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书法中的美学

来源 :艺术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rse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国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艺术文化追求,书法亦是如此。历代书法名家刻苦练习,孜孜不倦地追求着更高境界的书法艺术修养,可叹我华夏今时不同往日,在科学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人们早已将书写这一技能抛之脑后。书法艺术也随之黯然地失去了她耀眼的时代光辉,现今人群之中已罕有练习书法者。因而随着近代的一批书法大家的相继逝去,中国百年间再无引领时代风华的书法大家出现,实在可悲可叹。使得笔者为寻找书法之中的美学,只得从中国古代书法入手。
  关键词:中国古代书法;历史;书体;美
  关于中国各个时代的书法之美,这里必须谈一下我国的书法历史溯源。中国书法经历了一个漫长而复杂的演变过程。书法艺术是我国诸多文化艺术之峰中的一座奇峰,也是我国特有的艺术,虽然学术界大多认为真正意义上的书法艺术到我国东汉时代才大致形成,但是笔者私以为书法艺术当与汉字同时诞生,即汉字何时出现,书法艺术亦随之而生,这是一个自然的演化。就汉字来说,汉字的形成也和书法一样,经历了很长的历史时期。而汉字演化的总趋势是由繁到简的。从出土的西周晚期青铜鼎上的金文来看,文字已经趋向于线条化,到了戰国时代,草篆已有向草隶发展的趋势,这都是为了书写便利而生的,同时大大地削弱了文字的象形性。这样的变化却为书法艺术的多样性打下了形式基础,使得书法的艺术性愈加丰富起来。由于书法历史的漫长演变,使得我们今天看到的书法形成了五种字体,按照历史顺序,即“篆书、隶书、楷书(真书)、草书、行书”。笔者将依据历史顺序逐一论及其中之美。每个历史时代都有每个历史时代的芳华,每个历史时代都有每个历史时代的特色,历史如此,书法亦然。
  1 篆书与大秦帝国——“秦皇扫六合,虎视何雄哉”之王者庄严
  篆书中最具代表性的恐怕要数《石鼓文》了,《石鼓文》是秦篆之前身,为战国时期秦国的刻石。只可惜石鼓之上字迹磨损颇多,现今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石鼓文》在中国书法史的地位极其重要,具有承前启后的划时代的重大意义。
  在《石鼓文》的基础下,秦朝统一了文字,当然这也是经过了一个漫长时期。春秋战国时代,各国文字、货币、文化差异很大,从大的历史面来看,这是历史发展的一大障碍。秦始皇扫平东方六国,兼并天下,命丞相李斯主持统一全国文字,废除原六国文字,使其整齐划一,自此小篆应运而生。《说文解字》序言中说:“秦书有八体,一曰大篆、二曰小篆、三曰刻符、四曰虫书、五曰摹印、六曰署书、七曰书、八曰隶书。”基本囊括秦时字体风貌。《泰山刻石》为小篆中之代表作品,其作者秦丞相李斯,是中国书法史上记载的第一位书法家。《泰山刻石》是秦统一后的官方标准字体,即为小篆。其艺术特点直接继承了《石鼓文》匀整方正,舒展大方,圆润饱满,笔意醇厚之美。与《石鼓文》不同的是,其在笔画线条上更加圆润流畅,疏密有度,张弛有道,匀停得当。给人稳重端庄之美感。字里行间无不透出“秦皇扫六合,虎视何雄哉”的王者大气,一笔一画宛若盘踞在天空的苍龙。书法和人一样,也是有骨有肉的,《泰山刻石》更是如唐代张怀瑾所称道:“骨气丰匀,方圆妙绝。”
  2 隶书与强汉王朝——“汉官威仪”之划时代意义
