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从审美教育的角度界定,认为历史具有广阔的阐释空间和时代的灵性,能不断与人们对话并带来全新发现,让人们在阅读历史著作中充分体现主体价值及美的享受;分析中学历史审美教育对人审美意识的培养的重要意义及其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中学历史 美育的意义 审美意识 美育的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875(2009)16-079-01
何为美育?“美育”一词是德国启蒙时期(17—18世纪)的剧作家,美术家,历史学家席勒在其美学著作《美育教育》中首次明确提出并开始使用的。席勒认为,所谓“美育”就是审美教育,也称美感教育。美,自始自终贯穿和渗透在历史教学中,“史存美在”。
教师只有将美感教育运用到历史知识教学之中,美育才有旺盛的生命力,才能真正感悟学生的心灵,收到“树人”之佳效。我认为历史教学进行美育教育的主要途径有以下几个方面,谨供同行门参考。
中学历史审美教育的意义
历史的审美教育是以文本为基点,以审美为核心,以教育为目的,对人审美意识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一、渗透道德教育的内容,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
康德说:“美是道德的象征。”俄国著名文艺批评家别林斯基说:“美和道德是亲姊妹”。由此可知,美和道德密切相关。中学历史教科书告诉我们,中华民族素有注重道德修养的传统,历来强调要“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把自己培养成一个具有良好道德的人。正是雷锋、朱伯儒、孔繁森等这样平凡而伟大的人物,他们的行为所表现出的高尚情感和情操,汇成了时代的新风尚。
二、渗透理想教育的内容,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
人本身的美是社会美的重要表现。人的美和理想是紧密相联的。理想是人生的奋斗目标,或者说是对未来的憧憬、向往和追求。青少年时期正是世界观形成时期。对青少年进行革命人生观教育,帮助他们逐步树立起远大的革命理想特别重要。
中学历史教科书中无数史实雄辩地说明,古往今米,一切有作为的人都是具有远大理想的人。如教材中大禹治水,前后13年,风里来雨里去,三过家门而不入;孙中山提倡“天下为公,大同世界”;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等,都是以天下为己任,为国为民远大理想的体现。
三、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的情感
人的美包括人体美和心灵美,而起决定作用的则是心灵美。爱国,这是心灵美的最重要的表现,也是美育教育最基本的内容。千百年来,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和国家的繁荣、昌盛,多少仁人志士前仆后继,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正气歌,他们所展示的就是这样一种美德。
四、渗透科学品格教育的内容,培养学生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科学包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一般认为,在自然科学研究领域要尊重规律,实事求是,坚持真理。实际上,社会科学领域也同样如此。司马迁踏遍祖国各地,历尽艰辛,虽受腐刑之辱却矢志不渝,写成了史学巨著《史记》;居里及其夫人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依靠简陋的实验设备,经过长期的辛勤劳动,终于发现了镭,开辟了科学世界的新领域。许许多多的史实告诉我们,在探索科学的道路上,只有像他们那样一丝不苟、孜孜以求,乃至献出宝贵的生命,才能有所建树。
中学历史审美教育的有效方法
一、学生受到创造美的教育
马克思主义的美学观认为:“劳动创造美”。因此,在中国古代史中“北京人创造的石器”、“战国时期的工具”、西汉“二牛一人犁耕法”、三国“翻车”、唐朝“敦煌壁画里的曲辕梨”和“筒车”等生产工具的演变进步,证明人类创造和欣赏的能力不断提高?标志着美已有相对独立的发展。另外近代中国也有许多创造美的例子如詹天估设计京张铁路、冯如设计出世界一流飞机等。这些都能激发学生创造的情趣与远大理想,并准备以饱满的热情走向创造美的行列。
二、通过教科书的诗、词、民歌、戏曲、小说题材进行美感教育
教学中,应该紧紧依靠这些能够表现美的素材,加以发挥、渲染。如讲到唐诗时,先把李白的《望庐山瀑布》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由教师有感情地朗读并加以解释,然后让学生自己朗诵、品味、这样学生就能体会到李白描绘祖国山河南省的诗:豪迈奔放、气势磅礴、想象丰富、手法夸张、语言轻快生动。达到对学生美育教育。
三、通过杰出建筑进行美感教育
古今中外有许多建筑,有的历史悠久,有的气势宏伟,有的技术高超,如长安城、故宫、万里长城、埃及金字塔、巴比伦的空中花园等。在讲解这些建筑时,努力用具体数据加以说明。唐长安城不但是亚洲的政治、经济中心,而且城市建筑水平也是名列前茅的,使学生受到美感教育。
总之,美育教育是中学历史教学的重要一环,对学生进行美感教育,应注重把握直观手段,强化感应效应;把握历史大事,拓展理性效应;把握历史人物,克服崇拜效应;把握时代特色,升华艺术效应;把握历史活动,创设情境效应。这样可以陶冶学生情操,塑造审美个性,美化学生心灵,进而为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准备良好的精神支柱。养成优美的审美情趣和追求美的理想。最后达到美育教育。
参考文献:
[1]孟洪美.美育在学校教育中的渗透[N].行知报
[2]朱光潜著.美学概论[J].谈美书简
[3]闫承利.素质教育课堂优化模式
