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对七年级学生交往品德的培养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sswyj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七年级是学生从小学升入初中的转折点,同时也是学生品德、性格等各方面发生变化,走向成熟、稳定的关键时期。因此,我们经常会从这一时期的学生身上发现很多问题,而且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可塑性强,可以有针对性地对他们的性格、品德等进行纠正和培养。从教多年,我发现七年级学生最突出的表现是不懂得如何与人交往。那么,这一时期的学生通常会表现出哪些交往品德的特征呢?
  (一)从心理依赖走向心理独立的过程中出现畏惧心理。
  在小学阶段,由于年龄的原因,学生对家长的依赖性较强,父母也会因为孩子年龄的原因,尽力为孩子扫清成长道路上的一切障碍,也就减少了孩子与人交往的机会。进入七年级后,父母开始有意识地对孩子放手,孩子也因社会接触面的扩大等原因,开始试图摆脱父母的管束,希望走向独立。但由于缺乏经验,会在与人交往时表现出畏惧心理。
  (二)对自己已有的能力等产生怀疑,害怕交往,自我封闭。
  升入中学后,学生看到、听到和面对的事越来越多,接触的人也越来越多,以往从父母、老师和课本里学到的道理好像越来越不适用了。从而对自己已有的能力等产生怀疑,害怕交往,自我封闭。
  (三)没有足够的是非判断能力,好奇心、从众心理强,往往采取一些极端的处理方式。
  中学生接触到的新事物越来越多,在他们了解周围世界时,好奇心趋使他们去模仿、去实践;从众心理,也使他们盲目地去追随。但这些孩子并没有真正地长大,还缺乏足够的是非判断能力,分不清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有的孩子为保护自己,而不与人交往;或是为表示自己已经长大,通过打架、叛逆、违纪等方式,来标榜自己的个性。
  种种情况都显示了,中学生面临许多交往上的困惑和问题,如果没有人给予他们正确的指导,帮助他们培养良好的交往品德,则他们其它方面的道德品质的培养更是无从谈起。
  现代社会对教育部门培养人才提出的要求,不再只是单纯的“学得好”、“学习好”。我国的教育培养目标明确提出: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邓小平同志在国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目标时指出:新时期的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也就是说,教育不能再像以前那样关起门来进行,不能为保持这一方“净土”而脱离社会这个大环境。教育必须在社会各种因素的冲击下寻找培养人才的方向和方法,这样才能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人才。
  各种新闻媒体的报道中,出现了许多我们看来不可理解的现象:各用人单位在选拔和招聘人才时,不再单纯地只看毕业文凭、成绩和毕业院校,他们想尽各种方法,甚至不惜出一些怪题来考查考试对象。如:在面试者进入的考场中故意弄乱桌椅、清扫工具等;或在面试者必然会经过的一些公共场所,设置一些突发事件:行乞者、老人突发疾病等,以此来考查面试考生的品德。虽然这样的试题在考生及社会中引起了很大的争议,但用人单位的回答是:如果一个人没有良好的道德品质,怎么能够用心地为他工作的公司或企业服务?仔细想想,用人单位的回答其实也是不无道理的。只有拥有良好品德的人才会全心全意地工作,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坚定的正确立场,才能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工作。
  因此,在充满竞争的知识经济时代,品德是衡量人才的更重要的新标准。知识、技能可以在社会实践中培养和锻炼,而品德却是在长期的积累中养成的习惯。面对这样的发展趋势,学校教育更应该顺应时代的发展,在教育教学中注重对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七年级学生正是处在这样一个关键的转折时期,因此,我们就更应该加强对其道德品质的培养,其中交往品德又是好的道德品质的“撞门锤”。
  
  二
  
  针对七年级学生体现出的交往品德特征,如何对他们进行这方面能力的培养呢?