  虽然小篆在书写上有所简化,但是书写依旧繁琐,从实用角度上看,形成诸多不便。故而秦亡后,汉代古人在小篆的基础上,将书法由籀篆变隶分,东汉时由隶分演变为章草、楷书、行书,因为隶书大大加快了书写速度,隶书成为汉代普遍使用的字体。康有为说:“秦汉瓦当文,皆廉劲方折,体亦稍扁,学者得其笔意,亦足成家。”这话的意思是康有为认为汉隶书写简单,容易上手,稍加参悟,便能自成一家,这话虽是一家之言,却也有一定道理,但是正如网球运动中的一句经典:“看似简单的,往往是最难的。”笔者以为,汉隶正应此语。汉隶虽然看似书写容易,然而要把汉隶那“汉官威仪”的气势之美表现出来却不是那么容易的。笔者将就此逐一分析,先从较早的《汉武都太守汉阳河阳李翕西狭颂》,汉建宁四年(公元171年)六月刻于甘肃成县天井山。此石雄伟庄严,结字高古,其用笔朴实,厚重,方中见圆,圆中见方。笔力挥斥方遒,其苍劲古朴之美跃然石上,更是将“汉官威仪”之气势表现得淋漓尽致。清末杨守敬曾评价其:“方正雄伟,首尾无一缺失,尤可宝重。”此碑文末尾刻有书写者之名“仇靖”二字,开中国书法史中书家落款之先河。与《乙瑛碑》,《礼器碑》同属于汉隶秀逸之美,观其碑有神采奕奕,秀美灵动之感,其字里行间无不透着一股“回眸一笑百媚生”之气质,宛如“汉宫飞燕”与如“汉官威仪”般的大多数汉隶碑刻相比,不得不说她们是汉隶中,甚至中国古代书法中的一朵奇葩。
  3 真书、草书、行书与魏晋风骨——“名士风度”之名家辈出
  在书法史上,魏晋时代是最为重要的,没有魏晋时代的书法名家辈出,如钟繇父子、索靖、皇象、王羲之父子,就没有中国书法书体的完全定型,就没有今天我们所看到的五体书法,并造就了两位承前启后,巍然绰立于书法史上的书法革新大家——钟繇,王羲之。他们书写了中国书法史上崭新而华美的一页。树立了真书、行书、草书中的美的规范,自此后,我国历朝历代,乃至东亚诸国,习书者都是要宗法于“钟王”。其影响之深远,不是一句话就能概述的。这自然要从二人的作品中去寻找,去细细品读其中的美。
  令人扼腕叹息的是,一代开山宗师钟繇的真迹竟然没有流传下来,使得我们今天无法一睹其小楷书法的灵逸俊秀,瑰丽端庄。所以只能从他的后世弟子——王羲之的作品中寻找钟繇书法特色的影子了。王羲之的楷书作品还是比较多的,《乐毅论》就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在之前的三国时代,楷书几乎已被列为官方书体,这使得本来端庄得体的楷书变得越来越规律化,但是今天我们细看三国时代的书体,就会发现其中细节的缺失,细节决定成败,做事如此,做人如此,书法亦是如此。但是我们从《乐毅论》中看到其书体虽然变化显著,却没有把“肥瘦相称”这一楷书无上法则丢弃,看了王羲之的楷书作品,其作品美在“大气与精致齐飞,奔放与端庄并举。”难怪后世的书法名家都称其为“正书第一”。
  人类历史是不断发展和进步的,追求速度和效率一直是人类的追求,书法也受其影响,为了追求更快地书写,原本看似端坐不动的楷书,却行走了起来,这又要归功于前文提到的钟繇了,据记载是钟繇革新了书体,发明了行书。书法史上最华丽,最具神韵的书体就此诞生,并一直影响到我们今天的书写,虽然现今社会已经几乎不用毛笔,但是行书却每天活在我们的钢笔,签字笔,圆珠笔之下。虽然钟繇创造了行书,但是将其发扬光大的却是王羲之,王羲之可以说是行草书的缔造者,其作品《兰亭序》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公认的“天下第一”行书,后世临摹者,研究者络绎不绝,其神采至今仍为世人津津乐道。
  直到今天,虽然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几乎不再使用毛笔,但是由于中国书法是在古人日常生活中发展而来,她的美同时也是体现在日常生活中的。因此,她与我们今天的日常书写在精神深处始终保持着联系,今天的硬笔书法便是如此。这就是说,不管到了什么时代,不管我们使用什么工具,书法的美都隐藏在我们华夏民族精神的深处。
  参考文献:
  [1] 叶朗.美学原理[M].北京大学出版社.
  [2] 杨力.书法艺术鉴赏语言[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3] 沃兴华.书法技法新论[M].湖南美术出版社.
  [4] 崔树强.笔走龙蛇[M].武汉大学出版社.
  [5] 沈尹默.沈尹默论艺[M].上海书画出版社.