[4]王旭晓.美学原理
[5]陈小兰.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审美探微
关键词:中学历史 美育的意义 审美意识 美育的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875(2009)16-079-01
何为美育?“美育”一词是德国启蒙时期(17—18世纪)的剧作家,美术家,历史学家席勒在其美学著作《美育教育》中首次明确提出并开始使用的。席勒认为,所谓“美育”就是审美教育,也称美感教育。美,自始自终贯穿和渗透在历史教学中,“史存美在”。
教师只有将美感教育运用到历史知识教学之中,美育才有旺盛的生命力,才能真正感悟学生的心灵,收到“树人”之佳效。我认为历史教学进行美育教育的主要途径有以下几个方面,谨供同行门参考。
中学历史审美教育的意义
历史的审美教育是以文本为基点,以审美为核心,以教育为目的,对人审美意识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一、渗透道德教育的内容,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
康德说:“美是道德的象征。”俄国著名文艺批评家别林斯基说:“美和道德是亲姊妹”。由此可知,美和道德密切相关。中学历史教科书告诉我们,中华民族素有注重道德修养的传统,历来强调要“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把自己培养成一个具有良好道德的人。正是雷锋、朱伯儒、孔繁森等这样平凡而伟大的人物,他们的行为所表现出的高尚情感和情操,汇成了时代的新风尚。
二、渗透理想教育的内容,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
人本身的美是社会美的重要表现。人的美和理想是紧密相联的。理想是人生的奋斗目标,或者说是对未来的憧憬、向往和追求。青少年时期正是世界观形成时期。对青少年进行革命人生观教育,帮助他们逐步树立起远大的革命理想特别重要。
中学历史教科书中无数史实雄辩地说明,古往今米,一切有作为的人都是具有远大理想的人。如教材中大禹治水,前后13年,风里来雨里去,三过家门而不入;孙中山提倡“天下为公,大同世界”;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等,都是以天下为己任,为国为民远大理想的体现。
三、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的情感
人的美包括人体美和心灵美,而起决定作用的则是心灵美。爱国,这是心灵美的最重要的表现,也是美育教育最基本的内容。千百年来,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和国家的繁荣、昌盛,多少仁人志士前仆后继,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正气歌,他们所展示的就是这样一种美德。
四、渗透科学品格教育的内容,培养学生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科学包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一般认为,在自然科学研究领域要尊重规律,实事求是,坚持真理。实际上,社会科学领域也同样如此。司马迁踏遍祖国各地,历尽艰辛,虽受腐刑之辱却矢志不渝,写成了史学巨著《史记》;居里及其夫人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依靠简陋的实验设备,经过长期的辛勤劳动,终于发现了镭,开辟了科学世界的新领域。许许多多的史实告诉我们,在探索科学的道路上,只有像他们那样一丝不苟、孜孜以求,乃至献出宝贵的生命,才能有所建树。
中学历史审美教育的有效方法
一、学生受到创造美的教育
马克思主义的美学观认为:“劳动创造美”。因此,在中国古代史中“北京人创造的石器”、“战国时期的工具”、西汉“二牛一人犁耕法”、三国“翻车”、唐朝“敦煌壁画里的曲辕梨”和“筒车”等生产工具的演变进步,证明人类创造和欣赏的能力不断提高?标志着美已有相对独立的发展。另外近代中国也有许多创造美的例子如詹天估设计京张铁路、冯如设计出世界一流飞机等。这些都能激发学生创造的情趣与远大理想,并准备以饱满的热情走向创造美的行列。
二、通过教科书的诗、词、民歌、戏曲、小说题材进行美感教育
教学中,应该紧紧依靠这些能够表现美的素材,加以发挥、渲染。如讲到唐诗时,先把李白的《望庐山瀑布》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由教师有感情地朗读并加以解释,然后让学生自己朗诵、品味、这样学生就能体会到李白描绘祖国山河南省的诗:豪迈奔放、气势磅礴、想象丰富、手法夸张、语言轻快生动。达到对学生美育教育。
三、通过杰出建筑进行美感教育
古今中外有许多建筑,有的历史悠久,有的气势宏伟,有的技术高超,如长安城、故宫、万里长城、埃及金字塔、巴比伦的空中花园等。在讲解这些建筑时,努力用具体数据加以说明。唐长安城不但是亚洲的政治、经济中心,而且城市建筑水平也是名列前茅的,使学生受到美感教育。
总之,美育教育是中学历史教学的重要一环,对学生进行美感教育,应注重把握直观手段,强化感应效应;把握历史大事,拓展理性效应;把握历史人物,克服崇拜效应;把握时代特色,升华艺术效应;把握历史活动,创设情境效应。这样可以陶冶学生情操,塑造审美个性,美化学生心灵,进而为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准备良好的精神支柱。养成优美的审美情趣和追求美的理想。最后达到美育教育。
参考文献:
[1]孟洪美.美育在学校教育中的渗透[N].行知报
[2]朱光潜著.美学概论[J].谈美书简
[3]闫承利.素质教育课堂优化模式
[4]王旭晓.美学原理
[5]陈小兰.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审美探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