取政策促使企业淘汰落后设备和技术,使用新技术和新设备,鼓励企业进行自主创新、消化吸收引进的先进技术, 从而真正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平,根本上改变在国际生产链上的低端位置;生产技术含量高的产品,优化出口商品结构,扩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的商品出口。(3)一方面要采取多种措施刺激国内消费吸收的增长,另一方面鼓励国内企业积极挺进国际市场,开发自己的优势产品,从而解决国内的产能过剩问题。
(二)经常帐户项下的服务贸易方面——大力发展服务业
在经常账户中,除少数年份以外,我国在服务方面一直是逆差,尤其是从1995年起持续逆差且逐年增大。如在2007年,服务项的逆差达到了79.05亿美元。在服务账户中,我国的金融、保险、信息技术和咨询业务等都是最主要的逆差额来源。这也反映了我国在服务方面是净进口国以及我国在产业结构方面的缺陷。
现代服务业正好具有资源能源消耗低、附加值高的特点,收益高且对环境、资源几乎无任何负面作用。以相对成熟的工业为基础,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是我国破解资源能耗约束难题,实现高消耗型经济向循环节约型经济转变,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选择。首先,从国家到企业、个人,应进一步转变观念,提高认识,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正确认识现代服务业对促进就业和经济增长的作用,把服务业放在与工业、农业同等重要的位置,切实增强搞好现代服务业工作的自觉性和紧迫感。其次,大力引进外资投向基础设施、金融保险、现代流通、旅游设施、公共交通、文化教育、医疗体育、社区服务等服务领域,加快服务业的国际化进程,从而也优化了对外商投资的利用。
(三)资本金融帐户项下的直接投资方面
中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为了引进外资,提供各种优惠条件,结果消耗了大量资源、能源,牺牲了环境。今后中国应对利用外资政策进行必要的调整,取消鼓励出口导向的优惠政策和针对外资的优惠政策,提高外商投资的门槛。(1)政府应根据中国经济发展的现状调整引进外资的政策,注重引资的质量,应将污染严重、技术含量低、占用资源多、市场前景差的投资项目拒之门外,对一些企业的违法项目一经发现,追究相关责任者的法律责任;(2)在引进外资时,必须依法合理引导外资投向,引导外资更多流向高新技术产业和中西部地区,促进国内产业结构调整和区域协调发展,利用外资应从单纯的技术引进转向注重消化吸收和提高自主创新、自主研发能力上,在引资后,要对利用外资进行效益评估,重点防范外资对中国金融安全和宏观经济稳定的负面影响;(3)限制外资进入规模,在外资企业并购中国企业时,必须建立一种反垄断审查制度。防止外资企业利用垄断定价侵蚀国民的利益,控制这些企业的研发活动和关键技术,以免妨碍国家实施相应的产业政策。
关键词:经常帐户;资本金融帐户;货物出口;外商直接投资(FDI);解决策略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不断融入全球化的潮流中,经济开放程度越来越深入。今日,中国在全世界经济发展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中国的出口、外资的引入都急速上升,因而国际收支的统计与核算成为了衡量本国对外经济的重要统计目标。具体体现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上。
一、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
中国经济面临着严重的国际收支不平衡,国际收支顺差规模持续扩大,从1994年实行盯住美元的汇率制度以来,国际收支除1998年资本和金融项目有逆差外,其余年份都是双顺差。1998年资本和金融项目逆差主要是受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资本内流减少、外流增加所致。我国国际储备资产继续增长。2008年末,外汇储备资产较上年末增加了4178亿美元,达到19460亿美元,虽然今年来随着国家政策调整,国际收支增长速度有所减缓,但是由于之前庞大的储备基数,实际的增长额仍是巨大的。就经常项目和资本金融项目分别来看:
