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从宏观即高校制度建设和微观即教师个体发展两方面出发,分析新时代高校师德师风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并针对性的提出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新时代 高校 師德师风 建设 研究
教师是教育之本,师德是教师之本,立德垂范是教师最基本的职业道德。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教育工作,将教师队伍建设特别是师德师风建设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处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高校更要把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摆在首要位置,切实增强师德师风建设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本文结合当前高校师德师风研究现状,查找和分析新时代高校师德师风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并找到解决路径。
一、新时代高校师德师风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
(一)高校师德师风建设制度不健全、执行不到位。当前我国高校师德建设有一套相对完整的制度体系,但主要是从法律法规、师德规范、行为准则等宏观角度或者社会公德等方面进行规定的,而缺少对教师个人修养、作风、习惯、观念等私德的关注和教育。久而久之,教师会形成一种惯性思维,认为只要不碰触法律法规红线、不违背社会公德即可,而很少会主动思考如何提高个人的道德品质、思想认识、修养作风等。也就是说,制度层面的师德规范与教师的实际师德水平是存在一定差距的,而如何弥补或缩小这个差距,高校没有具体措施,教师个人也找不到方向。这种制度的不健全或缺失,必然会导致政策期望与教师实际行动的脱节。
高校师德师风建设在考核机制、监督机制、激励制度、准入制度等方面还不够完善,同时存在制度执行不彻底、不到位或走样等问题。师德考核是个指挥棒,是引导教师遵守师德规范、提高师德水平的有效途径,但往往在实际考核中有被“边缘化”、“形式化”的倾向;师德监督和激励机制缺乏或执行不到位,要么流于形式,要么监督力度不够,或者重体制内监督轻体制外监督,对教师的师德教育和激励措施比较欠缺;在教师准入制度方面,存在重专业水平轻道德操守的现象,对教师人格、师德、诚信、奉献、务实、爱护学生等方面的考察和标准还没有建立。
(二)教师主体作用发挥不够,对高等教育事业缺乏认同感和使命感,对学生缺乏关心关爱关护,对学校缺乏主人翁意识。一些教师对教育事业的认知和定位存在问题,没有把教师这一“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当作一种崇高的职业,没有把立德树人当作教育的根本目的,淡化了教师身份和党员身份,缺乏为人师表的职业自豪感和教书育人的使命感。有些老师,特别是部分没有从事学生教育和管理的老师,与学生的交流只局限于课程教学,课前课后不跟学生打交道,对学生的学习和思想状况不关心、不了解,仅仅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课堂上照本宣科,课后忙科研忙“个人事业”。有些老师对学校发展和主体工作不闻不问或一知半解,不参与、不学习、不支持,或消极对抗,缺乏大局观念和责任意识。
二、新时代高校师德师风建设路径
1.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理论研究,做好顶层设计,不断丰富师德师风建设内涵和内容,不断完善和细化各项规章制度和切实可行的实施细则,从制度层面规范师德师风建设。高校要在国家法律法规的框架内,通过理论创新、制度建设、宣传教育等途径,逐步厘清师德师风建设的科学内涵、理论体系,形成高效的工作理念、工作机制和工作方法,为提高教师师德水平创造条件。要建立健全师德考核机制,师德考核是落实师德规范和引导教师提高师德水平的有效途径。合理设置考核指标和考核标准,防止一刀切,根据不同类型的岗位职责和工作特点分类制定考核办法,采用定性考核和定量考核相结合、同行评价和学生评价相结合、学校评价和社会评价相结合等方式,创新师德考核办法。要加强高校师德监督和激励处罚制度建设。师德监督可借鉴或参照纪检监察工作的方式方法,或纳入纪检监察工作统一开展。在“互联网+”时代,师德监督要注意采用信息化手段。在奖惩制度方面,要加大表彰和处罚力度,将教师师德考核结果与实际工作有机结合起来,表现突出的给予适当奖励,对存在的师德问题要及时诫勉、警示和处分,严格实行高校师德“一票否决制”。
2.加强师德教育培训,转变教师思想观念,营造良好的教学、科研学术氛围,调动教师提高自身师德水平的积极性。高校要组织教师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要定期开展师德教育培训,避免空对空,将师德教育内容高度契合教师的工作和生活实际。逐步改变教师重教学科研轻师德师风的思想观念,大力弘扬“艰苦奋斗、拼搏创新、甘于奉献”的时代精神,激发他们参与师德教育、提升师德水平的自觉性和主动性,重塑主人翁意识。每一名教师要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自觉参与到高校教书育人的全过程、参与到高校师德师风建设全过程,严于律己,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3.发挥高校基层党组织在师德师风建设中的作用。党员干部作为高校的骨干力量,肩负着高校稳定发展的重担,在高校师德师风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党员干部要找准路、带好头,做教师群体的先行者,发挥好先锋模范带头作用。
三、结语
师德师风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一个长期积累和不断完善的过程,是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也是高校加强内部治理、推进改革发展的有效路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高校师德师风建设也要主动适应新常态,丰富内涵体系、创新工作机制,为建设一支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教师队伍保驾护航,实现高校师德师风建设新局面。
【参考文献】:
【1】 袁进霞.高校师德师风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7(2):81-82.
【2】 金昕,王丹彤.高校师德制度建设的问题和出路[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6(3):143-146.
【3】 周尚涛,李春燕.新时代高校师德师风的建设路径研究[J].科技经济导刊,2019,27(07):129,183.