  (一)创设情境,有意识地进行交往品德的培养。
  学生的道德品质不同程度地受家庭、社会环境和学校教育的影响。虽然在小学教育期间学生已经形成了一些交往品德,但这些交往品德的根本出发点更多的是满足自身利益。到中学后,随着交往的扩大,这种自私的交往品德会面临很大的挑战。所以,思想品德课教师要在授课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创设一些情境,了解学生的交往品德状况,而后有针对性地教他们学会区分哪些是好的,哪些是要改掉的。如:在讲个人与集体的关系这一问题时,教师可以抛开书本,就学生中存在的“自私自利”、“对集体漠不关心”、不参加集体劳动等现象,让学生自行讨论和区分哪些是好的,哪些是不好的,并在讨论中对照自己的日常行为。
  这样,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而且懂得了生活中的道理,并会自觉地在以后的生活、学习中改掉自己身上存在的不受欢迎的行为习惯,形成好的交往品德,同时也达到品德教育和培养的目的。
  (二)在解决学生间的矛盾中进行交往品德的培养。
  現在的学生中独生子女占绝大多数,往往具有争强好胜、自私自利的性格特征。因此,在班集体生活中,他们没有学会怎样与人相处,交往中矛盾频频发生。思想品德教师就可以在协助班主任解决学生矛盾时对学生进行交往品德的教育和培养。如:让学生分别列出对方的错误,以及对方身上的优点,让双方在分析矛盾和解决矛盾的过程中,懂得人与人相处的道理和方法,尤其是与人相处应有的品德:真诚、宽容、谦虚、为他人着想、正确认识身边的人等。
  (三)利用思想品德课的有利条件对学生进行交往品德的培养。
  思想品德课是学生除家庭、社会、学校以外,最重要的品德教育基地。而且在某种程度上来说,现阶段,对学生的品德教育绝大部分是信赖于学校开设的思想品德课。因此,思想品德课教师要认识到自己所肩负的重要使命,自觉承担起对学生的思想品德的教育和培养,尤其是七年级的学生,在他们还对一切有着浓重的好奇心时,思想品德教师要利用课堂教学,通过分析、讨论、情境再现等方式,及时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使学生分清交往中应具备哪些品德,养成良好的交往习惯。
  (四)结合时事和社会中存在的现象,引导学生通过对这些现象的讨论进行交往品德的培养。
  现代思想品德课最大的特征就是必须与时事相结合,这也是改变以往传统观念认为“思想品德课无实效性”错误看法的最有力的证明。因此,思想品德课教师要紧紧结合时事,对学生进行品德的教育。
  综上所述,七年级思想品德教师要抓住一切时机,用各种不同的方法因时、因地、因人地对这些处于特殊年龄段的孩子进行交往品德的培养,再以良好的交往品德为支撑点,带动学生其他方面品德的培养,使之真正成为社会需要、人人称赞的具有良好品德的人才。
其他文献
摘 要: 高校编程课程有突出的特点,对学生动手能力要求较高,应用性强。教师应该结合这些特点来制订教学方法。本文根据高校编程课程特点,对如何增强学生对编程课程的兴趣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编程课程教学 学习兴趣 增强方法    高校的学习环境相对宽松,有利条件更多,比如课程设置、排课方式相对自主,学生的课余时间很多;学习资源丰富,有图书馆、学术讲座等很多途径;上课方式更灵活,实践课程更多。然而,如
1 .德育  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影响,受教育者通过积极的认识、体验、身体力行,形成良好的品德和自我修养能力的教育活动。简单来说,德育就是教师有目的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活动。我国的学校德育大致包括三个组成部分:道德品质教育、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具体到行为上即是对学生吃苦耐劳、勇敢坚强、遵纪守法、热爱集体等品质的养成培养。  2. 德
文章介绍了一种应用统计破碎度,参考顺槽“三量”观测,支架载荷观测,台阶数等指标的多因素分析法预报老顶来压。 The paper introduces a multi-factor analysis method to
氯霉素(Chloramphenicol,CAP)曾作为广谱抗生素广泛应用于养殖业。但由于其具有严重的毒副作用,残留于动物性食品中的CAP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因此,欧美许多发达国家早已限制
摘 要: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的普及,教育观念与教学手段的更新成为必要。不少学校顺应时代需要建设了校园网,并联入了互联网,开始了网络教学的尝试。本文对开展网络教学的意义,它对学校教学的影响,以及开展网络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的注意点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多媒体 学校教学 网络教学    多媒体与信息高速公路是推动人类进入信息时代的两个技术杠杆。网络的发展,尤其是国际互联网的出现,将信息时代实
产气荚膜梭菌(Clostridium perfringens)一直被认为是一种危害性较强的人畜共患病病原体,能够引起各种动物坏死性肠炎、肠毒血症以及人畜创伤性气性坏疽,由于其引起的部分疾病兼具发病快、死亡率高的特点,对畜牧养殖业具有极大的潜在威胁性。产气荚膜梭菌发病的主要因素是其分泌的外毒素,而根据细菌产生的主要毒素α(Cpa),β(Cpb),ε(Etx),iota(Cpi),可将产气荚膜梭菌分为
长壁回采工作面机械化程度和生产水平的提高,要求采煤机具有更大的功率和更完善的性能。目前,国内外采掘中厚煤层使用300kW以上功率采煤机已比较普遍,最大的达1000kW,用于薄
在思品课教学中我们常常只重视知识传授而忽视德育教育,这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教书必先育人,我们更应该重视德育教育。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结合教学内容,进行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教育    思品课教材中有很多插图和题目,教学时可以选择富有教育意义、形象生动的插图,有说服力的数据统计材料,以及思品课史料等内容,进行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教育。从而增强学生的民主自豪感和自信心,
在日新月异的今天,很多人感慨现在的孩子难管、难教。这就要求教师要运用语言进行“传道,授业,解惑”,加强与学生思想、情感的交流与沟通,这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消除教学疲劳,激发学习兴趣,深化知识理解,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发展学生能力,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事实证明:平乏、生硬、单调是教师语言的大忌,新颖、鲜活、精深、宽容、幽默等是教师语言特色所在。  教师把幽默带进课堂,融合于教学过程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