其他文献
摘 要:色彩是动画的重要元素,也是体现主题思想的视觉形象。在动画《千与千寻》中,丰富的色彩生动展现了梦幻般的小镇,让人缅怀童年的美好时光。同时,色彩设计赋予动画人物不同的性格特点,与动画的整体风格完美融合,辅助情节不断深入,给人们带来了与众不同的视觉盛宴。  关键词:色彩;动画;色调  绚烂的色彩设计是动画的主要表现形式,吸引观众视线。通过对冷、暖色调的搭配,引入主题,开启观众的心灵。随着科技的发
期刊
摘 要:高职特殊教育由于教育对象和任务不同于一般教育,其自身的特点比较明显。教师为了达到特定教学目标必须运用语言、文字、形象等传达指令、形成互动、传播知识、引发思维、开展实践,在这一过程中采用的语言、行为、手段、程序和技巧就是所谓的教学方法。不同的生源、不同学习领域的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对教学方法的采用和运用都不一样。本文将结合学生的这些特点,以及结合我们教学团队的教学实践,采用了一些具体的教学方
期刊
摘 要:美国电视剧基于网络的跨文化传播已经成为全球流行文化中重要的一部分,本文的目的是从考察美剧文本中的国家叙事角度厘清其构建“美国”国家主体的文化无意识策略,系统阐释了在众多的美剧文本中作为“美国”主体的“他者”的伊斯兰教国家、中国、俄罗斯和拉美国家的国家形象,并从结构主义叙述学的角度予以归纳。  关键词:美国电视剧;叙事;国家形象;他者  从20世纪末开始,美国电视剧基于网络的跨文化传播已经成
期刊
摘 要:作为后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拉康的主体学说极具张力。他关于“镜像理论”及关于俄狄浦斯情结的研究影响深远,他还提出主体三界理论,在主体与他者的比对中揭示主体的建构与分裂,为主体与身份的转化打开了新的思路。他的学说也为我们在电影中解析人物主体与他者的关系及身份问题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拉康;电影;主体;他者;身份认同  拉康是后精神分析学的代表人物,在他的理论中,主体理论是核心理论之一。拉
期刊
摘 要:当今时代是一个以视觉图像为中心的时代,摄影、电影、绘画、建筑、设计、雕塑、多媒体等都在互为激荡汇流。随着视觉文化时代的到来,摄影艺术可以除照片这一基本形式外,还可以以影像、多媒体、装置等媒介形式去呈现。更注重观念性和跨媒介、跨领域合作,呈现视觉、听觉、触觉相融合的跨学科交叉新面貌,使摄影产生更多可能性。  关键词:摄影;跨界;融合;多元化  2014年4月中国当代摄影艺术展——《2009年
期刊
科学事业迅速发展,众多的科学发明和发现被运用到我们日常生活,改善我们的生活方式,这一现象也就是近50年的事。飞速发展的科学事业带给我们的不仅是物质层次上飞跃,同时让我们的精神生活层次达到了另一个崭新平台,享受着感官至全身的刺激。跟随着科学的脚步,艺术设计形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和历史性的变革,数字媒体应景的诞生了。人类对未知世界发起了无尽的探索和追求,从而获取到新的知识,不同的思维方式,更完善的
期刊
摘 要:自20世纪中叶,电视作为一种影像媒介,在全球迅速普及开来,进而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于是人们开始思考媒介的意义。伴随着便携式手提摄像机的出现,艺术家开始利用录像这种新的媒介进行艺术创作。早期的录像艺术大多是艺术家用它作为行为艺术的一种记录手段,后来由于对影像艺术理解的加深,单屏录像显然受到形式上的局限,它在叙事和空间表现力上已经不能够完全支撑起艺术家的观念。于是伴随技术的发展和媒介的扩展,
期刊
摘 要:原始人类通过灵巧的双手和智慧的大脑制作出了各种造型的陶器,并在陶器上装饰着形象各异的花纹,透露他们那原始又懵懂的图腾崇拜。  关键词:陶器;泥条盘筑;平地堆烧;仿生造型  中国——世界上最早烧制和使用陶器的国家之一。制陶是中国最古老的一种手工业,陶器的出现可以追溯到一万年前的原始社会,它于人们日常生活联系极为密切。中国先民把黏土塑造成各种需要的造型,烧制成不同种类的生活器物,从此解决了人类
期刊
摘 要:林风眠作为中国近代画坛的一位杰出艺术家,他的艺术态度单纯而专注,他的艺术精神温柔而坚强,他的艺术方式简洁而有力,他深受中西方艺术的影响,不落于俗套,不居于形式,坚持自己的表达,坚持自己艺术道路的前进,他是一位纯真的艺术家,而不是一个社会活动家,他既缺乏活动家所需要的对变化着的环境有灵活的应变力,也没有要主持画坛、令群英拜服的领袖欲。他对于艺术的热情和坦诚,对于艺术的执着和热爱,已足以让他在
期刊
摘 要:关于日本国民作家夏目漱石的代表作《心》研究遍及古今中外,但以小说《心》中主人公的孤独感为研究对象却很少,本文旨在理解小说《心》的基础上,对主人公先生及K的性格、心理活动进行分析,考察身上所带的孤独感。  关键词:心;先生;K;孤独  笔者去年在日本留学期间,深入接触了日本社会及日本人,感触颇深。于是阅读了描写日本人内心世界的小说《心》,从小说中寻找到了自己留学期间所感受到的东西——日本人孤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