【关键词】:新时代 高校 師德师风 建设 研究
教师是教育之本,师德是教师之本,立德垂范是教师最基本的职业道德。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教育工作,将教师队伍建设特别是师德师风建设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处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高校更要把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摆在首要位置,切实增强师德师风建设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本文结合当前高校师德师风研究现状,查找和分析新时代高校师德师风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并找到解决路径。
一、新时代高校师德师风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
(一)高校师德师风建设制度不健全、执行不到位。当前我国高校师德建设有一套相对完整的制度体系,但主要是从法律法规、师德规范、行为准则等宏观角度或者社会公德等方面进行规定的,而缺少对教师个人修养、作风、习惯、观念等私德的关注和教育。久而久之,教师会形成一种惯性思维,认为只要不碰触法律法规红线、不违背社会公德即可,而很少会主动思考如何提高个人的道德品质、思想认识、修养作风等。也就是说,制度层面的师德规范与教师的实际师德水平是存在一定差距的,而如何弥补或缩小这个差距,高校没有具体措施,教师个人也找不到方向。这种制度的不健全或缺失,必然会导致政策期望与教师实际行动的脱节。
高校师德师风建设在考核机制、监督机制、激励制度、准入制度等方面还不够完善,同时存在制度执行不彻底、不到位或走样等问题。师德考核是个指挥棒,是引导教师遵守师德规范、提高师德水平的有效途径,但往往在实际考核中有被“边缘化”、“形式化”的倾向;师德监督和激励机制缺乏或执行不到位,要么流于形式,要么监督力度不够,或者重体制内监督轻体制外监督,对教师的师德教育和激励措施比较欠缺;在教师准入制度方面,存在重专业水平轻道德操守的现象,对教师人格、师德、诚信、奉献、务实、爱护学生等方面的考察和标准还没有建立。
(二)教师主体作用发挥不够,对高等教育事业缺乏认同感和使命感,对学生缺乏关心关爱关护,对学校缺乏主人翁意识。一些教师对教育事业的认知和定位存在问题,没有把教师这一“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当作一种崇高的职业,没有把立德树人当作教育的根本目的,淡化了教师身份和党员身份,缺乏为人师表的职业自豪感和教书育人的使命感。有些老师,特别是部分没有从事学生教育和管理的老师,与学生的交流只局限于课程教学,课前课后不跟学生打交道,对学生的学习和思想状况不关心、不了解,仅仅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课堂上照本宣科,课后忙科研忙“个人事业”。有些老师对学校发展和主体工作不闻不问或一知半解,不参与、不学习、不支持,或消极对抗,缺乏大局观念和责任意识。
二、新时代高校师德师风建设路径
1.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理论研究,做好顶层设计,不断丰富师德师风建设内涵和内容,不断完善和细化各项规章制度和切实可行的实施细则,从制度层面规范师德师风建设。高校要在国家法律法规的框架内,通过理论创新、制度建设、宣传教育等途径,逐步厘清师德师风建设的科学内涵、理论体系,形成高效的工作理念、工作机制和工作方法,为提高教师师德水平创造条件。要建立健全师德考核机制,师德考核是落实师德规范和引导教师提高师德水平的有效途径。合理设置考核指标和考核标准,防止一刀切,根据不同类型的岗位职责和工作特点分类制定考核办法,采用定性考核和定量考核相结合、同行评价和学生评价相结合、学校评价和社会评价相结合等方式,创新师德考核办法。要加强高校师德监督和激励处罚制度建设。师德监督可借鉴或参照纪检监察工作的方式方法,或纳入纪检监察工作统一开展。在“互联网+”时代,师德监督要注意采用信息化手段。在奖惩制度方面,要加大表彰和处罚力度,将教师师德考核结果与实际工作有机结合起来,表现突出的给予适当奖励,对存在的师德问题要及时诫勉、警示和处分,严格实行高校师德“一票否决制”。
2.加强师德教育培训,转变教师思想观念,营造良好的教学、科研学术氛围,调动教师提高自身师德水平的积极性。高校要组织教师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要定期开展师德教育培训,避免空对空,将师德教育内容高度契合教师的工作和生活实际。逐步改变教师重教学科研轻师德师风的思想观念,大力弘扬“艰苦奋斗、拼搏创新、甘于奉献”的时代精神,激发他们参与师德教育、提升师德水平的自觉性和主动性,重塑主人翁意识。每一名教师要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自觉参与到高校教书育人的全过程、参与到高校师德师风建设全过程,严于律己,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3.发挥高校基层党组织在师德师风建设中的作用。党员干部作为高校的骨干力量,肩负着高校稳定发展的重担,在高校师德师风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党员干部要找准路、带好头,做教师群体的先行者,发挥好先锋模范带头作用。
三、结语
师德师风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一个长期积累和不断完善的过程,是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也是高校加强内部治理、推进改革发展的有效路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高校师德师风建设也要主动适应新常态,丰富内涵体系、创新工作机制,为建设一支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教师队伍保驾护航,实现高校师德师风建设新局面。
【参考文献】:
【1】 袁进霞.高校师德师风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7(2):81-82.
【2】 金昕,王丹彤.高校师德制度建设的问题和出路[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6(3):143-146.
【3】 周尚涛,李春燕.新时代高校师德师风的建设路径研究[J].科技经济导刊,2019,27(07):129,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