(一)经常帐户
经常帐户下主要部分是货物和服务项目。自九十年代以来,我国经常帐户下货物贸易项目顺差呈快速上升的趋势,而服务贸易项目一直呈现逆差状态,但总的来说,货物出口导致的巨大顺差足以抵消服务贸易的逆差额。以2008年数据为例,我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顺差4261亿美元,同比增长15%。其中,按照国际收支统计口径计算,货物项目顺差3607亿美元,服务项目逆差118亿美元,收益项目顺差314亿美元,经常转移顺差458亿美元。
(二)资本金融帐户
资本金融帐户由资本项目和金融项目组成,资本项目比重较小,今年来一直呈逆差状态,金融项目下包括直接投资、证券投资以及其他投资,其中证券投资03年以前为逆差,之后便逐渐增长,其他投资呈逆差状态,而直接投资一直呈巨额顺差状态,这是导致资本金融帐户持顺差状态的主要源泉。仍以2008年数据为例,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190亿美元。其中,直接投资净流入943亿美元,证券投资净流入427亿美元,其它投资净流出1211亿美元。
二、从中国的双顺差看中国经济问题
(一)加工贸易
货物出口的大幅增加是导致我国经常帐户顺差的主要原因,更是致使国家外汇储备急剧上涨的重要因素。在我国的进出口贸易中,加工贸易不可忽视。自1994年加工贸易出口总额达569.80亿美元,超过一般贸易的615.60亿美元之后,自此加工贸易成为我国对外贸易的主导方式。从1994年以来,我国出口贸易方式的构成中,加工贸易一直占据着全部出口贸易的55%左右的份额,始终超过一般贸易。因此加工贸易就成为影响经常帐户余额的重要因素之一。
1、加工贸易的低附加值。加工贸易是指进口原料、材料或零件,利用本国的生产能力和技术,加工成成品后再出口,从而获得以外汇体现的附加价值。外商投资的加工贸易企业主要是利用我国廉价的劳动力、土地等生产要素,使我国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到目前,我国加工贸易目前仍以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在全球生产价值链中处于低端,缺乏自主知识产权和民族品牌,附加值和技术含量不高,获利微薄。
2、资源的消耗与环境污染。首先,大量的货物出口意味着我国的资源不断流入国外,另外,中国许多出口产品的生产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一些跨国公司来中国投资建厂,将中国作为“世界加工工厂”,成为外商投资企业的加工装配基地,把一些高污染产业搬到中国,加剧了中国的环境污染,影响了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其次,一些地区为了引进外资,不惜引入重污染项目,给发达国家转移污染密集型产业和夕阳产业提供了机会,造成中国严重的环境污染。据统计,在空气污染物中,工业生产排放出的二氧化硫占空气污染物的70%,导致臭氧层破坏,气温上升,酸雨区面积已超过国土面积的40%。工业废水有80%未经处理就直接排入水体,使水资源供应出现短缺。中国局部地区的环境恶化,甚至严重影响了人民的日常生活及地区的发展。
(二)直接投资(FDI)
1、FDI与加工贸易。中国资本和金融项目的顺差主要来自直接投资。近几年来,外商来华直接投资规模稳步上升,2001年,外商来华直接投资468亿美元,2006年达到630亿美元。这说明新的资金不断流入内地。我国吸引的大量外资中,很多为了减少对我国企业的技术扩散和溢出,确保他们长期的竞争优势,在向中国转移的过程中,他们选择了加工贸易。而加工贸易又会如上文所述引起经常帐户顺差以及带来相关的问题。据中国海关署统计处资料,1996-2006年外商投资企业加工贸易出口占加工贸易总出口的比重平均为73%,可见加工贸易是外商直接投资的重要方式。因此,FDI的流入也间接增加了经常帐户顺差。外商直接投资的大量涌入,先在当年形成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接着在经营中形成加工贸易顺差,通过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的双重贡献,成为中国贸易“双顺差”的主要制造者。
2、FDI的利用效果。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也采取了对外资的优惠政策,但是改革开放已经30年了,我们对外资的优惠却没有改变多少。这种优惠政策不分地区,只要出口就有优惠。考核地方政府的政绩指标之一也是出口创汇,因此,有些地方为了招商引资,实行的优惠政策包括免费使用土地,提供变相贷款,对产品的生产环境降低要求,建立出口加工区、保税区等等,用各种各样的方式补贴外资。但是外商为了保证自身利益,常常不会将技术转让出去,而是凭借自身的技术和资金优势参与国内企业的生产和销售,并分摊利润。因此,在外商投资中,我国企业真正有效吸收外商技术效率是很低的。因此,这种情况下,我们是在用国内的市场来换取外商投资。
三、解决对策
分别从经常账户和资本金融帐户来看:
(一)经常帐户项下的出口方面
为减少资源、能源枯竭和环境保护的压力,必须从根本上转变出口增长方式,优化和提升出口产品结构。(1)中国应使出口增长建立在高效利用资源、减少环境污染、注重质量效益的基础上,通过出口降低出口退税等措施加大对“两高一资”产品生产、出口的限制。实现出口的集约化增长,增加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2)中国的出口产品结构必须摆脱过分依赖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局面,政府必须采取政策促使企业淘汰落后设备和技术,使用新技术和新设备,鼓励企业进行自主创新、消化吸收引进的先进技术, 从而真正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平,根本上改变在国际生产链上的低端位置;生产技术含量高的产品,优化出口商品结构,扩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的商品出口。(3)一方面要采取多种措施刺激国内消费吸收的增长,另一方面鼓励国内企业积极挺进国际市场,开发自己的优势产品,从而解决国内的产能过剩问题。
(二)经常帐户项下的服务贸易方面——大力发展服务业
在经常账户中,除少数年份以外,我国在服务方面一直是逆差,尤其是从1995年起持续逆差且逐年增大。如在2007年,服务项的逆差达到了79.05亿美元。在服务账户中,我国的金融、保险、信息技术和咨询业务等都是最主要的逆差额来源。这也反映了我国在服务方面是净进口国以及我国在产业结构方面的缺陷。
现代服务业正好具有资源能源消耗低、附加值高的特点,收益高且对环境、资源几乎无任何负面作用。以相对成熟的工业为基础,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是我国破解资源能耗约束难题,实现高消耗型经济向循环节约型经济转变,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选择。首先,从国家到企业、个人,应进一步转变观念,提高认识,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正确认识现代服务业对促进就业和经济增长的作用,把服务业放在与工业、农业同等重要的位置,切实增强搞好现代服务业工作的自觉性和紧迫感。其次,大力引进外资投向基础设施、金融保险、现代流通、旅游设施、公共交通、文化教育、医疗体育、社区服务等服务领域,加快服务业的国际化进程,从而也优化了对外商投资的利用。
(三)资本金融帐户项下的直接投资方面
中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为了引进外资,提供各种优惠条件,结果消耗了大量资源、能源,牺牲了环境。今后中国应对利用外资政策进行必要的调整,取消鼓励出口导向的优惠政策和针对外资的优惠政策,提高外商投资的门槛。(1)政府应根据中国经济发展的现状调整引进外资的政策,注重引资的质量,应将污染严重、技术含量低、占用资源多、市场前景差的投资项目拒之门外,对一些企业的违法项目一经发现,追究相关责任者的法律责任;(2)在引进外资时,必须依法合理引导外资投向,引导外资更多流向高新技术产业和中西部地区,促进国内产业结构调整和区域协调发展,利用外资应从单纯的技术引进转向注重消化吸收和提高自主创新、自主研发能力上,在引资后,要对利用外资进行效益评估,重点防范外资对中国金融安全和宏观经济稳定的负面影响;(3)限制外资进入规模,在外资企业并购中国企业时,必须建立一种反垄断审查制度。防止外资企业利用垄断定价侵蚀国民的利益,控制这些企业的研发活动和关键技术,以免妨碍国家实施相应的产业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